林紫君-银河帝国

江西省高安市九年
级语
文下
学
期第三次模
拟试题
说明:
1
.本卷共四大题,
23
小题,全卷满分
120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2
.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题卷上 作答,否则不给
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
10
分)
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A
.亵
渎
xi
è
诘
难
ji
é
.
.
B
.禁锢
劲
qi
ú
.
g
ù
遒
.
断壁残垣
.
yu
á
n
重蹈覆
辙
f
ù
.
惟妙惟肖
.
xi
ā
o
免冠徒跣
i
ā
n
.
x
.
一
抔
黄土
p
ò
u
.
莫名惊诧
.
ch
à
C
.绮
丽
q
ǐ
阔绰
.
.
zhu
ó
D
.咨诹
.
z
ō
u
秀颀
.
q
í
坦荡如底
泗横流
t
ì
.
d
ǐ
涕
.
2.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妄自菲薄
,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
B
.就冲着你三顾茅庐
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
C
.注意成语的实际意义
,
切忌望文生义
或断章取义。
....
D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
....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
A
.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必然会使一些产品处于尴尬境地而令其入不敷出。
B
.有人说他的落选与个人恩怨有关, 但他反驳时非常肯定地否认不是与个人恩怨有关。
C
.跳高测验时,小陈飞奔向前,脚一蹬,跳了起来……哎呀,真可惜,差一点没跳 过去。
D
.峨眉山是我国佛 教四大名山之一,其间苍松翠柏,流泉飞瀑,景色秀丽,气势雄伟,素有
“峨眉天下秀”之称。
4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①那该是大自然在多长的时间里的杰作!
②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在最古老时代原是一个寂寞的大石球,没有一层土壤。
③想一想肥沃土地的来历,你会不由得涌起一种遥接万代的感情。
④经过了
多少亿万年,太阳风雨的力量,原始生物的尸骸,才给地球造成了一层层的 土壤,
每经历千年万年,土壤才增加薄薄的一层。
⑤想一想我们那土壤厚达五十米的华北黄土高原吧!
A.
⑤②③④①
B.
③⑤①②④
C.
③②④⑤①
D.
⑤①③②④
5
.下列句子变换后意思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2
分)
A
.原句:这本书的内容人人都说好。
改句:这本书的内容谁说不好呢
?
B
.原句:要实现江西在中部崛起的宏伟目标,不光需要科技的力量,而 且需要战略的眼光。
改句:要实现江西在中部崛起的宏伟目标,不光需要战略的眼光,而且需要科技的力量。
C
.原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改句: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D
.原句:一个不可思议的能够理解宇宙的智慧生物,正是伟大的宇宙自己用纯粹的物质创造
的。
改句:宇宙,它的伟大在于,它用纯粹的物质, 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能够理解它的智
慧生物。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24
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
6-7
题。
(
4
分)
冬夜对雪忆胡居士家
[
唐
]
王
维
寒更传晓箭
,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
,
翛
然
尚闭关。
[
注
]
①箭:指漏箭,古代计时器漏壶中用以指示时间刻度的箭状指针。② 汉时,袁安未达
时,洛阳大雪,人多出乞食,安独僵卧不起,洛阳令按行至安门,见而贤之,举为孝廉。 后人常
用“袁安高卧”指身处困境但仍坚守节操的行为。③
翛
然:自由自在的样子。< br>
6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
2
分)
A
.首联:诗人听着声声更漏,一夜未眠,拂晓时分,对镜自照,看到自己衰老的容颜。
B
.颔联:诗人夜间隔窗听见竹动的声响,清晨推门一看,才发现满山已是皑皑白雪。
C
.颈联:对雪展开铺写,从天空到地上,从深巷到广庭,立体描绘出素静的雪境。
D
.尾联:由实入虚,由雪景描写转入对人的怀想,表达诗人对袁安的关 怀和敬仰之情。
②
③
①
7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2
分)
A
.诗人通过惊、满、静、闲四个词,表现了自己在雪夜里的思绪变化。
B
.“隔牖风惊竹”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通过风吹竹
林的声音写大雪纷 飞的声音。
C
.颈联中“洒空”、“积素”动静结合,描写了雪花的动态和静态,细腻而有层次。
D
.本诗描绘了一幅清寒、寂静二又有声息、光色、动感和生气的雪夜图。
(二)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短文,完成第
8-11
题。
(
12
分)< br>
刘氏善举
刘氏者,
某乡寡妇也,
育一儿,
昼则疾耕于田间,
夜则纺织于烛下,
竟年如是。
邻有贫乏者 ,
刘氏辄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憾。母诫
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尽,乡邻
给衣物 ,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8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A
.刘氏
/
辄以斗升相济
B
.母
/
卒三年
C
.乡邻
/
给衣物
D
.屋舍
/
衣物殆尽
9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
3
分)
(
1
)心有憾
(
)
.
(
2
)母卒
三年(
)
.
(
3
)
方
悟母之善举(
)
.
10
.翻译文中下列句子。
(
4
分)
(
1
)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
(
2
)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
11
.结合短文内容,说说文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突出刘氏的“善”?刘家儿子 最后“悟”出
了什么?(
3
分)
(三)古诗文积累。
(
8
分)
12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每空一分)
⑴燕子来时新社,
。
(晏殊《浣溪沙》
)
⑵
,
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
)
⑶塞下秋来风景异,
。
(范仲淹《渔家傲》
)
⑷过尽千帆皆不是,
。
(温庭筠《望江南》
)
⑸
,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
⑹妇姑荷箪食,
。
(白居易《观刈麦》
)
⑺更深月色半人家,
。
(刘方平的《月夜》
)
⑻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毛泽东《沁园春》
)
三、现代文阅读(
30
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第
13-17
题。
(
16
分)
跑过冬天
——
写在女儿
成人之际
牧牧:
还记得你
5
岁 那年冬天吗
?
每天清晨,爸爸总是带你到离家不远的公园跑步。
最初,你跑一两圈就累了,停下来央求爸爸,不要让你跑了。但是,爸爸说不行, 你必须跑
完。你要跑累了呀,可以慢慢跑,要是慢慢跑还累呢,可以走着,但就是不能停下来。
冬日清晨,
公园里寂静无人。
路边的杨树 早已剥落成秃枝,
在寒冷的空气中抖动,
你努力地
跑着,呼出的气化成一股股白雾。渐 渐地,你跑热了,脱去黄色毛线帽在手中,随着你的运动在
花坛周围画出了一圈流线,于是冬天不再寒冷 ,冬天有了生命的流动。
如今你要成为一个成年人了。即将接受成年洗礼。
你会在某个夜晚,从大地仰望天空,一颗流星划过,转瞬即逝,留下一道亮光,我说,那就
是人 生,在时间的长河中,一生就只是那么短短的一瞬。
当你生命开始的时候,
你与所有的人没有什么不一样,
可当你进入社会的时候,
你 与所有的
人都不同。
或许,你会遇到疾 病,这是生命中最大的不幸之一。但是,不论遇到什么疾病,都不要放弃
与它抗争,哪怕只有三天的光明 。生死不能抵御,但生活
可以选择,不要拿健康做人生的抵押,
一生要锻炼身体,拥有健康的身 体和心理。
或许,
你会陷入 贫穷。
贫穷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贫穷的精神,
节俭是永远的美德。
如果富有,
要帮助穷人。
或许,你会遭遇失败,须 知人生历程,逆境多,顺境少。故凡事要运用智慧,竭尽全力。社
会只看重你的结果,而你要看重努力的 过程,即使失败,切勿自弃,社会不同情眼泪。上帝只救
自救的人。
或许,
你会落入孤独。
坚定的攀登者总是孤独地前行。
在情感孤独中要守住自我,
珍爱自已,
五湖明月在,渔歌总有时。
相貌与生俱来,
一个人的美丽不是给所有人看的,
也 不会是所有人都看着你美丽。
支撑青春
美丽的是品德、气质、文化。
衣着要整洁协调。
如果有钱,
可以穿得好一些,但不要华贵;
如果有时间,
可以穿得美一些,
但不要繁复。
因为有了生命,时间才有了意义;因为有了时间,生命才有了延续。珍 惜时间,珍惜生命,
充分地使用你所拥有的时间和金钱。
尽一切人生之责。
所有的这 一切,
都是上帝给予你的人生苦难和责任,
这就像江河行地、
日月经天那样正常自然。既然如此,就让它来吧,你已经开始成人,用微笑和勇
气拥抱你的人生
!
人生会有许多冬天,跑起来吧,不要停下,跑过冬天
!
父亲
13
.这是一封父亲“写在女儿成人之际”的信,却在开头 连用三个段落回忆女儿
5
岁时晨跑的
情
形,这是为什么呢
?
(
3
分)
14.“即将接受成年洗礼”中的“洗礼”词,在文中应作何理解
?
设想一下,你将来成年时可 能
会遇到哪些方面的“洗礼”
?
(
3
分)
15
.在文章中,作者对“人生”是怎么看的?
请用自己的话加以阐释。你能换用一种比方吗
?
(
3
分)
16
.
“当你生命开始的时候,你与所有的人没有什么不 一样。可当你进入社会的时候,你与所有
林紫君-银河帝国
林紫君-银河帝国
林紫君-银河帝国
林紫君-银河帝国
林紫君-银河帝国
林紫君-银河帝国
林紫君-银河帝国
林紫君-银河帝国
本文更新与2021-01-25 17:5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84659.html
-
上一篇:1--6年级课内古诗及日积月累
下一篇:小学语文应知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