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小学作文 >

巴中中学吧2013年高考真题——历史(海南卷)解析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1-01-25 20:45
tags:

巴中中学吧-骑车

2021年1月25日发(作者:魂之少年)




















































橡皮网在线组卷系统

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

历史试题解析


I


注意事项:
< br>1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 必将自
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
I
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本卷共
2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br>
1
.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

“求年”

“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了当时





A
.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






B
.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C
.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






D
.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

答案:
A< br>。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取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题干中的甲
骨文卜辞主要记 述的是商代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状况的,而大量的“受禾”

“求年”

“有< br>足雨”的内容说明卜辞反映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活动受到相当的关注。选项中的
A
项反映< br>了题干的这一内容;
B
项是对题干理解有误,题干列举的卜辞中的内容说明了当时人们< br>对农业丰收的迫切愿望,收成不在于有无祭祀活动;在当时社会生产的组织者是商朝统
治者和大大 小小的奴隶主们,所以
C
项不正确;题干没有提到自然环境恶化的问题,
D
项 错误。

2

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
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 基础,
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
这表现在

A
.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
.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





C
.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
.婚姻中的“门当户对”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学 生获取信息,调用知识,深刻理解历史概念,分析历史问题的
能力。题干主要涉及到的概念是宗法制。宗 法制度除了血缘关系的特征外,还有政治等
级的核心特征,在分析选项时要把这两点考虑进去。选项中< br>A
项中的习俗与两处特点没
有关系;
B
项中的“嫡”反映了血缘关系,
“长”反映了等级关系;
C
项没有体现等级关
系;
D
项只强 调了身份、地位、门第的对等,不能完全反映政治等级关系。

3
.下面是汉字“律”的四种字体,其中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























































橡皮网在线组卷系统












A












B












C











D
答案:
C。解析:本题既是一道文化常识题,也是对所学知识的再认题,能力层次要求不高。
中国书法演变的 顺序是篆、隶、楷、草等,选项中书体的顺序分别是
A
项篆书、
B
项楷
书、
C
项隶书,
D
项草书。因此按顺序篆书之后流行的是
C
项隶书。

4
.唐玄宗时,令宫女为前方将士缝绵衣。一兵士于短袍中得诗:
“沙场征战客,寒苦若
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今生已过也,结取 后身缘。

玄宗得知后,将作诗宫女嫁给该兵士,这一故事主要反映的是当时

A
.佛教因缘观念影响深入












B
.诗歌成为表达爱情的方式





C
.官营手工业因战争衰败












D
.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答案: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 生读取信息,调用所学知识进行历史判断的能力。题干以
宫女为前方将士缝制衣服时所寄的一首诗促成一 段姻缘为情境,要求学生判断此情境反
映当时何种社会现象。四个选项中,
A
项提到的 因缘观念是一种轮回观念,显然不是题
干反映了现实;
B
项把一件皇帝因为得知此事偶 发善心成就的一件好事当成常规现象,
认为诗歌成了表达爱情的方式是不恰当的;
C
项 与题干关联不大,基本没有干扰性;
D
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皇帝居然因为一首诗把深藏内宫 的女子外嫁出动,反映了当时
的开放风气。

5
.唐初征收赋税时,钱币与绢 布、粮食并收,财政收入以贯、匹、石等为单位计算;
到南宋时,赋税征收以钱币为主体,以“贯”为单 位计算。这表明南宋





A
.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B
.农业手工业地位下降





C
.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D
.经济控制逐步加强

答案: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 生对历史变迁反映了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解。题干以唐和南
宋赋税征收发生的变化这情境,要求学生南宋的 经济现象。唐初钱物混合的收税方式,
与南宋以钱为主的收税方式相比,
显然反映了南宋商品经 济发展的状况。
在四个选项中,
A
项答案符合我们对题干的分析;南宋农业手工业的发 展超过前代,
B
项不符合史实;
中国的重农政策直到明清都没有放松,
C项错误;仅以钱为收税主体不能说明整个经济
都加强了控制,实际上南宋在经济上是比较开放的,< br>D
项错误。

6
.朱元璋认为,
“礼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 者,救弊之药石”

“刑政二者,不过辅礼
乐为治耳”
。这表明他





A
.强调严刑峻法的统治方式










B
.重视礼乐制度的教化作用





C
.宣扬休养生息的政治主张










D
.兼采儒法二家为统治思想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进行历史分析的能力。题干内容反映出在礼乐和刑政两者之间,
朱元璋比较强调礼乐的作用。
由此可见,
A
项不符合题意 ;
B
项正确;
C
项与题干表述的内容无关

D
项难 以排除,如果引导语为:这里他强调的是,则
比较容易排除
D
项。
这里只能通 过朱元璋这番话中强调的重点在于礼乐这个角度排




















































橡皮网在线组卷系统


D
项。

7
.下列中国古代科技著作中,成书于汉代的是

A

《本草纲目》


B

《齐民要术》



C

《九章算术》


D

《石氏星表》

答案:
C

解析:< br>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再认的能力。
选项中各著作成书时间分别是明朝、
南北朝时期北 魏、汉代,
《石氏星表》的成书时间教材语焉不详,但其成果是战国时期,一
般认为其作者是战 国时期的魏国人石申,后来大约在宋代失传。所以
C
项正确。

8

1
A

“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





B
.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



1


























C
.儒教“夫为妻纲”的伦理观念


D

“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关系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图片中获取并解释信息的能力。题干以一枚邮票为情境,
邮票主题为牛郎织女和男耕女织 ,主画面以剪纸为题材呈现了这一主题。四个选项中,
图片显然不能反映小国寡民的状态,
A< br>项错误;男耕女织正是小农经济的特点,
B
项正
确;图片及其主题没有反映夫妻 之间贵贱等级的问题,
C
项错误;男耕女织是对小农经
济特点一种描述,这一描述无法 确定男女之间内外有别的关系,
D
项不准确。

9
.在梭伦上台前, 雅典全邦分成不同派别。山区的人多主张采行极端民主制;平原地
区的人多主张极端寡头制;海滨的人多 主张“中间性的混合制”
。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A
.平民与贵族的政治对立不可调和




B
.工商业者的政治要求最为激进





C
.公民的经济生活影响政治意愿






D
.公民的政治诉求未能充分表达

答案:
C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取信息,辨别历史事实的能力。题干以古代雅典社会存在
的三大派别及其主张为情 境,要求学生对雅典社会状况进行分析,题干描述的三个派别
分别是山地派代表平民利益,平原派代表贵 族利益,海岸派代表工商业者的利益。四个
选项中,
A
项对立关系成立,但通过后来的 改革两者形成一定的妥协,推动民主制度的
建立和发展;
B
项表述不符合史实;
三派集中的地区反映了他们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地位,
而这种经济地位又影响他们的政治要求,
C
项正确;在古代雅典这三个派别都具有公民
身份,而他们各自都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意愿,D
项不符合史实。

10
.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 国会有权宣战,招募陆军,建立和维持一支海军,有权征
召民兵,以执行联邦法律、镇压叛乱和击退入侵 ;
总统是合众国陆军、
海军和征调为合众国
服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这些规定体现了

A
.军权高于行政权



B
.分权与相互制衡




C
.总统权力至上





D
.国会处于权
力中心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 查学生读取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事实的能力。题干对
1787
年宪法关于美国军事力量 的阐述表明,
国会有招集军事力量的权力,
但无权统领军队,
而总
统有权统领 军队却没有宣战权和招募权,
说明两者是分权制衡的,
所以
B
项正确。
另外三个
选项的表述明显不符合美国宪法分权的特点,是错误的。

11

1811
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
100
万英镑军费 的批文前




















































橡皮网在线组卷系统

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
拒绝支付。
此事反映出当时英






A

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




B

国王掌控实权



C

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




D


政制度确立

答案:
D
。解析:本 题考查学生读取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强化对历史认知的能力。本题以
英国准备对外战争军费为情境,考 查学生对英国政治制度特点的认识。从题干看议会有
财政权,政府使用的军费要经过议会批准,之后再经 国王盖章银行才给予支付,英国君
主立宪制建立及其之后,这个程序是得到法律保障的,是宪政的结果。 四个选项中
A

与题干材料的表述正好相反;
B
项不符合史实;C
项中的银行之是按法律规定的程序办
事,因为英国是议会主权制国家,议会已经批准,不 存在银行担心之说;
D
项符合英国
宪政特点。

12
.魏源 说:
“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虽圣王复作,必不舍条编(明代税制)而复两税
(唐代税制)
”与这一思想差异最大的是





A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B

祖宗之法不足守




C

变者天下之公理





D


古改制

答案:
D
。解析:本题主 要考查学生读懂材料并在调用知识基础对史实进行判断的能力。题
干中魏源这段话的意思是:
对 古代遗留下来的东西变革的越干净,
对人民就越方便有利,
即使古代的圣王复出,也不会舍弃明 代的一条鞭法而恢复唐朝的两税法的。其核心内容
是明确主张社会变革。在四个选项中
A

B

C
都是明确主张变革的,只有
D
项借助先王
的力量进行所谓变革,与材料中否认先王的作用不符。

13

1875< br>年,
郭嵩焘奏称:
“西洋立国有本有末,
其本在朝廷政教,
其末在商贾 ,
造船、
制器,
相辅以益其强,
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
制器 ,
用其一旦之功,
遂可转弱为强,
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
”这一认识




A
.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B
.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





C
.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
.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懂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观点进行说明的能力。注意题干的时间的
1875
年,
这时洋务运动已经进行到发展民用工业阶段,
人们对这场运动有
了更为深入地认识,而郭嵩焘又是常期驻外的官员,对外国的情况了解更多。他的这段
话是说:
西方国家执政理念有本末之分,
国家政治是本,
经济和技术发展能使 国家强大。
认为国家只要发展技术使国家转弱为强,而不顾其他,恐怕天下没有这个道理。这里显
然是针对洋务派只学技术不变革制度说的这番话,
其中有批判的意味。
由此可见
A< br>项
(洋
务派的主张)不正确;
B
项符合题意;
C
项理 解错误;奠定维新变法思想基础的是康有
为的思想,
D
项错误。

1 4
.武昌起义后全国有
15
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
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
13
人,革命党
5
人,咨议局议长
3
人,巡抚
3
人,布政使
1
人,
提督
1
人,督练公所总参议
1
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橡皮网在线组卷系统





A
.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
.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C
.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
.属于自
上而下的革命

答案:
B
。解析:本题 考查学生读取信息进行历史分析的能力。题干表达的
是在
15
个宣布独立的省份中,< br>担任都督的并不都是革命党,
而且革命党
的人数比较少,较多是新军将领,还有来自其他 政治派别甚至是清政府
的官员,这反映出革命党人为争取革命胜利,采取妥协政策以联合更多
的 反清力量的意图。在四个选项中,
A
项不符合史实;
B
项与上面的分
析吻合;
C
项无法说明题干的内容,
D
项不符合辛亥革命的特点。

15
.图
2
为某国
1919
年对华进出口贸易分区示意图, 该国是





A
.日本




B
.德国






C
.苏俄







D
.法国





























2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数据图表的能力。从图上看这个国家在
1919
年的进出
口贸易集中在东北和华北两地,传统上在这两个地区特别在东北地区 势力较大的国家是
日本和俄国。
而在
1919
年德国已经战败,法国受到削弱 ,苏俄遭到孤立。在四个选项中
只有
A
项符合题意。

16

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
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
整个过程体现了< br>近代中国





A
.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




B
.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C
.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




D
.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对中国近代发展规律认知的能力。题干以中国
近代学习西方为情境,要求学 生正确认知学习西过程反映的规律。根据所学知识,
A

不能全面体现学习西方的发展 过程,在学习西方之初不存在否定封建制度的问题,到了
后期则超出了否定封建制度的范畴;
B
项表述不全面,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在于中
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中国学习西方还有更 丰富的内容如追求民主等,
B
项不能体
现学习西方的整个过程;
C
项 反映了中国学习西方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深化过程,
是正确的;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结果而不 是目的,
D
项错误。

17

1941

2
月,以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身份来华的居里正式向蒋介石声明:
“美国在
国共纠纷未 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
”这表
明当时美国




A
.以中国内部纠纷为由拒绝对华援助


B
.反对国民党采取的反共政策





C
.敦促国共两党放弃各自的政治主张


D
.借助援助促成国共两党全力抗日

答案:
D
。解析:本 题考查学生读取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解答本题时要注意
时间,
这个时间正确皖南 事迹刚刚发生之时,
国民党当局不顾民族大义,
制造反共摩擦,
危害抗日的大好形势, 不仅不利于中国抗战大局,也不利于美国的在华利益,因而居里
的声明实际上是从经济上向蒋介石施压, 使其重新走上国共合作的道路,所以
D
项是正
确的。
A
项不能反映居 里声明的真实意图,也不是美国的真实意图;
B

C
两项不符合美




















































橡皮网在线组卷系统

国对共产党的态度和政策,居里的声明只是美国在日 本侵华威胁美国利益这个特定历史
时期的态度和政策。

18
.十月革命后, 苏维埃政权颁布法令,宣布一切土地为全民财产,禁止土地买卖、出
租等。粮食税颁布后的
19 22
年,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
《土地劳动使用法》


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该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表明





A
.以往的土地法令被彻底废除








B
.农村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认





C
.农业改革进一步发展














D
.商品经济的主导地位得到巩固

答案:
C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取信息,正确认识苏俄时期农村社会变迁的史实的能
力。题干提供了十月革命 后和新经济政策后两个时期的土地政策的变化,要求学生正确
认识新经济政策。
A
项的 解读不符合题意,题干只是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并
未彻底废除以往的法令;
B
项在十月革命后实行土地国有化,分给劳动者使用,新经济
政策改变的只是使用土地的方法,不涉及农 村个体经济问题;
C
项表述符合事实;
D

表述不正确,此时苏俄经 济的主导不是商品经济。

19

美国在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的推动下,
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国民收入从第一次世界
大战爆发时的
340
亿美元增 加到
1929
年的
830
亿美元。其带来的结果是美国





A
.消费不足问题更加突出












B
.加紧占领殖民地取得海外市场





C
.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












D
.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生产领域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 查学生评价特定历史条件下历史事实的能力。在解题时要特别注意
时间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到
19 29
年是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
根据所学知识美国从
1929
年开始进入 大危机时期,危机产生的原因与前一时期的发展有关。本题的引导语是“其
带来的结果是”
,根 据上面的分析结果是发展成为危机的原因,所以
A
项正确;
B
项与题
干和史实都不符合;
C
项时间在此之前,
且题目并未明确是工业发展造成国民收入增加 ;
D
项与不符合史实,因为美国繁荣时期是一个销费型社会,而且当时美国实行自由放任
政策,不会干预生产领域的活动。

20

1948
年,苏联针对 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切断西柏林与其他美英法占领区
的水陆交通,美、英则向西柏林大规模空运 物资。
这一局面持续近一年之久。这次危机反映
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

A
.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








B
.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





C
.两德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








D
.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

答案:
D
。解析:本 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用知识正确认识历史事件的能力。题干以柏林
危机为情境,描述了苏联和英美双 方应对措施,双方在一年之久的对抗中始终是对抗但
避免战争。这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对抗但不以战 争的方式对抗。根据所学知识
A

不符合史实;
B
项在材料中并未反 映出来,而且在处理柏林危机期间美国的对抗始终是
主体;
1948
年德国还没有最后 分裂,所以
C
项错误;
D
项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

21
.一般认为,
1952
年法国学者在分析当时世界格局时,提出“第三世界”一词 。这
里的“第三世界”是指





















































橡皮网在线组卷系统





A
.不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国家




B
.两个超级大国及其他发达国家
之外的国家





C
.既不属于“北约”也不属于“华约”的国家




D
.尚未获得独立的亚非拉地区国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知识能力。在历史上“第三世界”曾被赋予不
同 的内涵,
1952
年正是两大阵营分裂之际,所以第三世界主要指的是两大阵营之外的国
家,

1794
年毛泽东把两个超级大国定为第一世界,
其他发达国家为第 二世界,
广大亚
非拉属于第三世界。法国学者眼中的第三世界显然是前者,所以
A项正确;
B
项及
C

中的华约都发生在
1952
年之后;
D
项不符合史实,
因为毛泽东所说的第三世界是独立后
的亚非拉国 家,而非独立国家也谈不上成为一股政治势力。

2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区域 合作组织相继成立。其中以“通过共同的商业政策,
促进国际贸易限制的逐步废除”
“汇集各国 的资源以维护和增进和平与自由”为主要目标的






A
.欧洲经济共同体







B
.亚太经合组织



C
.北美自由贸易区







D
.欧洲联


答案:
A
。解析:本题 考查学生读取信息辨别历史概念的能力。题干中出现了对这个经济区
域组织目标的四层意思:
一 是要有共同的商业政策,
一是促进国际贸易限制的逐步废除,
三是汇集各国资源,四是维护和增 进和平与自由。这四层意思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此
组织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目标,二是此经济经济发展的 运作有统一的规则。首先可以排除
的是
B

D
两项,因为
B
项中的组织只是以论坛的方式,以协商一致为基本模式,没有
统一的运作规则,而
D< br>项中的组织不单单是经济组织。
C
项中的组织则考虑到了不同发
展水平国家的实 际问题,商业政策应该是有区别的。

23
.我国“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民用工业 企业中分别有
50
个部署在东北地区,
32
个部署在中部地区;
国防 工业企业中的大部分部署在了中、
西部地区。
国家调整工业布局的
主要目的在于





A
.充分利用原有工业基础












B
.推动经济均衡发展





C
.打破西方对华经济封锁












D
.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 解读材料,理解材料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通过对一五
计划中工业企业分布情况的描述设置新的情境 ,要求学生对这种分布的目的进行理解。
A
项中充分利用原有的工业基础,而我们工业基础比较 好的是东北地区,这与题干中的
企业分布状况不一致,可以排除;国家调整后的工业布局的状态,有利于 推动经济走向
均衡发展的道路,
B
项正确;
C

D
两项不是题干提到的这种工业布局的目的。

24

1958
4
月,
《人民日报》发表《大规模地搜集全国民歌》的社论,各地报刊纷纷
开辟民 歌专页、专栏,
仅半年时间,全国正式出版的民歌集就近
800
种。
数月内旅 客们在上
海列车段“旅客意见簿”上写下的诗歌达
5300
多首。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
.新中国文化教育水平迅速提高






B
.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进步

巴中中学吧-骑车


巴中中学吧-骑车


巴中中学吧-骑车


巴中中学吧-骑车


巴中中学吧-骑车


巴中中学吧-骑车


巴中中学吧-骑车


巴中中学吧-骑车



本文更新与2021-01-25 20:4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85042.html

2013年高考真题——历史(海南卷)解析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