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殃-初中生优秀作文

氯化铜溶液的颜色有关探究
1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带领下完成《探究酸 的化学性质)分组实验,分别选用稀硫酸和稀盐酸与氧化
铜粉末反应,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
现象记录(第一组)
现象记录(第二组)
甲:稀硫酸
+
氧化铜
黑色粉末消失,溶液变成蓝色
黑色粉末消失,溶液变成蓝色
乙:稀盐酸
+
氧化铜
黑色粉末消失,溶液变成蓝色
黑色粉末消失,溶液变成绿色
请用化学方程式写出实验甲的反应原理:
;
经分析,< br>两组实验分别生成了硫酸铜和氯化铜溶液,
且两组同学实验均未出现错误,那为什么氯化铜溶液出 现了两种不同的颜色呢?
同学们对这一现象产生了兴趣,老师鼓励大家自己寻找原因。于是同 学们对氯化铜溶液颜色展开研究。
【提出问题】为什么氯化铜溶液出现了两种不同的颜色呢?
【作出猜想】
猜想一:氯化铜溶液颜色与氯离子有关;
猜想二:氯化铜溶液颜色与浓度有关;……
【实验探究】探究一:氯化铜溶液颜色与氯离子是否有关
实验方案
一:向甲剩余溶液中加入
NaCl
固体
二:向乙剩余溶液中
加入
溶液
实验现象
溶液由蓝色变成
;
结论
猜想一成立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由绿色变成蓝色
猜想一成立
经小组讨论,一致认为方案一更好,你认为原因是
。
探究二:氯化铜溶液颜色与浓度的关系
【查阅资料】氯化铜溶液颜色与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拓展延伸】综上所述,“但凡含二价铜离子溶液均呈蓝色”这个结论
(填“科学” 或“不
科学”)。最后,老师提示氯化铜溶液颜色还与温度有关,请设计实验验证
。
2
、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研究铝与氯化铜溶液的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红色物质附着于铝片表面
②铝片表面逸出大量无色气体,放出大量的热
③烧杯底部出现红色沉淀和白色沉淀
(
1
)打磨铝片的目的是
。
(
2
)现象①和现象③中的红色物质均为
Cu
,生成该物质的化学方 程式为
。
(
3
) 经检验,现象②中的无色气体为氢气。小涛猜测可能是氯化铜溶液显酸性,并用
pH
试纸检验。
pH
试纸的使用方法是
,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该溶液的pH
测得
结果
pH
(填“>”、“
=
”或“<”),证实了小涛的猜想。
(
4
)小明通过查阅资料探究白色沉淀的成分,认为可能是氯化亚铜(
CuCl
)。
①
CuCl
可与浓氨水反应生成无色的
Cu
(
NH< br>3
)
2
+
和
Cl
-
②
C u
(
NH
3
)
2
+
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变为蓝色;< br>Cl
-
可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进行实验】
①取烧杯底部的白色沉淀,充分洗涤过滤;
②向其中加入浓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并分为两份;
③取其中一份无色溶液……
④将另一份无色溶液放置于空气中……
上步骤③的实验方案是
步骤④的实验现象是
。
【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可以确定,该白色固体是
CuCl
。
【反思 与评价】
Al
和
CuCl
2
溶液反应为什么会出现
CuCl
呢?
小颖猜测:可能是
Cu
与
CuCl
2
溶液反应生成了
CuCl
。
小颖为了验证猜想取
Cu
粉与
15% CuCl
2
溶液混合,无白色沉淀产生。
(
5
)小颖通过 分析
Al
与
CuCl
2
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改进了实验,从而证明了
Cu
与
CuCl
2
溶液反应生成了
CuCl
.改进 之处是
。
3
、小明同 学在学习“常见的酸”这一课时,观察到了老师在课堂上做的黑色氧化铜粉末与稀盐酸溶液反
应加热后溶 液变成了黄绿色,这与含铜离子的溶液颜色为蓝色的现象不符,小明对此现象产生了疑问,并
设计了实验 探究为什么氯化铜溶液会出现黄绿色。
一、提出问题: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为何得到黄绿色溶液?
二、建立假设:
假设
1
:加热后液体温度较高,导致氯化铜溶液变成黄绿色。
假设
2
: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铜溶液都是蓝色的,可能是氯离子影响了溶液的颜色。
假设
3
:(
1
)
。
三、设计并进行实验:取
3
支试管编号
1.2.3,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氧化铜粉末和稀盐酸溶液加热反应,得到
3
支黄绿色的氯化铜溶液。< br>
取试管
1
,待其冷却后发现溶液颜色。
取试管
2
,(
2
)
。
取试管
3
,加入适量的水进行稀释,观察溶液的颜色。
四、实验结果及结论:
小明发现,
试管
1
中溶液仍未黄绿 色,
试管
2
中溶液变为蓝色,
试管
3
中溶液变为蓝色,于是他得出结论:
(
3
)
。
五、反思: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当遇到实际现象 与我们的预期的不一致时,我们应该(
4
)
(多选)
A
、认真思考,设计实验去探索现象背后的原因。
B
、书本上的都是对的,不必去理会。
C
、对书本涉及到的知识点提出质疑,并且去探索。
4
、化学小组 进行如图
1
所示实验:将稀盐酸、稀硫酸分别加入到装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试管甲、乙中,微热,观察到黑色固体完全溶解,试管甲中的溶液显绿色,试管乙中的溶液显蓝色。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
1
)写出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探究一:为什么
CuCl
2
溶液显绿色而
Cu SO
4
溶液显蓝色?
【查阅资料】
氯化铜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Cl
2
+2AgNO
3
=2AgCl
↓
+Cu
(
NO< br>3
)
2
【猜想与假设】①硫酸铜溶液显蓝色与硫酸根离子有关;
②氯化铜溶液显绿色与氯离子有关。
【实验
1
】
(
2
)
取少量氧化铜粉末于试管中,
加入一定量的稀硝酸,
加热,
观察到黑色固体完全溶解,
溶液显
色,
说明硫酸铜溶液显蓝色与硫酸根离子无关,与铜离子有关。
【实验
2
】
(
3
)小组的操作:取试管乙中的溶液滴加一定量的
,观察到溶液由蓝色变绿色,则猜想②
成立。
(
4
)请你再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猜想②成立。实验方案:取试管甲中的溶液,
(请简述实
验操作与现象)。
探究二:氯化铜溶液显绿色是否与溶液的浓度有关。
【实验
3
】
步骤Ⅰ.用托盘天平称取无水氯化铜固体
5.0 g
置于小烧杯中;
步骤Ⅱ.往小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搅拌,观察溶液的颜色并记录。
室温下的实验现象及数据记录如下表:
加入水的体积
/mL
5
溶液颜色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深绿
墨绿
墨绿
蓝绿
绿色
深蓝
蓝色
蓝色
浅蓝
淡蓝
(
5
)上述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
6
)仅从上述实验数据判断,为配制蓝色的氯化铜溶液,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超 过
(数据精
确到
0.1%
)。
5
、某小组同学用如 图所示装置做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的兴趣实验,发现有的同学得到蓝色溶液,有的同
学得到绿色溶液。老 师提示这种现象可能与所得氯化铜溶液有关。于是,同学们对这个现象进行探究。
实验
1
:探究影响氯化铜溶液颜色的因素
取溶质质量分数不同的氯 化铜溶液各
20mL
置于同样的烧杯中,分别置于不同温度的水浴箱中加热(忽略
溶剂 蒸发)。待溶液温度恒定后,观察溶液颜色,记录如下:
烧杯编号
①
②
5
50
浅蓝
③
5
70
蓝
④
10
30
蓝
⑤
10
50
蓝绿
⑥
10
70
翠绿
⑦
20
30
蓝绿
⑧
20
50
翠绿
⑨
20
70
墨绿
溶质质量分数
/%
5
水浴箱
温度
/°
C
溶液颜色
30
浅蓝
实验
2
:探究室温下氯化铜溶液的变色浓度范围
a
.室温 下,称取
15.4g
的氯化铜固体溶于
35.0g
水中,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
30.6%
的氯化铜溶液。
b
.将上述氯化铜溶液依次加入等质量 的水稀释,配制成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铜溶液,观察溶液颜色,
记录如下:
溶质质量分数
/%
溶液颜色
30.6
深绿
25.5
翠绿
21.9
蓝绿
19.2
蓝绿
17.0
蓝
15.3
浅蓝
【结果与讨论】
(
1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
)实验
1
中,④⑤⑥的实验目的是
。
(
3
)根据实验
1< br>的结果可知,③⑥⑨中影响氯化铜溶液颜色的因素是
。
(
4
)实验
2
中,步骤
a
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 、滴管、玻璃棒和
。
【反思与评价】
(
5
)室温下,小文将
20g
氯化铜固体溶于
80g
水中, 则此溶液的颜色为
。
(
6
)小昕配制了 一杯质量分数为
12%
的氯化铜溶液,溶液为浅蓝色,若要使此溶液由蓝向绿色转变,可
进行的操作有
(填字母序号)。
A
.将溶液放在水浴箱中加热到
70
℃
B
.加入适量的氯化铜固体并使之溶解
C
.加入适量的水稀释
6
、小明在探究稀盐酸与氧化铜的反应时, 发现反应生成的氯化铜溶液有时呈蓝色,有时呈绿色。小明对
这一实验现象产生了好奇,于是进行了如下 实验。
实验步骤:
①称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固体放入烧杯中;
②室温下,往烧杯中边不断加入一定体积的蒸馏水,边观察溶液的颜色并记录;
③分别计算不同阶段的氯化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并记录:
④再配
40< br>毫升
10%
的
CuCl
2
溶液放入烧杯,
将温度计伸 入溶液中,
用酒精灯加热,
记录下不同温度时
CuCl
2
溶液的颜色 。
室温下实验时,部分实验数据及现象如下表:
加入水的体积(
mL
)
4
12
24.74
20
16.47
21
15.81
22
15.20
30
11.62
氯化铜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
)
49.65
溶液颜色
深绿
墨绿
蓝绿
绿偏蓝
深蓝
蓝
(
1
)完成本实验,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有
。
(
2
)小明进行上述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
(
3
)小明分析完数据后,将氯化铜溶液 溶质质量分数为
15.81%
作为氯化铜溶液颜色由绿色变为蓝色的分
界点,对此,你 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7
、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金属的某些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实验回顾】
(
1
)如图甲所示,将两块金属片进行相互刻划。该实验的目的是
。
(
2
)用坩埚钳夹 住一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较高温度时,轻轻摇晃,发现熔化的铝不滴落,好像有一
层膜兜着(资料: 铝的熔点
660
℃,氧化铝的熔点
2054
℃。)。请解释原因
。
【实验探究】铝与氯化铜溶液的反应
将打磨过的铝片放在15%
氯化铜溶液中,观察到铝片表面逸出大量无色气体,且附着红色物质,过一段时
间还 有白色沉淀产生。利用温度传感器和
pH
传感器监测实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如图
1< br>、
2
所示)。
【实验反思】
(
1
)写出生成红色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
) 结合图
1
分析,铝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的无色气体是
(填名称)。
【提出问题】白色沉淀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氢氧化铝、氯化亚铜(
CuCl
)均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②
CuCl
可与浓氨水反应生成无色的
Cu
(
NH
3
)
2
+
和
Cl
-
。
③
Cu(
NH
3
)
2
+
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变为蓝色;
Cl
-
可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方案】将上述实验中产 生的沉淀过滤出来,并洗涤干净后,加入浓氨水,沉淀部分溶解得到无色溶
液,将无色溶液分为两份,进 行实验。
操作步骤
用试管取其中一份溶液,滴加适量
AgNO
3
溶液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该溶液中含有
Cl
-
该溶液中含有
Cu
(
NH
3
)
2
+
将另一份溶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
卫殃-初中生优秀作文
卫殃-初中生优秀作文
卫殃-初中生优秀作文
卫殃-初中生优秀作文
卫殃-初中生优秀作文
卫殃-初中生优秀作文
卫殃-初中生优秀作文
卫殃-初中生优秀作文
本文更新与2021-01-26 14:0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88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