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三语文让历史文化底蕴复活民族的脊梁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0-11-24 18:56
tags:语文, 高中教育, 高三语文

-

2020年11月24日发(作者:简浩然)
让历史文化底蕴复活民族的脊梁

随着高考对作文要求特别是文体要求自由度的进 一步放开(如2007年高考考试大纲规
定,“能写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文章”),写作创新的方法 更加灵活。用应知应会的课
文内容,建构写作的基石,会使文章具有依托教材、驾驭教材、充实内容、材 料丰富的特点。
特别是借助古典诗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情感、志向抱负、品性节操等构思具有文化特质的 文
章,往往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历史人物的文化散文具有依托历史、视角独特、文采 十足、借古说今的特点,高中生的
课文学习,接触了许多课文的作者或者课文涉及的历史名人,他们的作 品之所以流传至今,
或者他们之所以成为课文名篇的支撑,就在于他们思想、节操、志向等方面具有中华 民族民
族文化的核心内涵。以他们为写作素材,或者根据他们的事迹,构思文质兼美的文化散文,
成为考场作文一道独特的风景,让一位位民族的脊梁在高中生的作文中复活。
【写作秘笈】
凭借教材写作文化散文需要把握下面要求:
1.尊重历史,不任意夸大历史人物的作 用,在历史尺度可能的范围内,可以适度进行
艺术加工,如故事新编、反其意而用等。
2 .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也要占有丰富的历史知识,人们常说“文史哲不分家”,也
就是这个道理,高中 生的考场作文不能对高中生的历史、政治、地理等学科教材内容采取“拒
绝”的态度,而应该“为我所用 ”,让我们所写的人物“生活”在他们应该生活的“典型环
境”之中。
3.写作此类文章 需要借助联想或想象,联想和想象的合理性体现了作者思维的敏锐性
的宽广度,但是,我们的联想脱离不 开相似、相关、相反、因果等常用方法,我们的想象也
绝不是“臆想”,而要有根有据,有理有度,特别 是人物的主要精神。
4.写作中需要引用或者化用有关人物的诗词曲或者相关的课文内容,运用在 文章中的
成句应该自然贴切,与文章的语言特点相一致,不能游离于整体之外,为引用而引用,往往会损伤文章的整体性构思。
【构思范例】
写作历史文化散文,可以有不同的行文范式,也可以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完成。
1.简笔勾勒式。
选取最能体现古人精神情趣的一景、一物、一处、一文,勾勒出一幅简约的水墨山水人
物画 (应该是“山水”与“人物”共同活动才好),进而表明作者自己的心志,抒发作者的
感慨。
李白从另一个方向走来了,大地高山冰川骏马胡姬,他成他精神的马队。他不在意中原
已有的温柔敦厚细 腻空灵,大笔横扫,狂飙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
令所有骚人墨客为之一惊。洞庭 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
来。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 了大唐的山水。(摘自夏立君《在西域读李白》)
2.形象叠加式。
这类文章,往 往不止选取一个人物,而是借助三两位历史人物,支撑起文章的主体内容,
使文章具有厚重的历史感,显 现出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行文时,往往采取铺排手法,或者
镜头切换的方式,或者片断式行文方法,转 切自然,一脉而下。下面一段内容选取了杜甫、
李白、陈子昂、李商隐4位诗人,文意纵横,文采斐然。
“一事能狂便少年”。少年的锋芒是调色盘中最耀眼的亮色。少年的杜甫面对壮丽的山
河朗 声宣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目光清澈而炽热,而在他前后,有李白的“兴
酣落笔摇五岳,涛 成吴傲凌沧州”,有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幽幽,
独怆然而涕下”,有李商隐的 “桐范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这些年轻而有才华
横溢的心脏,有力地搏动,从而翻卷出大唐 的万千气象,使大唐绽放成一朵傲视群芳的牡丹,
使后人远远仰望远远怀想。(摘自2005年福建高考 作文《圆润锋芒》)
3.心志寄托式。
借古人之态抒今人之情是这种文章的典型特点,“虽世殊事异,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写作时,把作 者自己欲吐之言借古人之口出之,寄意含蓄,韵味叠出。今日之思,古人未必
不有;今日之言,古人未必 不语。下文“大江东去”有其事有其文,然“失意、悲伤、不得
志”也未必不是今人所悟所寄。
东坡披发仰天大呼“大江东去”,他面临的那些烦心琐事顷刻之间沉入滚滚波涛之中,
消失 得无影无踪。壮阔的滔滔江水让东坡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失意、悲伤,忘记那些仕途的
不得意。陶潜伴着 “庄生晓梦迷蝴蝶”中的翩翩起舞的蝴蝶在东蓠之下悠然采菊。面对南山,
渊明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官场 的丑恶,忘记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这是心灵的选择,这是过
河人在“河”的两岸所做出的明智的选择, 这更是明智的“摆渡”。
(摘自2005年四川高考作文《在忘记与铭记的两岸》)
4.触点生发式。
以古人的三两句话为构思的“触发点”,牵惹悠远联想或想象,作者的思想由“ 触点”
辐射开去,进而复原人物的社会生活背景,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复活人物的言行举止,使
人物鲜活,栩栩如生。下面是一篇考场奇文,体裁是诗歌,题材是谭嗣同,触发点是谭嗣同
的《狱中题 壁》诗。 ……南海举子万言书,石破天惊动地文/陈述维新与变法,雪雨纷纷绕
宫门/巨风吹浪紫焰开 ,雷霆波涌向天拍/皇都少年与袖斗,唤得日月不沉沦/提倡西学废科
举,西宫太后泪如雨/祖宗之法不 能变,亡国不能亡祖先/君王一去入瀛台,风卷落花扫芳尘
/道是天公感秋色,染得晴空透碧红/嗣同今 年三十余,从此不见结发妻/国之昌盛需流血,
流血请从嗣同始。/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 哉!快哉!……
(摘自2005年四川高考作文《永远的谭嗣同》)
5.移花接木式。
移花接木是借用栽植术语用作作文构思的一种方法,“杂取种种个,合成一个” 就是鲁
迅先生创造小说的一种高妙技法,祥林嫂的诞生就是源自这种方法。下文把“孟母三迁”的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1-24 18:5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9399.html

高三语文让历史文化底蕴复活民族的脊梁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