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美国读高三读后感
我在美国读高三读后感(一)
暑假,老师介绍 我们去读一本好书,我选定了这本和我年龄相仿、
正在读高中的康安琦的《我在美国读高三》。我想,该 会是什么内容
呢肯定会有恋爱章节吧应该还有“洗盘子”之类的艰辛与奋斗般的励
志吧抑或是又 一次遭受歧视还是我猜测着,在猜测中我读完了这本
书。在一个桂香飘游,圆月高挂的夜晚,我轻轻的合 上了这本书,静
静的用心慢慢品味着。
全书篇幅较短,内容简洁,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似如 我们写的
周记或日记,没有刀光剑影,险象环生,没有缠绵悱恻,轰轰烈烈,
更没有帮派分裂、 侮辱污蔑;但它不琐碎,能让人一读到底。“简洁
而不失文意,说小事而露真情,言学习而知不足”,就 是本书的特点。
全书分为四大部分:我在美国有个家、小荷才露尖尖角、在彼岸的阳
光下成长, 且待重逢。主要讲述了“我”作为交换学生去美国读高三
到毕业后回国这段时间内,“我”所遇到的如家 般的厚待,所经历的
读书生活和家庭生活等日常小事,从中流露出的是浓浓的爱和感动。
让人有 一种身临其境般的真实与快乐。也让我们更加了解美国,并且
更加爱中国。“我是一个外国人,只有几张 证明而已,但却能得到美
国接待家人一样的接待。凯西、汤姆、萨米热情的欢迎,并且在各方
面 帮助我。带我认识美国朋友,帮我介绍美国的学校体制,帮我介绍
1
老师,教我做 点心,饶有兴趣的听我讲中国的事”这一切都显得那么
的亲切、真诚。一个离开家人、离开家乡、离开祖 国的十六七岁的女
孩,她难道不孤独吗不想家吗想,肯定想,肝肠寸断。可是这美国的
“家”淡 化了她的思念,抚慰了她那“抽到断情情更浓”的心灵。有
人说“这体现了人性的光辉”,但我更相信这 是国人赢得尊严、赢得
平等的最好诠释。三四十年代的中国难道没有留学生吗可为什么在他
们的 文字里就读不到洋溢着这么和谐、快乐的文字呢《围城》中的“海
归”的沉闷、郁达夫那“沉沦”、郁达 夫的“压抑”为什么俯拾皆是
我不禁想起了鲁迅,针对30年代的中国社会状况,鲁迅先生用
他那犀利的笔讽刺着当时的国人不知恬耻的一路卖国“送去主义”、
葬国“拿来主义”、被“抛来主义” 。读着先生那铿锵的文字,我们总
是愤怒,久久不能释怀。先生是带着滴血的心写就的,所以在滴血之< br>余,先生清醒的倡导有志的国人,“‘送去’之外,还得
&lsquo ;拿来’。”今天,我想,先生如果地下有知,看到我们
的国人与外邦之间的交流,脸上一 定会露出“放心”的神情,中国人
终于有了平等的力量。
身边总有些人迷外国,津津乐道外国 ,却没有真正了解中国自己。
一开口总是“人家美国的教育制度不像中国,高分低能,一群废物、
书呆子”。我真想用先生的“匕首”刺那群崇洋媚外的疯子。诚然,
他国的确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汲取 的地方,我们要“拿来”,可是我
们的教育真的就一无是处吗从康安琪的叙述中,我清楚的看到了很多< br>外国人不如国人的地方。“我是天才吗”章节就明显的显示了我们的
2
能力 。她用问号作尾表现的是作者的谦虚及对疯子的棒喝。“张衡、
陈景润、钱学森、袁隆平”难道不是中国 的天才吗不,是世界的!神
州一号,二号七号这些曾经的“天方夜谭”难道不是中国人智慧吗本
书这样的章节还有很多,作者只是客观叙述。我想那些秉承“外国的
月亮比中国的圆”的国人是不是该脸 红呢是不是该清醒一下,国家的
富强不是靠我们用几句鹦鹉学舌般的“见地”就能振兴,就会强大的。< br>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做自己!
当然,那些盲目排外的国人也应该换种眼光来欣赏外邦了。在国
外,不是只有压抑、沉沦、苦闷,我们也可以赢得真诚的友谊。因为
我们与他们有了共同的语言 ,可以产生“共鸣”了。
想着想着,我把头埋进书本,为以后的“送去”之外还得“拿来”
做 好准备。去汲取“天才”们的智慧,为下一个“天才”的诞生汲取
垫脚的养料。
我在美国读高三读后感(二)
看一本书,能有这么深的感触,实在是不太容易的事。习惯了每
位作者的喧哗和铺张,也逐渐在冷观里漠然于新的探索。可是在我看
来,我想只要深有感触就算 是好书。这是真实的故事,真实的无可挑
剔
作者是以日记的形式细致而真实地描述了这样一位 中国高中生
在美国留学上高三直至顺利高中毕业前前后后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优
美而朴实的文字 中无不透露出美国的高中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
造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美国高中生丰富多彩的课外生 活等等。文中
3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1-29 10:2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31633.html
-
上一篇:读杨绛《我们仨》有感_优秀作文
下一篇:小王子读后感用真心对待朋友_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