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高中作文 >

年度安全工作总结: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教学点滴体会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0-11-29 15:20
tags:总结/汇报, 实用文档, 工作总结/汇报

-

2020年11月29日发(作者:姜鉴)

重在品读 贵在领悟 妙在点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点滴体会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五千多年的悠久文化几乎就是诗歌的文化。诗词的教
学在语文教 学中占重要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背诵优秀
诗文80篇,要求诗词教学中必须做 到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
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从而达到 “全面提高学生的
语文素养”的目的。可是,根据笔者的了解,不少教师在诗词教学中陷入了两
个误区:一是诗词教学简单化,由于思想不重视等因素,教学时间被缩短,仅
仅对诗词进行了翻译;二是 诗词教学散文化,忽略诗词的特点,像散文教学一
样来进行诗词教学。这种教学,诗词的美感被过滤,文 学的感染力被淹没,根
本不可能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教学要求。
如何才能做到理解 诗词的内容,体会诗词的思想,领悟诗词的意境,从而
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呢?下面,以《茅 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教学为
例,谈谈我在诗词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如何让学生进入课文中的情境中去呢?仅靠老师的一根粉笔,一张嘴,是
无法打动学生的。情境 教学就要求我们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创设情境,以优美
的画面,动听的旋律,扣人心弦的语言,努力激发 学生学习的兴趣。否则,任
你是磨破嘴皮,学生们也是无动于衷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揣摩学
生的心理,把握课文内容,拓展教学思路,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进入文
本之中,深入理解 课文,从而激发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导入新课时,我出示杜甫在秋风中伫立的画面,配上凄凉婉转的《 秋窗风
雨夕》的旋律,饱含深情地朗诵:“深秋季节,北风怒号着,咆哮着,漫卷着地
上的枯黄 落叶。一位颓然的老人,脸上布满皱纹,头发散乱,衣衫单薄,右手
拄着拐杖,左手紧攥着几根茅草,站 在狂风之中微微颤抖,眼巴巴地望着屋上
茅草被风一层又一层的卷了起来,无可奈何。…这个老人是谁? ”霎那间,整
个教室沉浸在一种悲凉而又活跃的氛围之中,同学们都积极地回答:“杜甫!”
“ 我知道,是杜甫!”就这样,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了教学情境之中,一节课在轻

1

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始了。
紧接着,我通过幻灯片让学生了解杜甫的贫困生活,激发孩子们对诗 人的
深深地同情;再通过一副副精彩感人的画面,声泪俱下的朗读,营造一种悲凉
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然后,我提出一个问题:“大家想想:这首
诗描绘出了几副画面,谁能够说说是什 么吗?”同学们纷纷展开了想象以下的
画面:1.秋风破屋;2.群童抢茅;3.夜雨湿屋;4.祈求广 厦。有些同学更加具
体地说出了这几幅图画的内容。
在研读赏析的过程中,我努力做到以多媒 体位辅助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
教学情境,展现形象生动的动人场景,诱导、激励、唤起学生感悟;图、 文、
声、像并茂,立体式的信息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引发学生兴趣,调动他们学习
的主动性、积 极性和创造性。
二、诵读诗词,感悟语言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特别是古诗词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
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歌的节奏、韵律,所蕴含的感情,诗歌的内涵都要
靠朗读去感受、去体会,因此,我认为,朗读应贯穿诗歌的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在教学中,我先 用精心设计的课件播放声泪俱下的录音、凄凉婉转的配乐,把
学生带进了美妙的情境之中;再通过教师配 乐范读、齐读、小组读、指名学生
有感情朗读等形式,让整个课堂书声琅琅,不少同学在学完诗歌后都能 当堂背
诵。然后,我让学生找出不能理解的字句,小组交流,合作探究。我提问:“大
家说说诗 句中哪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同学们都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如:
学生甲答:“怒号”用得很好,因为它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又运
用了拟人化手法。
学生乙答:第一节“卷我屋上三重茅”中的“卷”字用得好,拟人手法,
形容风大,风之猛烈, 还表现了茅草的动态。
教师问:可不可以换成“吹”或者“掀”?
学生丙答:不行,因为如果换成“吹”,风的力度不够;“掀”表现不了茅
草的动态。
学生丁答:“布衾多年冷似铁”的“铁”字用得更漂亮,既说明被子很破,
很脏,又说明被子的硬、冷 ,突出生活窘迫。

2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1-29 15:2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32168.html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教学点滴体会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