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高中作文 >

ppt触发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0-11-29 15:43
tags:教学设计, 初二语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2020年11月29日发(作者:姚诵尧)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教案教
学设计
周口市第九初级中学李仲达
教学目标:
一、理解诗的内容及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
二、培养诗歌朗读能力,在诵读中进一步感悟。
三、培养关心他人、爱国爱民的优秀品德。
重点、难点:
一、重点:理解本诗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这
种理解反馈到诵读之中。
二、难点:对“长夜”的理解,对诗人忧国忧民思想的
理解。
教学设想:
一、安排一课时。
二、诵读讨论,师生互动,共同探究。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杜甫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
现实主义诗人。在我们一般人看来,这样伟大的诗人生前一
定过着非常舒适、安逸的生活,身居华屋,锦衣玉食。可事
实远非如此。“文章憎命达”,无数 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
恰恰是作者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产物。对诗人杜甫来说,
更是这样。他 一生中,几乎没有享受过一天好日子。那是公
元760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费尽周折,好不容易在成 都
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暂时结束了辗转飘零的流浪生活,
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但是, 老天好象故意要跟他作对似
的,到了八月,一阵秋风掀去了屋顶上的茅草,大雨淋漓而
至。诗人 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不朽
之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风吹破了自己的茅屋,肯定是一件让人不愉快的事,
可诗人却要歌诗一首,这是为什么呢?这首诗写了 什么内容?
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让我们一同走进“茅屋”,用心
聆听诗人的心声。
二、师生互动,研读课文。
1.教师范读。(演示文稿1,音效,配乐)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然后概括每一节的内容。
3.研读第一节。
第一节写什么内容?(生答)能否用四个字概括出来?
(秋风破屋)
这节中,你认为哪一词用得比较好?理由是什么?(怒,
卷,飞……)指名朗读第一节,师生评议。
这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痛惜)你能把诗人的这
种心情读出来吗?(生齐读)
4.研读第二节。
指名朗读第二节。这节写了什么内容?用四个字概括出
来。(群童抱茅)
你认为群童抱茅的原因是什么?(修自家房屋,烧火,
铺床……)
“归来倚杖自叹息”,诗人叹息的是什么?(叹息自己
遭天灾人欺,更叹息民不聊生,人情冷漠。)
(提示:“不为困穷宁有此?”--《又呈吴郎》;“穷
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陕西民歌:“唐朝诗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
(课堂上来不及提这些了,关于叹息什么,只以“诗人
究竟叹息什么,读完全诗,大家自然会有全面的理 解”带过。
5.齐读第三节。“长夜”仅指诗人笔下这凄风苦雨的秋
夜吗?(“长 夜”明指当时的苦雨长夜,暗喻当时动荡艰苦
的时局。
请概括这节内容。(长夜沾湿、长夜难眠)
诗的前三节写出了诗人的不幸遭遇和沉重悲苦的 心情,
让我们再齐读前三节,体会诗人的感情。(生齐读)
6.面对这重重的不幸 --秋风破屋,茅草被盗,大雨连绵,
屋漏床湿,长夜难彻-- 如果面对这凄风苦雨、漫漫长夜的就
是你,你此时会有什么样的感慨?什么样的想法?
7.而诗人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他仅仅是哀叹自己的不
幸、发泄自己的不满吗?请同学们朗读诗的最后 一节。
这节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怎样的愿望?(忧国忧民)
诗人 从眼前长夜沾湿的痛苦生活,想到饱经磨难的千千
万万的穷苦百姓,从风雨飘摇中的个人茅屋想到连年战 乱中
的整个国家。推己及人,由家到国。甚至为了天下苍生、为
了国家社稷,甘愿牺牲自己,这 是何等恢弘的气度,何等博
大的襟怀,何等崇高的思想境界!杜甫的这首诗之所以光焰
万丈,千 古不朽,原因就在于此。
(*可选环节:请同学们带着对这首诗的新的理解,饱
含感情地朗诵全诗。)
三、拓展训练:
读诗,就是读作者的人,读作者的心。读作者的思想,
读作者的人 格。同学们,假如我们能够穿越时光的隧道,回
到一千多年前,站在诗人杜甫的面前。你想对这位可敬的 老
人说些什么?(演示文稿:杜甫像)
四、小结:
伟大的诗 人,总是把自己的命运与民族、国家的命运联
系在一起,与之同呼吸,共命运。著名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
说过:“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
幸福深深扎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 他们是社会、时代、人
类的器官和代表。”杜甫在这首诗里不是单纯地写自身之苦,
而是通过个 人的不幸来反映时代的不幸。在这狂风暴雨无情
袭击的秋夜,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跃然纸上, 深
深地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其实,具有这种伟大思想的
又何止杜甫一人呢?从“哀民生之 多艰”的屈原,到杜甫之
后“愿天下无饥寒”的白居易,从“先忧后乐”的范仲淹,
到“位卑未 敢忘忧国”的陆游,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顾炎武,到“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从“我以我 血
荐轩辕”的鲁迅,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中
国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一直秉承 了这样一个优良传统。他
们以天下人为念,执著追求着最高尚最完美的理想,正是这
种思想,这 种传统,使我们看到人性的闪光,看到了民族的
未来,看到了人类的希望!
(*可 选环节:欣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朗诵。)(演
示文稿:杜甫诗意图,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书法 作品,
链接瞿弦和朗诵录音)
五、作业:课下背诵这首诗。
说明:此设计严重参考了枇杷老师的说课稿:)
[打包下载][引用该文][发表评论][转寄该文]
[关闭窗口]
此文章相关评论:
该文章有22个相关评论如下:(点这儿论坛方式查看)

---------------------------------------------- ------
----------------------------
絮影萍踪发表于:2004/10/1407:58pm
市优质课验收的应急之作。集众家 之长拼凑而成。由于
规定只有三十分钟,压缩了再压缩,是现在这个样子。
真的不明白,讲语文课三十分钟的规定是如何考虑滴。
顶部
毓君发表于:2004/10/1511:53am
是一堂设计精巧的课,但可能是出于公开课的考虑,单
就设计而言,一二三节的逐段学习,
是将学生的思维框定在教师的教学意图中的。但作为公
开课来说,对课堂的控制恐怕是在所
难免的。
若能在具体的教学中,让问题多从学生中来,而且老师
能多一些追问,我想,这样控制的痕
迹会降低到最小。
顶部
华山混剑发表于:2004/10/1611:54pm
茅屋为秋风所破,而非为政府强制拆迁,不幸中的万幸!
燕子去时,有再来的时候;茅屋破了,有再修的时候!
一屋不修,何以修天下?
顶部
东方雪发表于:2004/10/1611:59pm
“如果面对这凄风苦雨、漫漫长夜的就是你,你此时会
有什么样的感慨?什么样的想法?”
--我想问上课的老师,你让学生想想自己茅屋破了的想
法,那么我也想问问该老师,你是怎么想的?
这个问题如果是我自己回答,我会说我不会想到其他类
似与我一样受苦的人,我只会想 先熬过这一夜,第二天修理,
以后在打算去广东打工,挣点钱,争取造瓦房。
顶部
东方雪发表于:2004/10/1700:01am
说上面的话不是为 了引起矛盾,而是要关注教师人格魅
力的建设。我认为,我们不能再说空话了,我们应该正视现
实,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而不应设计类似的揭学生短
的问题来理解文本。
顶部
碧天藉眼发表于:2004/10/1700:06am
三、拓展训练:
读诗,就是读作者的人,读作者的心。读作者的思想,
读作者的人 格。同学们,假如我们能够穿越时光的隧道,回
到一千多年前,站在诗人杜甫的面前。你想对这位可敬的 老
人说些什么?(演示文稿:杜甫像)
这部分很有创意
顶部
絮影萍踪发表于:2004/10/1710:09am
下面引用由毓君在2004/10/1511:53am发表的内容:
是一堂设计精巧的课,但可能是出于公开课的考虑,单
就设计而言,一二三节的逐段学习,
是将学生的思维框定在教师的教学意图中的。但作为公
开课来说,对课堂的控制恐怕是在所
难免的。
若能在具体的教学中,让问...
半天要验收4节课,所以教师不敢恋栈不敢在提问和答
问上纠缠的。
为了节省时间 ,甚至考虑过前三节一并说说大意而过,
“叹息”“盗贼”“长夜”等“经典”的问题都不要了!
这节课实际中时34分钟。最后一个环节(朗诵欣赏)本
是给“打住”准备的,验收组 开恩,播放完毕了。
其他几位老师的课由于忽视了时间问题,准备内容太多,
很多 问题根本来不及展开,课件一闪一过。弄得很狼狈。哈!
顶部
絮影萍踪发表于:2004/10/1710:17am
下面引用由华山混剑在2004/10/1611:54pm发表的内容:
茅屋为秋风所破,而非为政府强制拆迁,不幸中的万幸!
燕子去时,有再来的时候;茅屋破了,有再修的时候!
一屋不修,何以修天下?
书中暗表,
--要重买这些茅草,对杜甫来说,是个很大的负担。他在《王录事许修草堂资,不到,聊小诘》一诗中说:“为嗔
王录事,不寄草堂资。昨属愁春雨,能忘 欲漏时?”要修葺
一下,也得朋友帮忙,如今要重盖,他哪能不急?
(资料见萧涤非《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
6月版。181页。
这 个问题是考虑到了的。实际上,杜甫如果有足够的银
子,干吗还住这破茅屋?住1.3亿的豪宅多舒服!
哈,学生不给面子,不提这样的问题,老师也就无用武
之地喽~~~
顶部
絮影萍踪发表于:2004/10/1710:25am
下面引用由东方雪在2004/10/1700:01am发表的内容:
说上面的话不是为 了引起矛盾,而是要关注教师人格魅
力的建设。我认为,我们不能再说空话了,我们应该正视现
实,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而不应设计类似的揭学生短
的问题来理解文本。
不能把这个看作揭学生短。别说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
我们大多数的成人--包括那些饱读诗书的人-- 恐怕都无法达
到杜甫这种思想高度吧?大伙儿都这么想的话,我们的世界
不知将会比现在美好上 多少倍,而杜甫这诗怕也不会千载之
下,依然光辉夺目。
这个问题如果展开,那么 学生无论如何回答,都好处理。
教师承认自己在这种情形下也只会想到自己,也不算矫情吧?
顶部
草发表于:2004/10/1712:15pm
拜读了絮影老师的课。节奏很紧凑。
导语采用聊天式是否更好。
其实学生应该很熟悉杜甫的,对于作者的情况作品风格
可由学生说出来。
“秋风吹 破了自己的茅屋,肯定是一件让人不愉快的事,
可诗人却要歌诗一首,这是为什么呢?这首诗写了什么内 容?
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让我们一同走进“茅屋”,用心
聆听诗人的心声。”这句很好。
顶部
絮影萍踪发表于:2004/10/1701:16pm
下面引用由草在2004/10/1712:15pm发表的内容:
拜读了絮影老师的课。节奏很紧凑。
导语采用聊天式是否更好。
其实学生应该很熟悉杜甫的,对于作者的情况作品风格
可由学生说出来。
...
感谢草老师的关注。
这是我同事上的课。
导语在上 课时作了部分修改,是从跟学生交流中秋节、
国庆长假的感受谈起的。因为讲课不是在本校,老师跟学生
第一次见面,课前与学生的交流必不可少。
相对于一节正儿八经的课,这节课缺少的东西太多了呢。
顶部
东方雪发表于:2004/10/1705:19pm
絮影兄还没有达到我的思想境界.
教学问题的出发点是什么?是为了知识的顺利讲解,还是
为了发展学生的健康心灵,还 是其他?不管是什么吧,学生总
是本.拿学生来作比较是老师自然而然的设想,基本上不带任
何 考虑的,但是这非常可怕.我想,还是应该换一种方式,免得
学生幼小的心灵自惭而自残!
不跟你罗嗦了,大道理,你是不懂底~~~~
顶部
絮影萍踪发表于:2004/10/1709:05pm
下面引用由东方雪在2004/10/1705:19pm发表的内容:
絮影兄还没有达到我的思想境界.
教学问题的出发点是什么?是为了知识的顺利讲解,还是
为了发展学生的健康心灵,还是其他?不管是什么吧,学生总
是本.拿学生来作比较是老师自然 而然的设想,基本上不带任
何考虑的,但是这...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1-29 15:4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32252.html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的相关文章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