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
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
1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
,是高一语
文课的经典之一。
邹忌身高八尺开外,风流倜傥。有一天,他问自己的老
婆:”夫人,我和城北的徐公谁漂亮?”老婆说:”老公,
您比他漂亮
00
倍,徐公怎么敢跟你比啊!”
邹忌又问他的小妾:”亲爱的,我跟城北的徐公谁更有
魅力?”小妾颤颤
巍巍地说:”夫君,徐公当然不如你有吸
引力了。”
这时家里来了一个客人,”嗨,老王,你倒是说说, 我
跟城北的徐公谁更英俊潇洒一点呢?”“徐公啊!他给你拎
鞋
都不配。”
第二天,徐公突然到家 里来了。那身板,那脸蛋,快赶
上了潘安。
邹忌这才明白,
原来妻、
妾和客人是言不由衷啊!
妻子说假话,
是因为她爱自己;
妾说假话呢,
是怕 自己;
而客人说假话,则是有求于自己。
这样一想,坏了:”我听信了假话倒没什么,可是大王
听信了假话,对国家和社稷来说,可是个不小的损失。”
于是,邹忌赶紧上朝拜见齐王:”您的爱妃们爱您,大
臣们怕您,其他诸侯国有求于您,光给您灌迷魂汤,这样您
受到的蒙蔽就太多了。”
此时的齐王是齐威王,姓田,刚刚代替 春秋五霸之一的
齐桓公不久,非常能听得进去意见。他大腿一拍,”对啊!
我怎么没想到!”赶紧号召大臣、百姓们给自己提意见,当
面提意见的大赏;
书信提意见的中赏;背后议论,被他听见
的小赏。一时间门庭若市,大家纷纷献言献策,
在这些好的
方针政策的指引下,齐国国力渐渐强盛。
邹忌在历史上是个毁誉参半的人物,一方面他因为敢 于
革新而使国家富强;另一方面,随着孙膑等人的崛起,他又
有
些嫉贤妒能,但在向齐王纳谏这一件事情上,他立下了汗
马功劳,值得肯定。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则故事具有鲜明的现实 意义。国
家要富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开拓思维,积极献言献策。
国家也应该鼓励我们广开言路,知无不言,言者无罪,不扣
帽子,不打板子。
衷心祝愿祖国的明天越来越美好!
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
2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篇很好的文章,其中运用了很多对比
手法,这也是这篇
文章的成功之处,也给了我们一个很深的
生活道理:
“吃人嘴软,拿人手 短”
。解析这篇文章的经典,
事实就是如此。
比如文中有,邹忌问妻子说:
“吾熟 与城北徐公美”?
而妻子回答说: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邹忌又去问小
妾:
“吾熟与徐公美”?小妾回答说:
< p>“徐公何能及君也?与
客座谈曰:
“吾与徐公熟美?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从
以上对话我们可以看出:当邹忌问妻子时,语气缺乏底气
。
而妻子的回答很肯定。毕竟,情人眼里出西施。而问道小妾
时
,语气有了些底气,但还是将信将疑。而小妾的回答是因
为她怕失宠、惧怕邹忌才像这样
回答的。而问到客人时语气
就比较强硬了。客人的回答是因为有事情想请邹忌帮忙,才<
/p>
这样说的。邹忌固然是很帅的,但是徐公是美男子,自然邹
忌比不
过徐公的,见到徐公后,邹忌也承认了比不过徐公,
后来明白了原因去向齐王提建议,对
齐王说:
“侍卫齐王的
人,
家里的人偏私于齐王。
广大朝廷,
没有一个不怕齐王的,
因为哪怕说错一句话,都有可
能过不好日子。而四海国境之
内,没有一个人不怕齐王的。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哪里能
听到所谓的真话呢?自己会被自己蒙在鼓里,刚愎自用。真
是要
解除这种限制才能够进步,这也是生活、处事的道理。
其中还有一个细节,为什么邹忌去进谏,为什么齐王会
那么听话呢?而历史上别的皇帝有些却听不进去呢?因为
邹忌用的是生活中的事实,身边
的道理来打动人。忠言逆耳
虽然好,但是却会让人听不舒服,从而可能会出现反效果,<
/p>
忠言顺耳利于听。只有听了进去,才能行动,有所广益。
生活中也是这样的,你能够看得透吗?忠言逆耳与忠 言
顺耳你愿听那种呢?真话,你听得到多少呢?
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
3
我的高中第三册语文课本里有一篇《纳谏与止谤》
。文
中
极力赞扬邹忌与齐威王,称他们是贤臣与圣君
;
并追古思
今,提出借鉴与取法的主张,意下是要平民老百姓、下级干
部学习邹忌那种委婉而讽的进
谏方法,让领导干部学“千载
而下,犹令人感奋不已”的具“何等气度,何等磊落胸怀”
的齐威王。
在名家名篇面前,我是愚者一得,认为这种见解错了。
先从时间上看,齐威王、邹忌跟我们相距千载,作者是
“
《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初小时就成诵了”
,4400
年后,再读
一遍。
”虽然是
60
年,人间已经沧桑几 度,更何况千年呢。
为什么“委婉而讽”仍然是当前规劝领导最好的方法
?
为什
么邹忌竟应该永远是那些忧国忧民、想对领导提出意见和建
议的同志的“榜样”
?
面对“龙鳞”不可批,
“圣听”不得逆的国君,邹忌是
“贤臣”<
/p>
,不能不用委婉而讽的方法来规劝。但我们现在是
社会主义法制社会,每个
人都受法律的保护,每个人都有言
与行的自由,有话就讲,何必畏畏缩缩学邹忌呢
?
要下属学
邹忌的,恐怕是只有邹忌式的进谏才接受得了的领导
,更可
能是平时老虎屁股摸不得的角色,哪配得上“宽大明智、精
神高尚的形象”的褒称
?
而时在今日,想讲话样一来不就等
于证明今天的民还只是小小的民,官还是高高在上的官,我
们还是有天无法的社会吗
?
其实不然,中国正大踏步地从两 三千年的封建社会的影
响中走出,走向民主与法治。民主社会的标志是在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更何况,新中国的“官”
,应该是名副其实的人
民的公仆,人民向自己的公仆提出意见,表示不满,又何必
察貌辨色,心惊胆战,委
婉而讽呢
?
如果“谏”的含义在今 天就等于“批评”
,我想在建设
四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提倡的是直谏,
而不是讽谏。时间
对于四化是极其重要的,而邹忌式的讽谏,慢慢绕圈子,磨
嘴皮子,这与现代化的节奏是格格不人的。
今天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的意义,我觉得就是认
识历史上曾有过一个善于打比方的臣子和一个能够反省的
国君而已。当然,邹忌的委婉而
讽的方法,如果不是用来监
督公仆,而用来规劝朋友,教育子女,那还是可以借鉴的。<
/p>
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
4
读好文章,好饮醇酒
,其味无穷,久而弥笃。
《邹忌讽
齐王纳谏》
,读初中时就成诵了,觉得它故事性 强,有情趣,
引人入胜,几个月后,再读一遍,如故人重逢,格外亲切。
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君子,也难免 有
过,不同的是“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而
已
。
古代帝王置谏官,
自己有了错误,
臣下可以进谏。
帝王,
自以为是“天子化生”
,富有四海,臣服万民,行为万世师,< /p>
言作万世法,坐在高高的宝座上,俯视一切,能倾听逆耳之
言,采
纳美芹之献的,历史上并不多见。但是也不能一概而
论。也有少数聪明一点的,为了坐稳
江山,笼络人心,也能
从谏如流。有圣君,有贤臣,使政治稳定,国泰民安,历史
上称为太平盛世。像唐太宗与魏征,就是一例。而最突出最
典型的,要
数邹忌与齐威王
对于齐王,文章描写的很少,可是这就足以让我佩服齐
-
-
-
-
-
-
-
-
-
上一篇:读后感合集——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
下一篇:《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