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高中作文 >

分手后个性签名忠言为什么非要“顺耳”不可?──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0-12-07 13:31
tags:邹忌讽齐王纳谏

-

2020年12月7日发(作者:祝延成)


忠言为什么非要“顺耳”不可?──读《邹忌讽齐王纳谏》


有感



邹忌的进谏艺术,历来被人赞颂有加。因为他巧妙地将


本来逆耳的忠言包上了糖衣,

使齐威王不知不觉地被

“糖弹”

命中,束手就擒。古语云: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


于行”< /p>

。这是告诫人们(特别是当权者)要听得进逆耳之言


的,然而,喜欢被肯定 、讨厌被否定是人类的通病,千百年


来,无论帝王将相也好,

“引车卖浆 者流”也好,能听得进


逆耳之忠言者,可谓少之又少。




古时的谏官,为了将“忠言”包装得“顺耳”一些,可


谓挖空心思、绞尽脑汁了,可是弄不好却依然要掉脑袋。在


专制社会, 任何一位皇帝都喜欢做“圣君明主”

,于是便设


了“拾遗”之类的官职, 专司进忠言的,可见皇帝们也懂得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自己有时会有错,需要有人提醒, 否则


会错得很离谱。皇帝提倡大臣们都做忠臣,而做忠臣的最高


境界为“文死谏武死战”

“死战”者常常会得到当朝皇帝的

赏赐,其“忠心”甚至可以让皇帝都感动得泣下,家属亲友


便可以带挈获得一些好处 ;

“死谏”

者就未必这么幸运了,


遇上 “宽厚”一些的皇帝,或者只将其革职了事,遇上不那


么宽厚的皇帝,不但自己小命难保 ,而且要连累家属亲友。


象唐太宗那样的开明君主,

在历史上可谓绝无仅 有。

就是他,


在魏征失了他面子时,也曾扬言要杀了魏征这个“乡下佬”


就是他,到了晚年也照样听不进忠言。那些因进谏而掉了脑

< p>
袋的人,常常会得到后代皇帝的表彰,不过当这个皇帝面临


忠言直谏之时, 又是要对直谏者实施打击的。那“拾遗”便


只不过是皇帝的一个花瓶,

作 装饰门面之用;

或者是替罪羊,


作推卸责任之用。皇帝有了过错,

“拾遗”如果尽职,可能


要死;如果不尽职,一旦皇帝的过错酿成了灾难,首先 拿来


问罪的也极可能是这个倒霉的“拾遗”

“当初发现 我错,你


为什么不提醒我?你拿了国家的俸禄,是叫你干什么的?”

于是皇帝依然圣明,错就错在“拾遗”不称职。可以说,

“拾


遗”最 难当了,谏不是,不谏也不是。假若历代的“拾遗”


们都有邹忌那样的才能,中国历史一 定早就跳出周期循环的


怪圈了。




当历史的车轮脱离专制轨道,走向民主共和时,谏官掉


脑袋的悲剧理应永远成 为历史。然而,遗憾的是,尽管共和


时代的谏官已经费尽心机包装忠言了,却依然无法逃 脱悲剧


的结局。曾经叱咤风云、威震一时,令日寇美蒋闻风丧胆的


彭大将军,却因向最高领导上了“万言书”而成了“野心家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2-07 13:3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45915.html

忠言为什么非要“顺耳”不可?──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的相关文章

忠言为什么非要“顺耳”不可?──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