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高中作文 >

苏洵的作品【浙江卷】2017年高考高分作文赏析(共8篇)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0-12-22 17:22
tags:高中教育, 高考, 浙江

摩尔庄园冰世纪大电影-八年级作文

2020年12月22日发(作者:鞠躬)


【浙江卷】

2017

年高考高分作文赏析(共

8< /p>

篇)


2017

年浙江高考语文卷的作文题目是这样的:


有位作家说,

人要读三本大书:

一本是

“有字之书”

一本是

“无


字之书”

,一本“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注意】①自拟题目。②不得少于

8 00

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题目分析


◎杭州市瓶窑中学何立庆


先引用孔子的一段话,

《论语·子路》篇记载:


孔子的学生子路问孔子,

如果卫国的 国君要你去帮助他治理国家,


您老人家首先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孔子回答说:

< p>“必也正名乎!

子路


说,有这样的事情啊?老师, 您也太迂腐了吧,您怎么正名啊?孔子


回答说,子路,你这个人好粗鲁,君子对于自己不 知道的东西,就让


它空着,不懂就让它不懂,不要自以为是去解释,要知道“名不正,< /p>


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言之必可行


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这段“名正言顺”的话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

“名”是什么?我


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一般的概念,

在不同的语境 中具有不同的意思,

正”


的标准是什么?是在特定的语 境中对这个一般的概念作出最合理

(符


合语境)的解释,只有这样,你对 “名”的阐述才能合理合规合情合


法,在各种场合说得通,说得令人信服,即达到“可言 ”的程度,并



1


且对于自己的阐述 不能随便马虎

“无所苟”

那 么,

对孔子的言论,


我们可以确立四个维度:

“名”的对 象和内涵,

“正”的标准和判断,


“可言”的思辨和依据,

“无所苟”的态度和价值。


如果 把这四个维度引申到对

2017

年的我省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

之中来,那么,毫无疑问,首先应该对“有字之书”

“无字之书”

“心


灵之书”这三本书的内涵作出合理的解释,根据一般的理解,

“有字

< p>
之书”

是通过视力和听力读取的书,

“无字之书”

是 人生的阅历感悟、


前人的经验教训、

社会的发展规律、

自 然的进程演变等,

“心灵之书”


是情感的跌宕起伏、精神的收放自如、思 想的迸发延伸、灵魂的激越


飞扬等。这三本书可以是自己写的,也可以是别人写的,它们 从具体


到抽象,从浅近到深邃,从物质到精神,体现着作为个体的自身和人


类现状、进程和提升的三个不同的层面。


一切“有字之书”

“无字之书”

“心灵之书”是否都要无条件地阅


读?答案是否定的,关键是要看这些书的价值和功用。有选择的读,

批判继承地读,而不是不分好坏的吸收,不分香花毒草的采摘。判断


的标准是对社会 对自己的发展提升的作用,

换言之,

就是必须符合人


类共 有的价值观念,

符合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核心的主流的价值观。


我们厘清了对象和标准,

接下来就是 如何评说了的问题。

从写作


的方法和格式上来说,昔人云文无定法;同样 道理,从写作的对象上


来说,面对这样一个开放性的话题,文无定论也就成为必然。开放 性


的话题,

为我们确立的多种观点提供了各种可能。

观点 的确立和阐述


是受限于作者的思想情感、人生感悟、社会阅历、知识结构、审美情



2


趣和语言表达等多方面因素的。

考场作文在有限的时间里,

要达到相


当高境界和相应的深度是对 考生提出了不合人情的过高的要求的。


是,

根据材料的 提示和引领以及高三学生的认知实际,

作这样的要求


是可以的:


一、

阐述三本大书中的一本 、

两本或者三本的内涵及其作用;

二、


阐述三本大书之间 的层次和关系;三、分析三本大书与人生、社会、


人类之间的对应关系;四、

< p>人是否有必要读这三本大书,读了这三本


大书,人是否就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深度的人 ;五、怎样来读这三本大


书;

六、

这三本大书是否涵盖了 人类知识体系和精神世界的全部;

七、


这三本大书,

一般 人真的能读懂吗,

别人在读这三本大书时的经验和


教训等。以上七个方面 是笔者对这个材料所罗列的一般层面的分析,


考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判断作出自己 的合理的探究。


确立了写作的话题 ,

接下来当然是如何写的问题了,

“无所苟”

< br>的表述。对于“无所苟”

,昔人的论述无疑是汗牛充栋了,近代学者


林纾在《春觉斋论文》中从十六个方面指出作文之大忌,其中的“忌


凡猥”说道:

“凡者,狃于习而寡新意;猥者,沦于俗而多鄙言。曾


子曰‘出辞气,斯远鄙 倍矣’

,鄙倍即凡猥之谓。士大夫谈吐,一涉


鄙倍,即不足以侪清流;矧 文章为严重之器,奈何出于凡猥?”

《春


觉斋论文》< /p>

1959

年版第

97

页)凡猥就是低俗,人所常见缺 乏新意,


是苟且叙论中的一种,而求全责备面面俱到是最常见的“凡猥”表现

< p>
之一,

也是考生最容易犯的错误。

贪大贪全是作文的大忌,

在考场上,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审题立意,

抓住一点进行深入剖析 ,

力争向深度



3


探 究,

而不要面面俱到的铺开,

当然面面俱到的铺叙论述也是一种作


文思路,

但是这种思路一般的考生是比较难于把握和写好,

一不小心


会被判为平面性的结构而难以得到高分,除非你的文章特别出彩。


01.

善读心灵之书


人生有三本大书:

“有字之书”

,即最一般意义上的书;

“无字之


书”

,代指 生活中的经验;

“心灵之书”

,则是对生命对世界最本质的


追求与省思。如我所言,三本书各有侧重,但首要的是读好“心灵之


书”


“有字之书”是我们获取知识 最主要和直接的来源。我们出生、


蹒跚学步、牙牙学语,再一起进入学校让心灵得到教化 。诚然,

“有


字之书”不可或缺,正如赫尔曼-黑塞在《获得教养的途径 》中所指


出的:阅读,特别是经典的阅读,对人学识教养的获得有不可或缺的

< p>
作用。但“有字之书”相较于个体总是显得抽离,其中固然有醒世名


言,但 却难为人所获得。譬如前些年的“药家鑫案件”及“复旦投毒


案”

,他们 的学识毋庸置疑,但他们却未将其内化为自己真正遵循的


准则。


相较于“有字之书”对具体知识技能的侧重,

“无字之书”则让


人以亲身经历的方式懂得教训,正是所谓“吃一堑,长一智”

,以范


雨素为代表的一批皮村文学爱好者便是其中典范,他们大多学历低 ,


但这并不阻挡他们对文学的爱好,

他们将亲身经历成文,

这现实便是


他们取之不竭的灵感来源,

“无字之书”以其亲历性与直观 性在人心


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迹。



4


然而,

“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纵然有许多不同,但他们仍


有一个巨大的共同点:便是仍桎 梏于现实之中。两者都取决于现实,


以现实的方法呈现,但真正重要的东西却是以抽象、 以心灵呈现的。


这“心灵之书”

,某种程度上可以与哲学等价,即

philosophy

,爱智


之学。遥想古希腊哲学三子,再回 想中国思想大解放的诸子百家,他


们生活在书籍与经验都匮乏的千年以前,

但却以自己的头脑与心灵产


生了多么伟大的思想!柏拉图的“理型论”

,亚里士多德的“形式与


质料”

,科圣墨子对自然各种规律的洞悉与理解 ——很难想象他们能


在那样的年代达到那样的智慧,

反观自己,

不过是站在了他人的肩膀


上,智慧比之他们不及分毫。


世界的发展与物质的积累,

我们有时 总过于沉浸于现成的

“有字


之书”

“无 字之书”

以达到所谓的自身的发展和得到物质的积累,


而忘却了对自己

“心灵之书”

的深度挖掘。

其实从

“有字之书”

“无


字之书”也是可以得到“心灵之书” 的智慧的,但真正关键之处在于


摒弃外物的纷扰,

用自己的心灵去与那些 伟大的灵魂产生共鸣。

从苏


格拉底到笛卡尔,从斯宾诺莎到黑格尔,历代 哲学家都大声呐喊,让


人们以一种爱智的崭新的眼光去看待世界。

他们知 道,

真正的智慧只


能来自于每一个的内心。


善读“心灵之书”

,是它让我们摆脱 现实的奴役,在广阔而自由


的宇宙中寻回人生最本初的价值。


【简评】心灵之书与学问高低,经验的丰富与否关系 不甚密切,


它是以抽象的、心灵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大智慧、是哲学,作者从古中



5


国的百家诸子,

从古希腊 的先圣到近现代的哲人,

来论证这种大智慧


对人类的影响。本文结构严谨 ,层层推进,条理清晰。


02.

读心为魂


< /p>

有位作家说,

人要读三大本书:

一本是

“有字之书”

一本是

“无


字之书”

, 一本是“心灵之书”


< p>这话说得确实精辟,

但仍想为其添上一种层次,

以有

“有字之 书”


为人之底,以“无字之书”为人之骨,以“心灵之书”为人之魂。


“有字之书”

指世间客观存在的一切 文字内容,也是人们狭义上


阅读之物。杜拉斯曾说过“每一本书都是漫漫长夜”

,夜晚用一本书


来填满闲暇的时光,

一方面夯实了知识基础,

另一方面开拓了人视野。


培根也常强调“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但若 仅仅停留在阅读


“有字之书”

,便易陷入苦读成疾的泥潭。


“专读书也是有弊病的”

,鲁迅 鼓励人们使所学的知识鼓起来,


这便是所谓的“无字之书”

< p>


“无字之书”

深深根植于生活 这片包罗万象的土地上,经历百态


人生也是另一种阅读。向生活寻求知识,学习为人处事 的道理,为成


为一个大写的人搭好身骨。

这本大书中没有直接易得的文字 总结,


更需要人活化地看诗,

留心生活中的细节,

从中撷取成长所需的营养,


做到经世致用。


读着这两本书,

能拥有谈笑有鸿儒的 展望,

但真正贯穿人一生的


更关键的是“心灵之书”

。< /p>

“心灵之书”似乎更为玄妙,大家如齐白石


也只能说成“要常有古人之微妙 在心间”

。我将这种微妙理解为一种



6


自我意识,

如果一个人永远是外在事物的反映,

缺乏自我的内 在焦点,


那他仍是无用的。

特别在物欲快速膨胀的当下,

潜心读书的人都已消


失殆尽,更不用提回归本心,发出“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的深层自我反思!

拥有向内探寻的自我意识,

才能回答人 何以为人的


终级难题。

而且每个人的心灵都脉动着不同人格的血液,

借鉴他人确


为一条捷径,但读懂自己内心更为重要。常读心灵之书,为自己注 入


独立之灵魂。从另一方面来认知,

“有字”与“无字”之书都是为了< /p>


读透“心灵之书”

服务。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是对读通心灵才为终极目


标的明证。它们是两条殊途同归的方式,

“心灵之书”散落在世界的

< p>
每一隅里。


阅读从领 悟“心灵之书”出发!这保有人鲜明生机的愿望,时刻


铭记以读心为魂。


【简评】文章条理清楚,结构严谨。但其中有些表述 也有待于斟


酌的,如“在物欲快速膨胀的当下,潜心读书的人都已消失殆尽,更


不用提回归本心”

,就有点绝对化了。瑕不掩瑜也不影响整体的核心


内容的表达。


03.

借有字之书品人生


人生必读书目中有三本大书:

“有字之书”

“无 字之书”

“心灵之


书”

。而我却言人生只需“有字之书”


歌德曾有言:< /p>

“有读书经验的人用两只眼睛看书,一只眼睛看到


纸面上的东西,一只眼睛 看到纸背后的东西。

”对待读书问题,先贤


早有预见。

“ 无字之书”

“心灵之书”早已刻在“有字之书”的背后,



7


只待有经验有智慧之人前去寻觅。


在我的理解之中,

读三本大书的观点 似乎显得刻意与褊狭。

其余


两本书早已融入“有字之书”的骨血,又为何 要生生将其剥离以显示


专业与高深。

“因为我读过书,油墨早已融入我的 风骨。

”一身才气是


一个人最好的修饰。这些隽永之句早已阐释了“有字 之书”对人的风


骨的涵养和熏陶,又何须那看似高深实则无用的“无字之书”

< p>“心灵


之书”


究其原因,作家似乎过分强调了“无字之书”与“心灵之书”


而忽略了“有字之书”背后的深刻意蕴。进一步讨论,则更是民族性

格与社会环境“作祟”

。中国人骨子里的精明让我们忽略了“大智若


愚”

,更“强迫症”般地一定要将概念完全厘清。掩藏在各种“定义”


“ 概念”之下的其实是一种谬误,其以支理性、支逻辑、支秩序为特


点,在美学中被称为“ 达达主义”

,在哲学中被称为“虚无主义”

。而


社会环境 更是其有力帮凶。各类“心灵鸡汤”

“成功的十大秘诀”

“一

百个生活智慧”

等层出不穷。

盲目地屈从人们的喜爱而不加以辨证的


社会环境会将我们的国家带领到何处?


韩少功在《另一片天空》中写道:我们的观光旅游不过是将电视


媒体和他人口中的场景来一次现场的印证与残渣式的咀嚼。

书莫不如

此,人生的智慧早有镌刻于“有字”的经典之中,何以要舍弃有价值


的“有字之书” 而去追求无形的荒谬的“无字之书”

“心灵之书”?


当然我并非否认“无字之书”

“心灵之书”的重要性,只是他们


早已融入在“有字之书”中。那么何以要舍弃我们易于亲近的文化母


8


体,反而盲目追求他人的咀嚼残渣。


范雨素的命运的确将她装订得其为拙劣,可是若非她 幼时的读


“有字之书”的经历,她也许早已沦为平庸中的一员,一生平庸。反

< p>
观周有光先生,他对学问的孜孜以求也使得他一生有光。


《乌合之众》中有言“群众的意识只是愚蠢的叠加,而真正的智


慧却被愚蠢的洪流淹没了”

。当众人一味沉浸“三本大书论”

,我们更< /p>


应该擦亮双眼,借有字之书品味人生百态。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

“ 有字之书”绝非放


在玻璃橱窗里供人观赏的文物,而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文化命脉。< /p>


且慢虚无之术成生活,借以有字之书品人生。


【简评】本文观点新颖,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作者认为无字之书


和心灵之书早已镌刻在有字之书中了,

读了有字之书也就读到了无字

之书和心灵之书了,其余两本书早已融入“有字之书”的骨血中了,


没有必要生生将 三者剥离以显示自己专业与高深。


04.

人生三读


< /p>

王家卫在《一代宗师》中有言:见天地,见自己,见苍生。这与


一位作家的 “人生三书”论不谋而合。读“有字之书”

,即见天地万


物的运行之理, 读“无字之书”

,即见芸芸苍生的社会迹象,读“心


灵之书”

< p>,即见自己内心的所欲所求。然而如何将三者有机的结合,


使自己既不读死书,又不 汲汲于世,也不闭锁内心呢?想必,以知识


和社会经验来丰富内心,剔除纷扰,才是“读 书”之途。


现今社会,基础教育的普及早已使“有字之书”谙熟于每个人的



9

漂泊手记-白雪公主故事


环境污染的调查报告-贵州黄果树瀑布


读乌塔有感-种大蒜观察日记


读窃读记有感-描写景色的作文


要为自己保留几分-爸爸的爱


平凡事物中的美-冬天的文章


关于亲情的高中作文-台北101大楼


真心英雄听后感-体验生活



本文更新与2020-12-22 17:2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59188.html

【浙江卷】2017年高考高分作文赏析(共8篇)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