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的事例-天门山漂流

押题七
不忘初心
主题词
初心
梦想
新时代
责任与担当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关于“初心”,
《三字经》解释为“性本善”,
《华严经》秉持着“不 忘初心,方得始终”,
《孟子》则
认为是恻隐之心、善恶之心、是非之心
、辞让之心……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加以评说。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
800
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有道是:“勿忘初心,方得始终”。留住初
心,已成为一种追求。然而,生活是一个具体化的过程,
初心只是人生的起点,而不是终
点;也有人认为,忘掉初心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有时放下初心,根据
形势作适当的调
整和改变,反倒是对初心最好的坚持。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
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年,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成就的基础上,
十九大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就是让我们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使命感
和紧迫感,一起迎来中华民族“强起来”的伟大时代。
初心筑牢理想信念、精神力量,使
命决定目标任务、方法路径。如果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一代人
有一代人的使命担
当。那么生活在新时代的莘莘学子,更需要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为了实现国家和民
族
的复兴,在新的历史进程中续写奋斗的篇章、前进的史诗、奉献的壮歌。
2018
年高考即将来临,这是人生中的一次大考。十年寒窗,考上大学之后同学们将迎来崭新 的人生阶
段,这是中学阶段的梦想。而在这个最后阶段,我们一定不能淡忘了初衷,忘记
自己的梦想和模板,否则
必将无力前行。对于未来而言,今天永远都是过程,明天就在前
方。不忘初心,奋勇前进,在这个复习备
考的关键时期,只要坚持过去,结果必定不负所
望。
所以我们预计“不忘初心”一定会成为
2018
年高考的 热词,考生要注意搜集相关素材,结合个人经历
和感受,高举理想的旗帜,奋勇向前,永
攀高峰。
1
.
【立意探索】这是一篇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材料中的关键词是“初心”,初心:指做某件事的
最早的初衷、
根本的原因。
逐步引申为原本,
本来 ,
固有的原因,
本性等。
《三字经》
开头就是“人 之初,
性本善。”,指人与生俱来的善良本性。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是也。要不忘初心,
就要加强后天教育,
苟不教,性乃迁。
《华严经》秉持 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也就是不忘根本,才能得正果。儒家的
初心,
即赤子之心、
恻隐之心、
善恶之心、
是非之心、
辞让之心等,
所以综合这则材料来看“不忘初心”
可指不要忘记自己最初
的心愿。也许一个人已经走得太远、太久,以至于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初
心”是最
初、当初的心愿,可以是仁心、爱心、孝心,也可以是雄心、忠心、痴心,还可以是悲悯之心、
< br>感恩之心等。“不忘初心”指人生中始终如一保持当初的信念、梦想,无论最后是否取得成功。
< p>“不忘
初心”也可以是不要忘记最初时候人(人类)的本心。“初
心”指人之初(人类发展之)那颗与生俱来
的童真、质朴、简单、善良之心。时代发展、
科技进步、生活富足,但人们的心灵却逐渐迷失,人们(人
类)慢慢忘记那个最初的自己
,逆时代、历史发展的潮流而行。本次材料作文的立意
可从正面立意,
如赞扬不忘初心,追求内心宁静、心理和谐;也可从反面立意,批判陷入功利主义泥淖的行径。
可从为
何不能忘记初心、如何才能不忘初心等角度入手,深入解读,递进分析。
角度一:勿忘初心,方得始终。主要观点即坚持初心
、守望最初的梦想等。初心是一个人的最
初理想和信念,只有坚持初心,才能坚定信念,
才不会迷失方向,才会勇往直前,抵达向往的彼岸。
角度二:改变也是
一种坚持。主要观点即适时改变等。有时候,初心可以根据形势进行适当的
调整和改变,
这不是对初心的舍弃,反而是对初心最好的坚持。漫长的人生中不会一直一帆风顺,
有困
境在所难免,想要走出困境,就要打破固有思维,学会变通,这样才能找到人生新支点,觅得
通向成功的光明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