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鸡吃虫子看图作文
【篇一:小鸡吃虫】
科学活动《小鸡吃虫》教案
新民中心幼儿园
王雨
2013.11.21
活动目标:
1
、初步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使两组物体一样多。
2
、体验操作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母鸡头饰,小鸡、虫各三只,幼儿操作纸
活动过程:
一、游戏:小鸡吃虫
1
、学小鸡走路
老师:我的 小鸡宝宝在哪里啊?小鸡宝宝真乖,今天妈妈带你们去
找好吃的好吗?你们喜欢吃什么?
那我们一起去吃虫吧!
幼儿学小鸡走路,鸡 妈妈念儿歌:
“
小鸡小鸡叽叽叽,找找小虫叽叽
叽。
p>
”
鸡妈妈说:
“
小虫找到了!
”
小鸡做吃虫状。
2
、学儿歌
老师:你们吃饱了吗?那我们一起回家吧!
二、小鸡找虫
1
、给小鸡排队
老师:叽叽叽,谁来了?请宝宝给小鸡排队。(个别幼儿操作)
老
师:我们一起数数有几只小鸡?(
3
只)
< p>
2
、吃虫子
老师:小鸡饿了,要吃东西了,小鸡喜欢吃什么?
(出示
2
条虫,个别幼儿操作)
老师:每只小鸡都吃到虫子了吗?哪只鸡没吃到?为什么没吃到?
老师:小鸡有几只?小虫有几条?谁多谁少?
老师:怎样才能使每只小鸡都吃到虫?(再出示一条虫,请幼儿贴)
老师:数一数有几只小鸡几条小虫?一只小鸡一条虫,一只小鸡一 p>
条虫
……
现在每只小鸡都有虫子吃了吗?
三、比多少
1
、出示示范纸
1
老师:这张纸上有什么?还有什么?有几条虫子?一样多吗?每只
鸡都能吃到虫子
吗?
2
、出示示范纸
2
老师:这张纸上有几只鸡?有几条虫子?每只鸡都有虫子吃吗?那
我们想个什么办
法帮助这只小鸡?
3
、出示示范纸
3
老师:纸上有几只鸡?有几条虫子?想各办法把他们变得一样多?
4
、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四、结束教学活动。
教学反思:
我在小
班进行了一堂《小鸡吃虫》的数学教学活动。希望通过活动
让幼儿初步学习用一一对应的
方法来比较两物体的对于少。其主要
分为:导入、游戏《小鸡吃虫》、多与少、结束这四
个环节。教学
重点在第三个环节多与少,利用自制的教学挂图,把教学分为三个
小步骤:(
1
)教师把虫子与小鸡一一配对,第一遍虫子少一个(
2
)
教师再加一些虫子,第二遍虫子多(
3
)教师把多的虫子拿掉,第三
遍一样多
经过本次活动发现有许多不足之处:
1.
自制教学挂图设计不够精确,不利于幼儿来理解一一对应的方法< /p>
来比较多与少。
(挂 图小鸡的排练是横向的,一开始没有毛毛虫,只有
8
只小鸡,
教师在上一环节结束之后再粘上去。)
这样的板书对托班幼儿来说,不能直观感受到毛毛虫与小鸡一一对
应的关系,即便教师后
来在操作的过程中把毛毛虫撕下来粘到小鸡
旁边,所说出现了一对一的关系,但不利于观
察多与少。
这样纵向的图示不仅可以让幼儿 很好的理解什么是一一对应而且很
快可以比较出毛毛虫和小鸡的多与少。同时对挂图上的
小鸡的数量
进行减少有利于幼儿观察。
2
.本次活动在时长上把握不够准确,以至于只进行了十分钟就结束< /p>
了。如果可以适当的增加幼儿自主操作环节,不仅可以增加时长还
可以帮助幼儿更好的掌握活动内容。幼儿自主操作时可以每人人手
一张操作纸,把毛毛虫
粘到小鸡的旁边。
3
.第二个环节的游戏《小 鸡捉虫》的设计并没有很好的体现一一对
应的关系,当每个小朋友都有了毛毛虫之后,虽
说鸡妈妈没有毛毛
虫,也无法做出小朋友人多,毛毛虫少的结论。应该可以适当的让
p>
个别幼儿没有毛毛虫,引起他们注意与思考,这样可以很简单的得
出
结论:小朋友人多,毛毛虫少
-
-
-
-
-
-
-
-
-
上一篇:优秀作文: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漫画作文大全
下一篇:小青虫和蜗牛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