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作文者得天下
冯裕敏
< br>作文在语文学科中份量很重,
是决定了语文考试成败的一个重要环节,
比如
中考和高考的作文分数是六十分,相当于中考的一门小学科物理和化学的分数。
所谓
“
得作文者得天下
”
,
说得便是这个道理。
为什么得作文者得天下呢?想来有
下面这些
个原因:
一是得作文者大多是有思想者,
得天下者必是有思想者。
二是
文章是人的表达,
是人们交流沟通的载体和手段,
必 然会被领导者所用,
得天下
者领导也。
同时,
我们发现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
能够锻炼学生思维,
培养孩子们的学
习兴趣,提高自信心,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对世界充满求知欲和好奇
心,也能
促进其他各个学科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学生写好作文就得到了学习这片<
/p>
天。
老师如果让自己的作文课堂受学生,
他们的心灵更强大。
孩子们的性格也随
之改变。他们更加勇于展
示自己,口才更好,更加开朗活泼。教孩子写作文,就
教会了孩子观察生活、
这些能力的提高远远比提高写作水平更
加重要。<
/p>
孩子通过快乐的作文课堂,
改变自己的人生,
当然也就得到了生活这 片
天。
为了让三年级学生在作文起步学习得到
作文这片天,我在一个学期的探索
中,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广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p>
”
,
“
多读益于积累,积累有利于知识贯穿。多读能
激发想象,调动大脑思维。
”
杜甫也说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
“
万 丈高楼平
地起
”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 积累,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
的提升,
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
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
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
乏自觉性,
只有不断地鼓励和督促,
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
提高语言的储备量。< /p>
为了让学生积累语言,
我们充分在家庭和学校,
给孩子们营造读书环境。
通
过家长会,要求给孩子专门的书房、书柜,有自己小小的藏书。班级有
“小图
书馆”
,有多种儿童读物,供大家课余时 间阅读,并鼓励大家摘抄好的词、句、
节;学校在教室外的走廊设立的“读来读往”书吧
,也让孩子们对自己喜欢的书
唾手可得。让孩子们生活在书的世界中,满眼望去的是书,
伸手拿到的是书。书
是孩子们的玩具,书是孩子们的粮食,书是孩子们的朋友。于是,不
知不觉中,
爱上阅读的孩子多了起来。
我们帮助他们找好书,
引导 他们看好书,
布置他们买好书。
每周布置周末作
业,
p>
都有一项作业是共读书目的要求,
同时周日回学校写读书汇报。
每两周 我就
向学生推荐几本书,孩子只要读完老师推荐的书目,家长就及时给孩子们买书。
p>
同时,
发现有手不释卷的读书习惯的同学,
他们读书的场景,
我马上用手机拍下
来,
让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孩子学有榜 样。
我还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
举行
家庭故事会。他
们不仅开阔了眼界而且增长了知识。
本学期我们班级共读的书目有:
《笨狼的故事》
、
《长袜子皮皮》
、
《夏洛的网》
、
《活了一百万次的猫》
、
《亲爱的汉修先生》和《犟龟》
。
我们还利用班队课、
早读时间,
开展读书交流会、
朗诵比赛 、
文学知识竞赛、
成语接龙、
猜成语等有趣有益的活动,
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
加深
他们对语言本身
及其应用的印象。
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
学生写作的语言
< br>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二、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记得才开始写作,我让孩子们观察苹果,写苹果。大家写出了苹果的形状、
颜色、味道及其作用,毕竟描写的语言有限,于是我提示:还可以写和苹果有关
的故事。班上小伟马上举手说:
“没有和苹果有关的故事。
”
我耐心引导:
“你可以写买苹果、削苹果或者吃苹果的一件事情呀。 p>
”
“也没有啊,平时都是妈妈削好苹果用牙签喂到我的嘴巴
里的。
”他大声地
告诉大家。
是呀,现在的独生子女都是宝贝,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除了
学习,生活经验
的积累少之又少。我们老师如何能教好他们写作呢?
学习即是生活,生
活就是学习。从生活入手,获得鲜活的语言,始终是作文
的源头。所以,我们在作文教学
中,化虚为实,先做后写。做,就是直接参与,
做是学生积累材料的最好途径。大多数的
好文章都是作者亲身实践后写出来的,
这样的文章具才有真情实感,才会打动人。
于是,
鉴于这个理念,
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先做 后写、
真实写作的活动。
平
时很重视在
学生中开展各种活动,
引导他们留心观察活动的过程,
然后布置学生
作文。
要达到丰富孩子们的生活,首先我们在学校就设计一
系列孩子们喜欢的活
动。平日里班级孩子的生日会、班会活动、课前讲故事及其背诵活动
等。
其次,
我们说服家长也重视孩子生活的积累。 p>
首先是引导家庭重视孩子劳动
习惯的培养。
在家长会上专门讲 了劳动与个人幸福的关系,
这个调查数据对大家
有很强的震撼力:
哈佛大学对哥伦比亚大学的
456
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结 果发现
凡是从小有劳动意识的孩子,
长大后的生活幸福感都强得多。 p>
这项研究还说表明:
孩子们童年时的活动与成年后的情况有着惊人关系。那些
童年劳动得分最高的
人,成年后交游广阔的可能性高出
10
倍,获得高薪的可能性大
4
倍,易失业的
可能性要小<
/p>
15
倍。那些童年很少劳动的人,犯罪被捕的可能性高,精神不健全
的可能性要大
10
辈。那些替孩子做一切事情的父母,实际上害了孩子。 让家长
给孩子分派家庭劳动任务,
既锻炼了孩子的生活,
同时又提升了孩子的责任意识。
布置学生回家学做家务:学习洗衣服、
帮爸爸做一件事情、买书、陪家里人
读书等等。
再次,让家长有让孩子“行万里路”的观念。一到节假日或者周末,家
庭里
都要计划好家庭出游活动。
同时,
我们的家长有了让孩子积累素材的观念后,
家长在生活中也特别支持
或者重视孩子素材的积累:
马正旺和余俊:火烧仓库
冒佳怡爸爸:停车看日落
三、浓厚的兴趣是写作的前提。
2001
p>
年
5
月,
美国内华达州的麦迪逊中学在入学考试时出了 这么一个题目:
比尔
·
盖茨的办办公桌有五只带锁的抽屉 ,分别贴着财富、兴趣、幸福、荣誉、
成功五个标签,
盖茨总是只带一把 钥匙,
而把其他的四把锁在抽屉里,
请问盖茨
带的是哪一
把钥匙?其他的四把锁在哪一只或哪几只抽屉里。
如果天天让一个人去
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你会有什么感觉?烦躁,痛苦。
对不对?如果让你去做你不喜欢的
事情,
你就会对这件事缺少热情,
找不到乐趣,
常常失去
动力,你当然不可能把它做好。
-
-
-
-
-
-
-
-
-
上一篇:给妈妈的一封信作文(3篇)
下一篇:三八妇女节感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