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包宝宝
>
情境化赏写》课堂实 录
师:
很好奇,对吧?这个长得像包子一样的老师(< /p>
笑,瞬间缓和陌生状态
)
,大老远地
把我们
拉到这里(
微格教室
)来,到底是要干什么呢?没啥,就是给大家带来一个“包子 ”
(
PPT
展示课题
)
,
希望通过这个
“包子”
激起一点思维的浪花,
让大 家发出自己的声音
(
板
书:发声
)
。
身处网络时代,我们发出声音的途径越来越多,但是不同途
径、不同情境之下(
板书:
情境
)
,我们 发声的方式和特点是不同的(
引出主题,生表示同感
)
。
今天我们来蹭一下奥斯
卡金像奖的热度,来聊聊“文随境转”这个话题。在
91
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
2019
年
2
月
25
日
)上,一个最不起眼的小奖 项——最佳动画短片颁发给了皮克斯华裔女导演石之
予指导的《包宝宝》
。这部短片凭借什么样的魅力征服奥斯卡评委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短
片,请大家用沉浸
式观看的方式进入电影世界,发现其中细节。
播放动画短片《包宝宝》
,片长
7
分
30
秒,主要内容如下 :
影片设定在旧金山的华人家庭,
一开头描绘了一个华 人相当熟悉的画面,
一名中国妇女
在揉面,包包子。丈夫囫囵吞地吃了几
个,就拿起公文包出门上班。妈妈正准备吃的时候,
惊讶的发现包子变成了一个包子宝宝
。
就像所有的华人父母一样,
包子妈妈喜出望外地向这 个为她生活再度带来欢乐的孩子敞
开怀抱:带着小包子去唐人街买食材,为它测量身高,
精心照顾意外受伤的小包子。由于小
包子不同于普通孩子,妈妈总会过度关注它,
生怕它受到一点伤害:在和小孩子踢球时,因
为小包子受伤,
包 子妈妈大惊失色,
一把将球铲开。小包子为此和母亲生了气,在回家的路
上,拒绝母亲递给他曾最爱吃的点心。
但孩子总要长大,
父母也不能一辈子保护至深。
随着小包子的迅速长大,
它越来越像逃
< p>离母亲的关怀与爱。
它将自己所在房间里与朋友煲电话粥,
拒绝妈妈 做好的一桌饭菜,
出门
与朋友玩。甚至,在某一天,带回了一个金发碧眼
的女郎,并告诉妈妈,他订婚了!得到消
息大惊失色的包子妈妈,一脸震惊的看着已经长
大的孩子。
她一把拉住准备离开的包子,做了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举动,
她一口吞掉了自己的孩子!
惊吓中醒来,包子妈妈才意识到自己只不过做了一个噩梦。现
实中,她的孩子回来看他了。
他们一起坐在床边,
重归于好,
< p>分享着童年最爱的点心。影片最后,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坐在
一起,一
起包了一顿家乡意味的点心
-
包子。
(
影片画面细腻生动,
很抓人眼球,
学生观看时沉浸其中,
是不是发出会心的笑声或惊
叹声
)
师:
从大家的微表情观察,
每位同学都沉浸在影片的画面和故事里了。
让我们带着这种
感觉来完成第一项任务(
PPT
展示任务
1
)
:
走出影院,或者看完视频时 ,发一条朋友圈随
手记录你的观影感受
。
生
1
:
我觉得影片拍得非常好,
虽然故 事情节很简单,
但是拍出了中国家庭的相同状态,
很容易让观众产生情感
上的共鸣。
师:
说得很专业,看来观影感觉很强烈。不 过(
稍停顿,转向其他同学
)
,听过来是不
是有点像在回答现代文阅读理解题(
引导学生关注特定“情境”
)?你平时会把 这段话写在
朋友圈吗(
生会意地笑,说不会
)?请同学们 再说说你的朋友圈会怎么发的。
生
2
:这部片子超感人,强烈推荐!
< /p>
师
:有点意思,重在讲自己的第一感受,并推荐朋友观看,还有没有? p>
生
3
:看完影片,又饿又想回家。
p>
师
:太形象了,饿是因为影片“包子”的形象特点,
“想回家 ”是因为片子所传达的主
题内核,写得精彩!
生
4
:我要发一个“爱心”表情(
生笑
)
,应该是粉色的那个(
生大笑
)
。
师:
呵呵,富有深意的朋友圈,你会用什么配图呢?
< /p>
生
4
:
(
思考片刻
)配张电影票票根吧。
师:
那估计评论区里的回 复都是:跟谁去看的?(
生大笑
)
生<
/p>
5
:
拍得好真实,我的家庭就是这样的。
师:
现身说法,
有说服力!
在做同学们发朋友圈的 内容跟国外网友看完后发推特的内容
几乎一样(
PPT
展 示国外观众的推特:
“最后我哭了,因为太感同身受了。
”
“看完 太感动,
这是我妈和我弟!
”
“看到包宝宝变成人后,我 就哭成这样了,我转身跟我妈说:我爱你!
”
)
来,我们现在试着对这个任务进行分析,在刚才情境之下,我们写作的时间、对象、目
< br>的、媒介和状态分别是什么(
PPT
展示任务分析条目
)?
生讨论概括
:写作时间是“刚看完”
, 写作对象是“我好友”
,写作目的是“谈感受”
,
写作媒
介是“朋友圈”
,写作状态是“随手记”
。
(
师板 书
)
师
:
同学们概括得 太棒了!
这些要素就是真实情境任务写作所需要关注的核心内容,
大
家设想在刚才这样的情境之下,写出来的文本有什么样的特点?
生七嘴八舌概括
:瞬间、直觉、感性、代入、主观、多变、浅层……
师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核心话题:
不同情境决定不同的发声方式 和文本特点。现在,
我
们设想第二种情境:
看完影片后,
你总觉得意犹未尽,
想到专业影评社区看看别人怎么评价
这部电影,于是打开网页进入“豆瓣电影”社区。浏览过程中惊讶地发现了各种不同声音,
豆瓣网友面对这部影片时产生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对立阵营(
PPT
展示豆瓣社区 影评)
:
短评
1
:近几 年最惊艳的附送短片,跟故事设定在多伦多有一定的关系。包子=宝贝儿
子,这种借物抒
情虽然很直白,
但移民家庭里,华人家长对子女那份自私又无尽的爱,
以及
子女在中西文化碰撞中的困惑与挣扎,都被展现的即温和感人,又真切有力。
短评
2
:不适,黑暗讽刺混搭强行温暖和解。非华人看了 可能很感动,我却觉得是个恐
怖故事。母亲对儿子病态的控制和依恋,恨不得一口吃了他
。你让我感动啥?冷汗涔涔。
短评
3
: 当中国人还会被这种情感所感动,那老一辈养儿防老的观念就永远无法消除。
< br>短评
4
:精良完美,一看就知道是一个地道的华人作品(从进门背后一排拖 鞋,到厨房
里的锅碗瓢盆调料)
,短短几分钟立刻让全场进入了剧情,高 潮冲突处全场尖叫,震惊,难
以置信的呢喃时,慢慢的进入下一段解释剧情,瞬间刺中泪
腺,哭到难以自抑…太棒了!为
这部短片的诞生和上映深深骄傲!
p>
短评
5
:恕我愚钝不知道这个短片想表达什么。揭露中国人的 丧偶式育儿和父母超强的
控制欲?如果是想表达这么沉重的话题,
那么最 后毫无理由瞬间和好又想表达什么?更别说
母亲居然因为儿子不听话就想毁了他,
简直惊悚。
还有结局的爸爸居然好意思成为唯一一个
不干活的,
华人家庭怕不是这样吧。
师
:现在,我们来完成第二项 任务:
看到不同观点后,二刷影片,发一条短评到豆瓣
社区,参与打分讨
论。
着手完成任务之前,
让我们用刚才的方法,
分析一下任务细节。
写作时间是
“二刷影片”
,
写作对象是“知性网友”
,写作目的是“参与讨论”
,写作媒介是 “专业社区”
,写作状态是
“思考之后”
。
(
师板书
)
分析完任务之后,
老师在给大家一个有关影评的知识性支架,
可以作为完成任务的参照
内容:
电影评论,
简称影评,
是对 一部电影的导演、
演员、
镜头语言、
拍摄技术、
剧 情、
线索、
环境、色彩、光线等进行分析和评论。
p>
电影评论的目的在于分析、
鉴定和评价蕴含在银幕中的审美价值、
< p>认识价值、社会意义、
镜头语言等方面,解释影片中所表达的主题。
既能通过分析影片的成败得失,
帮助导演开阔视野,< /p>
提高创作水平,
以促进电影艺术的
繁荣和发展;
影响观众对影片的理解和鉴赏,
提高观众的欣赏水平 ,
从而间接促进电影艺术的发展。
学生开始在
学案上撰写影片短评,完成后进行作品呈现和点评
。
生
6
:
这部影片令我印象深刻,包宝宝与母亲的故事就是一个个中国 家庭的缩影。八分
钟不到的短片,
采用似真似幻的拍摄手法,
< p>反映了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成年的全过程,情节感
人,发人深思。
p>
师引导学生展开评价
:该短评写到了感觉、手法、情节和主 题,点得比较全面,但是作
为影评,还不够深入,例如“发人深思”的具体细节和思考结
果并没有呈现出来,还可以挖
掘完善。
生
p>
7
:
电影一开始,我就被那充满温馨色彩的场景吸引了。母亲刚开始包 包子的力道、
照顾包宝宝的小心翼翼,
以及脸上疼爱的神色,
< p>无一不让我回想起自己的妈妈。但之后的管
制又是对中国家庭教育的
一种有力概括,
隐约看到影片对这种家庭教育的批判和反思。
影片
是以母亲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的,
而身为孩子的我看完之后开始同情、
理 解妈妈,
相信作为
母亲的观念也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
师引导学生展开评价
:
这篇短评既是在评价影片,< /p>
也是在评价典型的中国家庭关系。
从
短评本身看出观影者从
感动到反思的情感变化过程,也读出这位观众对中国式母亲的宽容、
理解甚至同情的态度
,整体感觉乐观。
师
:
同学们,
从朋友圈到豆瓣社区,
我们从中看出了不同情境对写作文本构成的巨大影
响,这就是我们强调真实情境写作的意义所在。大家平时在写作是,心中都该有个
“小明 ”
,
这个小明就是你写作的对象、读者,
你要考虑小明是 谁、
写文章给小明的目的是什么,
最终
决定你要把怎样的
文章呈现给小明。
下面,
我们来进行一个综合性的任务 升级:短片获奖后,
引起广泛讨论,形成百家争鸣
的热议局面(
PPT
展示关键词搜索结果
)
。
电影导演说:
你们的故事一定要大胆地讲出来,
让全世界倾听,< /p>
因为美好的故事会感动
人,会让他们产生联想,
会让他们感 觉到惊讶和美好。其实我自己也是一个母亲,
所以我非
常能理解包宝宝中
母亲的心态,
很多中国人是用行动、
而不是语言来表达他们的爱,
我希望
这是一个“视觉”的故事,人物通过表情、动作来表达情感。
普通观众说:
除了动画片本身的制作精良,
导演在剧情设 置上也非常用心,
整个贴片的
主题其实很简单,就是“父母抚养我们不容
易,长大以后常回家看看”
,看过影片后我的内
心是很被感动的,鼻子开
始泛酸,我想到了自己,也想到了母亲。
媒体记者说
:
华裔导演石之予,
用自己的文化背景和扎实功底,
讲述了一个动 人的东方
母亲梦,
简单的元素中充盈着的却是一个家庭最初的形态, p>
同时也是一份东方人内心最柔软
的期盼和守候。
虽然
《包宝宝》
有特定的文化属性,
但是反映的却是普遍存在的世界性话题。< /p>
该片用充满中国韵味的形式,向世界展现了华人家庭生活的浓浓亲情。
社会学家说:
片中的妈妈是一个空巢老人,
但是她并不是 一个单身女人,
她有一个丈夫,
只是这个丈夫很少出现,
几乎是透明的,
难道本片是在批判丧偶式育儿?正是由于包爸爸在
家庭中
的失位、
缺席,才导致包妈妈把整个身心放在了包宝宝身上,倾注了过度的焦虑。准
确地说,
是由于夫妻关系失调导致家庭重心失衡造成的。
正常家庭是夫 妻关系第一,
亲子关
系第二,国人以孩子为家庭重心是家庭关系普遍失衡
的真实写照。
心理学家说:
实际上,
《包宝宝》是一部充满心理象征意义的动画短片,把华人社会里
隐形的亲
子关系问题以具象的形式反映出来。
比较突出的是包妈妈吃掉包宝宝的桥段,
其实
它在心理学上象征着吞噬,
母亲吞噬了儿子的自我,
在心 理学意义上儿子丧失了活力,
真实
的自我消失。
人类是在 试错中成长,
孩子是在摔跤中长大,
过度保护使孩子丧失了探索世界
-
-
-
-
-
-
-
-
-
上一篇:留小辫的男孩精选作文1500字
下一篇:爱的智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