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风-作文母亲节

2004
年全国高考作文
<
/p>
【篇一:
2004
年高考作文题目集锦】
< br>
2004
年高考作文题目集锦
一、全国卷作文题有四套:
全国高考语文作文
1
材料:一位老妈妈有两个女儿,
一个嫁给染布店老板,一个嫁给雨衣店老板,老妈妈整天担心,下
雨天染布店那边的生意会不好,晴天的时候雨具店那边的生意又不
好
,每天都这样担心,后来有个人跟他说,你真幸福啊,无论是下
雨天还是晴天都会有生意
,那个老妈妈乐得不得了。
以
“
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
”
为话
题写一篇作文
全国高考语文作文
2
(河北省,
山东省等)
阅读下面四句话: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
丁)
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谚
语)
要仔细听取别人提出的缺点,不
.
芬奇)
相信任何人与不相信任何人,一
样是错误的。
四句各有各的说法,有人说,还
是相信自己吧。
请你以
“
相信自己与善于听取别
人意见
”
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
<
/p>
拟,体裁,文意自定。不少于
800
字
全国高考语文作文
3
(上海等地
区)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
分
)
某网站
“4220
聊天室
”
有这样一
段谈话:
a
: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有的< /p>
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
b
:是呀,有的人能把不 小心打破一
个鸡蛋,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
c
:考试失手,竞争失利,恋爱失败,亲友失和,面子失落,哪怕是< /p>
其中的
一点点,都是无法排解的痛苦啊!
请以
“
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
为< /p>
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 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
章。所
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全国高考语文作文
4
有位农妇不小心打破了一个鸡
蛋,这本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但这位农妇却沿这种思路想下去
了:一个鸡蛋经孵化后就可变成一只小鸡,小鸡长大后成了母鸡,
母
鸡又可下很多蛋,蛋又可孵化很多母鸡。最后农妇大叫一声:
“
天
哪!我失去了一个养鸡场。
”
可以想象农妇将会怎样痛苦下去。
失去一个鸡蛋的痛苦竟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在常人看来
的确有点荒诞,但生活中这种人大有人在。孩子生病了,焦急的母
亲
一边守着病儿,一边又焦急地想着孩子的学习肯定耽误了,误了
学习肯定影响升学,影响
了升学肯定影响就业。如此这般这位母亲
会被痛苦煎熬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放大了痛苦有
可能将这个家击倒。
上班路上,因车子晚点,有可能要迟到,这也是一件平常的事。但<
/p>
有人却不这样认为:迟到了肯定要招致领导的批评,同时还会影响
奖金,从而影响年终考核,还会影响晋升,还会
??
总之还可引申出
无数的
【篇二:
_2004
年高考作文题目集锦的】
2004
年高考作文题目集锦
2004<
/p>
年高考语文试题除全国统一命制的以外,上海、北京、天津、
辽宁、江苏、
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和重庆等
11
个省、市
单
独命制。
一、全国卷作文题有四套:
全国高考语文作文
1
:
材料:一位老妈妈有两个女儿,一个嫁给染布店老板,一个嫁给雨
衣店老板,老妈妈整天担心,下雨天染布店那边的生意会不好,晴
天
的时候雨具店那边的生意又不好,每天都这样担心,后来有个人
跟他说,你真幸福啊,无
论是下雨天还是晴天都会有生意,那个老
妈妈乐得不得了。
以
“
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
”
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全 国高考语文作文
2
:(河北省,山东省等)
阅读下面四句话: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丁)
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谚语)
要仔细听取别人提出的缺点,不要随便指责向你提出意见的人。
(达
芬奇)
相信任何人与不相信任何人,一样是错误的。
四句各有各的说法,有人说,还是相信自己吧。请你以
“
相信自己 与
善于听取别人意见
”
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体 裁,文意自定。
不少于
800
字
全国高考语文作文
3
:(上海等地区)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
分
)
某网站
“4220
聊天室
”
有这样一段谈话:
a
: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有的< /p>
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
b<
/p>
:是呀,有的人能把不小心打破一个鸡蛋,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
的痛苦。
c
:考试失手,竞争失利,恋爱失败,亲友 失和,面子失落,哪怕是
其中的一点点,都是无法排解的痛苦啊!
请以
“
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
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
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全国高考语文作文
4
:
有位农妇不小心打破了一个鸡蛋,这本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但
这位农妇却沿这种思路想下去了:一个鸡蛋经孵化后就可变成一只
小
鸡,小鸡长大后成了母鸡,母鸡又可下很多蛋,蛋又可孵化很多
母鸡。最后农妇大叫一声
:
“
天哪!我失去了一个养鸡场。
”
可以想
象农妇将会怎样痛苦下去。
失去一个鸡蛋的痛苦竟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在常人看来
的确有点荒诞,但生
活中这种人大有人在。孩子生病了,焦急的母
亲一边守着病儿,一边又焦急地想着孩子的
学
习肯定耽误了,误了学习肯定影响升学,影响了升学肯定影
响就业。
如此这般这位母亲会被痛苦煎熬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放大了痛苦有
可能将这个家击倒。上班路上,因车子晚点,有可能要迟到,这也
是一件平常
的事。但有人却不这样认为:迟到了肯定要招致领导的
批评,同时还会影响奖金,从而影
响年终考核,还会影响晋升,还
会
??
总之还可引申出无 数的
“
还会
”
。如此,再坚强的心也会被击垮。< /p>
我们总觉得活得很累,我们总有排泄不完的痛 苦,这是为什么?原
因很多,但其原因之一肯定是常犯一种错误
———< /p>
放大痛苦。我们
难免失误,但如果我们只着眼眼前的错误,就事论事,不泛
化,不
扩大,不追究以前,也不浮想未来,这样痛苦就被包裹了,就局限
了,痛苦就小多了,人生也就轻松多了。
请以
“
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
”
为话题写一篇 作文
二、上海卷高考作文题:(
70
分)
以
“
忙
”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
1000
字左右,不要写成
诗歌。
三、北京高考作文题:命题 作文:包容,
800
字左右,文体不限。
北京高职单独招生作文
“
时尚
”
是社会在一定 时间段流行的习俗和风气,有人也称之为
“
时髦
”
或
“
新潮
”
。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五花 八门、形形色色的
“
时尚
”
竞
相展示着它们的身姿,赢得了一部分人,尤其是年轻人的青睐。他
们追求
时尚
”
、创造
“
时尚
”
并享受
“
时尚
”
,但是 人们对
“
时尚
”
的认
识却
不尽相同,可谓见仁见智,赞赏艳羡者有之;指责排斥者有之。
请以《时尚》为题写一篇
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
四、广东卷:
古时东瓯人< /p>
(
今浙江南部沿海一带
)
住的是茅屋
,
经常发生火灾
,
为此痛
苦不已
.
有个东瓯商人到晋国去
,
听说晋国有个叫冯妇的人善于搏 虎
,
凡
是他出现之处就无虎
.
< p>东瓯商人回去后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国君.
由于东
瓯话
火和虎的读音毫无区别
,
国君误以为冯妇善于扑火
,
便以隆重的礼
节从晋国请来了冯妇
.
第二天市场上失了 火了
,
大家跑去告诉冯妇
,
冯妇
< br>捋起袖子跟着人跑出去
,
却找不到虎
.
大火 烧到了王宫
,
大家推着冯妇往
火里冲
,< /p>
冯妇被活活烧死
.
那个商人也因此而获罪
.
上述寓言中的人物由于语言沟通的问题
,
彼此一再产生误解
,
以致冯妇
葬身火
海
.
由此可见
,
语言上的沟通成功与否
< p>,有时影响巨大
.
请以语言
与沟通为
话题写一篇文章
,
可结合个人见闻、感受或学习语言的体会
.
五、辽宁高考作文题:
“< /p>
平凡与自豪
”
,文体不限。
六、湖南:
<
/p>
目前,我国
18
岁以下未成年人已达
3.69
亿,在每个孩子背后是一
双双深情关注的眼睛,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超过了以
往任何一个
时代。中国的家庭教育,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现代教育观念向家庭
的渗透,家长与孩子民主平等关系的建立,家长们春风化雨般的言
传身教<
/p>
......
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但中国目前的家庭教育,也存
在不少问题。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 的成长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你对家庭教育
一定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请以
“
家庭教育
”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除诗歌外,体裁不限,角度自拟,不少于
800
字。
七、福建:
以名人曹操、苏轼、薛宝钗,霍金,宋江,鲁迅,孔子,曾国藩,
冬妮娅
,桑地亚哥为内容。题材不限
八、重庆高考作文题:
一位 登山运动员在登珠峰时,登到
8000
米时我体力不支放弃了继
< br>续攀登,别人很为他惋惜,说如果还坚持一会,胜利就属于他了,
他却说:我知道
8000
是我的生命极限。
请以
“
认识自己与他人的期
望
”
为话题写一 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
九、湖北高考语文作文:古人有面好镜,人的雀斑都照的出,另有
大量昏
镜,照人模糊的多,但买此镜的人很多
,
请以
“
买 镜
”
为话题写
篇作文
十、天津:
“
才与非才
”
一个木匠在森林里看到一段树根,他认为没有什么用处,但是一个
艺术家却认为它是一个在艺术方面的好材料。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
篇
话题作文,文体不限。
十一、辽宁作文题:
有一记 者问名人的妈妈,她是否对儿子感到自豪,妈妈答道:
“
我感
到自豪,但我还有一个孩子正在地里挖土豆,我更为他感到自豪
”
,
这样的话令人深思,功成名就确实让人骄傲;但平凡充实也足以令
人自豪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以
“
自豪与平凡
”
为 题,写一篇
800
字以上作文,体裁不限。
十二、浙江卷作文话题:人文精神与发展
中国人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比较低,要发展物质文明,同时也要
发展精神文明,(一份调查表,略)。请根据以上调查材料,以人
文
素养的提高与发展为话题,写一篇话题作文,不少于
800
字,文
体不限。
十三、江苏话题:水的灵动
山的沉稳
水有水的性格
——
灵动
,
山有山的性格
——
沉稳
.
水的灵秀给人以聪慧
,
山的沉稳给人以
敦厚。
然而
,
灵动的海水常年保持一种蔚蓝
,
沉稳的大山却一年四季 变幻出不
同的景色
.
请以水的灵动
,
山的沉稳为话题作文。这个话题包含两个方面
,
你可以
写其中一个方面
,
也 可以兼写两个方面。
【篇三:
——
< p>2004年全国高考作文题评析】
横
看
成
岭
侧
成
峰
——
2004
年全国高考作文题评析
2004
年高考作文因为有许多省市单独命题从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
景观。虽然越是分散命题,大家越是注重一种既定和统一的标准和
模式,而且这些省市大多第一次高考自主命题,总是希望给人们一
个
“
沉稳
”
的感觉,但是仔细玩赏品味,依然能够看出一种
< p>“灵动
”—
—
个性与创意。揣摩诸多 考题,我们醒悟:这些高考作文题的命题
不是没有特点和规律的,了解和研究这些命题的
特点和规律,必将
有助于我们把握高考作文复习的方向,提高高考作文复习的效率。
下面我们来对十五份卷(包括四份全国卷和十一份省市卷)中的作
文
题进行评析。
全国卷Ⅰ:全国卷Ⅰ用于山东 、山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西等
地。作文话题与
2003
< p>年全国卷作文话题“
感情亲疏远近和对事物的
认知<
/p>
”
非常相似,也是从理性感悟的角度立意。话题的语言材料是学
生熟悉的三句名言和一句谚语,话题为
“
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
< p>见
”
,表述平实,容易把握,这对学生全面、准确地审读和理解题意
很有帮助。但同时也正是审题比较容易,学生要写出不同一般的文
章也就比较困难,这就更加有利于从
“
发展等级
”
上实现人才的筛选。
这个话题可以引发多种观点:
1.
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利于调整和提高自
我;
2.
不听取别人 的意见容易闭目塞听,凡事主观臆断;
3.
盲目听取
别人
的错误意见定会误人误己;
4.
对别人的意见不必太在意,关键是
要有自己的主见
??
可以综合这些观点谋篇布局,也可以选择最佳角
度立意。人们常说:写作是有形的思维,思维是无形的写作。构思
时
一定要兼顾
“
他人的意见
”
与
“< /p>
自己的看法
”
两方面进行立意,论证
时不能
片面、绝对,更不能肯定一方面而否定另一方面,要有辩证
思考和全面说理。如果文章中
有古今中外事例的正反论述,可能更
好。
全国卷Ⅲ:全国卷Ⅲ用于新疆、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命题程式
类似于
2003
年全国卷,选择中国古代寓言作为作文话题材 料。由于
寓言类的题材本身就具有通俗的哲理性,因而从中提取主题,引发
思考,就比较自然。与
2003
年的
“
智子疑邻
”
有所不同的是
2004
年
这个寓言比较直接地点明了题意,更加容易使人感悟其中的道理。
和全国卷Ⅰ
作文话题
“
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
”
很相似, 全国卷
Ⅲ作文话题是
“
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
”
,话题中的
“
与
”
字清晰地告 诉
了我们:二者不是完全对立的,如何
“
既看到了自己又 不至于忽略了
别人
”
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实际上,看 到自己的智者绝对不会看
不到别人,能够看到别人的人才能真正看到自己。而且,通常人
们
所说的
“
把自己当作自己,把自己当作别人,把别人当 作自己,把别
人当作别人
”
这些话,是很有哲理意味的, 也值得我们在为人处世时
深思参照。人生活在世界上,不是孤立的;人离不开社会,离不
开
集体。人活着,既要想到、看到自己,更要想到、看到他人,既要
为自己,更要为他人。当然,如果仅仅谈
“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
,
那又偏题了。
全国卷Ⅱ:全国卷Ⅱ用于吉林、黑龙江、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命题虽
然采用了时尚的网络表达方式,对于熟悉网络的中学生来讲,
可算是营造了一个考场上的
作文情境,但话题材料似乎并不时尚,
对话语言也很平常。
“
< p>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这个话题,给考生传递
了一个
虽然很有现实意义却很难写出新意的
“
信息
”
。在 立意角度上
看,话题是一元的,不新鲜,无非是
“
要正确 看待挫折带来的
‘
痛苦
’”
;
文题是传统类型的,虽然和传统的
“
面对挫折
”
、
“
战胜脆弱
”
这些文
题有所不同。这个话题虽然也是关系型的,但是话题涉及到的两个
概念并不并列,也不表
示必然的联系,我们要关注的是客观情况与
主观情感的问题,简单地说,这篇作文应是表
述对某些人
“
遭遇挫折
”
后
“
放大痛苦
”
这种现象的反思。然而我们不能简单说
< p>“遭遇挫折
”
之
后不要
“
放大痛苦
”
,这里有两个思考维度:一:
< /p>
“
挫折
”
是什么程度
的挫折
,
“
遭遇挫折
”
后
“
放大痛苦
”
应该不应该?二:
“
放大痛
苦
”
有三个层次的区别
——
1.
把痛苦放大,例如张国荣跳楼自杀;
2.
保持一种痛苦,例如勾践卧薪尝胆;
3.
把痛苦缩小或化解掉。这道作< /p>
文题最大可取之处是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灵健康(现在这些独生子女
一般都心理脆弱),体现了强烈的人文关怀
——
我们如何面对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