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节告白-鸡毛信读后感
家庭教育的根本特点和方法
家庭教育是人生的奠基教育。
一定要认识家庭教育的根本
特点是什么,
针对特点采取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相对于学校教育
而言,家庭教育有其特殊性、独特性。学校教育是“为教而教,
为学而学”,
学校教育有着非常明确的目的性。
每一个学年每一
< br>个学科每一章,
甚至是每一节课都有预期的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
< p>的目的性很清楚,在刻意地去学习某些特定的知识。
但是,家庭教育则完全不同。在中国教育电视台
2009
年春
节录制的家庭教育节目中,我“颠覆”
了家庭教育中一个古老的故事和传统认识。
主持人讲了那个
叫做“背篓”的老故事,
我就说,
我认为这个故事根本就不是一
个道德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什么呢?儿子看 见爸爸和妈妈在编织
背篓,问干什么,爸爸妈妈说爷爷和奶奶太老了,要背到山里去
p>
扔掉,因为太老了,光吃饭,不干活。儿子就说,“你们别忘了
回来
的时候把背篓背回来,
将来你们老了的时候,
我也把你们背
到山上去扔掉。
”这个故事几代人一直当作道德故事来讲,
好像
是“子教三娘”,父母一听,受到震动了,就改变了主意,不再
扔他爷爷奶奶了
。我说,其实这不是一个道德故事。
< p>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说明的是家庭教育的一
个根本特点,
即家庭教育是“不教而教,
不学而学”。
在家庭中,
父
母是不教而教,
孩子是不学而学。
故事反映的是儿童模仿学习
的特点。
儿童并不知道父母把爷爷奶奶背上山去扔掉有什么道德
问题
,他不是要教育父母,他是模仿父母。他说,“那将来你们
老了的时候我也把你们背上山
去。
”他根本不知道这件事情是道
德的还是不道德的,是“是”还是“非
”,他只是一种模仿。孩
子还没有“高明”到用一种“智慧”的方法教育父母。
家庭教育是“与生俱来”的。
< p>通俗地说,家庭教育是与孩子
“出生”俱来的,孩子一“出生”,家
庭教育就开始了。不管父
母能否意识到,婴儿的成长,或者说婴儿的“社会化”进程,是
从模仿双亲开始的。这是人类成长的规律。因此,在家庭里,不
存在家庭教育“有”或者“无”的区别,
因为家庭中的“不教”
也是“教
”。区别只存在于,家庭教育是“自发”的,还是“自
觉”的。
绝大多数情况下,
孩子是在很自然的 状态下,
在不知不觉中
就从父母和周围的人那里学会了他所要学的东西,
不是刻意地去
学某些知识和能力,这就是家庭教育的特点:“不教而教,
不学
而学”。
例如:父母带孩子上街,与路人相撞,父母是与人争执还是
与人谦让,父母虽然不
是在“教”孩子如何为人处世,但已是
“不教”而“教”。孩子在一旁“王顾左右”,仿
佛心不在焉,
已然“不学”而“学”。今后,孩子遇到“争执”之类的事情,
会效仿父母采取的态度和方法。
一位听课男士告诉我说,
果真如 p>
此。一次他一家三口驾车外出。途中,一车强行并线,男士说了
一句
“破车!”后来,行驶中又有一车强行并线,男士突然听到
车里冒出一句“破车!”原来
是他两三岁的小孩脱口而出说的。
“不教”而“教”,“不学”而“学”啊!
有一首编译的小诗,
以子女 的口吻,
讲述家庭教育“不教而
教,
不学而学”的特点。
诗的题目是
《当你以为我未留意的时候》
。
诗有
10
段。此处我摘录了两段:“当你以为我未留意的时候,
我看见你为生病的朋友送去亲手做的饭菜,
从此我懂得了我们都
要相互关爱的道理。”最后一段,总结:“当你以为我未留意的
时候,
我 学会了人生中应该懂得的大部分课程,
它们能使我在长
大后成为善良、有
为之人。”
当事情发生时, p>
孩子貌似“若无其事”在一旁,
其实已“不
学”而“学”,<
/p>
内化为他的处理事物的一种“模式”,
影响他一
生的行为方
式,包括思维方式。有一句至理名言说:“习惯决定
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 。
”即孩子有什么样的“性格”与“习惯”,
就有什么样的命运和人生。
西方文化中,
对 儿童的尊重,
鲜明地表现在对儿童“模仿”
学习特点的尊重。如“西方式
过马路”,以往盛赞“红灯,马路
上无车,西方人也不过马路,直至绿灯。”但
是,后来有“版本”说,实际上,“红灯 ,马路上无车,西
方人也有闯红灯过马路的”,但是如果此时有儿童等着过马路,
所有成人都不“闯红灯”。
再如法国足球明星齐达
?
< p>龋?
在球场因
口角用头撞击对方胸部。后来,齐达内
公开道歉,向谁道歉?他
过年的来历-读恰同学少年有感
精彩小故事-我的家乡日记
诚实守信的名言警句-我和幸福有约定
海南游记-孝心献给父母
名人励志小故事-爱祖国爱家乡作文
四月青年-寻找一盏灯
八一公园-中秋节500字作文
春景作文-孤芳自赏的花
-
上一篇:感恩妈妈的话题作文500字
下一篇:介绍我的家庭英语作文【我的家庭英语作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