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解风情是什么意思-幼儿教育教案

习作
例文与习作
活
动分析:
本次习作与其他单元稍有不同,
在写作之前安排了两篇习作例文。
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与《小站》为学生提供了范例,便于学生借鉴和模仿,
并以课后习题和旁批的形式提示了写作要围绕着中心意思进行。
对习作例文的教
学,教师不能从篇章入手,去整篇完整地教学,而应分部分、有选择地教学,把
< br>重点放在写法上,不做字词识记、内容理解、情感体会等方面的要求,避免教成
略
读课文。单元习作“围绕中心意思写”则给了学生相当大的自由,围绕一个汉
字来写,<
/p>
既可以写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
也可以写想象故事。
写作对象虽然只 是
一个汉字,但中心非常明确。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的“交流平台”
“初试
身手”
中掌握的安排材料的方法,
先写出写作提 纲,
再围绕着确定的材料开始写
作。所以,在本次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加
强“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与单元习作
的整合,重视“习作例文与习作”和精读课文、“
交流平台”的关联性,有重点
地帮助学生突破习作难点,消除畏难情绪。
教学目标:
1.
能了解习作例文是怎么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2.
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汉字写一篇习作,想清楚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意思。< /p>
3.
写作时注意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 的事例来写。
重点难点:
1.
结合习作例文,学习围绕中心安排材料的方法。
< /p>
2.
将本单元的“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与“习作例文与 习作”结合起来学
习。
课时安排:
2
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主题
以故事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次习作内容。
导语:
在上课之前,
我来给大家讲个故事。
古代有个读书人走了三 百里路去
向一位大师请教作文的诀窍。
这位大师看了他的文章,
把他带到树林边,
指着一
个蜘蛛网说:
“你不要拜 我为师,你拜它为师吧。”那个读书人对着蜘蛛网呆看
统编本小学语文精品资料
了整整三天,终于悟出了其中的道理,从此作文大有长进,并且考场得意,中举
成名。事后有人问他原因,他说:
“大师在告诉我:天下找不到一个没有 中心的
蜘蛛网;
蜘蛛织网是先有网的中心,
再一圈一圈地 围绕中心编织。
”
这个故事啊,
就是告诉我们写文章一定
要围绕一定的中心意思来写。
今天,
我们就把理论付诸
实
践,
本次习作训练的主题就是
“围绕中心意思写”
。
(板书:
围绕中心意思写。
)
二、反馈练习,交流互评
1.
复习交流《夏天里的成长》和《盼》。
< p>
预设:
在本单元的“交流平台”中,学生已经结合课文交流了主要的写法,
此时可提问那些基础稍差的学生,
对反复交流过的内容,
学生应该 都能简单地概
括出来。
明确:
围绕中心意思,
可以从不同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
把重要的部
分写具体。
2.
反馈“初试身手”的选材练 习,展示学生的选材,学生互评。
预设:
在
< p>“初试身手”的教学中,
学生已经展示过相关选材,
但因时间 有限,
展示的材料也有限。
而且通过学习,
学生或许会对 自己的选材做出调整。
此时可
再请几名同学读一读自己的选材,注意每个
题目都要涉及,在黑板上做好板书、
标注。在后面的学习中可再运用这些题目和材料。<
/p>
三、例文引路,学习写法
1.
学习写法:重要的部分写具体。
< br>(
1
)阅读、交流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说说作者围绕爸爸爱订计划这
个中心意思写了哪些事例,其中哪一个事例写得最具体。
明确:
作者把爸爸给“我”订暑期计划的事例写得最具体。
(
2
)
学生自由读
“订暑假计划”
段落,
思考:
作者为什么把这部分写具体?
(
3
)学生汇报,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明确:
爸爸在各个方面都喜欢做计划,却格外重视“我”的暑假计划,这 是
为什么呢?一是这与
“我”
息息相关,
爸爸特别关心
“我”
;
二是暑假生活很长,
爸爸认为这值得做计划;
三是这样的计划容易产生戏剧效果——哪个孩子不愿意
暑假轻松度过啊,可遇到个这么爱订计划的爸爸就“倒霉”了。所以作者把这件
事写得格外详细。
统编本小学语文精品资料
(
4
)学生拿出自己在“初试身手”中完成的选材练习,选择需要 详写的部
分做上标示,并交流汇报。
2.
学习写法:其他部分简单写。
(
1
)学生思考:有了一个具体描写的事例,其他的事例怎么写呢?
(
2
)学生默读《爸爸的计划》前两个自然段, 特别要留意例文旁边的批注。
(
3
)学 生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随机引导。
教师小结:
一篇文章中,若事事具体,则会显得没有重点,所以一定要注意
详略得当。简单写也是
有技巧的,可以罗列式,也可以用一两句简单交代。比如
第
1
< p>自然段就用了罗列式,罗列了家人的各种计划;
第
2
自然段则用几句话写了
两个比较典型的小事例,让人印象深刻。
3.
学习写法:从不同方面去写。
(
1
)学生阅读习作例文《小站》,留意旁批,思考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明确:
这篇文章没有明显的中心句,但联系课题,再结 合具体的描写,我们
能发现全文是围绕“小”字展开的。作者观察仔细,抓住了小站的特
点,从不同
的角度突出了一个“小”字,表明了车站虽小,却小中见大,从细微处给旅客
带
来了温暖的春意。
(
2
)同桌交流: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小站的“小”的?
(<
/p>
3
)学生汇报,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明确:
文章写了小站的规模小:
“只有慢车才停靠两三分钟”
“一 间红瓦灰
墙的小屋”“几根木栅栏”“三五个人影”。还写了小站上的布置精而小:“小
小的喷水池”“小小的假山”“小树”“小宝塔”。
< br>(
4
)
学生默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思考:< /p>
最后两个自然段没有写小站的
“小”
,
在表
达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
最后两个自然段中两次提到喷 泉和杏花,
与前文相呼应。
活泼的喷泉
是工作人员精心设
计的,
这么一个小小的站台,
没有几辆车进站,
为何还要花费
心思修筑喷泉呢?几树灿烂的杏花是工作人员精心栽培的——在到处是山崖和
巨石的北方山区培育几株杏树要付出多少心血啊!
这些都是为了衬托小站工作人
员对工作的尽职尽责,
他们想给旅客们带来温馨、
美好的感觉。< /p>
喷泉和杏花是小
站工作人员精神面貌的写照。
统编本小学语文精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