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优秀征文
2000
字
什么是家风
?
家风就 是一个家庭的素质和教养,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
什么样的价值观、财富观。它是一
个家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
好的家风,
是一代又一代人 健康成长的保证,
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
是推
动社
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我的家风是什么
?
我开始追忆、思索。
“
百善孝为先
”
孝敬父母是人类最朴素最基本的情感
,
孝敬父母 是创建和睦家庭,进而创建
和谐社会的关键。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和母亲背奶奶上坟的情
形总会不时浮现。
那时我刚上小学,我们一家去给爷爷上坟,山有些陡,奶奶是小脚,加
上她年近
70
,没法再爬山下坡,父亲和母亲就轮换着背奶奶,妈妈常年 在家干农活,体力
好,背奶奶的次数又多些。我上五年级时,奶奶还语重心长地对我说<
/p>
;“
等你妈妈
老了走不动时,你可要背你妈妈呀
奶奶生育
9
个孩子,子女成家后,她独自生
活,几个儿子共同赡养。在
6
个儿媳妇中,我母亲最孝奶奶,她穿的绣 花鞋和系
的围腰全是母亲做的。缝年过节或平时家里有好吃的菜,一定叫上奶奶一同吃。
如今父亲和母亲也年过
< p>70,我隔三差五回去看看,给他们洗洗衣被,收拾
收拾屋子。如有
病痛,我和丈夫就送他们去医院。我常想,父母年轻时不但要抚
养我们成长,而且还搞家
庭建设,吃了不少苦,现在我们应该孝敬他们、让他们
安度好晚年。我的儿子现在安徽读
大学,每个星期都给外公、外婆打电话,放假
回家,
第一时间就是看望他 们,
乐得俩位老人心里甜蜜蜜的,
夸孩子懂事、
省心。
< p>
“
知恩图报、善莫大焉
”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
是一种品德。
感恩使我们在困难时得到慰藉、
获得温
暖,激发我们挑战
困难的勇气,进而获取前进的动力。我上小学在农村,那时家
里穷,父亲的工资低,母亲
一人在生产队
“
苦公分
”
,上有奶奶和外婆要赡养 ,下
有我和弟弟在抚养,加之还盖房子,真是苦够吃不够。盖房那会儿要请人,村民
们很朴实,也体谅我们不收工钱,母亲过意不去
,
晚上帮人做 针线活,比如绣花、
做鞋、补衣服,有时帮人家写信来给予回报。
我和弟弟参加工作后,
家里的日子有 了好转,
母亲时常提起困难时帮助、
支
持和关心过我们的
那些人,她常念叨:
“
盖房时三叔和大哥帮抬石头,李大爷、
阿国叔帮砌石脚,二姑爹赶着骡子帮驮瓦并且还资助我家大米
……”
这些年来 ,
父母住在县城,
虽然他们年纪大了,
但仍然进行着能力 范围内的感恩,
李大爷病
了瘫痪在床,回村里看过几次
;
二姑爹的大儿子生病住院,又找医生又送饭
;
六哥
的小儿子考上大学,回去祝贺
……
知道村里有人来看病住院就主动去探望
,
村里
谁家进城办事,需要帮忙,他们尽力而为。
农历正月十五的龙灯盛会
“
闹花灯
”
,
是我们密祉的传统佳节,
< p>父母每年都回
村里支持这项公益活动,
与当
“
灯头
”
的家庭一起筹备十五要出的龙灯和表演的节
目。母亲参加各式彩灯的扎裱,父亲创作花灯节目,老俩个从早忙到晚,不亦乐
乎。母
亲说:
“
一村人就是一家人,虽然人家不望着我们感恩回报,但常怀一颗
感恩之心,自己就活得轻松,愉快、踏实。
”
是啊,其实感恩无处 不在,无时不
在,我们要感恩的不仅是父母、亲朋好友、老师、同事,还有更多的曾经帮
助过
的那些人。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会更加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的一切
;
常
怀感恩之心,便会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
,
便能对需要帮助
的人伸出援手而不求回报。
“
成由勤俭败由奢
”
勤俭节约是一种公认的好习惯,更是一种美德。父母从小就教育我和弟弟,
只有勤劳、节俭日子才能过得好,安逸享乐将一事无成。父亲在单位上班,母亲
在农村,
家里的所有农活都得母亲一人扛着。
记得在生产队劳动时,< /p>
母亲为了多
增加公分,包挖过一亩多豆田。因豆田很硬,难挖,所以大多由
壮年男子或耕牛
来犁公分就高,可由于公分高,母亲一个女人家,天还没亮就去挖,直到
天黑才
回家。
家里第一次盖房子时,
部分石头是母亲利用 生产队劳动之余的早晚到村后
的石场背的,她能背的就背,背不了的请人抬。农村土地承
包到户后,母亲特别
高兴,因自家的承包田,自己作主,不受制约,该种的种上,管理跟
上,她种的
庄稼年年丰收,从此家里就有了吃不完的粮食。
“
浪费无底洞,坐吃要山空
”
、
“
粗茶淡饭、细水长流
”
是母亲时常讲的一些
谚
语
。
父母穿的衣 服基本是我和弟弟买,
因多年来他们形成节俭习惯,
认为不破不
< br>漏就行,不必有多好,干净就行,有时我们不穿的还拿去穿,说是扔了可惜。用
破
了的床单、
被套,
母亲
“
改造
”< /p>
后继续用。
一天吃不完的饭菜,
第二天接着吃
……< /p>
我对父母说:如今家里生活条件好了,该是享受的时候,不要过多节约,该穿该
吃的都不缺。
但他们仍然很节俭。
回想父母从
30< /p>
岁起到
60
岁,
在农村老家盖过
两次房子,县城买了一套住房,不靠勤劳、节俭
,
拿什么盖
?
父母勤俭的好习惯不仅影响我们姐弟,
也让我们的下一代受益。
我的孩子从
小学到高中毕业只用过两个书包,
高中三年学校统一定制的校服就买过一套,
毕
业时我数数
上衣的补丁共有三个,
左右肩各一个,
恰好是背书包的位置,
袖子 上
一个,都是我用同色面料从里面添补上的。每月生活费约
400
元,钱不乱花,他
的理由是:自己是到学校求学的,不是去比吃穿,再说,那用
的可是父母的钱。
“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
谦虚就是不自满,
是一种美德,
是一种待人处事的态度,
也是品行和修养的
重要体现。父母常
说:
“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
,这些话都 说明了谦虚对
于成长的重要性。
因为只有谦虚才能不断地接受新思想新知 识而能不断进步,
骄
傲自满只能停步不前。父亲是弥渡县花灯团退而不休
的老职工,好学、敬业、能
吃苦,一辈子酷爱他的音乐事业。至今,只要团里有大型节目
参演,仍请他写音
乐、作指挥,大型花灯表演剧《正月十五闹花灯》等剧目的音乐荣获省
州文艺汇
演音乐创作奖。目前,
71
岁的父亲,还忙于收 集整理《弥渡县民族民间器乐曲
集成》工作。母亲由于家庭成分不好,只读过两年书。但
她从小喜爱刺绣,且一
直努力自学,
她绣的裹背、
枕头、
绣花鞋是我们家困难那个年头的生活来源之一。
后来家里经济条件好了,
不需要她再做绣品帮补了,
但她仍坚持刺绣,
她绣的
《老
寿仙》、《八仙》、古式裹背等先后获得了
“
大理 州民间艺术大师
”
称号、
“
云南
< br>省民族民间美术艺人
”
。父母的言传身教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也渗透 在我
和弟弟的生活和工作中。
“
和为贵、谐为美
”
父母用
“
远亲不如近 邻
”
来教育我们和邻居要和睦相处,
邻居与我们抬头不见
低头见,
如果能做到相互关心,
相互谅解,
那就给 自己和他人都创造了良好的生
活环境。记得小时候到县城找父亲,那时他住的是一幢瓦楼
房,父亲住楼上,上
下是木楼梯,
如不小心走得重或者水弄在楼板上,< /p>
父亲一定要批评,
因会影响邻
居。
成家多年来,我谨记父亲的教导,如今我与邹家、赵 家做邻居,几年来,我
们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只要有机会在一块都有讲不完的话,说不
完的家事,十
分开心。
邹家在房顶上种了蔬菜,
不同季节 有不同的菜,
总是热情的送上门或让
我去采摘。
有时我从 两家之间约
1
米高的隔墙上爬过去,
把需要的菜采过来,
绿
色环保的菜味道就是不一般,吃着放心,然而更多的是暖心。
在我们几家的大门前是一条
6
米宽的通道,
用于停放车辆,
没有清洁工来清
扫
,于是我们三家都
“
争
”
着打扫,数赵家最勤快, 经常一大早就扫完,我家成了
落后分子。
我深深体会到能结为邻居是种缘 份,
邻里之间的友好关系是社会和谐
-
-
-
-
-
-
-
-
-
上一篇:家风家训征文2000字
下一篇:我的家风家教故事优秀征文2000字精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