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作
审题立意
文题一
:
阅读下面的材料
,< /p>
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
,
列出两三个写作的主题。
< /p>
匆匆赶路的猫头鹰遇到斑鸠。斑鸠问它
:
“
你要到哪儿去
?
”
猫头鹰回答
:
“
我打算搬到东方
去。
”
斑鸠不解地问
:
“
为什么呢
?
”
猫头 鹰说
:
“
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
”
< p>斑鸠说:
“
你只要改变
自己的叫声就
可以了。如果不改变你的叫声
,
即使到了东方
,
还 是会惹人讨厌的。
”
文题二
:
从上面列出的主题中选择一个
,
自拟题目
,
写一篇作文。不少于
600
字。
文题三
:
以《翻过那座山》为题
,
写一篇记叙性文章。不少于
600
字。
文题一、二
:
两题
紧密相承
,
合到一起便构成了一道材料作文题。要求学生在通读
“
猫头鹰与斑鸠
”
这
个作文材料的基础上<
/p>
,
进行精准地审题
,
审明材料中的立意倾向
,
并以此为主题
,
写成一篇作文。
通读材料
,
本则寓言的寓意可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种是站在斑鸠的立场上看问题
:
在一个环
境中若得不到认可
,
应该反思自己的问题或缺点
,
而不是逃避
,
只有正视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
进才能得到大家的欢迎。由斑鸠说的
“
你只要改变自己的叫声就可以了。如果不改变你的叫
声
,
即使到了东方
,
还是会惹人讨厌的
”
这 一具有教育意义的关键性的主题提示语可立意为
“
让
自己
适应环境
”“
与其改变环境
,
不如改变自己
”“
赢得社会赞同在于完善自我
”“
治标不如治本
”
等等。另一种是站在猫头鹰的立场上看问题
:
猫头鹰并不是逃避
,
而是去寻找一个能容纳自己
的环境。
猫头鹰鸣叫是本性使然
,
也是区别于其他鸟类的本质属性
,
如果猫头鹰不在半夜凄厉
地叫
,
那么它还是猫头 鹰吗
?
既然猫头鹰叫不是它的过错
,
环境又容纳不 了它
,
它想换一个环境
又有什么错呢
?< /p>
仅仅因为
“
群体不喜欢
”
就一定要其 中的个体改变他们的本性一谓迁就吗
?
由
此可立意为
“
换个环境又何妨
”“
自己个性不可丢
”“
既要尊重个性
,
又要尊重共性
”“
< p>世界因个性
不同而丰富多彩
”
等等。立意角度多了以 后
,
可从中选择最佳的、最适合自己发挥的主题进行
写作
。该作文题对文体没有提出特定的要求
,
既可写成议论文
,
也可写成记叙文。
文题三
:
首先明确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
,
题目不能更换。其次
,
仔细审题
,
审明
“
翻过那座山
”
到底包
含了什么意
思。如果是现实中的山
,
翻过之后须有一种深刻的体会或感悟
;< /p>
如果把
“
翻过那座
山
”
理解为
“
翻过心中的那座山
”
,
则
“
那座山
”
就有了比喻或象征意味
,
可以指
“
人生道路上遇到
的
困境、
挫折、
磨难
”“
心中的恐惧
”“
失败之后内心的压抑
”
等等
,
由此立意就可以定为
“
翻过那
座山
,
走出心中的恐惧
”“
翻过那座山
,
走出 失败之后内心的压抑
”“
翻过那座山
,
克服人生路 上的
困难
”
等等。
立意角度多了以后
,
可从中选择最佳的、
最适合自己发挥的主题进行写作。
最后
,
该作文题对文体提出了特定要求
,
要求
“
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
,
因 此
,
此题只能写记叙文。
一、审题
审题就是在动笔之前
,
对作文题目做一番研究
,
彻底弄清题目含义。
审 题是作文的第一步
,
而且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性的一步。审题的具体任务是
了解命题者的意图
,
弄清写作对象、范
围和重点
,
明确立意
,
并确定文章的体裁。
1.
审清
“
标志
”
,
确定文章体裁。
审题首先是确定文章体裁
,
一般情况下
,
每种体裁的文章
,
都有它自身的
“
标志
”
,
抓 住了显
现体裁
“
标志
”
的 关键词语
,
就可以确定所给题目应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
2.
审清题目要求
,
确定文章范围。
< p>
审题不仅要确定文章的体裁
,
还要确定题目所划定 的范围。在题目所给的范围内选材
,
才
能使文章内容切题
,
重点突出。这种审题方法既适用于记叙文
,
也适 用于议论文。
3.
审清题目
“
题眼
”
,
确定文章重点。
审题还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来确定文章的重点
,
而确定文章重点的关键 就是抓住题目
的
“
题眼
”
,
“
题眼
”
是题目的灵魂
,
是题目的核心
,
把握住了
“
题眼
”
,
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
那么
,
应如何抓
“
题眼
”
呢
?
一般说来
,
题目是主谓句< /p>
,
“
题眼
”
往往在谓语或谓语中心词 上。如《我赞成这件事》
,
“
题
眼
”
是
“
赞成
”
,
重点就要扣住
“
赞成
”
来写
,
文章也要围绕
“
赞成
”
展开。< /p>
如果题目是动宾短语
,
“
题眼
”
往往在动词上。
如
《过生日》
,
“
题眼
”
是
“
过
”
,
文章就要写清
“
生
日
”
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或气氛中
“
过
”
的
,
是怎样
“
过
”
的。
如果题目是偏正短语
,
“
题眼
”
往往是定语或状语。如《课余 生活》
,
“
题眼
”
是
“
课余
”
,
要写
出课堂
学习生活之外还有哪些生活及这些生活带来的乐趣。
4.
审清题目因素
,
确定文章内容。
<
/p>
有些题目所给因素较少
,
表意概括宽泛
,< /p>
有的甚至抽象朦胧
,
这就给审题增加了难度。
这类< /p>
题目常常是由一个词构成
,
学生遇到此类题目往往无从下手 。对于这类题目
,
只要审清已知因
素
,< /p>
并在已知因素上增加相关联的新的因素
,
就能准确地确定文章的写作 内容
,
题旨就能清楚
地显现出来
,
审题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了。
二、立意
立意
,
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
,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
,
文章的材料、构思、表达都必须为主题服
务
,
围绕主题来选择、确定。立意往往在审题之后进行。
< /p>
1.
立意要正确。立意正确
,
是指文章表达 的思想符合实际。一篇文章
,
要使读者受到教育
,
得到启发
,
就必须有一个正确的立意。
所谓
“
正确
”
包括两个方面
:
一是思 想内容正确
;
二是文章
的立意要符合题意的要求
,
即切题。
2.
立意要深刻。
要对所写的
事物作分析。立意不是直觉的思维活动
,
不能单凭个人意愿
,
也要有一个逻辑
思维过程。要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
< p>挖掘出题目包含的深层含义,
并且和社会、时代联系起来
,< /p>
揭示出文章的社会意义和教育意义
,
立意一定要深刻
,
才能令人深思
,
发人深省
,
< p>给人教育。
3.
立意要新颖。
< /p>
立意新颖
,
指文章的立意要新
,
< p>不落俗套。从新的观念、新的见解、新的思考角度出发,
不人云亦云
,
不局限于客观事物的本身
,
而是在
“
正确
”
的基础之上展开新的思考
,
< p>想他人之所
未想
,
言他人之所未言。
把自己对材料的独特体验、
见解、
评价纳入文章中
,
从而达到给人
“
耳
目一新
”
< p>的效果。
4.
立意要集中。
思想可以丰富
,
主题必须集中。
一篇文章只能 集中一个主题
,
这样中心思想才能突出
,
也便
于做到深刻、具体
,
写起来也会顺手些。主题分散想面面俱到
,
却面面不到
,
是立意之大忌。
审题和立意很难一步到位
,
草率的态度决不可取
;
特别是在限时作文中
,
用于审题和立意
< br>的时间一般都比较短
,
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疏漏
,
因此
,
在下笔的过程中如有所发现
,
应当及 时
加以修正。
文题二
:
-
-
-
-
-
-
-
-
-
上一篇:蝴蝶的翅膀_想象作文
下一篇:夜晚,在森林里_初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