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
2015
级绵阳第二次诊断考试作文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生活不
是静止,而是对“旧事物”的吸引力的永恒反抗。——罗曼
.
罗兰
请以上面两句名言
为基础确定立意,使之形成有机关联
, 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少于
800
字。
(一)审题立意:
判断作文材料类型:还原型
材料(规矩、旧事物没有说清楚是什么);含义型材料(名人名言);关系
型材料(要判
明关系)
1
、含义
+
还 原(动作行为事实性材料,追问为什么):
第一句:没有圆规和曲尺就
没办法画出圆和方这两种图案,因为规矩有积极意义(是事业成功的必
要条件)。而规矩
可以是道德约束、纪律制度、规则规范、法制法规等等,是指人类生活中存在着一些
必要
的、积极的、有益的约束
,为人类的生存所离不开的
,因此为人做事都必须知道并遵守社会生
活中的各种约束。
第二句:生活是对“旧事物”的吸引力的永恒反抗,因为旧事物有弊端。“旧事物”可以理解
为以
前为人们所遵守的约束、准则等等。它讲的是另一方面,是对规则的突破,是一种创
新。
2
、关系:(一类立意)辩证看待“规则”与“创 新”(突破规则)的关系。没有规则,社会文明无法延
续;没有创新,社会文明无法进步
。既要坚守规则,又要不拘泥于陈规陋习,敢于突破,大胆创新。要
有一双智慧的眼睛,
善于区分哪些规则已经陈旧,阻碍发展,哪些规则应当遵守,发挥作用。
或者:规则保护着人类及文明,时过境迁,成了阻碍;于是规则被打破,重新拟定规则,新规则又
保护人类文明。如此循环,螺旋式前进、发展。
(二类立意
:只谈其中之一,只谈“规则”不谈“创新”,或不谈“规则”只谈“创新”。如果立
意
,写成“打破规则,提倡创新”,应该在一二类之间。)
二、写作问题及解决方向:
1
、公共事件,公民表达。——突发社会新闻,置身其中思考;
公民写作,公民表达。
弃“代圣贤立言”的八
股文式的僵化思想
,孔子、孟子、司马迁、陶渊明、苏东坡、李白┄┄农业
文明时代的典型思维来指导工业文明、互联网文明;不是站更高,而是一切故旧的才是最好的。“老子
先前,比你阔得多呢!”
“代圣贤立言”的八股文价值
绝对,主体缺席,表达者义正词严,内容却空洞无物,因为他只是拾
人牙慧。
其实天很蓝,阴云终要散;其实海不远,此岸连彼岸;其实草很绿,万物皆自然。
你也不必担心人
间有太多不平,包容那些阴郁,心中便有阳光,我们终将收获全部的美丽
……
看破红尘,看透人生,看穿人世,仿佛世外高人,或者得道高僧。
显然,这不符合中学生的人生体
验与认知,本质上也不合乎公民社会对“包容”的理解。
学生一写,就是陶潜挂冠而去,士大夫们的天下情怀,黄巢的“我花开
后百花杀”┄┄
批判名利思想,消解权利意识;礼赞道德典范,淡化自
我意识;吟诵山林情怀,消解社会意识;鼓
吹隐忍与逍遥,泯灭批判意识。
出得很好的题目是
2015
全国:父亲高速公路开车 打电话,女儿屡次劝阻无效,私下举报老爸。
2015
重庆:一个刚上车的小男孩让公交车等下他妈妈,过几分钟,妈妈还没到,车上乘客埋怨,这
时残疾妈妈拖着腿上车了,所有人都沉默了。
弃于丹式的“心灵鸡
汤”
。面对雾霾,于丹告诉大家,可以“关上门窗,尽量不让雾霾进到家里;
打开空气净化器,尽量不让雾霾进到肺里;如果这都没用了,就只有凭自己的精神防护,不让雾霾进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