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中小学生创新作文的几点技巧
创 新作文是一种运用多种思维方式,激发学生想象,抒发感情,表明观点态度的作文形式,
它含有与时俱进的因素,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笔者认为,在中小学生作文中,创新作为一种
宝贵的品质,是习作能否写出深意的基本条件。换言之,没有创新就没有作文,至少不会有
成功的作文。下面,笔者将就中小学生创新作文的教学谈几点看法。
第一,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写作积极性。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
“
乐之
”
才能
“
乐思
”
、
“
乐学
”
。因此,
兴趣是产生注意力的基础,是求知的直接动力,是写作的第一要素。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兴
趣,调动其写作积极性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其一,对于那些害怕写作,听到作文就头疼的学生来说,首要的是激发 他们的写作兴趣,可
以将作文选题安排在有趣的活动中,让学生在参与中掌握作文内容,
理清行文思路。如,布
置作文题《可爱的春天》时,可以带领同学们走出教室,投入大自
然的怀抱,亲自领略春天
的风采,启发他们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听觉来感受、
把握
“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
的特点。<
/p>
同时,笔者还设计了这样的实验,学做
“
生活的有心人
”
,开展了诸如
”
同桌的习惯
”
、
“
新学期
有何特点
”
、
“
猜猜他是谁
”
等活动,激发了他们的观察兴趣。逐渐的,观察成了学生每天的必
修
课,他们及时将生活的点滴摄入脑海,懂得只有
“
心
”
< p>入生活,用心去看、去听、去感受,
才能收获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
/p>
其二,多次进行问卷调查,让师生之间利用恰 当的渠道进行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创造性地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实
践中表现自我。从简单的读书报告会到辩论会、
演讲比赛、朗诵会、读写竞赛、社会调查
(采风)等,辅之以小范围的总结、交流,通过实
践教学,
“
< p>学以致用”
,从而提高了语文应用能力和语言感悟能力。
第二,利用课外阅读,创设创新作文的条件。
屈从于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学生的生活范围往往仅限于校园小天地,再加上家庭鸽子笼,
生活程式只是围绕读书学习这个中心,生活内容则局限于课堂内外的无休止训练。这种紧张、<
/p>
机械而单调的生活节奏,使他们全然丧失了从容不迫,再无心思去扩展生活的外延,品味生
活的内涵。这样,学生作文只能是隔靴搔痒,闭门造车。
为克服这种弊端,作为教师应放开眼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严 格控制课堂讲解时间,
控制作业量,给学生松绑。为开拓学生视野,笔者专门在每周设立
了两节阅读课(利用语文
课,不占用学生课余时间),让学生阅读《当代中学生》、《时
代文摘》、《科幻世界》、
《杂文选刊》等,以及教育部门推荐的中外名著,指导他们做
好阅读笔记和内容摘记。笔者
还拿出自己的摘记本让其传阅,使班里借书、看书、摘记蔚
然成风;还利用假期,让学生看
名著,写读后感,既开拓了阅读领域,又提高了文学素养
。当然,社会才是真正的大课堂。
结合学校的
“
社会实践 课
”
,笔者积极引导学生努力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服务。如,勤做
< p>家务、为群众写春联、用擦皮鞋的钱和贫困孩子结对子等。这样,既体察了小居家的质朴,
又感应了大时代的脉动;既拓展了生活视野,又丰富了人生经历;既积累了素材,省去了捉
襟见肘之窘,又净化了心灵,陶冶了情操。
笔者也很重视让课外阅读与课文知识点紧密相连,延伸学生的知识面与知识度。比如,在讲
授《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时,推荐学生多去了解贝多芬的故事,和他们一起欣赏《命运交
p>
响曲》,写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并进行了交流。
第三,强化写作训练,留给学生创新的自由空间。
-
-
-
-
-
-
-
-
-
上一篇:作文-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的个性
下一篇:写事作文的方法.doc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