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BBC
艺术的力量
英文名
: BBC Power of Art
别名
: Simon Schama's Power of Art
资源格式
: DVDRip
版本
: 4
月
17
日更新 至
EP3
中文字幕
发行时间
: 2006
年
主持人
: Simon Schama
地区
:
英国
语言
:
英语
简介
:
集
数
: 8 + 1 extra
文间大小
: 743 mb + extra is 243mb
简要介绍:
相信大家对
的《英国史》一定还记得吧,这次他将带我们作一趟艺术之旅。这部八集的B
BC系列片将给我们详细讲解以下八位艺术家的生平和艺术创作
.
1
、
Caravaggio
卡拉瓦乔
米开朗基罗
?
达
?
卡拉瓦乔
(1573
一
161 0)
出生于意大利北部伦巴底一个贫苦之家,由于他出
生的村子叫卡拉瓦
乔,所以别人送给他这样一个绰号。早期,他曾从米兰的西蒙
.
彼得尔查
诺学习,在这位老师的影响下,
曾接触过样式主义艺术。
但是,对 他的艺术起着重要影响的
当然还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些大师的作品和伦巴底的现实生活。大
约在
16
世纪如年代,他来
到了罗马,开始寻找和开辟自
己的艺术道路。
他早期的重要作品有
(1589)
、
1589)
、
(1590)
、
(
弹曼陀玲的姑娘
)(1595)
以及
( 1588
—
1590)
等,
这些作品都有
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他的一生,
从生活到艺术,
都是一个叛逆者和革新者。约
在
1590
年,他为圣
.
路易 得热。
德
.
法兰切日教堂画了著名的祭坛画。在画面上,有两个等 身
大的人物,
使徒马太完全是一个农民的样子,
好像正在 吃力地写字。
由于这个人物画得十分
粗野,结果引起了订货人的不满。卡
拉瓦乔对宗教画的理解是:应该把流浪汉、农民、渔夫
的形象引进神圣的教堂。
这种把宗教题材世俗化的观点在当时无疑是有进步意义的。
由于这
幅作品遭到了拒绝,画家只好另外又补画
了一幅。在
1602< /p>
一
1604
年间,他又完成了另一
幅出色的
祭坛画
(
基督下葬
)
,这里同样没有激动不安的殉 教气氛,基督好像是一位死于贫困
的普通人。
1605
—
1606
年间他又画了一幅和性质相同的作品,这就是为圣马利亚
.
德拉
.
斯卡
拉教堂所作的
(
圣母之死
)
的祭坛画。这幅画,构图的中心是圣母玛利亚,她 蓬首赤足,面有
菜色,
周围哭泣的人也都是一些乡野村夫。
这样的画面如同是真实生活的一幕,
没有丝毫的
美化,
也没有表现出圣母的神圣与荣光,
正是由于这样,
订货人以对圣母的不敬为借口把 它
拒绝了。
2
、
Bernini
贝尼尼
乔凡尼
·
洛伦佐
·
贝尼尼(
Giovanni
Lorenzo
Bernini
,
1598
-
16 80
)意大利的雕刻家兼建筑师,
是十七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大师。
他生于
1598
年,
在
82
岁生日的几天后去世。
他是那一列杰
出的、
具有多方面 才能的艺术家中的最后一人,
正是由于这些人的努力,
才使得意大利在长
达三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成为西方世界之光。
作为意大利巴洛克美术的首席,
贝尼尼可谓是多才多艺。
他能文善画,< /p>
颇具文艺复兴时代的
遗风。对于贝尼尼,当时人们曾经这样写道:
“
上演了一出大众戏,其中布景是他画的,雕
像是他雕的,机械是
他发明的,
音乐是他谱曲的,
喜剧的剧本是他写的,就连剧院也是他建
< p>造的。
”
他给予他那个时代的影响在历史上是无人能与之匹敌的。< /p>
贝尼尼生于拿波里,父亲也是一位雕塑家,
1605
年举家迁至罗马。据说,他在
8
岁时就作
了一
个小孩头像,这件事使他父亲大吃一惊。至
17
岁时已能独立地给大主教萨道尼作 一件
很不错的胸像了。后来又结识了显赫一时的红衣主教斯皮奥涅
·
波尔盖兹。在贝尼尼初出茅
庐的时候,波尔盖兹为了装饰自己的花园,曾向他
订购了一系列作品。通过制作这些作品,
贝尼尼可谓初露锋芒,展示了自己的天才,获得
了出人意外的成功,赢得了极大的荣誉。他
在
1619
年 (也有人认为是在
1623
年)作的《大卫》就是其中之一。
贝尼尼塑造的人物总是处于激烈的运动中。
大理石在他 手中好象已失去了重量,
人物的衣服
总是随风轻轻飘起,
给人以一种轻快、
活泼和不安的感觉。
贝尼尼刻划的人体的数量上不亚
< p>于米开朗基罗,
而他更善于表现戏剧性的情节和人体在激烈的运动之中。
< p>从其作品中,我们
还能看到古典主义传统对他的影响,
特别是希腊化时期的风格,
很明显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
反响。当组雕《
阿波罗和达芙妮》完成后,贝尼尼赢得了整个罗马的赞美,连一些宗教界的
高级人士都为
之感动,其中包括不久后成为教皇的乌尔班八世也对贝尼尼大加赏识。后来,
他进入教廷
,
受教皇之托,
为圣彼得大教堂了豪华的青铜华盖,
这是雕刻与建 筑紧密结合的
作品。
这件雕刻的十分生动的作品,
充分显 示出贝尼尼一心为宗教服务的思想,
也显示出巴
洛克艺术的综合性、豪华
性、装饰性、戏剧性等特点。其圣彼得大教堂前广场柱廊的创造,
气势宏大,
与米开朗基罗的大教堂圆顶相呼应,
使这处景观成为罗马最壮丽的 景
观。祭坛雕塑《圣德列萨祭坛》的成功,标志着贝尼尼雕塑的顶峰的到来。在这件作品
中,
贝尼尼体现出人文主义的思想。
它反映了人的尊严、
理想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也是贝尼
尼创作中的积极成分,也是与一般
的巴洛克艺术的不同的地方。
贝尼尼的肖像雕塑大致
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奉教皇、
国王之命所作的肖像雕塑。
这类作品 多
般华丽有余,
个性不足,
往往缺乏人物内心的刻划。< /p>
第二类是他为自己的朋友和家人所作的
肖像雕塑。
在制作朋 友和家人肖像时,
他有更大的自由,
所以表现得更为生动些。
晚期 ,
1665
年他曾被法王路易十四邀请到法国参加设计卢浮宫的东正面。
但这时贝尼尼的雕塑越来越显
示出一些程式化倾向,
而人 文主义色彩淡薄了,
现实主义的因素也减少了,
更多的是宗教神
< br>秘色彩。虽然在创作技巧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然而不少作品已缺乏生气和创新。
贝尼尼不但是著名的雕塑家、建筑师,
而且还是一位出色的画家。关于这一点很少有人提
起,
其实他一生所作 的一百多幅作品中,
有不少是优秀之作。
另外,
他还画了一些漫画 作品,
贝尼尼也是
17
世纪著名的漫画家。贝尼尼本质上 是一位充满信仰的人。他没有写过一篇文
章来阐明自己的主张,
但贝尼尼 是独一无二的:
一些艺术家会同样地充满热情,
另一些艺术
家则一样富有创造力,
但在整个艺术史上可能不会再出现一位为信仰而战的更伟大的战士了。< /p>
3
、
Rembrandt
伦勃朗
伦勃朗
·
马尔曼 松
·
里因
(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
)
荷兰画家
(
1606
年
7
月
15
日
- 1669
年
10
月
4
日
< p>)
欧洲
17
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 上最伟大的画家。台湾简称为林布兰特。
伦勃朗生于
荷兰莱顿,父亲是磨坊主,母亲是面包师的女儿,他们共有九个孩子。
伦勃朗
14
岁进莱顿大学;
17
岁去阿姆斯特丹向历史画家拉斯特曼学画;
1627
年
21
岁时已
经基本掌握油画、素描和蚀刻画的技巧并发展了自己的风格,回家乡自己
开画室招徒作画,
期间画了许多自画像;
1631
年离开 莱顿去阿姆斯特丹,
30
年代就成为阿姆斯特丹的主要肖
像画家。
他的肖像画风格人物安排具有戏剧性,
深深打动人心,
他 以神话和宗教故事为题材
的作品供不应求。
他对戏剧很感兴趣,
经常利用如同舞台高光的亮色描绘在阴暗背景下的人
物。
50
年代后,他的画更为宽阔有力,利用迭色使画面更加有立体感。
< /p>
从
40
年代开始,他经常到乡村漫步和作画,创作了许多反 映大自然的素描和版画,风格质
朴。
1661
年是他作画 最多的一年,
1663
年以后就作画较少,结交了许多中下阶层的市民,
眼界更为开阔,技巧更为成熟,创造力达到顶峰。
< p>
伦勃朗和他的妻子生有
4
个孩子,
只有最小的一个存 活,
但他妻子在生孩子后不久去世,
他
和女仆住在一起,
女仆为他生了一个女儿,为此受到教会的正式谴责为
“
罪恶的生活
”
。由于
他为了画画经常采购大量的衣物和绘画工具,从不计较财产,所
以很快就到了破产的边缘。
1669
年他在贫病中去世,身边只有女儿陪 伴,死后葬在西教堂一个无名墓地中。
伦勃朗一生留
下
600
多幅油画,
300
多幅蚀版画和
2000
多幅素描,几乎画了
100
多幅自画
像,而且几乎他所有的家人都在他的画中出现过。
伦勃朗最
有名的是《夜巡》
。这是一幅无价的珍品,但却也因为这副画,使得伦勃朗陷入了
一个窘迫的境地。
17
世纪 的荷兰,是一个绘画风潮泛滥的时代,但当时的绘画主要是为市井各种阶层做肖像
画,<
/p>
故雇主的满意与否是一个画家能否成功的关键。
这个时候,
荷兰有一 个成功的画家伦勃
朗。伦勃朗早年得志,当时他的画在荷兰十分的受欢迎,
故而生活十分优越。伦勃朗的妻子
是一个没落贵族的女儿,
为了维持家 庭的体面,
伦勃朗购买了一幢很大的房子,
也供给着妻
子
几个兄弟无度的挥霍。
1642
年,
班宁柯克连长和手下
1
民兵
16
个 人每人出了
100
盾请伦勃朗画一幅集体像。
伦勃
朗没有像当时流行的那样把
16
个人都摆放在宴会桌前,画出一幅呆板的 画像,而是自己设
计了一个场景,仿佛
16
个人接到了出 巡的命令,各自不同的在做着准备。这幅画采用强烈
的明暗对比画法,用光线塑造形体,
画面层次丰富,富有戏剧性。从任何地方来看,都是一
幅绝对的杰作,这就是以后最为著
名的《夜巡》
。但是,粗俗的民兵们不乾了,大家都是出
了
100
盾,
为什么有人在画中那么明显,
而自己却要隐身在后面 。
民兵们要求画家重新画一
幅肖像。
可是出于一个画家的 艺术感出于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和创作方法,
伦勃朗坚持不重
新画一幅。
这件事情闹的整个阿姆斯特丹沸沸扬扬,
打这以后,
就再也没有人 找伦勃朗来画
集体肖像了,而在这个艰苦的过程中,伦勃朗的妻子为他生下一个儿子后,
去世了。
-
-
-
-
-
-
-
-
-
上一篇:平面设计师英文自我介绍
下一篇:2017西藏高考英语作文题:邀请外教参加剪纸艺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