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教材同步作文全解九年级上配人教
版语文初三上册图
1
【篇一:教辅书的利用】
针对广义的教辅定义,刘小玲推荐以下几种 使用教辅的方法,她表
示,使用好教辅书,对孩子的学习将会有很大帮助。
1
、使用好
“
随堂练习
”
“
随堂练习
”
一般学 校会发,或者老师会推荐,但有些家长认为不够,
还要买给孩子做,这是加重孩子负担。
建议家长拿到这类书时,自
己先看看,现在有些
“
随堂练 习
”
分
“
基础训练
”
和
“
提升训练
”
两部分,
如果孩子已经懂了,就不用做基础训练部分,而应让他尝试做提升
练习。这样既提高他
的学习水平,培养他接受挑战的勇气,又不让
他负担太重。
2
、使用好单元试卷集
单元试卷集按各学段、各学科编写,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做练习,对< /p>
各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总结。这类试卷集应该放在每次单元测
验之前两到三天使用,即让孩子复习本单元知识后,家长先让他做
一下模拟试题,考察他
的知识巩固程度,查漏补缺。
3
、使用好
“
同步学案
”
现在有一种新型的教辅读物,即以
“
学案
”
形式出现的学习辅助书。
它的特别之处在于
“
案
”———
以
“ p>
课
”
为单位,每课都设有
“
课堂精 p>
讲
”
、
“
课堂精练
< p>”、
“
解决问题
”
等栏目。< /p>
“
课堂精讲
”
把本课的知识进
行精要的归纳,让学生在做练习前先复习老师讲过的知识点,这样,
做题时困难就会减
少。
“
课堂精练
”
分基础和提升两部分,如果孩子
对基础部分已弄明白,他可以跳过直接进入
“
提升
”
部分,这部分很
重要,是本课的知识拓展;而
“
解决问题
”
则是本课的难点,家长可
以
在指导孩子理解
“
课堂精讲
”
部分后,着重让学生 思考
“
解决问题
”
的题目。
这种教辅还有一个非常人性化的设置,那就是
“
一书三用
”
,即一本
书除随堂练
习外,还有一本单元检测试卷集,一本答案。家长拿到
书后,可把试卷集和答案收起。待
孩子做完后和他一起讨论答案;
试卷集可在单元测验之前拿一张给孩子复习。这种教辅目
前比较受
欢迎。
4
、使用好作文书
现在的 作文书多数是一篇文章加一些点评,学生看这些书,能借鉴
同龄人的写作方法,但切忌照
抄。一开始时,模仿一下别人是可以
的,但长期依赖作文书,最后还是不会写作文。
p>
5
、使用好特殊教辅
有一些特殊的教辅,比如
“
各科课程 知识点大全
”
之类的,使用时,
要注意本人的学习水平和
阶段性,这类教辅是孩子学习的
“
拐杖
”
,
但用得太多,就会
离不开它。如
古文全解
”
,若每次都抄译文,最后仍是不懂古文,
但如果把虚词的各种用法都记下来,古文学习就困难不大了。又如
一些
图表类的教辅,开始时,你可能看不懂,但积累一段时间后,
它会帮助你理出一个知识架
构,这类书一定要用得活。
浅析初中语文详解类教辅书的利弊
每学期开学初,会有许多教辅书上市,这其中就有课文详解、全解
类的语文教辅
书。这类书一般对课文逐篇进行详细的分析,不但归
纳了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而且对文
中的字、词、句、段以及重点
难点给予详细的讲解,并且配了一些针对性的练习、课外阅
读训练
等,深受广大初中学生的青睐。但是我认为这类书使用起来有利有
弊,就像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好,对学生的学习有极大的帮助,使
用不好,反而
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一、有利的一面
⑴
这类教辅书便于学生自学。为了让学生能适应终身学习的要求 ,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技能和方法,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
< br>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师也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
况,自由的选择
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来完成教学目标。苏教版语
文教材中,有许多
“< /p>
略读课文
”
、
“
诵读欣赏
< p>”。这些课文,教师一般
只是粗略指导,有时课程比较紧,就过去了
,主要靠学生自己学习。
在自学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这类教辅书就可以作为学生
的
参考资料,在上面可以找到自己所要的东西。学生在课前预习那些
精读课文时,也可以用到这些教辅书上的内容,为上课深入阅读做
好准备。所以这类
书对学生自学很有帮助的,学生可以把它作为工
具书使用。
⑵
这类教辅书利于扩大学生知识面。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
延,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课本知识。课本受到出版时间、篇
幅的限
制,不可能选入最新的时文以及教学需要的全部内容,它是传统的
经典的名篇和最近几年的有代表性文章相结合,而这些有限的篇幅
对于学生学习
语文来说,真是太少了。这类教辅书一般在每课后面
都有相关的阅读链接,让学生在学习
课文知识后,进一步的了解文
中的相关知识,有力的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学习
了蒲松
龄的《狼》之后,后面又链接着他的另外两篇关于狼的故事,让学
生进一步感受狼的凶残、贪婪、愚蠢的本性以及人的机智、勇敢的
性格。在学习
了《
“
神舟
”
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后,又介绍 了世
界航天发展简史,神六的飞行情况等,这些都极大的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 p>
积极性。
⑶
利于学生有 针对性的训练。语文练习是和数学学科的练
习一样的重要,因为只有练习听说读写的基本
技能才能成为自觉的
本领,才能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的特点。也只有练习,<
/p>
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在这类教辅书中有大量的基础知
识、课堂延伸和阅读练习供学生做。如在学习了《幼时记趣》后,
有些字词的解释、翻译
句子的习题,后面还有一道题目:
“
每个人都
有美好的童
年记忆,请你从众多的童年趣事中拣出一个,写出
300
字左右的短文。
”
这样巩固了基础知识,又能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
练习
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对于那些阅读理解训练就更重要了,常做
阅读训练,能掌握阅读技巧
和方法,能巩固书本知识。如学习了新
闻体裁后,做相关的短文,就能加深对新闻的特点
、结构的
理解。通过这些练习就能大大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不利的一面
①
这类教辅书可能会扼杀了学生的思维,容易造成学生的惰性。
在新课程标准中,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阅读是学生和文本之间 p>
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有着
自
己对课文的感受、理解、评价,这些往往都可能是很独特的。但
是详解类教辅书对课文分
析非常透彻,这样把课文掰开、揉碎,深
挖细掘,讲深讲透,学生看了不用思考就一目了
然,实际上降低了
学生的思维的层次和价值,容易造成学生不愿意动脑子。反过来说,<
/p>
就是动脑子也思考不出什么,因为详细内容都被说出来了。
曾经看到一文章,说普林斯顿大学有个数学教授列夫谢茨,据说他 p>
从来没有给学生做完一个完整的证明,但正是他使这所大学的数学
系
迅速崛起并闻名世界,教出的学生也是一流的。究起原因就是他
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和想
象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
性。所以一味的详解,没有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
的空间,让他们享
-
-
-
-
-
-
-
-
-
上一篇:二年级语文看图写话图片合集
下一篇:二年级作文之二年级读书笔记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