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
何
上
好
三
年
级
的
作
文
课
精品资料
如何上好三年级的作文课
第一,按部就班地使
用教材,那是教死书、死教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新的《语文课程标
准》对教师的起
码要求。我们完全可以打破传统的作文教学观念,在《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指导
下,自
行组合、设计作文训练内容。至于怎样命题,建议坚持
“
四结合
”
原则:
1
、结合教材习作训练要求。
2
、结合《课标》精神。
3
、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
4
、结合课文内容。
第二,最
大限度地引入编写童话的习作练习。实践早已证明:童话先行,绝对是作文起步训练的
成
功经验。这种训练形式,可以发展学生的书面语言,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锻炼想象能力。
第三,起步作文最好尽量使用相同训练材料,解决写什么的难题,让学生觉得有内容可写。三
年
级上期,学生初学作文,往往不知写什么,或者不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往往需要教师
一对一地指
导。事实上,任何教师都不可能一对一辅导。写相同材料,就可以解决这一矛
盾。训练的时候,教师
要提供语言,或者引导学生口头描述,使学生知道用什么语言去表
达,做到有话可写。需要强调的
是,教师的语言可以给一半,留一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
语言,用不同的语言去表达。这样,尽管故
事情节相同,但是语言百花齐放,细节各不相
同,内容丰富多彩。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
扶着走
——
< p>放开走
”
。
比如:
小猫走过去,问:
“< /p>
小兔,你怎么了?
”
小兔说:
“
我受 伤了。
”
教师可以这样引导:
“
小兔还可能怎样说?
”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2
精品资料
甲:我踩上了西瓜皮,摔伤了。
乙:瞧,我的腿摔出血了。
丙:我的腿受伤了,疼死我了!
……
第四,作文指导课要让学生产生轻松感。
学生感到作文课轻松有趣,这是作文指导课成功的标志
之一。如果学生感到跟着老师上作
文课是件痛苦的事情,不仅仅是一节课的失败,那还是教师的悲
哀。我们一定要最大限度
地活跃指导课的气氛,最好在根本不提及写作一事的情况下,尽力激发和提
高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不知不觉、水到渠成、心甘情愿地进入动笔写作阶段。
第五,
作文评价要让学生产生成就感。习作完成后,教师要及时批改,及时向学生反馈信息。教
师可以采取高分刺激、口头表扬、当众朗读习作等方式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作文批改一定不要做过高
要求,能表达清楚就行,切莫拔高到生动具体的高度去评介。要主意保护学生的童真与童趣,比如尽<
/p>
管有些句子可能已经
“
跑题
”
,但是,如果表述清楚,一般也不要删去。肯定学生的成绩,哪怕一个
句子写得好,都
要予以表扬;至少将一半以上学生习作的句子、段落或全文读给全班学生听。
< br>第六,要让学生产生责任感:比如写自我介绍,可以以
“
老师和所有爱你的 人都很想知道你是个
怎样的孩子
”
让学生明确写作的动机 。又比如编童话,可以告诉学生很多人都等着欣赏你的童话故
事。总之,教师要从一开始
就帮助学生树立
“
写作不是完成作业,而是生活的需要
”
的观念。每次作
文前都要注意这方面的引导。
谈谈作文教学的指导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3
精品资料
< p>
作文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作文的过程。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
环节,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是小学生语文水平的关键所在,而作文水平的高低,又和作前的
指导有
着必然的联系。所以,教师的指导,应贯穿作文教学的始终。我认为作文的指导,
应包括平时的指导
和作文课上学生动笔前的指导两种。
一
平时的指导
作文教学的成效在课内,功夫在平时。学生作文的内容主要靠平时积累,表达内容的语言文字也
要靠平时的积累。所以,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指导,不仅仅限于作文课上,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从生活
和阅读中积累材料。
1
.指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积累材料
< br>学生作文的内容主要来源于生活实践。生活越充实,感受越深刻,作文的基础也就越扎实。不少
< p>小学生怕写作文,问他为什么,主要是没内容可写,也没有作文的愿望。这不仅和学生的生活不够充
实有关,还和学生平时对周围的事物不留心,不注意观察有关。要使学生有内容可写,教
师就要注意
丰富学生的生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还要注意指导学生
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
事物,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从而有所见,有所思,有所感,获得
取之不尽的作文材料。
2.
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材料
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学生通过读书,可以间接地看到许多平时
生活中未曾见到的事物,学到许多未曾学到的知识,而且提高了认识,陶冶了感情,丰富了语言,这
些都是作文必不可少的准备。
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
累材料,首先要让学生读懂课文,每读一篇都确有收获,而且尽可能做到熟
读成诵,使课
文中的词语句式、精彩段落,成为自己语言仓库中的积蓄。还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多
读
书,读各种书,通过广泛阅读拓宽视野,丰富积累。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4
精品资料
< p>
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材料,要把阅读、思考、练笔结合起来。要鼓励学生读书时随时记下所得
所感,高年级练习写读书笔记。读书时勤动笔,即是积累材料的好方法,又可使读和写的能力
同时得
到锻炼,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二
作文课上学生动笔前的指导
学生动笔以前进行指导的目的是:激发兴趣,打开思路,明确要求。
< /p>
1.
激发作文的兴趣。要通过指导,使学生感到些这次作文是一件愉快的事 ,便
“
要我写
”
为
“
我要
写
”
,兴致勃勃地投入作文练习。激发作文兴趣的 方法很多。如写一次活动,先让学生尽情回忆活动
中的趣事,然后再把对活动的兴趣迁移
到作文上。写一种动物或植物,先让学生猜个谜语或讲个故
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也就
跃跃欲试地想写好作文,写出动物或植物的特点。假设情景,使学生觉
得作文是生活的需
要,也是激发兴趣的好方法。例如有位教师想让学生按一定方位介绍一个地方,就
对学生
说:
“
许多学生的家里我还没去过,有空的时候我想到同学们家里去看看,你们的 家在什么地
方?从学校到你们家该怎么走呢?你们写下来告诉我。注意、位置路线写清楚
,否则我就找不到
了。
”
学生带着欢迎老师到自己家来的 目的进行作文,兴致当然很高了。
2.
打开选材的思路 。思路开阔,根据教师提出的作文内容的范围,想到生活经历的各个方面,从
中选取最合
适的作文材料,学生的作文内容才能丰富多彩。教师的作前指导,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打开记忆的仓库,回顾生活中那些观察最细,感受最深的人、事、物、景。例如
有位教师让学生写
“
第一次
——”
。学 生通过回忆,通过互相交流,想到了许许多多的
“
第一次
”
:第一
次扫地,第一次洗碗,第一次游泳,第一次表演等,而且曾经经历过的这
些
“
第一次
”
的种种情景和场
面再次在学生头脑中浮现,在此基础上提笔作文,全班每个学生的作文都很有个性,内容几乎没有相
同的。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产生联想,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选择作文材料。例如练习
我的朋友
”
的
作文,学生一般从同
学、邻居的小伙伴方面选材。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的选材范围扩大到不是同龄
的民警叔
叔,售货员阿姨,传达室的老爷爷......甚至选择了字典、电脑、小花狗等内容。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5
精品资料
< p>
3.
明确训练的要求。每次作文练习都有具体的要求。每次作文的具体要求都包括两 层意思,一层
是常规要求,即贯穿于各个年级各次作文的要求,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语句通顺,书写工整,写
完后认真修改等。一层是特定要求,即这次作文与历次作文不同
的要求。在中高年级,特定要求一般
体现了重点训练项目。如有这样一道作文题。
“
你喜欢那些小动物?观察过这些小动物吗?从中选择一种, 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仔细观察一
下,然后写一篇作文。就用小动物的名称作为作文题目,
要把这种小动物的特点写清楚,做到内容具
体,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写完以后,要认
真修改。
”
这道题中所提出的作文要求,大多是常规要
求,
“
要把这种小动物的特点写清楚
”
是特定要求 ,因
为这次作文训练的重点是
“
抓住事物的特点写。作前 指导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理解作文题中提出
的各项要求,对于常规要求,要做为良好
的作文习惯加以坚持;对于特定要求,要着重下功夫去努力
达到。作文指导的时间不宜过
长,要把作文课的较多时间留给学生练习作文,尽可能做到当堂完成作
文任务。作前指导
要防止指导过细,统得过死,那种规定统一的提纲、提供开头结尾和词语句式的做
法是不
可取的,因为那样做,影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也就必然影响作文训练
关于批改作文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
要一环。教师要通过批改训练,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和能
力,达到
“
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
(叶圣陶《语文教育书简》)的境地 。
作文教学的这一目的,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被明确地提出。第
二部分
“
课程目标
”
之
“
第四学
段阶段目标
”
之
“
写作
”
部分这样写道:
“
养成修改自己作文 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
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
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
在第三部分
“<
/p>
实施建议
”
之
“
评价建议
< p>”之
“
写作
”
部分中又这样写 道:
“
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
修改
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
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
(着重号乃笔者 所加)因此,把作文的
批改权还给学生,才是符合
“
学生 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
的教学规律的,才是真正对学生负责的做法。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作文批改的弊病是学生作文教师批改
,学生始终处
于被动的客体地位,
“
这表现在作文批改上 ,批改时只顾到学生作的文,却忘了作文的学生。他们看
见错的就改,认为多余的就删,
认为不足的就补上,甚至整段地重写,可是,很少考虑学生为什么
错,为什么要这样写,
他想说的究竟是什么,他为什么说不清楚。评语或是称赞或是批评,大多比较
空泛,对学
生甲说的也可以写到学生乙的作文本上
”
(叶圣陶《序跋集》第
2 00
页)。学生始终处于
被动的
“
受领者
”
的地位,试想,这样的批改,对学生有什么好处呢?其次,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 改,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6
-
-
-
-
-
-
-
-
-
上一篇:[作文]三年级作文我最熟悉的人12篇
下一篇:三年级作文之三年级自由作文优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