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高中作文 >

爱情谜语高中语文作文题目23及范文(审题、分析)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0-12-30 08:28
tags:高中作文, 高中教育, 高中语文作文

-

2020年12月30日发(作者:封导源)



高中语文作文


< p>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

700

字。将题目 抄在答题卡上。


①“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中华 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


神。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 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


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请以

“文明的韧性”

为题,写一篇议论 文。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


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 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色 彩,指颜色;不同的色彩常被赋予不同的意义。

2019

年,我们隆重纪念五四运 动

100

周年,欢庆


共和国

70

华诞。


作为在这个特殊年份参加高考的学生,你会赋予

2019

年哪一种色彩,来形象地表达你的感受和认识?请


“2019

的色彩”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范文】

文明的韧性


——知其不可而为之


知其不可而为之最先说的 是孔子。虽说他说过“有道则现,无道则隐”,但他面对繁杂的浊世却没有


退隐,他内心 的责任感告诉他要知其不可而为之。正是孔子的坚韧不拔,才使得后人对他的敬畏倍深。他


创立的儒家文化,对中华文明影响至深,他的坚韧品格,引领一代又一代以天下为己任的仁人志士,抛头


颅,洒热血,为中华民族的不断向前奋斗不息。



知其不可而为之是生命的一种境界 ,体现了一种义无返顾的殉道精神。它昭示了生命的不屈与坚韧,


显示了生命的蓬勃与无 惧。拥有这种精神的人会勇敢面对困难不屈服,创造生命的华丽篇章。




面对国民党的麻木与沉睡,似乎希望已不存在了,但鲁迅展现他的韧性战斗,将笔杆化做一支支锋利< /p>


的箭,插入反动腐朽的集中营,一声声呐喊响彻云霄,一根根硬骨头顶天立地。正是这不屈 的脊梁,才铸


成造了傲然挺立的骨气;正是这声声呐喊,才谱就了不朽的生命乐章;正是 这铮铮铁骨,才托起了压顶的


泰山;正是这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才演绎了中国革命的 神话。



可曾记得,面对滔天巨浪,魏青刚, 为了一个陌生人,三进三出!



可曾记得,受命于危难之际,中国住伊拉克大使孙必干,毅然舍弃温暖的家园, 舍弃了至爱亲朋,游


走于炮火的边缘,甚至随时准备舍弃宝贵的生命。

< br>


还有那带妹求学的洪战辉 ,把一生都献给失学儿童的丛飞,走向大山深处支教扶贫的徐本禹……




他们为着祖国的美好明天 ,义无返顾地承受磨难,勇往直前地。他们的坚韧品质,为中华文明增光添


彩。


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一种韧性,一份信念。

< br>当红军面对着重重险阻爬雪山,过草地时,他们铸就了一种如钢铁般坚贞不懈的意志。

< /p>


当面对凶恶的敌人,邱少云不惜牺牲自己让烈火一寸一寸侵噬着躯体;董存瑞不惜用手顶着 炸药包炸毁敌


人的暗堡;黄继光不惜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敌人的炮口……他们留给了世人顽 强的信念和勇毅。


当面对经济落后的国情,邓小平毅然决定带领全国人 民共同致富,实行改革开放。


他们都是知其不可而为之,他们用信念铸就了中华民族独立、富强的路。


在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我们该借着前人留下的精神不屈不挠地向前。知其不可而为之, 用执着打通通向


成功的道路,让我们中华文明永远传承,让我们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 民族之林!



2019

的色彩


——璀璨的蔡元培先生


历史这盏瓦数有限的灯 只照亮少数人,蔡元培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其中之一。

这位大师最终化为华夏


文化苍穹里的一颗耀眼的星星,拥有了属于他的明亮的坐标系。其精神变成了穿越时空隧道的 光,让后人


千秋万代地仰视。


一百多年的光阴 转瞬即逝。纷乱动荡的时代似乎刚刚过去,渐去渐远的历史涛声还萦绕在耳边嗡嗡作


响。 让我们让我们透过时光的远景镜头,拨开板结的历史泥土,把目光投向远方,去找寻那一尊青铜质地


的雕像……


勤奋聪慧的蔡元培

16

岁考取了秀才,

22

岁考中举人,

25

岁通 过殿试,成为进士,

27

岁又被提升为翰


林院编修。他的 应试文章篇篇文采飞扬,言辞恳切,声情并茂。


甲午战争让蔡元培亲眼 目睹腐败懦弱的清廷给国家民族带来的灾难,深深刺痛了蔡元培这位青年才俊


的心。他再 也无法安心地坐在朝堂上,留恋官场的浮华与绮丽,做一个只顾个人安乐、不管苍生社稷的士

大夫。


极度失望和愤懑的蔡元培回到家乡绍兴后被推荐成为一所中 西学堂的校长。蔡元培欣然接受了这一职


务,他想利用这个机会施展他教育救国的抱负。 蔡元培没有只埋头于书斋搞教育,而是与一批反清义士一


起成立了赫赫有名的光复会,推 翻清政府。蔡元培远渡重洋,自费来到德国求学。


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 ,蔡元培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西学理论,对美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还十分注


重研究德 国教育制度,使他从泛泛的“教育救国论”转变为“大学救国”论者。在德国游学期间,蔡元培

< br>编著了后来被列为经典之作的《中国伦理学史》等著作,诞生了我国近代第一部伦理学史专著,奠定了蔡< /p>


元培在中国学术和教育界的巅峰地位。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2-30 08:2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11510.html

高中语文作文题目23及范文(审题、分析)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