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秀范文
20XX
年江苏高考作文《绿色生活》写作指导及范文
【试题回放】请以“绿色生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 p>字的作文。
【试题解析】
(一)什么是绿色生活:
1
、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垃圾分类,循环
< p>回收;救助物种,保护自然。
2
、我的绿色生活,表层的可以写你在具体的生活中的举措,深层的可以写心灵的绿色。
(二)绿色生活的方式:
1
.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尽量少用一次性物品;
2
.不追求过度的时尚;
3
4
.使用节约型水具;
5
.拒绝过分包装;
6
.支持可循环使用的产品;
7.
一水多用;
8
.随手关闭水龙头;
9
.节约粮食;
10.
双面使用纸张;
11
.垃圾尽量分类入箱;
12
. 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13
.提倡步行,骑单车,尽量乘坐公共汽车。
(三)中国十大环境问题
1
、大气污染问题
2000<
/p>
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
1995
万吨,居世界第一位。据专家测算 ,要满足全国
天气的环境容量要求,二氧化硫排放量要在现有基础上至
少削减
40%
。此外,
2000
年中
国烟尘排放量为
1165
万吨,工业粉尘的排放量为
1 092
万吨。大气污染是中国目前第一大环
境问题。
2
、水环境污染问题
中国七大
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
中
42%
的水质超过
3
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
< p>,全国有36%
的城市河段为劣
5
类水质,丧 失
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
75%< /p>
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
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3
、垃圾处理问题
中国全国工
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
8.2
亿吨,综合利用率约
46%
。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
产生量为
1.4
亿吨,达到 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
10%
。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
蔓延全国各地。
4
、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目
前,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
27.3%
,而且,荒漠化面 积还以
每年
2460
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中国每年遭受 的强沙尘暴天气由
50
年代的
5
次增加到了
90
年代的
23
次。土地沙化造成了内蒙古一些 地区的居民被迫迁移他乡。
5
、水土流失问题
中国全国每
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
50
多亿吨,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为
4000
万吨标准化肥
(相当于全国一年的化肥使用量)
。
自
1949
年以来,
中国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总量达
4000
万
亩,这对中国的农业是极大损失。
6
、旱灾和水灾问题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年均受旱灾的农田为
1.2
亿亩,
90
年代上升为
3.8
亿亩。
1972
年黄
优秀范文
河发生第一次断流,
1985
年后年年断流,
1997
年断流天数达
227
天。有关专家经调查推测:
未
来
15
年内中国将持续干旱。而长江流域的水灾发生频率却明显增加,
< p>500多年来,长江流
域共发生的大洪水为
53
次,但近
50
年来,每三年就出现一次大涝,
1998
年的大洪水造成了
巨大的经济损失。
7
、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中国
是生物多样性破坏较严重的国家,高等植物中濒危或接近濒危的物种达
4000-5000
种,约占中国拥有的物种总数的
15%-20%
,高于世界
10%-15%
的平均水平。在联合国《国际濒
危物种世界濒
危物种中,中国有
156
种,约占总数的
1/4
。 中国滥捕乱杀野生动物和大量捕
食野生动物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屡禁不止。
8
、
WTO
与环境问题
中国加入
WTO
将面临两方面新的环境问题。一方面是国 际上的
绿色贸易壁垒
。由于中
国目前的环境标准普遍低于发达国家的标准,中国的食品、机电、纺织、皮革、陶瓷、烟草、
玩具、鞋业等行业的产品将在出口贸易中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市场对中国的矿产、
石材、药用植物、农产品、畜牧产品的大量需求,可能会加重中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
的破坏。
同时,
中国可能成为国外污染密集型企业转移的地点和大 量的国外工业废物
来料加
工
的地点,这将极大地加重中国的环境问题。
9
、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
三峡
工程是中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巨大的水利工程。
该工程定于
20XX
年开始发电。
三峡建
成后对地质环境、水资源环境、生态环境(涉及库区
两岸和整个上游地区)的影响,以及如
何有效防治库区污染是目前摆在三峡建设者面前的
大课题。三峡工程已成为世界瞩目的环境
问题。
10
、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开始显现。国际上今年签署了《关于
持
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
,其中确定的首批禁止使用的
12
< p>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在中国的环境介质中多有检出,中国是公约的签字国。这类有机
污染物具有转移到下一代体
内,并在多年后显现其危害的特点,也被称为
环境激素
或
环境荷尔蒙
< p>,危害严重。目前
这
类
有
< p>机污
染
物
广
泛
存
在
于
工
农
业
和< /p>
城
市
建
设
等
使
用
的
化
学
品
之
< p>中。
《绿色生活》
海德格尔的命
题“人,
诗意地栖居”原存于哲学家自成一派的理论体系中,
但其究竟有着丰
富的可阐释性,提及它,不同的人在头脑中展开的图景也是迥异的。但对我而言,它恰恰勾<
/p>
勒了未来的绿色生活形态:
一片人造植物叶——
—凸出在像的右下角。从仿生学的角度看,喊了很多年的口号“改造
自然”改为“敬畏自
然”或“师法自然”更妥帖些。
植物则被人类的福祉既光合作用,
而弱化甚至消< /p>
除光能这个作用前提,无疑将掀起一场绿色革命。以人造植物为首,大批仿生产品将腾越出
优秀范文
世,大自然则成为技术产业无尽的创新之源。
一块优质稳定的水源地———浮动在像的中央。
“因地制宜”是都市生态建设的要旨,定量
规划上海水,努力复原天然林。黄浦江在供水队伍中不再一枝独秀,大容量高稳定性水库的
建成将令市民欢欣雀跃;青葱中隐映着勃然生机,人工林将脱掉“绿色沙漠”的恶名。
一个减量再生的循环经济———废弃物处理器赫然在目。回收网络连通生产者
、商家和
消费者,政府和民间力量集合而成,将每天制造的垃圾分类填埋、焚烧、亦或再
利用。吞吐
电池的鸭嘴箱、清洁化肥合成机、
“三废”即时处理系统等推 陈出新,专门绘制一幅生态地图,
使设备齐全的维护点明晰可查。一言以蔽之,高效轻质
的
GDP
将同环保比翼双飞。
我素来喜
读科技文摘,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惨烈角斗,便如同两个旋转相扣的齿轮,
在平面媒体
上碾过留痕。于是又了上述所想,三面一体。暑假初放,上海科技馆为学生深化
科学与人
文素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我决定去第二遭,
“科技创造绿色生活”主题展馆给“ 未来科
学家”提供了畅想和实验的平台。走近展区所设的生态小屋,竹木外构气质亲切,
形态古拙;
太阳能内置气息冷峻,外现代化。
坐在拥有“环保内芯”的电脑前,
随奇妙的向导软件来一番操作,
亲手“阻止酸雨 的形成”
,
“整
治温室效应”
。
先前我储备了些生态知识,却在这里捉襟见肘。
我曾思索:称科
学为“真、
善、美的统一”是否过誉?偶然的机会,在一份语文试卷上得到
了这样的答案:符合自然本质、具内在研究价值、有艺术美感,科学之真善美,正在于此。
我无语。而科技馆独具匠心的展览,又以一种朴素得逼人的美感,教我眼见为实———绿色
< br>乃万色。
主题展的观者,倘沉下心来,会产生强烈的时空交错感
。想那“人与自然”
,
洹古的母题,
也在精神与物质世界
中被轮番地折磨,连着未来,牵绊着过去,推着现在。
“雕刻时光”照搬电
影大师塔可夫斯基的自传名,
它催人琢磨。
我们揣着三分憧憬、
七分忧患,
游历了一番“绿色”
,
优秀范文
而与艺术家伟大而寂寞的心灵,竟也靠近了一些。插上翅膀的想象等待成熟,
“雕像”与现实终
有相合的那一天。
绿色生活
近几年
,
< p>“绿色”已成为一道最亮丽的色彩,什么“绿色食品”、
“绿色住宅”
、
“绿色装修”
、
“绿色服
饰”
等应有尽有。绿色生活是一个绿色的信号,它刺激着企业界去发展绿色的技术;绿色生活
是一个绿色的要求,绿色生活是一个绿色的承诺,它提醒当代人去保障后代人生存的权利。
晶莹的蓝天和深 沉的黄土地孕育出清新透亮的绿。
绿色这是大自然恩赐给我们的生命
之色
。看群林披翠,万山青葱,那一片片绿带给我们的尽是欣欣向荣的美感。
何必发出“夕阳 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叹,夕阳西下,群林尽染,
“绿”是一道永不褪
色的亮丽的风景线;何必惧怕严寒酷暑的降临,那层层叠叠的绿为我们抵挡炎炎烈日和冰冷
刺骨的寒风,无论白昼,无论夏冬。就更不用说什么氧气的制送、水源的储积、气候的良性
< br>循环之类的份内之事了。
“绿”不仅仅只装扮我们的家园!
大自然是大方的,但
也绝不是一只可以随意扭捏的软柿子,如果我们不好好地珍惜,必
定遭到残酷的惩罚。河
水的暴涨,泥土的松塌,河床填高,河堤的坍垮,就足以吞噬我们衔
泥结草好不易建起来
的家园,这是一点就明的道理,更不用说其它的远期或隐形损失了。
可是,仍然有人:树,照样滥伐;矿,照旧 乱采;烟囱,依然吐出那墨色的浓烟;工
厂,依旧排放那混浊的污水。一些整日生活在水
泥圪塔之中的城市居民,他们在自己的阳台
上种上一丁点儿的绿,那是一种何等的渴盼啊
!而在农村,毁林毁田,
“如弃草芥”
,
“天苍苍,野
< p>茫茫,
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意境则会此景“只应天上有”
,
人间哪得几回瞧,
甚至于只能成为一抹
遥远的记忆!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向大自然无休止地贪婪地索取,绝不是能真正摆脱贫 穷
与困境的良策“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有朝一日,我 们不得不为自己的愚蠢加倍地付出:土地
沙化、
资源枯竭、
地球“裸露”
、
“酸雨”肆虐,
等等不一而足。
让我们目睹一下一些可怕的事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