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2002.4)
目
录
一、教学目的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三、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
四、教学评价
五、教学资源
附录一
常见文言词
附录二
古诗文背诵篇目
附录三
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2
年
4
月第
1
版)
---------------------------
--------------------------------------------------
---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
工具性与
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 ,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发展,
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养,也有利于弘扬中华
优秀文化,
吸收人类进步文化,
提 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
未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现实生活,加
强语文
实践,注重培养创新精神,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
量,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人才服务。
一、教学目的
高中语文教学,应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
力,
p>
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要使学生继续
加强积累,
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
语文的习惯,重视培养发现、
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发展打好
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
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热爱中华优
秀文化的感情,
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
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引导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
尊重多样文化,
提高文化品位;满
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
格。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
一
)
阅读
1
. p>
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
默读注重效率。
阅读具有一定的速度
(
一
般现代文的阅读每分钟不少于
600
字
)
。
2
.发展独立阅读能力,能阅读实用 类、文学类、理论类等多种文
本;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或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
读、浏览等
阅读方法;对阅读材料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进行
阐发、评价和质疑。
3
.能整体把握阋读材料的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 者
的思想、
观点和感情;
能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 /p>
体会语言表达效果。
4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 富
内涵,
体会其艺术表现力,
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受到感染和启迪。
5
.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课 文
中常见的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
见附录 一
)
和文言句式,
能理解词句含义,
读懂
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6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 识,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简况。
7
.能使用多种语文工具书,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
8
.扩大 阅读视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关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
展。课外自读文学名著
(10
部以上
)
、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
300
万字。
(
二
)
写作
9
.善于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10
.能 有意识地考虑写作的目的和对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11
.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 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
意地表达。
12
.作文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 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能围
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
13
.能 根据表达的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恰当运用叙述、
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
达方式。
14
.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做到规范、简明、
连
贯、得体。
15
.养成多写多改、相互交流的习惯,提倡展示和评
价各自的写
作成果。
16
.作文一般每学期不少于
5
次。
45
分钟能写
600
字左右的文章。
三年中课外练笔不少于
3
万字。
17
.如有条件,可学习使用计算机写作。
(
三
)
口语交际
18
.
自信负责地表达,文明得体地交流,善于倾听,敏捷应对。
19
.养 成说普通话的习惯。表达简洁明了,力求流畅、生动,体现
口语特点。
20
.能 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借助语调、语气和表情、手势,提高
口头表达的效果。
21
.在讨论中能尊重、理解他人,有自己的主见,并能条理清楚地
加以陈述。
22
.具有一定的演讲和辩论能力,力求观点鲜明,理由充分,有风
度,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
(
四
)
综合性学习
23
.关 注社会生活热点,沟通不同学科领域,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
进行探究性学习。
24
.能自主选择恰当的课题,制订研究计划,运用调查、访问、讨
论、查找资料、网上检
索等多种方式,进行研讨,形成成果,并展示和
交流。
25
.
自主组织与语文学科有关的各种社团活动。
(
五
)
课文
26
.< /p>
课文要具有典范性,
文质兼美,
题材、
体裁、
风格应丰富多样,
体现教学目的,难易适度,适合教学。
27
.< /p>
课文应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注意联系当代社会和科技文
化发展,联系
学生生活,有利于学生拓宽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28
.
课文注释和练 习应少而精,
富有启发性,
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课文的
组织和编排应灵活多样,应给教学留有选择和拓展的空间。
三、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
(
一 p>
)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
道德修养、
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
二
)
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重视提
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p>
(
三
)
重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整合,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语感的
培养,以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