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高中作文 >

七个字的成语2018高考语文作文九步提升08作文的考查方向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0-12-30 09:18
tags:作文, 高中作文, 高考语文作文

-

2020年12月30日发(作者:杨谨华)



考情分析


考场作文基于材料 的具体

(社会、

生活的热点)

要求的灵活,

以及具体的情景,

作文在主题上指向

“一


点四 面”——“立德树人”

“优秀传统文化”

“依法治国”

“这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创新精神”

;在体裁上


指向宽泛的任务驱动;

在实质上体现为

“情景交际写作”

+“评论 ”;

作文教学导向上指向让学生关注社会、


关注生活,有话可说,说真话 ,深入思考,解决问题。


传统文化将更受重视。

201 6

年的“老腔”,以及近几年的“老规矩”“忧与爱”等题材,其实都反映


出中国传统文化比重在高考作文中的不断提升。“高考命题的一个新课题是要让当代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


的时代价值,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以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教 育部考试


中心主任姜钢表示。


综合能力趋向更 为明显。业内人士认为,未来高考作文话题将更具发散性,强化联想和想象,从而考


查学 生的综合能力。未来的学生应从“一心只读圣贤书”转变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只有拓 宽自


己的知识面、想象力、思辨能力,才能在各种话题中游刃有余。

< /p>


高考阅卷者着重看

3

点,立意、结构和语言


高考作文的阅卷,有人戏言“一分钟内判定生死”

,话虽有点过头,但也 透露出阅卷人时间紧、任务重


的无奈。一分钟扫描式的阅卷,阅卷人主要看什么,怎样抓 住阅卷人的心,这是二轮复习作文需要瞄准的


备考方向。因为高考还有短短几个月的时间 ,若奢求作文有大的提升,那只是一厢情愿,但重点打造几个


让阅卷人眼前一亮的兴奋点 ,作文再提升一个档次,还是比较有把握的。我们建议从立意高、结构巧和语


言美

3

个方面美化提升。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考查类型


任务驱动型作文因 材料不同、任务不同,在写作中各有区别,下面就“组合延伸类”

(2017

年全 国卷Ⅰ


和卷Ⅱ)、“权衡与选择类”(2016

年全国卷Ⅱ)、“看法与 评价类”(2015

年全国卷Ⅰ)、“回答问题类”4


类任务驱动型作文 分别进行写作指导。


“组合延伸类”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往往围绕一 个大话题,提供一些既独立又有内在关联的词语或


句子,这些词语或句子所呈现的并列、 递进、对比等内在关系,取决于考生的组合延伸能力。此类考题往


往就这些词句提供一个 写作任务,让考生根据任务对材料相关词句进行组合,并延伸出新的认识,进而进


行写作 。


分析不同词句各自的含义

(

内涵

)

组合词句,

确定角度和立意

(

在此步骤中,

要有异中求同、

同中求异、


对立 统一的辩证思维,才能组合延伸出好的角度和立意

)

;根据写作任务,谋篇布局, 展开写作。


一、组合延伸类任务驱动型作文技法指导


典例一:

2017

新课标全国

1

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 、大熊猫、广场舞、


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 、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 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


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1

.明确任务


从十二个关键词 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

,将“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作为明确

< p>
指令,鼓励考生从所知、所学、所感出发。

“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要求从大处着眼 ,十二个“中国关键词”


是考生落笔的抓手,而“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则完全尊重考 生的个人意愿。这样处理既利于引发考生


的写作欲望和真情实感,也利于将思想教育和价 值引领作用细化、实化、具体化。


写作要求中,

“写一 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也是命题的核心所在。它既是“任务驱动”的指令,


也是“具体思辨”的语境。这里,作为写作预设对象的“外国青年”属于泛指。考生可想象自己面向全 体


侃侃而谈,也可预设某一个或某一类外国青年与之对话。优秀的文章应该有针对性地面 对预设的读者写作,


寻求共识乃至注意话语策略。

“读懂”可理解为从茫 然无知到初步了解,也可理解为从不全面到更全面的了


解,而如何理解并落实“帮助”< /p>

,则与预设的读者类型相关,也会影响立意的深度、写作的难度。


此外,命题要求明确文体,而不限制考生写作的文体,只要能“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

, 且能“帮助外


国青年读懂中国”

,论述类、叙述类乃至说明类、抒情类的 文体都可以自由选择,但要在写作中能体现所选


文体的特征。


2

.材料分析


这些关键词搭配 组合的自由度很大,但需要先深挖每一个关键词背后隐含的深意:


(1 )

一带一路:隐含了富强、创新、自由、文明、和谐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方面的立意。< /p>


(2)

大熊猫:隐含了友爱、开放、创新、协调、绿色、 生态保护等立意。


(3)

广场舞:隐含了健康、追求、和谐、文化等立意。


(4)

中华美食:隐含了饮食方面的传统文化、创新、共享、健康、绿色 等立意。


(5)

长城:隐含了文明、传统、创新、爱国等立意。


(6)

共享单车:隐含了科技、开放、和谐、共享、绿色等立意。


(7)

京剧:隐含了传统、文明、国粹

(

爱国

)

、传承等立意。


(8 )

空气污染:隐含了发展、创新

(

避免空气污染

)

、科技、和谐、绿色等立意。


(9)

美 丽乡村:隐含了科技、发展、创新、绿色、和谐等立意。


(10)

食品安全:隐含了健康、安全、科技、创新、和谐、绿色等立意。


(11)

高铁:隐含了科技、发展、创新、富强等立意。


(12)

移动支付:隐含了科技、创新、发展、富强、开放等立意。


每一个关键词都是中国的缩影和表征,它们之间既存在着丰富的张力和层叠 的思辨空间,又共同构成了多


样而立体的中国。


3

.误区警示


(1)

所选关键词不能形成有机关联,以致全文结构不紧密,衔接过渡不自然,不能有一个明确的立意;


(2)

忽视预设对象“外国青年”,以致行文中一些表述针对性 不强或不恰当。


4

.参考立意


按题干要求选择两三个关键词的共同方面立意:


(1)

由“长城”“京剧”讲讲拥有古老文明的传统中国;

< br>(2)

由“高铁”“移动支付”谈谈现代开放的高科技中国;

< p>
(3)

由“中华美食”“广场舞”说说好玩的中国、热情的中国、开放的中国;


(4)

由“共享单车”“移动支付”谈谈生机勃勃的时尚中 国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互联网中国;


(5)

将“京剧 ”与“广场舞”并置,谈谈传统与传承、传统与流行等;


(6)

将“中华美食”与“食品安全”相勾连,谈谈文化悠久与严峻现实等;


(7)

将“长城”与“一带一路”相互对照,谈谈发明、创造、创新等。


(8)

从“大熊猫”延伸到动物保护乃至生态保护的迫切,借“空气污染 ”“食品安全”论述过度追求

GDP


危害以及对“创新 、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的呼唤。


“讲好中国 故事”引导考生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关心现实国情与改革发展,展示他们的理想信念、精神

状态与综合素质。


5.

佳作赏析


更便捷,更美好


河南考生

< /p>


中国,已经不再是一头沉睡的雄狮,它早已从混沌中醒来,用自己的方式,屹立于世界民族 之林。


思想落后,技术落后,

“落后”是中国的关键词 ?不,不,不,今日之中国与往昔之中国已不可同日而


语,它的飞速发展令人瞠目。便捷 与科技,才是今日之中国的主旋律。


移动支付,让人们的消费更便捷!


外出就餐没 带够钱?没关系,

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支付餐费。

要交水电费却又不想在烈日骄阳 下奔波?


没关系,手指轻轻一点,就可完成在线支付。如今的中国人,可谓“一机在手, 天下我有”

,人们出行时,


车票、酒店等,都可以提前预订,在线支付, 免受排队之忧。


在线支付,让生活更便捷,更美好!


众所周知 ,中国是人口大国,人们对出行工具的选择和生活水平有很大的关联,但家家都有小汽车,


带来的大气污染也不容小觑。鉴于这些问题,共享单车应运而生!如今,在各大城市的街头巷尾,共享单



高铁,让城市间出行更便捷!

古人云: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如今用这句话来形容高铁,再贴切不过 了。幼时记忆中“呜呜”


叫着的喷着蒸汽的绿皮火车如今已难见到,一日万里的高铁理所 当然成了许多人首选的出行方式。原来乘


坐绿皮车需要几日的车程,如今被高铁压缩了几 倍!人们出行时再也不必忍受车程漫漫之煎熬,是科技带


给了人们享受生活的新方式。高 铁,让生活更便捷,更美好!


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当代中国人的生活变得 更便捷、更美好,也使中国变得更强大、更美好!


沉睡的雄狮早已醒来 ,它用自己那气震山河的吼声,向世界证明它的强大。

“落后”的中国一去不返,


而新的中国定会让世人敬佩!


【简评】


这是河南省的标杆一号文。考生选取了移动支付、共享单车、高铁这三个关键词,并用“让生 活更便


捷,更美好”的共性特征,使三者有机关联。此外,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三 个分论点并列分布,并


用相同的句式提炼出关键信息,这说明考生在行文时有明显的读者 意识,很好地完成了帮助外国青年读懂


中国的写作指令。


典例二:

2017

新课标全国

II< /p>

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魏源)

< /p>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鲁迅)

< p>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


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1

.明确任务

< p>
明确名句各自内涵:我们来仔细分析这六句名句。第一句的下句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清华


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出自这两句,强调的是坚强与进取;第 二句不难理解,与此有关的关键词


应该是:家国情怀、思乡思亲等;第三句出自李清照的 《鹧鸪天·桂花》

,李清照因桂花色淡香浓、迹远品


高推崇其为“花中第 一流”

,这一句强调的是内在美;第四句如果能联系作者魏源和其著名论断“师夷长技

< p>
以制夷”的话,也就不难理解,本句强调个人要放眼四方,怀有高远的理想;第五句强调的是正视现 实、


敢于担当、勇于进取的品质;第六句重在责任、自信、抱负等。这些内涵跟《完善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指导纲要》中“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 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


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相吻合 。一句话概括,本题考查的核心内容是:中华传统文


化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上问题的解决,有赖于考生平时对诗词名句的积累和理解分析能力。理解了 这六句的含义后,考生


的思维要从感性向抽象提升,将单句分类并组合,形成鲜明的论点 ,进而谋篇布局。


2

.材料分析和立意


将材料多角度组合延伸。


1

)把握两三个内涵相通的名句。比如①⑤搭配,立意为:如何做到自强不息


有些观点可以相互佐证,如《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鲁迅的“必须敢于正 视,这才可


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

,可以从励志这一角度将两者逻 辑化地贯通起来。如何才能做到自强不息呢?


至少应该从敢于正视、敢想敢说、敢作敢当 开始。而关于勇于承担和自强不息的素材古今中外很多,需要


强调的是,要尽量避免素材 雷同,恰当运用身边的时新素材写出来的作文更具个性。


< p>2

)对两个不同的观点进行对比,辩证分析。比如③④搭配,立意为:独善其身和兼济天下。 有些观


点是对立的,李清照的“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和魏源的“受光于庭 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


照四方”好像风马牛不相及,但是,仔细分析,就能从中找出内在 的联系来,特立独行、独善其身和“受


光于天下”之广阔胸怀,是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方 面。对此立意,考生要注意往纵深处挖掘,写出自己对


人生的思考来。


3

)将几个平行观点统一到一个主题下。比如①③⑤搭 配,立意为:我理想中的人格类型运用平行结


构,将几个内涵统一在一个主题之下,比如 ①③⑤分别对应的自强不息、特立独行、勇于承担都是成功所


需的优秀品质。关于自强不 息的人物素材,近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中就有很多;内秀和特立独行的典


型代表人物 有传奇才女张爱玲、力保老北京城的梁思成等;勇于担当的人物素材更是不胜枚举。行文时要

注意将所选取的平行观点有机结合,切忌生搬硬套。


< p>4

)着眼总体,深入探讨个人、国家、时代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还可以着眼于名言警句所代表 的个人


立场与时代精神,探讨个人与时代、国家之间的关系。例如以①③④⑤为基础,探 究如何全面提升个人境


界;或以②⑤为基础,表现个人对家国情怀、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 索;或以③⑤⑥为基础,论说坚持自我


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等等。


3

.佳作赏析


也谈“成功之道”


甘肃考生


《周易》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是 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


中华儿女努力拼搏、积极进取。当然,自强 不息、锲而不舍的精神更是成功者的必备条件——“凡古来能


成大事者,

必其自胜之力甚强者也”

是梁启超的自勉,

“自强为天下健,

志刚 为大君之道”是康有为的宣言,


清华大学更是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校训勉励莘 莘学子。然而,具备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就可以取


得成功吗?并非如此。


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常常想:

“外国人能得到世界冠军,我们中国人 为什么不能?”

1958

年,他在


一次誓师大会上发出这 样的誓言:“我要在

3

年内夺取世界冠军!”为实现这一远大理想,他拼搏奋进,


终于在一年后的第

25

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力克群雄, 夺得了男子单打冠军,后来又在第

26

届世乒赛上


和队友 一起夺取了男子团体冠军。


理想有多远,成功的舞台就有多大。容国团 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不仅依靠自强不息的精神,还得益


于心中远大的理想。正如魏源所 说: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理想是心灵之光,是人生


坚实的支柱,心灵之光够亮,人生支柱够高,人的成就才够大。


阿里也有崇高的理想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他通过自己的顽强拼搏成为了举世闻名的拳王。然而,在一次 拳


击比赛中,他被对手打碎下颚,比赛以他惨败告终。舆论界一片哗然,嘲讽、挖苦之声 不绝于耳,面对这


种情况,阿里并没有一蹶不振,他从失败中找原因,毫不松懈地苦练, 之后,他两度打败该拳手,重新获


得了胜利。敢于正视失败,并从失败中学习,把失败变 为顽强拼搏的动力,是阿里成功的关键。


可身为能量守恒定律发现者之 一的德国青年医生迈尔就无法与阿里相提并论了,他的论文多次受到权


威杂志主编的压制 ,未能发表,他自费出版后也并未受到学界的认可和重视。因此,迈尔的精神受到极大


刺 激,他于严重失眠后自杀未遂。后来,他患上了精神错乱症,长期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疗,饱受折磨。


这让我想到鲁迅说过的一句话: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 说,敢作,敢当。

”没有直面艰难


困苦的勇气和胆量,就不能举起理想的 旗帜,也经不起磨砺、挫折和打击。


是啊,一个人如果拥有了坚定不移 的理想与信念,就有了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的精神。奔走在实现理想的


道路上,那敢于直 面艰难险阻的勇气,往往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助推器。因此,自强、理想与勇气是一个人


走 向成功的重要条件。


【简评】


二、权衡与选择类任务驱动型作文技法指导


类型一

选择无限制型


1.

材料呈现出针对一个主题的两种不同现象或看法,此二者没有正误或优劣之分。写作 任务为考生在


二者中权衡与选择,并论证选择的原因。


答题思路:①分析两个选项的区别与联系;②结合材料,深度理解两个选项的意义或寓意;③做出权


衡与选择;④论述选择的理由,展现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典例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李 强和张嘉是同一所大学同一个专业的毕业生,他们的专业并不热门,工作难找。


李强的父母托人给他介绍了几份工作,有公司文员、企业销售等,但他都因不满意而坚持不去上班。他认


为所找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无关,每天朝九晚五,拿着几千元工资,这并不是他追求的生 活方式,盲目就


业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张 嘉在毕业前参加了多场招聘会,还参加了几场公务员的考试,最终有一家公司愿意用他,但只能做


一名基层文员,张嘉欣然接受。他认为工作不一定要与所学专业相关,有了自立于社会的资本,再来追求


自己的理想才是务实之举。


李强和张嘉的做法 ,你更赞成谁的?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 br>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对李强和张嘉的做法进行权衡和选择,选出自己更赞同的一方。


1

.明确任务


李强和张嘉两位 大学生的专业相同,并且面临同样的就业困境。从材料中“生活方式”

“理想”这两个

< p>
词可以看出,他们做出的不同选择,其实也表现了对待生活和理想的不同态度。李强拒绝“盲目就业 ”

,是


一种不愿将就、执着的态度。而张嘉更看重积累自己的社会资本, 从而实现理想。


2.

误区警示


客观来看,这两人的选择并没有高下之分,都是基于他们各自对生活、理想的追求。考生根据自 己的


认识,选择赞成的一方进行作文即可,无须对另一方进行批判。


3.

微写作提示


不勉强,不将就


经验和能力都欠缺的大学应届 毕业生,可以算是求职大军中的弱势群体。在巨大的求职压力下,很多


毕业生如同张嘉一 样,在找不到理想的、与专业对口的工作时,选择了先“委屈自己”

,从事一份与自己的


人生规划毫无交集的工作。但是,这种“委屈”真的值得吗?或许这些毕业生刚开始想的是先积累 经验和


资本,遇到合适的工作再换,但有很多人到最后选择了安逸和屈从,彻底放弃了自 己的理想。


因此,我更赞同李强的做法。对于事业、理想,绝不能勉强 ,也绝不能将就。如果只因为一份薪水就


去从事自己没有兴趣也没有用武之地的工作,不 仅工作的过程不会快乐,工作的结果也很难出好成绩。


2.

< p>材料围绕一个大主题,呈现三个或三个以上不同的选项。这些选项是并列关系,没有正误或优劣之

< p>
分。写作任务为考生从中进行选择、权衡和议论。


①分析 不同选项各自的含义;②根据写作任务做出选择;③论述选择的理由,论证自己的观点。


典例四: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晚 清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理学名家曾国藩被誉为“中兴名臣”

“官场楷模”和“理学大师”

。他一生


修身齐家治国。他的“修身十二款”至今为世人称道和效法。其中第一 款是“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第三款是“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第四款是“读书不二:


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


这修身三款中,你认为哪一 款最值得称道和效法?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


择。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1

.明确任务


从曾国藩的三款修身条款中,选择自己认为最值得称道和效法的一款。


材料中列出的曾国藩的修身条款,反映了修身的三个不同方面。第一款中的“主敬”是整 理自己的想



这三款没有优劣之分,因此,考生选出自己认为最 值得称道和效仿的一款即可。若每一款都大加称道,反


而失去了重点。


2.

微写作提示


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


在读图时代,轻阅读, 不费脑子的阅读很受欢迎。相比之下,读名著太需要时间和耐心了,但既然读


了,就应该 坚持读完,不能半途而废,虎头蛇尾。

“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

,这 是清代名臣曾


国藩的读书观,即一本书还没有读完,不要急着换另一本。


这种提醒在当下颇具现实意义。不少人热衷于买书,书房里的藏书也不少,但真正读完了 几本?尽管陶潜


说过“好读书,不求甚解”

,但翻一翻,并不能称为读书 ,因为陶潜“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后半句是“每


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只是翻书,哪能领会书之精要,更遑论有“会意”之乐了。


读名著, 不用心读完,就难得其精妙。读了一千本闲书杂书,不如读完一本名著。不仅要读,还应做


笔记,

“略作札记,以志所得,以著所疑”

“凡奇僻之字,雅 故之训,不手抄则不能记”

,说的就是这个道


理。


典例五: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 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编辑


部收到三则新闻:


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 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被网友称赞


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诊,忙 得抬不起头,根本说不上话。老人家等了


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 。


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在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坏一幅珍贵 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

12

岁,又


不是故意的,因此 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 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上,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体现你的 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1

.明确任务


《暖闻》专栏的标准是什么?


(1)

有温度,读来让人觉得温暖;


(2)

有人情味;


(3)

有新闻价值。


三条新闻各自的内容核心是什么?


表面上看, 三条新闻都很温暖。第一条新闻的核心精神是“诚信”

“良知”

,第二条新闻的核 心精神是


“敬业”

“亲情”

,第三条新闻的核心精神是“ 友善”

“宽容”

。然而,这三个故事都存在多种思维角度与问

题:

“油条哥”不用有害的“复炸油”

,这本是食品经营者应该遵守的职业道 德底线,却成为“暖闻”

,为什


么?医生的父亲见儿子需要挂号,看起来 医生很敬业,但真的忙到与父亲说两句话的时间都没有?敬业就


一定无法顾及亲情?

12

岁男孩跌倒损坏珍贵名画,主办方不追究,这很温暖,但在陈列有珍贵名画的地方 ,


家长为什么不看管好小孩?展馆的工作人员为什么不做好保护?写作时不要仅停留在事 情的表面大写特


写,挖掘事件背后的原因能让文章更有深度,不落俗套。


2

.材料分析



如何选 择和衡量?这三条新闻,选哪一条都是可以的,关键在于如何说理。

“选好角度”

,并不要求选


最佳角度,而是要选出自己认为最合适的角度,最能够展现自己对材料的理 解的角度。


3

.参考立意


立意总结:


①社会需要诚信;


②事思敬,执事敬,修己以敬;


③让暖流在人心之间流淌。


4.

佳作赏析


一面之难,带来的不只是温暖


《暖闻》栏目准 备从三则新闻中选取一则,来引导读者用温暖的眼光看待社会。一是良心“油条哥”


坚持 不用“复炸油”

,一是老父亲需挂号才能与医生儿子见上一面,一是主办方对小男孩不小心弄坏名 画采


取了备案而不报案的做法。


我认为,老父 亲与医生儿子的一面之难最温暖人心,更符合《暖闻》栏目的出发点和意旨。

< br>温暖如冬日里的暖阳,驱逐寒冷的同时,带来明亮,带来暖和,更重要的是,它能给人们带来对春天


的期望,对未来的希望。而老父亲和儿子的一面,恰恰有着不仅限于带来温暖和感动的作用。< /p>


乍一看,老父亲和儿子的一面之难是何其冷冰冰啊。家庭是社会的小单位 ,是每个人心灵的栖息地,


是幸福感的发源地。家庭中的亲情起着重要的维系作用,父母 子女之爱,朴实无华却动人心弦。可是,当


别人与孩子在公园里嬉闹游戏的时候,当别人 与孩子共享丰盛的晚餐的时候,老父亲却已很久没见过自己


的孩子!他只得亲自到医院去 ,可儿子太忙了,等了两个多小时,最后挂了号才能见到一面。这一面,实


在让人为老父 亲感到心疼,感到心酸,感到有点无地自容。


然而,这一面之难带来的 真的只是心酸吗?这一面之难,折射出来的还有什么?


这一面之难,体 现的是那沉重而无言的父爱,体现的是一份尽忠职守的职业精神。正是因为这“难”

< p>
他们的形象更为高大,他们的行为更温暖人心。真正的爱,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理解。老父亲深知 作为



老父亲和医生儿子的一面之难,最温暖的关键在于引导人 们用温暖的目光看待社会和生活,进而创造


温暖。生活中不缺少温暖,缺少的是发现温暖 的眼睛。在医患关系紧张的环境下,我们也会看到主刀医生


用动画片安抚小女孩情绪的故 事,也会看到医生长时间手术后累倒在地上的画面,现在也看到了医生的父


亲见儿子一面 是那么难。其实,只要我们多点理解,多点体谅,矛盾和冲突便少了许多,医患关系乃至于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就更和谐,更温暖了吗?而一面之难暴露出来的制度里的人性化的缺失,也应该引起


人们的重视和思考,进而提出建议,让老父亲见儿子不再难,让普天下的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到这 温暖!


王蒙说,喜对天下,处处可喜。当我们用温暖的眼光去看待世界 的时候,我们感受到了温暖;当我们


用温暖的眼光看待每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会给人带来 温暖。暖对天下,处处温暖,这个才是中国梦的真正


要义。


老父亲与医生儿子的一面之难,带来的不仅仅是温暖那么简单。


【简评】


作者选择第二条新闻写作,老父亲挂 号与医生儿子见面。文章由父爱切入,讲到医生“医者父母心”


的大爱,再过渡到社会中 人与人之间多理解、多体谅从而减少冲突的主题。由浅入深,讲温暖,却又不止


于温暖。


类型二

选择有限制型


1.

材料呈现出针对一个 主题的两种不同现象或看法,此二者有明显的正误或优劣之分。写作任务为在


二者中权衡 与选择,并论证选择的原因。


答题思路:①分析两个选项的区别与联系 ;②结合材料,深度理解两个选项的意义或寓意;③做出权


衡与选择;④论述选择的理由 ,展现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典例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见 义勇为,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主流价值观中,见义勇为的事迹不仅仅需要奖励,还需要整个


社会去发扬。但在“勇助”的过程中,施救人遭遇严重人身伤害的报道也屡见不鲜。武汉市出台的新版《 武


汉市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

,将原版本中“不顾个人安危、挺 身而出”的表述剔除,鼓励和倡导科


学、合法、适当地“见义智为”

。< /p>


那么,

“勇为”与“智为”到底该做何选择?


对于“见义勇为”还是“见义智为”

,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 明你的态度,阐述你


的看法,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1

.明确任务


在“见义勇为”和“见义智为”之间进行权衡和选择,表明态度,阐述看法。


“见义智为”对人的要求除了正义与勇敢,还多了科学、合法、适当这三个要求,即要求人们在见义


勇为时,运用更多的智慧。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的做法,不再得到提倡。这是一种观念的 进步,是对


个人生命安全更周全的考虑。


这类 二选一的考题,一般都有明确的提示,如果选项没有好坏之分,材料对这两个选项的阐述会完全

< br>并列。但在这道考题中,通过武汉市出台新的条例这一真实事例,以及“科学、合法、适当”等褒义词的< /p>


使用,已经很明显地表明了对“见义智为”的提倡。因此,考生在立意时,选择赞同“见义 智为”是最为


保险的。若考生一定要选择“见义勇为”

,论述的难度会较 高。


2.

微写作提示


“见义智为”是见义勇为的更高层次


见义勇为 难能可贵,社会需要见义勇为者,也应当表彰和学习他们,不过,在“见义勇为”与“见义


智为”两者之间,我们应当提倡后者。因为“见义智为”不是不为,而是更冷静、更科学、更量力而行,


是“见义勇为”的更高层次。对于生命,每个人都只有一次,英雄也不例外,如果能够把危险降 到最低,


我们何不像《鱼我所欲也》中所说的,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 也”?“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2-30 09:1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11723.html

2018高考语文作文九步提升08作文的考查方向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