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时事评论类材料作文
一、
“
非诚勿扰
”
节目
“
拜金女
”
事件
在
2010
年某期江苏卫视“非诚勿扰 ”节目中,来自北京的一个叫马诺的女孩说:
“我
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
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
”此言一出,
不仅使马诺赢得了“拜金女 ”
的头衔,而且让她得到了众多女孩的声援。此事引发了社会上的一片讨论声,赞成者、
反对
者都有。
以上材
料给了你怎样的感受?请根据你的感受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
体不限,不
少于
800
字。
拜金将使民族退化
张艺谋导演的影片《山楂树
之恋》上映后,剧组公布了一段挑选该片女主角静秋人选
的短片,
六个导 演组到各个城市,
甄选了五六千名艺校学生,
但仍旧没有一个人入老谋子的
法眼。张艺谋开玩笑说:
?现在的孩子越生越难看,漂亮姑娘都不和帅哥生孩子 ,全去找煤
老板、有钱人、老男人,所以现在的‘
90
后 ’,真长得不行。?
这话尽管是一句笑话,也有些偏激,但却
是当前一个残酷的现实。
如今的美女,几乎都是嫁给了有钱人
,就拿那些女明星来说,比如伏明霞、王楠、张
怡宁、李湘、章子怡、杨澜、刘涛、王燕
、车晓……还有几个不是在?一切向钱看???星?
们如此,民间美女们更是削尖脑袋,
不去找?才?,转而求?财?,于是煤老板、有钱人、
老男人都成了香饽饽。
而那个?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马诺,把?拜
金主义?演
绎得淋漓尽致。
大家一定还记得,
此前千万富 豪
?全球私人甄选佳丽?
的活动,
更是在为
?拜< /p>
金主义?推波助澜。
在张艺谋的心中,
人的漂亮不止是表现在外表,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内心的干净,那是
应该在?干净环境?之
下成长起来的?干净、清纯和透明?。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
?。在两种极端心态下诞生的孩子,本身就预示着一种颓废与
没落。
对于那些一心嫁入豪门的美女,我们没有什么忧虑可言,最多不过可能是将来多个
怨
妇。而真正令人担忧的是我们这个社会充满的?拜金?思想,这是一种致命的威胁,这
关系
我们的未来,不仅仅在于外表,而在于内心。
社会的财富不仅仅是靠继承,更重要的是要靠创造,何况有钱人的继承更多的是一种
挥霍与倒退,
而创造需要的是一种勇于进取、
奋斗不息的精神,
绝不是躺在有钱老男人的怀
里醉生梦死、得过且过。
<
/p>
当前的拜金主义是?三俗?现象的核心所在,低俗、媚俗、庸俗,一个字,大家都是
为了?钱?。为了钱,什么话都可以说,什么事都可以做,人格、尊严、幸福、信仰等,都
p>
可以抛在一边,当然美女们去找有钱人,去当?二奶?,也就没有什么想不通了,只是这样<
/p>
的导向太可怕。
因此,当前反?三俗?
的核心就是要打倒拜金主义,就是要营造一种干净、拼搏、自
强不息的精神境界,这是一
个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点评:
写议论文最怕 板着脸孔说教,隔靴搔痒,枯燥无味。此文毫无说教的痕迹,风
趣幽默,大气灵动。文章
起于张艺谋的新片《山楂树之恋》,自然而活泼;佐证于女明星的
“拜金”,有理有据。
全文事例凿凿,析理透辟,尤其是“社会的财富不仅仅是靠继承,更
重要的是要靠创造”
的见解,
入理而服人。
文章最后结语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观点
鲜明。
二
、新《红楼梦》
“
黛玉裸死
”
引争议
2010
年
6
月,电视剧新版《红楼梦》在全国多家电视台热播,引起巨大争议,特别是
剧中“黛玉裸死”的镜头,
更是引发了诸多口水战。
近年来,
国内掀起一股对经典作品进行
翻拍的风潮,《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
红楼梦》这四大名著无一幸免,原著中
的很多内容被改得面目全非,
有人 称赞说这是在对经典进行创新,
也有人批评说这是在糟蹋
经典。
以上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请将你的观点写成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和套作。
林黛玉是怎么“被娱乐”至裸死的
新《红楼梦
》开播不久,便引起巨大争议,有网友认为,新《红楼梦》中,黛玉死时
没有穿衣服,露
出光光的肩膀,
这种赤裸而死的处理,实在不符合一个大家闺秀的所为。但
导演李少红明显偏爱这场戏,
她反问记者:
?你不觉得很震撼、
很现代吗?那段写得太好了,
我花了很大精力来拍这场戏。?
在大导演李少红看来,黛玉裸死让她很震撼,为什么?因为这场?裸戏?,是她?花
p>
了很大精力来拍的?,倾注了自己的心血。试想,自己的孩子谁不喜欢?因此,面对李少红<
/p>
?黛玉裸死很震撼?的心情,也就可以理解。然而,对于李少红的这一番解释,着实让人感
到很
?雷人?
。
作为大家闺秀的黛玉,< /p>
虽然弱不禁风,
体弱多病,
但穿衣服的力气还是有的,
脸面还是要的,怎么可能?赤裸?而死呢?让孱弱多病的黛玉裸死,可以说,这是对原著的
一种误读,更是对黛玉的一种亵渎。因此,黛玉裸死,让人感到的不是震撼,而是震惊!< p>
近年来,将古典名著拍成电影电视,在影视界正成为一种风气和潮流。在
拍摄过程中,
在尊重原著的前提下,根据剧情需要,对原著进行适当的修改,也不是什么
稀奇事。稀奇的
是,一些导演和编剧,对原著进行大刀阔斧地?斧正?,将原著修改得面
目全非,这就不是
拍摄原著,而是篡改原著了。
虽然说一些古典名著并不是尽善尽美,也会存在一些瑕疵和错误,我们可以对这些谬
< br>误之处进行更正,
但是,
我们要尽量尊重原著,
修改不能< /p>
?伤筋动骨?
。
而流传下来的名著,
几百年
来因为一直深为人们所熟知,所以,稍有改动,读者就会?有感觉?,而修改一旦违
背了
名著的原意,读者肯定就会?有意见?!《西游记》如此,《赤壁》如此,《红楼梦》
也
是如此!
李少红让黛玉裸死,大概源于《红楼梦》原文中李纨
的一段话,面对即将死去的黛玉,
李纨说:
?林姑娘的衣衾还不拿出来给 他换上,还等多早晚呢。难道他个女孩儿家,你还叫
他赤身露体精着来光着去吗!?
p>
其实,
只要稍微有一点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
李纨的这段话
< p>的意思,是指为黛玉换上殓服,而并不是指黛玉真的就是?赤身裸体?。
然而,李少红却?将错就错?,设计了一场?裸戏?,原来在李少红看来,?《红楼
p>
梦》的娱乐性也是很强的?,所以,李大导演就?囊括了现在很多娱乐手段,给观众很多理<
/p>
解空间?。不得不佩服李大导演的?娱乐至死?的精神!我们终于知道林黛玉是怎么死的,
原来是被现代人娱乐至死的!
如果说
《西游记》让孙悟空爱上唐僧是?恶搞?,《赤壁》让曹操、周瑜玩起?三角
恋?是?无
厘头?,那么,《红楼梦》让黛玉?裸死?则是一种?娱乐至死?,这些,既是
影视圈的
不良风气,也是文化艺术的悲哀!
点评:
本文 作者没有纠缠于新《红楼梦》让黛玉“裸死”这一事件本身,而是透过现
象深入本质,<
/p>
对时下影视圈将古典名著“娱乐至死”的不良风气进行了批判,
而能够透过现
象深入本质正是成就一篇有深度的议论文佳作的前提。
此外,
在 行文过程中,
作者并没有板
起面孔说教,而是理性分析,深入探究黛玉“
裸死”的深层次原因,使得全文论证严密、说
理透彻,十分难得。
三
、“80
后
”<
/p>
宣扬
“
父母皆祸害
”
事件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201
0
年
7
月,
一个拥有两万多名成员的网络讨论小组 被网友和媒体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这个讨论小组全名是?
Anti- Parents
父母皆祸害?,这个被评价为?惊悚、大逆不道?的
< p>名字,以极强的号召力,在很短时间内聚集了大量成员。成员们基本是?
80
后?,大多是
被家长忽视或者伤害过的孩子,
或者是
< p>?一群在父母子女关系中受到挫折、苦苦思索出路的
年轻人?。他们
在小组宣言里写道:
?我们不是不尽孝道,我们只想生活得更好。在孝敬的
前提下,
抵御腐朽、
无知、
无理取闹的父母的束缚和戕害。 p>
这一点需要技巧,
我们共同探讨。
?
对于这个组织,许多人表示了愤慨:爱怎么就成了?祸害??父母给了自己生命,这
已经是最大的恩赐,
懂感恩的人才是真正有良知的人。
也有人表示理 解:
父母和孩子生活在
不同时代,
思想上存在代沟,要相 互理解,很多时候父母确实应该转变观念,不能将自己的
意志强加给孩子。还有人评论说
,受过父母伤害的孩子毕竟是少数,不能当成主流来评述。
对
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将你的观点写成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和套作。
孝·顺·敬
人们看《二十四孝图》时,常常为
其中如郭巨埋儿、卧冰求鲤之类的故事而感到震撼,
进而倒吸一口冷气,暗自窃喜自己生
活在如今这样一个算得上美好的时代。这种极端的孝,
在千年的口口相传中成了耸人听闻
的美德——而这种美德又的确是狭小整洁的传统美德系
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说?孝
?吧,原来是一个铁铮铮的银亮光洁的汉字,挂在无数爹
娘无理取闹似的嘴唇上,也便在
呼出的水蒸气里生了锈,被蚀成一堆三氧化二铁。
我们说?孝?吧,可绝非?孝顺?。
我们的父母有个有趣的标准,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不听话的就是坏孩子。换而言
之,
父母喜欢把自己的孩子放在一个触手可及的笼子里,
任何逃离这?安全?
的笼子的 企图
都将被冠上叛逆、
不听话、
不懂事甚至是不孝顺的名 号。
然而孩子并不喜欢父母将意志凌驾
于他们身上,
所以 常常宁愿被笼子撞得鼻青脸肿也要努力追求独立自由。
这便形成一对矛盾。
孩子们不是不愿意去?孝敬?父母,只是要让他们百般?顺从?,他们就有话要说了:子女
没有义务承担父母对生活的期待,因为子女并不是父母的复制品或派生物。
受够了父母
?迫害?
的孩子们在豆瓣网上组成了一个名叫
?
Anti-Parents
父母皆祸害?
< p>的讨论小组。讨论小组的成员大都是在恶劣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且见惯了父母种种?恶行?
的?
80
后?,在网络这个?兵荒马乱?的世界,他们大可无所顾 忌地将现实中人们所信仰
的金科玉律使劲地推搡一下。
小组成员讨论着如 何用合理的方式在与父母的战争中占领自由
的高地,
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事 情,
可一向被孩子们漠视惯了的家长,
突然一下子被自己的孩
子如此关注起来——虽然这种性质的关注并不大讨人喜欢——难免有些不自在。
于是家长开< /p>
始自卫性地向孩子反击,
要么大张旗鼓地讨伐,
要么义愤填 膺地指责,
要么摆出一副绝望的
脸孔仰天长啸,
感叹 p>
?垮掉的一代?
。
可是家长们,
你们想过没有,
究竟是孩子们不
?孝顺?
,
还是你们被?孝顺?
惯了?
其实你们不知道,诸如假日里奔走于各类特长班之类的
爱好,都是孩子们为了讨你们
欢心,
对你们百般顺从的表现。
< p>而你们,却只是高高在上地以过来人的姿态指责孩子的自私
与放纵。
其实你们不知道,每个孩子都曾在学校组织观看亲情教育的讲
座中哭过,那些?心灵
鸡汤?
般温馨美好的故事的确也曾深深触动他们的 心灵,
只是现实中的家庭氛围却迅速地将
那些悸动着的情感冷却下来,<
/p>
亲情的光环被打破。
最后,
连这些最炽热的情感也融化不了他
们内心的铜墙铁壁了。
孩子们
Anti-Parents
,并不是去否定孝道, 而是需要摒弃?孝顺?,提倡?孝敬?。
?相敬如宾?
,
用在这里多少有些不合适,
但却最能说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理想状态——双
方站在对等的平面上,多一些尊重和谅解,多一些空间与和谐。
点评
:本文以议论见长,能紧扣材料进行分析。文章开篇先宕开一笔,从传统美德中
的“孝”之极端表现说起,
这样既扣题点题,
也为下文的议论张本 。
然后顺势表明自己的看
法——“孝,
绝非孝顺”, p>
进而从“顺”的角度加以论述,
这样就使自己的观点具有启发性
与合理性。
在扣紧材料从“孩子”和“家长”两方面进行分析之后,
作者最后水 到渠成地提
出“需要摒弃‘孝顺’,
提倡‘孝敬’”的观点,
< p>这样就使全文浑然一体,富于说服力。另
外,简洁精警的标题,层层
深入的论证,深入透彻的说理,亦为本文增色不少。
四
、郭德纲徒弟打人事件
2010
年
8
月
1
日 ,
北京电视台
?每日文娱播报?
的编导和摄像在当天下午约
4
点左右,
就
?郭德纲别墅被指侵占公共绿地?
事件前往其位于北京市大兴区赢海庄园小区的别墅进行
实地探访过程中,
遭郭家人蛮横拒绝并动粗。
当记者出示证件表明来意后,
开门的一 名身高
约
1.68
米、短发、
30
岁左右的男子态度蛮横地拒绝了,没说几句就动粗,朝着记者的头打
了几十拳,
他还试图夺下摄像机。后经了解,打人者为郭的徒弟李鹤彪。
郭德纲在自己的博客里,以《有药也不给你吃》一文首次对徒弟打人事件作出了回应,
不
仅对北京台记者私闯民宅表示不满,断定其说谎,并直斥北京台装孙子。对于打人事件,
郭德纲似乎并不以为意,毫无道歉之意:
?今儿我徒弟打人了,打就打了呗。过两天给他搞
一专场,智斗歹徒民族英雄专场。?
以上材
料给了你怎样的感受?请根据你的感受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
体不限,不
少于
800
字。
公众人物,请爱护自己的“羽毛”
无羞恶之心
——违反法规却不知晓;无是非之心——纵容徒弟殴打编导;无懊悔之心
——口出狂言挑
战公德。曾广受公众喜爱的笑星郭德纲以自己拙劣的言行颠覆了自己的形
象,以致遭到公
众普遍唾弃,有道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郭德纲事
件?并非个案,在此之前也有类似事件发生,想必在此之后类似事件也不
能杜绝。为什么
这些公众人物总是公然挑战道德底线,肆无忌惮漠视公众的智力与情感?
王菲代言伪劣商品,周杰伦代言伪劣商品,侯耀华代言伪劣药品,我曾经极为崇拜的
< br>功夫明星成龙也代言伪劣药品,
我最喜欢的央视资深主播赵忠祥也代言伪劣药品……呜呼哀
哉!
公众人物,你的名气是公众捧出
来的,你不应该利用公众对你的信任来兜售那些伪劣
产品啊!
你挡不住金钱的诱惑,因那笔巨额广告费而让你的心田长上了杂草。对于那些伪劣产
p>
品,
你用头顶上耀眼的光环给它镀金镀银,
让它虚幻成满足人 们心愿的神奇魔镜,
让购买那
些产品的人们在幻境中憧憬着缥缈的未来,
你心安吗?试问,
那产品你用过吗?或者你敢用
吗?你用
甜蜜的语言描述着它的
?非凡功效?,
你让奸商偷走公众的钱包,再从钱包里抽出
几张大钞给你时,你问心无愧吗?
还
有你——我的青春偶像,你摆着?大牌?的架子,觉得每一个人都应该臣服于你的
脚下。
当机场人员禁止你的某些违规行为之时,你破口大骂。
你知道吗?在那一刻起,< /p>
我的
偶像就颓然坍塌,
成了瓦砾遍布的废墟。
你是万众瞩目的明星,
但没有与他人不一样的特权,
你来自民众,
p>
你也是民众的一员,
难道你颐指气使惯了,
就连基本常识都忘记了吗? 我是那
么爱你,我的偶像!
以至我在写这篇文章时都不愿意点出你的姓名 ,可是,
你作为一个公众
人物也要爱护自己的?羽毛?啊!
何谓?公众人物??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公众人物,我想对你说:无博爱之心,是寡爱也;无自爱之心,是自
损也;无利民之
心,是短富也;无守法之心,是违天也;无亲民之心,是自毁也;无善物
之心,是悖德也。
一定要坚守道德底线,耐得住三昧真火,
顺天而行,应 运而动。公众人物应该成为公众的表
率,只有善待公众、善待社会,尽自己的义责,唯其
自重方能留下清名。前车之鉴,后事之
师。?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只要将?慎独
?二字常挂心头,今夜星光依然灿烂。
点评
: 文章一开篇就开门见山,直斥郭德纲,但作者并不恋战,因为他不想把“郭德
纲事件”看
做只是偶然的个案,
他要剑指一大批类似事件。
他不只战一个郭,
还要战众多公
众人物。
所以,
作者直接点了那些“大牌” 的姓名。
很多写时评的人往往不厌其烦地复述众
所周知的事件,
而实际人们读时评是为了得到深刻的剖析,
从而获得情感上的共鸣。
毫无疑
问,这篇时评避免了老套的写法,如刑天一般挥舞着干戚,寒光一闪,直刺肯綮。当然,
作
者并非冷面杀手,也有温情的一面,
比如对自己的偶像,
比如结尾,让大众甚至当事人都不
至于颓唐而看到了光明。
五
、陈树菊现象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48<
/p>
年,陈树菊的全部生活,就是卖菜。然而,她卖着青菜,吃着酱油拌饭,却凭借卖
< br>菜累积的小利,捐出了大多数人赶不上的善款:
17
年来陆续将
< p>1 000多万元新台币
(
约
214
万元人民币
)
的卖菜积蓄,捐给了母校——台东仁爱国小,以及专 门收容孤儿的?阿尼色弗
之家?。
没
有显赫的声望,也没有庞大的营利事业支持,
2010
年
3
月,陈树菊却和多名国际富
豪一起,登上了《福布斯》亚太慈善?英雄榜?。几
个月后,美国《时代》杂志又将陈树菊
列入
2010
年全 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的?英雄榜?,其排名第八。当《时代》?英雄榜?
公布后,媒体
如潮水般涌向陈树菊,可她的第一个反应竟是问记者:?什么是《时代》??
台湾《联合报》说,陈树菊事迹的动人之处,不在于她的?有余?,而在于她的?不
足?。她让世界看到人类的力量如何从草根喷涌,她证明了影响力绝非精英阶层的专利。
读完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请将你的想法写成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角度
自选,题
目自拟,不少于
800
字。
树菊:品高如树,德馨如菊
谈
起慈善义举,通常只看明星富商;说到庶民善行,如今且仰台湾巾帼。
她只是一介菜贩,默守菜摊;她却是一位英雄,惊动世界。
<
/p>
她的善款有着明确的航标,她的力量让穷人重获生的希望。
她熬过了多少个 酷暑寒冬,
日积月累地攒钱,虽非富豪,精神之富却胜过天使。不畏孤独,只为补起一方
残缺的天空;
不慕名利,只为播种几粒希望的种子。
她用耕耘
48
年的善行来阐明一个道理:
人生虽短 ,
但只要你奉献的每一分钟都对人民
有益,你的人生一样?长生不老?。
她,每天辛勤
16
小时,生怕浪费一分钟,生怕错过一
笔
生意,她在想,或许就因为这点钱,就能点燃一簇濒临熄灭的生命之火。
她,虽无豪言壮语,但却用最平凡最淳朴的行动来诠释爱的含义。她的收获就是为穷
< br>人们筑起一间心灵小屋,在那儿,穷人们摘得一颗希望之星。她是节俭的,甚至是吝啬的,
赚的一分一厘也舍不得肆意?挥霍?,
她能做一切穷人能做的事,也能做一般富人所不能 做
的事。她省吃俭用,捐款
1 000
多万,让濒临绝境的人感受到人间的温暖。
她的慷慨乐施,散发着人性的光芒。她用纤弱的双手扶助弱者。她用辛苦赚来的钱让
更多的富人感知善之伟大。
她,虽个头小,没文化,甚至不知
自己为何获奖,但她所做的事却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更让某些自以为是的富豪惭愧。
p>
她的品性,
每个人都应拥有,
至少汲取一点,
留下细微 善行,
润泽后人的心田。
-
-
-
-
-
-
-
-
-
上一篇:小学生作文评语如何写
下一篇:评价他人的生活高考作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