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二语文上册第
5
单元作文
【篇一: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作文
教案】
写作
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
【教学目标】:
1.
记叙文写作知识的学习。
2
知其作用,并能在
写作中融如入真情,加以运用,提高记叙文的写
作水平。
【教学重难点】
在写作中融如入真
情,加以运用,提高记叙文的写作水平。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徐本禹的事迹)
200
4
年
,
中央电视台推出了
“
感动中 国
”
十大人物评选,我们聊城的
一位骄子就名列其中,他
就是
??
他的事迹家喻户晓,同学们想必也比较了解。
2003
年,徐本禹以
372
分的高分考取了本校农业经济管理专 业的硕
士研究生。然而,也就是在这一年
4
月
< p>16日,徐本禹却作出了让所
有人大吃一惊的决定:放弃攻读研究生
的机会,志愿到贵州贫困山
区义务支教。一年多来,他在偏僻的山村小学忍受着孤独和寂
寞,
用爱心精心栽培和呵护贫瘠土地上的花朵,用真诚和行动实践着一
< br>名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他的事迹感动了山区乡亲,
感动了贵州人民
,感动了中华大地
??
2004
“
感动中国
”
十大人物 之一,可谓当之无
愧。
同学们也一定有好多的话想说,谁能说说自己的感受?
大家注意没有?你们的这些话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赞美和敬
仰之情,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抒情和议论,我们今天就是要认识并掌
握
在记叙中运用抒情和议论的写法(引入课题)
二.出示目标:
1.
记叙文写作知识的学习。
2
知其作用,并能在
写作中融如入真情,加以运用,提高记叙文的写
作水平。
三.第一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人有着丰富的感情。写作时,这种感情也会随着作者对笔下的事、
理、物、景的好恶观点表露出来。所以情感的抒发也是必不可少的、
较自然的表达方式之一。
下面我们来通过两个小片断的赏析来体验一下记叙中抒情的写法:
片断一:
《我的老师》一文中,作者 在记述蔡老师的几件小事中有
这样一件事: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
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
道
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
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
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
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
,我睡熟了。不知
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
糊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了:
“
你要去干什么?
”“
找蔡老师
??”
我模
模糊糊地回答
。
“
不是放暑假了么?
”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 席子,
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
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呵!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
中的珍宝之
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
1 / 3
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呵!
??
什么 时候,我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
呢?
要求:找出记叙中的抒情语句,并说说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有什
么效果
?
【师点拨】
老师教跳舞、教我们读诗、看老师写字、带我们观察蜜蜂、帮我排
除小纠纷
??
老师温柔美丽善良令人难忘。正是有了这些感情 的深沉
淀积累才使这段中的抒情水到渠成。
“
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 那里,对你是
多么的依恋!
”
全文都用第三人称
“
她
”
,这里为了便于抒情连人称改
用第二人称了。直接抒发了对老师的依恋、思念之情。这是抒情中
的直接抒情
片断二:
《背影》中那段对父亲背影的描述: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
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
边
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
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
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
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
也怕别人看见。我
再向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
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
去
搀他。
【师点拨】
父亲的背影,儿子是太熟悉了。但这次要描写的,却不是那常见的
背影,而是在凄怆氛围中,特定场合下,使他极为感动、终生难忘
的
那个背影!失去至亲、差使交卸、父子分别,让年迈的父亲心境
凄凉。尽管如此,为让儿
子安心踏上求学之路,父亲还强颜作欢。
送别时,年事已高的父亲还执意要蹒跚着过铁道
、艰难的爬月台去
为儿子买桔子。他蹒跚的步履,爬上月台的动作,无不渗透出对儿
子深深的爱,而从这生动描述的字里行间,从目睹此景到感触此情
时
的潸然泪下,我们也感到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与深情。
作者不施浓墨,不用重彩,而是白描,这是抒情中是间接抒情
通过上面的赏析,我们认识到记叙中常常有抒情,那么同学们想一
想记叙中的抒情有什么作用呢?
四.第二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白居易说
“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
,如能 运用好记叙中抒情的技能,
有利于渲染气氛、深化凸现主题,使感情升华,进而增强文章
的感
染力,打动读者,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归纳:在记叙中抒情的方法有两种:
1
、直接法,就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
2
、渗透法,就是将自己的情感寄于景,寄于人,寄于事,在叙述描< /p>
写的字里行间渗透感情。
值得注意的是:
1
、在记叙中抒情要由事而发,随景而生,不要生搬硬套。
2
、所抒发的情要出于内心,不要无病呻吟,不要虚情假意。
3
、抒情要适当和简洁,不要大段大段地抒发而喧宾夺主。
片断三:
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个片断:
??
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
.
我想厂甸
,
< p>想隆福寺.
这里一过
圣诞
,
我就想旧
2 / 3
要求:体味文段的抒情及特点。
历年。近来,
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颗
种子,试种一下。
”
接着,她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石 说:
“
你相信吗?那是我
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
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
回来的。那是我们家的
‘
北海
’
。
”
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卵石铺成的小径,
穿过
草坪,走到
“
北海
”
跟前。真是个细心人呢,她在 上面还嵌了一
所泥制的小凉亭,一座红庙,顶上还有尊白塔。朋友解释说,都是
从旧金山唐人街买来的。
她 告诉我,时常在月夜,她同老伴儿并肩坐在这长凳上,追忆起当
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睡
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
荷塘佳色。
选自《枣核》
?
萧乾
要求:指出文段中的记叙与议论内容,并说说
议论在文中的作用。
【师结】
文段中
“
种枣树
”
、
“
造 北海
”
、追忆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这叙述
中的字里行
间都饱含着浓重的思乡怀旧之情,诉说着身在异国、心
系故园的海外赤子的乡土情结。<
/p>
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深化题旨。
过渡:通过上面的赏析,我 们
认识到记叙中有时要用到议论,那么同学们想一想记叙中的议论有
什么作用呢?
【师
结】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 /p>
我们这么依恋故土。
——
节
记叙 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对所记事、理、物、景发表看法,
进行议论。有时以叙为主,
偶发议论;有时边叙边议。记叙文中的
议论,或揭示所记事物的意义,或画龙点睛点明文
章的题旨,或突
出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
1
、在议论时要以记叙为基础,由事而发,给人
“
水到渠成
”
的自然感。
2
、议论的部分要言简意赅,求少求精,不要长篇大论。
3
、议论要从实际需要出发,不要任意拔高,高喊口号。
怎样在记叙中恰当地融入抒情和议论
1、记叙与抒情要有机结合。
2、抒情和议论要贴切、自然。
3、抒情和议论要少而精。
五.当堂训练
-
-
-
-
-
-
-
-
-
上一篇:有关梅花的状物抒情散文-教学范文
下一篇:初中抒情作文:从未走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