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娲求雨作文
【篇一:女娲补天说课稿】
《女娲补天》说课稿
今天我 说课的题目是《女娲补天》,本课是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神
话传说故事中的一篇。我准备
从六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三、说教学目标;四、说教法、学法;
五、说教学流
程;六、说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女娲补天 》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
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
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
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以及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p>
编者将这篇课文放在以
“
神话、传说故事
”
为主题的单元中,其意图< /p>
有两个方面:一是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
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
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
神。
二、学情分析
学生非常喜欢神话故事,在生活中也接触过部分神话故事,如《盘 p>
古开天》、《嫦娥奔月》等,对神话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课前,
学生预习了课文,自学了生字。由于故事浅显易懂,了解故事主要
内容并不难,难的是体
会到女娲的献身精神和神话语言夸张、富有
想象力的特点以及故事的神奇色彩。
三、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2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析与理解,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 /p>
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3
、感悟神话故事的神奇,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
/p>
课文学习的重点是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
重重困难
把天补好的过程;在阅读中体会女娲精神和感受神话故事
的神奇是教学难点。
四、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
小学各 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
读
”
、
“ p>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具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
读中培养语感,在
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
在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是情境教学法。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
主动读书,在读中换位思
考,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积累,
读后运用。
五、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题质疑
1
、在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宝库中,神话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
嵌在最耀眼的王冠上
。上课开始,我根据学生喜欢神话故事的特点,
展示多幅神话故事的图画,吸引学生的注
意,使学生初步感受神话
故事的有趣、神奇。然后导入新课:女娲补天。
2
、揭题质疑:
课题
“
女娲补天
” p>
只有简简单单四个字,是主要内容的高度浓缩,家
喻户晓,耳熟能详。我却要
学生嚼出课题独特的语文味,让语言生
根,将文字还原。我一抓
“
娲
”
字,在字典中
“
娲
”
只有
这一个解释:古代的一位女神,从为一个
神单独创造一个汉字的角
度,在文字中渗透人类与女神之间的情感;二抓
“
补
”
,联系学生生
活中的
“
缝补
”“
修理
”“
添加
”
之意,产生
“
补天
”
真 是奇迹的共鸣。通
过初步理解课题,一个与人类关系非同一般的女神,一个能够创造
p>
奇迹的女神的形象就翩然而至,落在学生的脑海里。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
女娲补天的原因
课文中
“
天塌地裂
”“
水深火热
”
的场面是
“
采石补天< /p>
”
前奏和铺垫,既
要让学生理解灾难来临的
“
可怕
”
场面,又要体会此时女娲
“
难过极
了
”
。这一内容与学生生活有距离,通过创设语 境、诵读体味、比较
品评,一步三环将学生引领到对女娲心情的切己体察。
环节一:放声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画出发生的事情,师生 共同梳理。
(天塌、地裂、火烧、水淹)整体感知灾难的可怕。
环节二:你觉得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出灾难的可怕、恐怖与悲惨?
(轰隆隆、黑黑的、一道道、熊熊大火、到处、围困、挣扎)重点
理解
叠词,加深可怕程度的渲染,指导学生带着理解朗读。
环节三:画面重现,展开想象。
听,他们可能在喊什么?女娲是什么样的心情?
【设计意图】:课文中
“
天塌地裂 p>
”“
水深火热
”
的场面是
“
< p>采石补天”
前奏和铺垫,既要让学生理解灾难来临的
“
可怕
”
场面,又要体会此
时女娲
“
难过极了
”
。这一内容与学生生活有距离,通过创设语 境、
诵读体味、比较品评,一步三环将学生引领到对女娲心情的切己体
< br>察。
这个环节我通过穿越时空隧道, 创设生动的画面,一方面抓重点词
句,进行扎实的朗读训练,一方面引导学生想象,解读
女娲的难过
心情。使学生走进文本,读出了那个与人类同喜同悲的伟大母亲形
象。
诚如王崧舟老师所言:感 性学习要求我们还语文以画面、还语文以
旋律、还语文以意象。在课堂上,学生不仅发现
文字的韵律美,语
句的画面美,还与女娲的情感和谐共振,学习过程即是学生的生命
p>
体验过程。
(三)学习
2
至
4
自然段,女娲补天的过程
< br>
1.
小组合作朗读第二、三、四自然段,找出为了拯救人类, 女娲都
做了哪些事情?师生交流总结。
(求雨灭火)(造船救人)(采石补天)
求雨灭火、造船救人只用了区区
40
个字,而找石补天却用了两大段。
看来啊,文章从内容的表达上做到了有详有略。下面我
们就来学习
重点的段落。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概括。把书读薄。这是一种高效的学习
方法,古人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会这种方法,学生将
受益终生。
2.
(课件出示女娲找五彩石的段落)女娲是怎样寻找五彩石的?你
从哪个词体会到了女娲寻找五彩石的艰辛呢?通过朗读体会,找出
答案。
“
冒着生命危险< /p>
”
说明女娲不顾个人安危,不怕危险。
“
几天几夜
”
中,说明 找的时间很长和不容易。
“
找啊找啊
”
,说明找了很多地方。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课文内容一个重
要途径。通过反复
朗读,有感情的朗读,感受女娲的伟大,体会他
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
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3
、补写
女娲在寻找五彩石 的过程中,她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她又是怎么克
服的呢?文章并没有写出来,下面就让我
们展开丰富的想象,一起
去感受女娲为拯救人类做出的努力。
他走进茂密的森林,她爬上白雪皑皑的雪山,她来到波涛汹涌的大 p>
海,她来到无边无际的沙漠,她爬上陡峭的悬崖,
??
终于, 在一眼
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课件出示,引导想象)
下 面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选择其中的一幅画面,把你想象到的写
下来。
< br>
【设计意图】通过女娲遇到重重困难的补写,学生自写自悟出 为了
人类,本可以无忧无虑的天神却饱尝艰辛,一个
“
补
”
字看似容易,
却凝聚了女娲多少血泪,多少爱!女娲的
形象在这
“
几天几夜
”
中,
在
“
找啊找啊
”
中,也如同宝石一样闪烁着璀璨 的光。在悬崖峭壁、
在湍流山涧,我们看到了女娲
__
的 身影,在黄沙大漠、在茫茫沼泽
我们寻到了女娲的足迹,身影无比疲惫,意志却无比坚定
。
4.
造句
师:饱尝艰辛的女娲在想什么?你们能不能用其中的一组词语说一 p>
说?
(课件出示三组关联词)
女 娲心想:无论
??
都
??
即使
??
也
??
为
了
??
一定
??
【设计意图】在细节处理解了女娲寻石的艰辛,我并没有停留在感 p>
性的图景中,而是回归理性,用一组关联词语进行说话训练,让学
生
回归文本。
5
、抓住补天的动词,体会女娲补天的艰辛和神奇。
五彩石找到了,女娲接着又作了些什么呢?,
我让小组四人在组长的带领下朗读。一边读,一边圈出写女娲的动 p>
作的词。
再引导交流, 挖、放、冶炼、装、端、泼。这一串动词,清晰地显
示了女娲炼石补天的过程,因此,我
让学生根据黑板上的动词,带
上适当的动作,帮助学生进行复述故事训练。
【设计意图】小学生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尤其是做了大 半节以后,
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带上动作读课文,一定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四、小结
同学们,这就是女娲,一位坚强的女娲,一位不怕危险、不怕困难、< /p>
勇敢善良、无私奉献的女神。
———
引导学生填空,体会人物品质
(指板书)
天补好了!大地上又充满了欢歌笑语,人们又过上了和乐安康的生 p>
活。据说那天边五彩的云霞,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一起来朗读课
文
最后一段。
(课件出示一幅迎着朝霞的天空图片,播放背景音乐)
-
-
-
-
-
-
-
-
-
上一篇:写作 学写故事.doc
下一篇:二年级神话故事【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