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提高作文的写作能力
一、观察是写作的基础
1
、注意平时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
生活的积累是写作的源泉,
就像罗丹所说的“美是到处都有的。
对于我们的
眼睛,不是缺少美,而缺少发现。”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做
生活的有心人,善
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性情,
到社会生活中去发现美的
事物。只有生活丰富多彩、热爱生活的人,思想
才会活跃,感情才会丰富,才可
能写出感人的文章。
2
、留心观察,善于捕捉事物特征。
正如
[***
被屏蔽 词语
]
指出的:“一棵树的叶子,看上去是大体相同的,但
仔细一看,每片叶子都有不同。有共性,也有个性,有相同的方面,也有相异的
方面。
”因此,
要注意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
使他们在细心观察的基 础上善
于找出同类事物千差万别的个性和特征。
3
、注重阅读,丰富间接生活积累。
生活的直接积累对写作是十分重要和有意义的,但受 着时间、空间的限制,
人的精力和经验总是有限的,不可能任何生活都直接参与、直接体
验。因此,要
培养学生善于阅读的好习惯,
因为大量的知识要从书本中来 获得。
同时,
使学生
养成写阅读笔记的学习习惯。俗话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要大量阅读,
善于积累,同样可以从中获得对生活的丰富感
受,提高生活的认识。
二、分析题意,提炼素材
没有材料或材料不足,
自然写不好文 章。
但有了材料如果不精心选材或选材
不当,仍然也写不出好文章。因此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重视培养学生
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的能力。
1
、审明题意,选取材料。
材料是为主题服务的,
因此,
在选择材料前,
必须要明确文章的体裁及文章
所要表达的中心思
想。
我们有些学生往往不舍得割舍材料,
有用没用一起上,
这
样就会造成“下笔千言,
离题万里”的结果。
所以,
在写作时,
首先要明确主题。
在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注意分析课文
题目,
培养审题技能以外,
还可采用一些具
体方法,培养
学生概括、提炼的能力。如,让学生把自己作文的中心思想浓缩为
一句简短的文字,
即提炼出“主题句”。
采用这种浓缩法,
对提高学生审题立意
的技能,是十分有益的。
其次,
要选取典型材料,
即那些反映事物本质,
有代表性、
有说服力的材料。
同时,还应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2
、立意要深刻,创意要新颖。
无论何种体裁的文章,
都需要通过材 料烘托主题。
因此,
看一篇文章是否成
功,
首先就要看作者是否是透过现象,
抓住本质,
对生活是否有深刻的认识和独
到的见地,即立意要深刻。
< /p>
其次,
在立意深刻的基础上,
还要看作者的创意是否新颖,
即作者在文章中
所提出的见解,所抒发的感受,不落俗套,否则人云亦云,则没有
新意。因此,
在写作训练中,
应拓宽学生视野,
鼓励学生 大胆想象,
在文章中体现自己的独特
性,这样就会抓住读者,给人一种新
鲜醒目的感觉。要做到创意新颖,关键是写
作的角度要新。因为现实生活丰富多彩,客观
事物纷繁复杂,人物千姿百态,即
使是同一生活现象,
同一人物或同一景 物,
只要观察者的角度不同,
就会表现出
不同的侧面。因
此,角度新也就是立意要新,观点要新,构思要新。
三、注重表达能力的培养
作文能力一般包括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两方面的能力。
认识生活需要敏锐的
观察力和深刻的分析能力,
而反映生活则需要准确的表达能力。
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1
、课堂上进行口头表达能力训练。
学生表达能力的体现,首先表现在是否有敏捷的思维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
力,因此,训练口头表达能力是不能忽视的。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例如讲提纲,
可让学生口述自己作文的提纲大意,
这样不
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构思能力,
而且可以了解学生的 逻辑思维能力。
再如,
可采用
讲故事、
谈 感想等方法培养学生不仅言而“有物”,
还要言而“有序”。
否则七
嘴八舌,
前后无序,
虽训练了说的能力,
却不能增强学 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
能力。
除此之外,
教师还可以组 织学生就提出的问题进行研讨或辩论,
这样可以
锻炼学生“言之成理”、
“出口成章”的本领。
2
、采用多种方法,训练学生书面写作能力。
写作训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但无 论哪种方法,
目的都是为提高学生的写
作能力,它包括观察能力、分析判
断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因此,我们应首
先让学生养成写日记和记笔记的好习惯,<
/p>
这样有益于学生积累作文的素材,
有效
地解决作文时感到“
无话可说”的问题。
同时,
培养学生写真事、
说实话的好文
风,
以及快速准确的文字表达能力。
因此,
它一 向是中学语文教师作为提高学生
写作能力的一项重要的经常性的工作。
-
-
-
-
-
-
-
-
-
上一篇:写作文易犯的错误
下一篇: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