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九课
第二框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
一、教学任务
通过教学学生能够知道是什么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做到在实际交往
中“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p>
。
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1.
通 过培养学生对善良、宽容和换位思考等高尚品质的共鸣和认同,对
自私狭隘、冷酷无情、
损人利己的行为否定和拒绝。
2.
使学生懂得与人为善 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原则,
体验到平等待人、
宽容他人、
尊
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
人生态度。
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知识目标:
领会
< p>“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在生活、学习中
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
也不应施加于人;学会理
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能力目标
:
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
教学难点
:在实际交往中落实“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怎么做) p>
四、课型、课时、教学方法
课型:综合课。
课时:
1
个课时。
教学方法: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情景
活动一:
某班一度流行起外号
※
给同学起外号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班级里有这种现象吗
?
※
自己不喜欢的事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
自己喜欢的事就一定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二)授新
(
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思考的方法之一)
《论语》中的一
句话,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我们在人际关系中,要善解人
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采取什么方
式对待他人,先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如
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种对待。
如果我们不愿意,那么我们就不能以此对待别人
。
情景
活 动二:
出示事例,让学生讨论:下面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你的身上,你
会怎
样想?怎样做?(三个事例)讨论后教师分别出示三个“温馨提醒”。
结论: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
所在。如果我
们时时处处都能够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
我们就能融洽、友善地
与人相处。
(
2
)将心比心,宽以待人(换位思考的方法之二)
情景
活动三:讲故事(马和驴子)
< /p>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在谋求自
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
< br>结论: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别人的好与坏都与我们息息相关。别人
的不幸
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相反,在帮助别人、善待别人的同时,其实也是在
帮助我们自己。
(
3< /p>
)设身处地,善解人意(换位思考的方法之三)
情景活动
四:
就“车上的和车下的”、“管鲍之交”谈谈自己的看法
(
活动设计意图:
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就是社< /p>
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管仲与鲍叔牙的友情是建立在宽容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人难免犯错,如果
我们能深
入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
以宽容的心去面对,
去谅解对方,
或许会 意外
地收获一份真挚的友谊。
因为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与谅解,
而谅解更是一种爱护,
一种宽容。
< p>
师生进一步讨论:是不是所有事情都是可以谅解的?如果不是,那么什么事
情是不可谅解的?
一般说来,
只要不涉及原则性问题和大到辱没人格的错误, p>
都
是可以谅解的。
情景活动五
:在辨别中学会选择(设置三个情景,学生分析交流)
< /p>
(
4
)换位思考的要求:
它客观上要求我们 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
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
站在对方 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
从而与对方在
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
定基础。
(
5
)换位思考的实质:对交 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它
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
6
)换位思考拓展运用——态度换位
变“挑剔”为“ 欣赏”;变“计较”为“宽容”;即:用欣赏的眼
光看待他人(换位思考的方法之四)<
/p>
(三)小结新课:
总结本课知识结构并分析换位思考与与人为善的关系。
1
.内容结构分析
本课除引言外安排了三框内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平等尊重你
我他”。
二、知识网络
第二框“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主要帮助我们树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识,掌握“善待他
人”的方法。学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目时,首先明确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其次明白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
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
;
最后明确关心他人、
尊重他人、
理解他
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在把握“理解至上,善待他人”时,我们要注意三点:一是
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二是进一步理解换位思考的实质
,是一
种理解,一种关爱;三是学会欣赏他人。
(四)课堂练习
一、明辨是非
(辨别下列观点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填“√”,错误的 填“×”。)
2
.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我们,最好的 办法是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就必须施于人。
(
)
1.
邻居王奶奶和小春妈哭诉:
“您看我那
两个儿子,大儿子过节送来好多的
吃喝,可是老二和我一墙之隔,一口饭都没给我。”可
是小春妈口里却倒出了严
肃的话语:
“我说你不要怪罪你家老二,你处理 家务事有偏差,你把一套楼房给
了大儿子,老二至今住在一间
10
平米的平房里,他心里别扭,你要允许他不高
兴,我可不是说他可以不孝敬老人
,是你要替他想想,也宽慰自己。”王奶奶脸
-
-
-
-
-
-
-
-
-
上一篇:作文人与自的关系
下一篇:高中生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