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高中作文 >

有关黄河的作文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1-01-06 02:00
tags:2013新课标语文

殷彩霞-明明说好不哭

2021年1月6日发(作者:明解)


201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题分类汇编

新课标卷1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马文升,字负图 ,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

成化初,召为南京大 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
..
绩甚著。是时败寇黑 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

和饥,移江南粮十万 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
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 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
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 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
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 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
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 国家事当言者,即非
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 持,凡
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
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
代滽,岳卒 ,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
筵,绝游宴,停不急务, 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
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 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
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 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
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 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
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景泰二年进士 登:升职。

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

C.振巩昌、临洮饥民

D.勒石纪之而还





录:记载。
振:救济。
勒:铭刻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3分)
①新天子当使知稼艰难 ②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③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④文升请命所司振恤
⑤减膳撤乐,修德省愆 ⑥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 卓越。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
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 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 ;又能够严格
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C. 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
在代吏部尚书时,南 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
D.马文升文武全才,名声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 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
名。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 家乡。

第 1 页 共 24 页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⑵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参考答案:
(一)(19分)
4.A(3分) 5.B(3分) 6.D(3分)
7.(10分)
⑴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诚心诚意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
(5分)
⑵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说道当时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5分)

新课标卷2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 br>李揆,字端卿,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开元末,
..
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乾元初,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士,
多不考实, 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

务得才,经籍 在此,请恣寻检。”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时

京师多盗贼,有 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揆上
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统 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
分,以相伺察。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 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遂制罢羽林之请。揆
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 非。又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
竟不引进。同列吕諲,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 节度,声问甚美。惧
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諲管内抅求諲过失。諲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揆 既黜官,
数日,其兄改授为司门员外郎。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
獐头鼠 目之子乃求官。”载衔恨颇深。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
疾。既无禄俸,家复 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
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
为卢杞所恶。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 加左仆射。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
也,年七十四。
(节选自《旧唐书·李揆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 代:世世。

B.少聪敏好学,善属文

C.深昧求贤之意也


D.经籍在此,请恣寻检



















属:撰写。
昧:冒犯。
恣:任意。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组是(3分)
①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 ②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天用
③遂制罢羽林之请 ④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⑤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 ⑥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第 2 页 共 24 页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李揆自幼好学,入仕后美名上闻。他出身显贵人家,聪明敏捷,好学上进,开元末
年步入仕途。他主张考 查进士务必选拔有真实才能的人,受到广泛好评。
B.李揆有远见卓识,上疏得到认可。当时京城治 安混乱,盗贼杀人,李辅国请求选羽
林军以备巡视。李揆引西汉旧事说明,如羽林警夜则难以应付突然之 变。
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
利。他嫉妒吕諲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D.李撰与元载交恶,仕途 遭遇坎坷。他自恃门望高贵,鄙薄元载出身寒微,元怀恨在
心。元登相位后,对他报复,致使他全家衣食 无着,在各州飘泊十多年。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⑵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参考答案:
(一)(19分)
4.(3分)C 5.(3分)A 6.(3分)C
7.(10分)
⑴(5分)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位置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荐。( 译
出大意给2分;“时名”、“滞”、“引进”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⑵(5分)当地州郡长官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译
出大意给2分;“薄”、“迁徙”、“盖”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全国大纲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杜慧度,交趾人也。本属京兆。 曾祖元,为宁浦太守,遂居交趾。父瑗,字道言,仕州

府为日南、九德、交趾太守。初,九真 太守李逊父子勇壮有权力,威制交土,闻刺史滕遁之
当至,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瑗收众斩逊,州境获 宁。除龙骧将军。遁之在州十余年,与

林邑累相攻伐。遁之将北还,林邑王范胡达攻破日南、 九德、九真三郡,遂围州城。时遁之

去已远,瑗与第三子玄之悉力固守,多设权策,累战,大 破之。连捷,故胡达走还林邑。乃
以瑗为龙骧将军、交州刺史。卢循窃据广州,遣使通好,瑗斩之。义熙 六年,年八十四,卒。
慧度,瑗第五子也。初为州主簿、流民督护,迁九真太守。瑗卒,府州纲佐以交土 接寇,不
宜旷职,共推慧度行州府事,辞不就。七年,除使持节、督交州诸军事、交州刺史。诏书未
至,其年春,卢循袭破合浦,径向交州。慧度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禽循长史孙建之。循虽
败,余党犹有三千人,皆习练兵事。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慧度悉出宗
族私财,以 充劝赏。慧度自登高舰,合战,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循众舰俱然,
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 。斩循及父嘏,并循二子,传首京邑。封慧度龙编县侯,食邑千户。
高祖践阼,进号辅国将军。其年,率 文武万人南讨林邑,所杀过半,前后被抄略,悉得还本。
林邑乞降,输生口、大象、金银、古贝等,乃释 之。慧度布衣蔬食,俭约质素,能弹琴,颇
好《庄》、《老》。禁断淫祀,崇修学校。岁荒民饥,则以私 禄赈给。为政纤密,有如治家,
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少帝景平元年, 卒,时年五十。
(节选自《宋书·杜慧度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宁浦太守,遂居交趾 遂:于是


第 3 页 共 24 页


B.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 遏:禁绝

C.与林邑累相攻伐 累:屡次

D.以交土接寇,不宜旷职 旷:空缺

9.以下各组句子中,表明杜瑗,慧度父子军政才干的一组是(3分)
①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
②窃据广州,遣使通好,瑗斩之
③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
④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
⑤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
⑥禁断淫祀,崇修学校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瑗处 事果决而有计谋。他担任太守时两次平顶骚乱,先是斩杀作乱的九真太守李
逊,境内得到安宁;继而与玄 之击退来犯的胡达,使之退回林邑。
B.杜慧度为人谦逊而顾大局。杜瑗死,府州官吏推举慧度主持州 府事,他未接受;而
当卢循来犯,虽然任命他的诏书未到达,他还是率众抗敌。
C.杜慧度一 心向公而有谙熟战略。与卢循决战前,为激励将士他拿出家族全部财产作
为奖赏;交战时他又巧用火攻烧 毁敌方一应战舰,大获全胜。
D.杜慧度生活俭朴,治事有方。平日里他布衣蔬食,只管弹弹琴,读读 《庄》《老》。
而为政却细致绵密,有如治理家庭;遇上饥荒,常以私人薪俸赈济灾民。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⑵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5分)
译文: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8.B(3分) 9.B(3分) 10.D(3分)
11.(10分)
⑴六月庚子这天,卢循清晨到达南 津,命令三军攻入城中才能吃饭。(5分。译出大意
给2分;“造”、“入城”、“乃”三处,每译对一 处给1分。)
⑵从此声威恩泽及于全境,邪恶偷盗之事不再发生,以至城门夜不关闭,路不拾遗。(5
分。译出大意给2分;“威惠”、“奸盗”、“乃至”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北京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彬始生周 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持
..
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 视,人皆异之。

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 至于数四,
..
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

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

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曰:“我畴昔常欲亲汝,汝何故疏我?”彬顿首谢曰:“臣为周
室近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结交?”

第 4 页 共 24 页


七年,将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李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 br>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
自愈矣 。”诸将许诺。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
待以宾礼,请煜入 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
笑曰:“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 引决。”煜之君臣,卒赖保全。
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 预以为贺。彬曰:
..
“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 乎!”美曰:“何谓

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上谓曰:“本授卿使相,然 刘继元未下,姑少待
之。”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 ,乃赐
彬钱二十万。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咸平二年,被疾。上 趣驾临问,手为和药,仍赐白金万两。六月薨,年六十九。上临哭

之恸。

(取材于《宋史·曹彬列传》)
【注】①觌(dí):相见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遂受而籍之以归 籍:登记造册

B.太祖典禁旅 典:主管,掌管

C.副帅潘美预以为贺 预:参与,加入

D.仍赐白金万两 仍:于是,又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百玩之具罗于席 吴越人以轻舟追遣之
..
B.观其所取 一无所受
..
C.汝何故疏我 吾何功哉
..
D.彬之总师也 上临哭之恸
..
8.对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使吴越,致命讫即还
出使吴越,传达旨意完毕即刻返回
B.吾终拒之,是近名也
我若果一直拒绝收礼,就会得到好的名声
C.请煜入宫治装
请李煜进入宫殿收拾行李
D.上觉,遽诘所以
皇帝察觉了,急忙追问其中的缘故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曹彬拒绝借公务而取私利,不过他做人处事也讲究变通,收下礼品后如数上交。
B.曹彬为官清正,对宋太祖不巴结逢迎,对同僚也不结党营私,深得太祖的赏识。
C.曹彬突然称病,意在要求部下破城后不妄杀一人。他尊重降者人格,以礼相待。
D.曹彬富有智慧,才能出众,宋太祖虽然器重他,但是又心存戒备,并有所防范。
10.文中第5段写道“美窃视彬笑”、“上亦大笑”,请分别简述两处“笑”的缘由。(4分)
11.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5分)
世 之 治 也 行 善 者 获 福 为 恶 者 得 祸 及 其 乱 也 行 善 者 不 获 福 为
恶 者不 得 祸 变 数 也 知 者 不 以 变 数 疑 常 道 故 循 福 之 所 自 来 防 祸

第 5 页 共 24 页


之 所 由 至 也 遇不 遇 非我 也 其 时 也 夫 施 吉 报 凶 谓 之 命 施 凶 报 吉 谓
之 幸 守 其 所 志 而 已 矣
(取材于《中论·修本》)

参考答案:
6.C(3分) 7.D(3分) 8.B(3分) 9.D(3分)
10.(4分)①“美窃视彬微笑” :曹彬已经料到太祖不会兑现许诺,甚至预见到太祖要
说的理由。潘美的会心一笑,表达了对曹彬的钦佩 。
②“上亦大笑”:太祖被臣下猜透了心思,大笑中含有自嘲和对曹彬的赏识。
11.世之治也 行善者获福 为恶者得祸 及其乱也 行善者不获福 为恶者不得
祸 变数也 知者不以变数疑常道 故循福之所自来 防祸之所由至也 遇不遇非我也
守其所志而已矣。(5分)

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姚敬恒先生事略
[清]全祖望
《 李二曲集》中别辑前代讲学诸君,有出于农工商贾之中者,共为一卷,以勉学者。以

予近所闻 ,近日应潜斋高弟有曰凌嘉印、沈文刚、姚敬恒,皆拔起孤露之中,能成儒者。
凌、沈之名尤重,见于沈 端恪公所为传,而敬恒躬行,与相鼎足,顾未有知之者。
敬恒,讳宏任,别字思诚,杭之钱塘人也。姚 氏,故杭之右姓。敬恒少孤,其母贤妇也。

敬恒不应科举,隐于市廛,稍营十一之息以养家。 其母一日见敬恒贸丝,银色下劣,愠甚。
曰:“汝亦为此恶行乎?吾无望矣。”敬恒皇恐,长跪谢,愿得 改行。乃受业于应先生潜斋,
...
每日朗诵《大学》一过,潜斋雅爱之。一言一行,服膺师说 ,泊然自晦,凡事必归于厚。沈
甸华之卒也,潜斋不食二日,敬恒问曰:“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 ”潜斋喟然叹曰:
“为其无以为丧也。”敬恒曰:“请为先生任之。”殡葬皆出其手。潜斋不肯轻受人物 ,惟于

敬恒之馈不辞,曰:“吾知其非不义中来也。”然敬恒不敢多有所将,每时其乏而致之 ,终
其身无倦。潜斋之殁,敬恒执丧如古师弟子之礼。姚江黄先生晦木于人鲜可其意者,独见敬
恒而许之,曰:“是独行传中人物也。”
④⑤
尝游于闽,闽督姚公盛延之,访以海上事。敬恒 对曰:“游魂不日底定矣。但闽中民

力已竭,公当何以培之?”闽督肃然颔之,然敬恒以学道 故,所营十一之息无甚增益而勤施,
..
渐不可支,遂以此落其家。

晚所 以非罪陷缧绁。宪使阅囚入狱,敬恒方朗诵《大学》,宪使异之,入其室,见其案
上皆程、张之书也,呼 与坐而语之,大惊,即日释之。然敬恒卒以贫死。其平生但事躬行,
不著书,故鲜知者。予既附志于《潜 斋墓表》中,复摭拾其事以传之,以配凌、沈二君,且
以待后世有二曲其人者。惜访其母姓,竟不可得。
(选自《全祖望集汇校集注》)
【注】①孤露:父亡无所荫庇。②市廛(chán):店铺集 中的地方。③时:通“伺”。④
海上事:清政府平定台湾之事。⑤游魂:指当时据守台湾的郑氏政权。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敬恒皇恐,长跪谢 谢:感谢

B.访以海上事 访:询问

C.闽督肃然颔之 颔:点头同意


第 6 页 共 24 页


D.遂以此落其家 落:使……衰败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有出于农工商贾之中者,共为一卷,以勉学者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B.汝亦为此恶行乎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乃受业于应先生潜斋 于是赵乃斋戒五日
D.所营十一之息无甚增益而勤施 烟光凝而暮山紫
11.下列对本文主人公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姚敬恒品学兼优,只因他是商贾而非士大夫,以致名声未彰。
B.姚敬恒轻财重义,经常用他的经商所得接济他人。
C.姚敬恒识见高远,提醒闽督姚公应以培养民力为当务之急。
D.姚敬恒临难不惧,虽蒙冤入狱,仍通读经典,泰然自若。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应潜斋安贫乐道,在生活拮据时也不轻易接受他人的馈赠。
B.李二曲肯定那些出身商贾却恪守儒家规范的人,全祖望对此深表赞同。
C.作者借助黄晦木的评价来强化对姚敬恒人格与节操的肯定。
D.本文主要以传神的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这与《烛之武退秦师》的写法相同。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而敬恒躬行,与相鼎足,顾未有知之者。(3分)
⑵其母一日见敬恒贸丝,银色下劣,愠甚。(3分)
⑶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2分)

参考答案:
9.A(3分) 10.C(3分) 11.A(3分) 12.D(3分)
13.(8分)
⑴而姚敬恒亲身践行,和他们(凌、沈二人)并列,不过没有了解他的人。
⑵他(姚敬恒)的母亲有一天看见姚敬恒做蚕丝买卖,(使用的)银子的成色不好,很
生气。
⑶朋友去世(你)竟然(悲伤)成这样,恐怕有些过分吧?

辽宁卷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公讳尧臣,字伯 庸。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以著作佐郎
直集贤院,知光州。岁大饥,群盗 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
恤也。”乃请以减死论。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 之。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

之。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 主监医。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公
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事虽不行,然自文应 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

卒以恣横斥死。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 抚使。公视四路山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
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 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
名将。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 夺招讨副使,知秦州;
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 其忠义智
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由是忤宰相意,< br>
第 7 页 共 24 页


并其他议,多格不行。明年,贼入泾原, 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

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
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下三司,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

公执以为不可。
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 < br>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劘,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在上前,所陈天下
利害甚多, 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
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 荐士为时
名臣者甚众。有文集五十卷。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天子愍然,临其丧,辍视朝一日,赠左仆射,太常谥曰文安。
(节选自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后遂以著令 著:显著。

B.以释天下之疑 释:消除。

C.多格不行 格:搁置。

D.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 阴:暗中。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尧臣为人正直的一组是(3分)
①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 ②不宜以小故置之
③尤不可深责主将 ④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
⑤公执以为不可 ⑥公为之亦自若也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尧臣军事才能杰出。西北 边境因元昊作乱发生战争时,王尧臣通过实地考察,对
兵力部署、要塞防卫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B.王尧臣在陕西体量安抚使任上,当现今的韩丞相因好水之战指挥失当致使任福等人
战死而被贬官 时,敢于仗义执言。
C.王尧臣居官任职期间,处理政务遇到意见不一致时,一定与大家反复讨论,直 到取
得共识为止,从不固执己见。
D.王尧臣一生历任多职,为国为民,临终仍挂念国事。皇 帝亲自参加他的丧礼,并且
停止朝政一天以表达哀思。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
⑵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参考答案:
(一)(19分)
4.A(3分) 5.B(3分) 6.B(3分)
7.⑴ “这不过是饥民求食罢了,这应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所要体恤的。”于是请求以减免
死罪论处。(5分。译 出大意给2分,“荒政”“恤”“论”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⑵(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 没有虚假掩饰,他善于识人,常常称誉别人,所推荐
的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5分。译出大意给2分 ;“遇”“矫饰”“称”三处,每译对一处
给1分。)


第 8 页 共 24 页


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看松庵记
宋濂
龙泉多大山,其西南一百余里诸山为尤深,有四旁奋起而中洼下者,状类箕筐 ,人
因号之为“匡山”。山多髯松,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松上薜萝份份披披,横敷数十

寻,嫩绿可咽。松根茯苓,其大如斗,杂以黄精、前胡及牡鞠之苗,采之可茹。

吾友章君三益乐之,新结庵庐其间。庵之西南若干步,有深渊二,蛟龙潜于其中,云英

英腾上 ,顷刻覆山谷,其色正白,若大海茫无津涯,大风东来,辄飘去,君复为构烟云万顷
亭。庵之东北又若干 步,山益高,峰峦益峭刻,气势欲连霄汉,南望闽中数百里,嘉树帖帖
地上如荠,君复为构唯天在上亭。 庵之正南又若干步,地明迥爽洁,东西北诸峰,皆竞秀献

状,令人爱玩忘倦,兼之可琴可弈, 可挈尊罍而饮,无不宜者,君复为构环中亭。

君诗书之暇,被鹤氅衣,支九节筇,历游三亭 中,退坐庵庐,回睇髯松,如元夫、巨

人拱揖左右。君注视之久,精神凝合,物我两忘,恍若 与古豪杰共语千载之上。君乐甚,起
穿谢公屐,日歌吟万松间,屐声锵然合节,与歌声相答和。髯松似解 君意,亦微微作笙箫音

以相娱。君唶曰:“此予得看松之趣者也。”遂以名其庵庐云。 龙泉之人士,闻而疑之曰:“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
而捣退之,盖 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今乃以‘看松’名庵,若隐居者之为,将鄙世之胶扰而

不之狎耶,抑以 斯人不足与,而有取于松也?”金华宋濂窃不谓然。夫植物之中,禀贞刚之

气者,唯松为独多 。尝昧昧思之:一气方伸,根而蕴者, 荄而敛者,莫不振翘舒荣以逞妍
于一时;及夫秋高气清,霜露既 降,则皆黄陨而无余矣。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
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 亦若斯而已。君之处也,与松为伍,则嶷然有以
自立;及其为时而出,刚贞自持,不为物议之所移夺,卒 能立事功而泽生民,初亦未尝与松
柏相悖也。或者不知,强谓君忘世,而致疑于出处间,可不可乎?
(选自《宋濂全集》,有删改)
【注】 ①九节筇(qióng):一种竹杖。②唶(jiè):赞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采之可茹 茹:吃

B.皆竞秀献状 秀:开花

C.被鹤氅衣 被:通“披”,穿着

D.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 狎:接近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人因号之为“匡山” 不如因善遇之
..
B.蛟龙潜于其中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C.可挈尊罍而饮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
D.今乃以‘看松’名庵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描写匡山松树一组是(3分)
①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 ②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
③嘉树贴贴地上如荠 ④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
⑤日歌吟万松间 ⑥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
A.①③④ B.②③⑤ C. ①④⑥ D. ②⑤⑥

第 9 页 共 24 页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br>A.匡山位于龙泉的西南面,因为四面高耸,中间低洼,形状如“箕筐”而得名。它景
色优美,引 人入胜。
B.章三益在匡山上盖了草舍后,又根据草舍周围环境的特点建造了三个亭子,在亭中
弹琴、下棋、喝酒。
C.章三益读书之余,常在松间歌吟,与松树心意相通,精神相合,深得看松之 趣,因
此把草舍命名为“看松庵”。
D.宋濂不同意龙泉人士对章三益的看法,他认为章三益 无论隐居还是出来做官,都能像松
树一样坚持操守。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
以自见者。(5分)
⑵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
若斯而已。(5分)

参考答案:
9.B(3分) 10.D(3分) 11.C(3分) 12.B(3分)
13.(10分)
⑴章三益具有救世的优异才能,当福建贼寇逼近时,他 曾经树起旗鼓,磨砺兵器,率众
击退了他们,大概是希望建立功业来显露自己。
⑵那些能够冒 着每年的严寒而不改变品行的,不是松树吗!因此从前的君子常常借松树
来激励自己,推求章三益的志向 ,大概也是像这样的吧。

江苏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
邺下名为清白,识 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其父不愿其然,

遂令闭门,敕使断 客。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

中国名士为谁?”降 人云:“闻有李安国者。”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
以丰对。帝曰:“丰名乃被于吴 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
过其实,能用少也。
正始中,迁侍 中尚书仆射。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丰疾未满

数十日,辄暂起,已 复卧,如是数岁。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 ,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及司马宣王久病,伟为二千石,

荒于酒,乱新平、扶风二郡而丰不召 ,众人以为恃宠。
曹爽专政,丰依违二公间,无有适莫,故于时有谤书曰:“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 子
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其意以为丰虽外示清净,而内图事,有似于游光也。及宣王奏
诛 爽,住车阙下,与丰相闻,丰怖,遽气索,足委地不能起。
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中书令缺,大将军谘 问朝臣:“谁可补者?”或指向丰。丰虽知
此非显选,而自以连婚国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辞,遂奏用之 。丰为中书二岁,帝比每独召
与语,不知所说。景王知其议己,请丰,丰不以实告,乃杀之。其事秘。
丰前后仕历二朝,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韬虽尚公主,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
时得赐钱 帛,辄以外施亲族;及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及死后,有司籍

第 10 页 共 24 页


其家,家无馀积。
(节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父不愿其然 然:这样

B.及即尊位 及:等到

C.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 制:节制

D.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 诫:警告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丰为官不贪财的一组是(3分)
①在邺下名为清白 ②外示清净,而内图事
③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 ④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
⑤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 ⑥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丰年轻时善于品评人物,影响很大,而父亲让他闭门谢客,其名声只是在魏国得
到传播。
B.当司马宣王长期生病时,李伟官居二千石,因喝酒误事,造成新平、扶风二郡混乱,
哥哥李 丰却放任不管。
C.曹爽专权的时候,李丰在曹与司马宣王之间两面讨巧,不明确表态,因而遭到世人
的讥讽。
D.李丰担任中书令两年以后,近来常常受到皇帝单独召见,招致景王猜忌,因不肯透
露实情, 结果被杀。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⑵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⑶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齐桓公用管仲之谋, 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魏用
李克,尽地力,为强君。自是之后,天 下 争 于 战 国 贵 诈 力 而 贱 仁 义 先 富 有 而
后 推 让 故 庶 人 之 富 者 或 累 巨 万 而 贫 者 或 不 厌 糟 糠 有 国 强 者 或
并 群 小 以 臣 诸 侯 而 弱 国 或 绝 祀 而 灭 世。以至于秦,卒并海内。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20.写出《史记》五种体例中除“本纪”、“书”、“列传”以外的其他两种。(2分)
21.用原文中的词句概括齐、魏强国的经济措施,不超过15个字。(2分)

参考答案:
5.C(3分) 6.D(3分) 7.A(3分)
8.(10分)⑴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
⑵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
⑶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为谁?”

19.天下争 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
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 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6分)

第 11 页 共 24 页


20.表、世家(2分)
21.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尽地力(2分)

安徽卷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

南越, 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箕踞见陆生。陆生因

说佗曰:“ 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
..
天子抗衡为 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
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 ,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
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 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
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 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

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 诚闻之,掘烧郡王先人冢墓,夷种宗
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 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
...
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仪。”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 曹参、韩信贤?”陆生曰:
“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 强楚,为天下兴
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 众

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踦区< br>..
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
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
闻 。”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 海尉任嚣病且死,召
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史,以其党为假 守。秦

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 弗诛。
汉十一年,谴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前传》)
【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②踦区:同“崎岖”。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 亲戚:父母
..
B.如反覆手耳 反覆:翻转
..
C.人众车舆 舆:众多

D.政由一家 由:如同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陆生因说佗曰 伺者因此觉知
..
B.将相欲移兵而诛王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
C.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D.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史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

第 12 页 共 24 页


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尉佗原本 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
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 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C.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 天下大乱统一了
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陆贾游 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
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 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⑵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⑶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参考答案:
二、(33分)
4.(3分)D 5.(3分)D 6.(3分)B
7.(10分)
⑴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了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相对 抗,成为
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
⑵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
⑶南越国中没 有人值得(我)同(他)交谈,直到你来,让我每天都能听到过去从未听
到过的道理。

浙江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送丁琰序
[宋]曾巩
守令之于民近且重,易知矣。予尝论今之守令,有千里者相接而无一贤守,有百里 者相
环而无一贤令。至天子大臣尝患其然,则任奉法之吏,严刺察之科,以绳治之。或黜或罢者,
相继于外。于是下诏书,择廷臣,使各举所知以任守令。每举者有姓名,得而视之,推考其
材行能堪其 举者,卒亦未见焉。举者既然矣,则以余之所见闻,阴计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
未见焉。犹恐予之愚且贱 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
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 岂天下之人固可诬,而天固不生才于今哉!

使天子大臣患天下之弊,则数更法以御之。法日 以愈密,而弊日以愈多。岂今之去古也

远,治天下卒无术哉!盖古人之有庠有序,有师友之游 ,有有司之论,而赏罚之始于乡,属
于天下,为教之详至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则皆得行其教;有可教 之质,则皆可为材且良,

故古之贤也多。贤之多,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咸 宜焉,独千里、百里之
长哉?其为道岂不约且明,其为致天下之材,岂不多哉?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 密于法而
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
今也,庠序、师友、赏罚之法非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欲 推而教于乡于天下,则无路

焉。人愚也,则愚矣!可教而贤者,卒谁教之哉?故今之贤也少。 贤之少,则自公卿大夫至
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常不足其人焉,独守令哉?是以其求之无不至,其法日以愈 密,而不足
以为治者,其原皆此之出也已。噫!奚重而不更也?
苏人丁君琰佐南城,南城之政平。予知其令,令曰:“丁君之佐我。”又知其邑人,邑人

第 13 页 共 24 页


无不乐道之者。今为令于淮阴,上之人知其材而 举用之也。于令也,得人矣。使丁君一推是
心以往,信于此,有不信于彼哉!
求余文者多矣, 拒而莫之与也。独丁君之行也,不求余文,而余乐道其所尝论者以送之,
以示重丁君,且勉之,且勉天下 之凡为吏者也。
(本文有删节)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 堪:胜任

B.岂天下之人固可诬 诬:诬蔑

C.则数更法以御之 御:防备

D.南城之政平 平:安定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则皆可为材且良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B.今也,庠序、师友、赏罚之法非古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吸相吹也
..
C.人愚也,则愚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D.拒而莫之与也 恐年岁之不吾与
..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 赠序的重点不是写丁琰的才干,而是针砭吏治不修、地方官员才德低下的社会
现实,进而建议推行古代庠 序、师友、赏罚之法,以培养足够的人才。
B.本文首段感慨贤人之少,一唱三叹,再通过古今对比, 叹问之间,忧虑国事之情溢
于言表,文末由勉励丁琰推及天下为吏者,更使文章深意无尽。
C .作者认为有圣人之道的世人匮乏并且缺少激励机制,学校又严重不足,是造成“今
之贤也少”的重要原 因,这种见解可谓一针见血,深中肯綮。
D.作者通过南城县令、邑人的评价来称赞丁琰的政绩,为他 能得到有司举荐并被任命
为淮阴令而发出“得人”的感叹,体现了爱才若渴之心。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犹 恐 予 之 愚 且 贱 闻 与 见 焉 者 少 不 足 以 知 天 下 之 材 也 则 求 夫
贤 而 有 名 位 闻 与 见 之 博 者 而 从 之 问 其 人 之 孰 可 举 者 卒 亦 未 见
焉。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⑴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4分)
⑵奚重而不更也? (3分)

参考答案:
(一)(19分)
16.B(3分) 17.B(3分) 18.C(3分)
19.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 /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
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3分)
20. (7分)⑴哪里会有搜求上费力却得不到人材,制度法令上严密却弊端无穷,(导致)
像今天这样的忧虑 呢?
⑵为什么如此严重却不改变呢?

江西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第 14 页 共 24 页


村落嫁娶图记
[明]顾彦夫

某岁春二月,予从事京师锦 衣。周君出所谓村落图示予,观其色,若甚爱者。请曰:
..
“君必为我记之”。申请再三,遂 置巾笥以归。
归之岁向尽矣,尚未知是图之委曲也。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工丹青。< br>.
造予,予以此图质之,曰:“子之知画,犹吾之知书。敢问妇女而跨牛,何也?”曰:“此农< br>.

家所嫁女也,不能具肩舆,以牛代行也。一苍头牵牛而行,重其女,不使自控也。跨 牛质
矣。”“乃复有一苍头持盖以护之,何也?”曰:“昏礼宜昏。于昏矣,农家苦灯烛之费,送

迎以旦昼,用盖以蔽日也,亦重之也。一妪逼牛耳以行,一翁于牛后徐徐随之,父母送其女
者也。一老翁杖而立,一老妪门而望。一童子稍长,携其幼,指而语之。凡容色皆若欷歔洒
泣者,伤离别 也。牛之前四人以鼓吹,从事迎而导之者也。道旁二驴,次第行,骑之者,村

妓也。尾其驴以 掖筝琶者,村妓之二仆也。又其股坐于小车旁者,车人也。一皆邂逅而回
眄者也。去其林少许,将复经一 林,二童子踊跃以报。一妇人自篱而出,臂一儿,又一儿牵
其裳以行。亩间有二农夫,既锄且止。是皆见 其事而谈笑者也。”“去既远,又有林郁然。竹
④⑤
篱茆茨,亦仿佛如女家。门之外有男子,衣 冠而须,罄折而立,谁也?”曰:“此其婿也。
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农家或然,故壮而须也。立而俟者 ,将导妇入门也。二妇人咨诹向前,
妯娌辈也。将劳其女子之父母,且迎之也。二人挈榼,一人持壶,迎 劳之需也。一女仆继之,
备使令也。二童子参差以从,其大者指而语之,若曰新人近矣。一老妪门立以望 ,察风声以
为礼之缓急者也。”
予闻之,戏曰:“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 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
逋之文债可乎”生笑曰:“此所谓一茎草化丈六金身也,何不可之有?”时天寒 ,语从游者
呵笔书之。
(选自《明文海》)
【注】①锦衣:锦衣卫官员。②肩舆: 轿子。③妓:歌舞女艺人。④茆茨:茅草屋。⑤
罄折:谦恭的样子。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予从事京师锦衣 从事:任职
..
B.工丹青 工:主管

C.予以此图质之 质:询问

D.昏礼宜昏 昏:结婚

11.下列四组句子中,分别描写村落嫁娶场面中“送亲”及“迎亲”的一组是(3分)
A.一老翁杖而立,一老妪门而望 又其股坐于小车旁者,车人也
B.一童子稍长,携其幼,指而语之 将复经一林,二童子踊跃以报
C.一苍头牵牛而行,重其女,不使自控也 一老妪门立以望,察风声以为礼之缓急者

D.一女仆继之,备使令也 道旁二驴,次第行,骑之者,村妓也。
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

B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

C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


第 15 页 共 24 页


D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 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⑴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4分)
⑵农家苦灯烛之费,送迎以旦昼,用盖以蔽日也。(4分)
⑶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农家或然,故壮而须也。(4分)

参考答案:
10.B(3分) 11.C(3分) 12.B(3分)
13.(12分)
⑴(4分)有(一位)姓华的先生,世代居住在江北,是十分熟悉乡村的人。
⑵(4分)农家苦于灯烛的花费,送亲迎亲(都)在白天,(就)用伞盖来遮蔽阳光。
⑶(4 分)古时候三十岁娶亲,近世只有农家有的(还是)这样,所以(新郎)已是壮
年,长了胡须。

福建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龙洞山记
[元]张养浩
历下多名山水,龙洞尤为胜。洞距城东南三十里,旧名禹登山。按《九域志》, 禹治水

至其上,故云。中有潭,时出云气,旱祷辄雨,胜国尝封其神曰灵惠公。其前,层峰云 矗,

曰锦屏,曰独秀,曰三秀,释家者流居之。由锦屏抵佛刹山,巉岩环合,飞鸟劣及其半。
即山有龛屋,深广可容十数人,周镌佛象甚夥。世兵,逃乱在多此焉。依上下有二穴,下者
居傍 ,可逶迤东出,其曰龙洞,即此穴也。望之窅然。
窃欲偕同来数人入观。或曰是中极暗,非烛不能往, 即遣仆燃束茭前导。初焉,若高阔

可步;未几,俯首焉;未几,磐折焉;又未几,膝行焉;又 未几,则蒲伏焉;又未几,则
全体覆地蛇进焉。会所导火灭,烟郁勃满洞中。欲退,身不容;引进,则其 前隘,且重以烟,

遂缄吻、抑鼻、潜息。心骇乱恐甚,自谓命当尽死此,不复出矣。余强呼使 疾进,众以烟故,
无有出声应者,心尤恐然。余适居前,倏得微明,意其穴竟于是,极力奋身,若鱼纵焉 者,

始获脱然以出。如是,仅里所。既会,有泣者,恚者,诟者,相讥笑者,顿足悔者,提肩 喘
者,喜幸生手其额者,免冠科首具陈其狼狈状者。惟导者一人年稚,形瘠小,先出,若无所
苦 ,见众皆病,亦阳慑为殆。其宴于外者,即举酒酌穴者,人二杯。虽雅不酒,必使之酹,

名曰 定心饮。
余因默忆,昔韩文公登华山,穷绝顶,梗不能返,号咷连日。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
之。尝疑许事未必有。由今观之,则韩文公之号为非妄矣。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
④⑤
训较然,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其为戒,讵止殁身不可忘。窃虞嗣至

者 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游洞中者七,某官某;洞之外坐而宴饮者四,某官某;
洞之外坐而宴 饮者四,某官某,凡十有一人。时延祐龙集丁巳八月也。
(选自《钦定四库全书·归田类稿》)
【注】①胜国:前朝。②劣:仅仅,才。③磐折:弯腰。④较然:明显的样子。⑤吊:
悲伤。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所导火灭 会:适逢


第 16 页 共 24 页


B.意其穴竟于是 意:料想

C.亦阳慑为殆 慑:害怕

D.窃虞嗣至者或不知 虞:欺骗

3.下列四组中,全都间接表现龙洞艰险的一组是(3分)
①是中极暗 ②烟郁勃满洞中
③心骇乱恐甚 ④如是,仅里所
⑤有泣者,恚者,诟者 ⑥喜幸生手其额者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龙洞山自古以来就是名胜,山势险峻,有上下两个山洞,位于下方的一个叫龙洞。
B.龙洞深邃,里面越来越低矮狭窄。作者与同游者备受惊恐,好不容易才得以出洞。
C.按照当地的风俗,在洞外饮酒的人要为入洞游玩的人喝两大杯酒,名为“定心饮”。
D.作者游历龙洞后,想起“不登高,不临深”的前圣之训,为告诫后人写了这篇“记”。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初焉,若高阔可步。(3分)
⑵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3分)

参考答案:
2.D(3分) 3.D(3分) 4.C(3分)
5.⑴起初,(洞)似乎高大宽敞,可以行走。(3分)
⑵听到的人替他报告了县吏,(县吏)就派人把他从山上救下来。(3分)

湖北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廉希宪事略
廉希宪,字善甫,畏兀(今作“ 维吾尔”)氏。公以辛卯五月二十五日生于燕,适其父
孝懿公廉访使命下,孝懿喜曰:“是儿必大吾门, 吾闻古者以官受氏,天将以廉氏吾宗乎!
吾其从之。”举族承命。
公身材魁伟,举止异常。年 十九,侍孝懿北觐,入侍世祖,上亦因其多智,有威容,论
议宏深,恩顾殊绝。
诸贵臣校射上 前,一贵臣顾公,取三矢,似欲授公,公曰:“尔岂亿我为不能耶?顾吾
弓差软。”诸贵假以劲弓,三发 连中,诸贵惊服,曰:“真文武全材,有用书生。”
国初,拜为平章政事。秉政日,中书右丞刘整以初 附为都元帅,骑从甚都,诣门求见。
公之兄弟凡十人,后皆至一品。公之弟蓟国公希贡犹布衣,为通报。 公方读书,略不答。蓟
公出,整复浼入言之。因令彻去坐椅,自据中坐,令整入。整展拜起,侧立,不予 之一言。
整求退,谓曰:“此是我私宅,汝欲有所言,明日当诣政事堂。”及出,愧赧无人色。
顷之,宋士之在羁旅者,寒饿狼狈,冠衣褴褛,袖诗求见,公之兄弟皆揶揄之。蓟公复
为入言,急令铺 设坐椅,且戒内人备酒馔。出至大门外,肃入,对坐,出酒馔,执礼甚恭,
且录其居止。诸儒但言困苦, 乞归。公明日遂言于世皇,皆遂其请。
是夜,诸兄弟问曰:“今日刘元帅者,主上之所倚任,反菲薄之 ;江南穷秀才,却礼遇
如此其至。我等不能无疑。”公曰:“我是国家大臣,言动颦笑,系天下重轻。整 虽贵,卖国
叛臣也,故折辱之,令其知君臣义重。若寒士数十,皆诵法孔子者也,在宋,朝不坐,燕不< br>与,何故而拘执于此?况今国家起朔漠,斯文不绝如线。我更不尊礼,则儒术且将扫地矣。”
公之 作兴斯文若此,是大有功于名教者也。

第 17 页 共 24 页


(选自《元朝名臣事略》、《南村辍耕录》,有删改)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将以廉氏吾宗乎 氏:作为姓氏

B.诸贵假以劲弓 假:借给

C.整复浼入言之 浼:派遣

D.明日当诣政事堂 诣:前往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廉希宪举止不同寻常的一组是(3分)
①三发连中,诸贵惊服 ②公之兄弟凡十人,后皆至一品
③公方读书,略不答 ④因令彻去坐椅
⑤及出,愧赧无人色 ⑥且戒内人备酒馔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廉希宪出生之时,其 父孝懿公刚好被任命为廉访使。孝懿公非常高兴,认为廉希宪
将来一定会很有出息。
B.廉希 宪十九岁时,随父亲北上侍奉元世祖。元世祖见廉希宪才貌出众,见识不凡,
给予了他格外的恩宠。 < br>C.廉希宪任平章政事之时,对登门拜访的中书右丞刘整极为冷淡,因为他认为刘整是
不知君臣之 义的叛臣。
D.滞留在北方的秀才们饥寒交迫,廉希宪不仅解除他们的困苦,还把他们举荐给元世祖,让他们得到重用。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尔岂亿我为不能耶?顾吾弓差软。(3分)
⑵整展拜起,侧立,不予之一言。(2分)
⑶肃入,对坐,出酒馔,执礼甚恭,且录其居止。(4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丁太夫人忧,希宪公率族亲行古丧礼,勺 饮 不 入 口 者 三 日 恸 辄 呕 血 扶
乃 能 起 既 葬 结 庐 墓 所 诸 相 以 居 忧 无 例 欲 极 力 起 公,相与诣庐,闻
公号痛,竟不忍言。
(选自《元朝名臣事略》,有删改)

参考答案:
9.(3分)C 10.(3分)B 11.(3分)D
12.(9分)
⑴(3分)你难道猜想我不会射箭吗?只是我的箭弓稍微软了点。
⑵(2分)刘整行拜礼后起身,在旁边站立,廉希宪不跟他讲一句话。
⑶(4分)(廉希宪) 恭敬地(把秀才们)迎入家里,陪他们坐着,摆出酒食,对待他们
的礼节非常恭敬,并且记下他们住的地 方。
13.(3分)
勺饮不入口者三日恸辄呕血扶乃能起既葬结庐墓所诸相以居忧无例欲极力起公。

湖南卷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第 18 页 共 24 页


《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 ,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
..
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 以诸生意待之。坐集既毕,众宾皆去,
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 备者,备因手自结之。亮
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 曰:“是何

言与!我聊以忘忧耳。”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 。”亮又

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 千人,

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 ,而
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
也。”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臣松之以为亮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
则非亮先 诣备,明矣。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

(以上是裴松之为《三国志·诸葛亮传》所作的一条注文。《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
臣前被诏,使采三国异同以注陈寿《国志》。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诚游览之苑囿,
近世之 嘉史。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
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 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
毕取以补其阙。或同说一事而辞有 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若乃
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其 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
自就撰集,已垂期月。写校始讫,谨封上呈。
(节选自裴松之《上〈三国志注〉表》,《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亮知荆州次当受敌 次:驻军

B.乃投毦而答曰 投:扔掉

C.将军自度何如也 度:估计

D.则非亮先诣备 诣:谒见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
B. 我聊以忘忧耳 如惠语以让单于
..
C. 乃以上客礼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 《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7.据《上〈三国志注〉表》所述,裴松之注《三国志》有四种情形,这条注文引用《魏略 》
主要属于下列中的哪一种(3分)
A.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
B.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
C.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
D.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
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奉旨寻详务在周 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
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B.臣 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
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C.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

第 19 页 共 24 页


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D.臣奉旨寻详务在周 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
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9.把文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3分)
⑵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4分)
⑶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3分)

参考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5.(3分)A
6.(3分)A
7.(3分)B
8.(3分)C
9.(10分)
⑴(3分)刘备与诸葛亮不是旧交,又因为他年纪经,(刘备)把他当作一般书生看待。
⑵( 4分)如今都比不上(曹操),而且将军的部众不过几千人,凭借这些对付敌人,
恐怕不是办法吧!
⑶(3分)然而(彼此)背离到这个程度,也确实是值得奇怪。


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 。太平兴国五年,郡举进士,议以咏首荐。有夙儒张覃者未

第,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首 ,众许其能让。会李沆、宋湜、寇准连荐其才,以为荆湖

北路转运使。奏罢归、峡二州水递夫 。就转太常博士。太宗闻其强干,召还。张永德为并、
代都部署,有小校犯法,笞之至死。诏案其罪。咏 封还诏书,且言:“陛下方委永德边任,
若以一部校故,推辱主帅,臣恐下有轻上之心。”太宗不从。未 几,果有营兵胁诉军校者,
..
咏引前事为言,太宗改容劳之。

出知益州 ,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顿师不进。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
仍盛为供帐饯之。正由是 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
田里。
初,蜀士知向学,而 不乐仕宦。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皆有学行,为乡里所称;

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 科。士由是知劝。

成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 获犯者数百人,
咏悉宽其罚而遣之。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 九,
...
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俟秋成,当仍旧法。”五年,真宗以咏 前在蜀
治行优异,复命知益州。会遣谢涛巡抚西蜀,上因令传谕咏曰:“得卿在蜀,朕无西顾之忧

矣。”
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霖隐不仕。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来谒,阍 吏白

傅霖请见,咏责之曰:“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选自《宋史?张咏传》,有删节)

第 20 页 共 24 页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夙儒张覃者未第 第:科举考中

B.推辱主帅 推:追究

C.不痛绳之 绳:捆绑

D.复命知益州 知:掌管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议以咏首荐 / 若以一部校故
..
B.咏引前事为言 / 为乡里所称
..
C.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 / 咏悉宽其罚而遣之
..
D.饥者八九 / 求霖者三十年
..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
归田里
B.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
归田里
C.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
归田里
D.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
归田里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张永德被惩办后不久,太宗就意识到张咏的意见是对的。
B.当李顺叛乱的时候,张咏敦促上官正出兵讨伐,并为之隆重饯行。
C.在歉收时,张咏主张对贩私盐的人从轻处分,并建议从此后都减轻刑罚。
D.真宗对张咏在四川的表现很满意,通过谢涛传达了对张咏的赞赏。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⑴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4分)
②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3分)
⑵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张咏“惜才”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参考答案:
5.C 6.C 7.A 8.C
9.(10分)
⑴(7分)
①(4分)
如果(他们)不靠(贩卖)私盐来养活自己,一旦纷纷聚集做盗贼,那危害就大了。
②(3分)
傅先生是天下(闻名)的贤士,我尚且不能和他做朋友,你是什么人,怎敢直呼其名!
⑵(3分)
①郡里讨论推荐张咏为进士候选人的第一名,张咏把这个资格让给了夙儒张覃。( 有夙
儒张覃者未第,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首)
②张咏鼓励蜀中品学兼优的读书人积极参加科举考试。(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

第 21 页 共 24 页


皆有学行,为乡里所称;遂敦勉就举)
③张咏显达后,三十年里一直在寻找有才德的同学傅霖。(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

重庆卷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
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 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

人畏鬼,而越人信机。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 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
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 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
之所以异乎俗也。

伍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 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

与举。”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 应,东南向而唾。伍员再拜受赐曰:“知所之
矣。”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 ,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

绝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 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丈人不
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伍员者,爵执圭,禄万担,金千镒。昔者子胥 过,吾犹不取,今我
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伍员适于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每食必祭之,每食 必祭之,
祝曰:“江上之丈人!天地至大矣,至重矣,将奚不有为也?而无以为。为奚而无以为之。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 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
为之赐而受之也。”子罕曰:“子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 ”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
也,所宝者异也。”
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 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

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 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
弥粗,其所取弥粗。
(选自《吕氏春秋﹒异宝》)
【注】①机:吉凶之兆。②伍员,字子婿,春秋时楚人。父奢兄 尚均被楚平王杀害,后
奔吴,佐吴王阖闾伐楚。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我死,王则封汝 则:如果

B.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 知:巧诈

C.见一丈人,刺小船 刺:用篙撑

D.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 抟:捏成团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以不受为宝”的一组是(3分)
①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 ②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
③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 ④将奚不有为也?而无以为
⑤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 ⑥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3分)
A.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儿 子“无受利地”,其子遵从父亲之意,请求王封给“名甚恶”
的不利之地“寝之丘”,最终得以长久地拥 有这片封地。
B.伍子胥从楚国逃亡到吴国的途中,一打渔老人不受高官厚禄的诱惑,帮助他渡过了< br>长江。伍子胥将千金之剑献给老人,老人不肯接受。
C.司城子罕不接受宋国农夫献上的宝玉,贤者不取和氏之璧而取道德之至言。

第 22 页 共 24 页


D.本文以历史事实、生活实例等为论据,夹叙夹 议,从正反两面论证了“所宝者异”
的道理。
11.⑴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
①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3分)
②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4分)
⑵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3分)
岁饥丐者接踵县无室庐以居之往往穷冬严寒蒙犯 霜雪冻饿而死者相藉于道矣州县倘能
给数椽以安之岂不愈于创亭榭广园囿以为无益之观美乎
([宋]陈襄《州县提纲》卷二)

参考答案:
8.A(3分) 9. C(3分) 10.D(3分)
11.(10分)
⑴①(3分)知道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好的,这就是明智的人与世俗的人不同
的地方。
②(4分)名字不可能让人知道,身影不可能被人看见,难道只是江上的老人吗?
⑵(3分) 岁饥丐者接踵县无室庐以居之往往穷冬严寒蒙犯霜雪冻饿而死者相藉于道
矣州县倘能给数椽以安之岂不愈 于创亭榭广园囿以为无益之观美乎

四川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金履祥字吉父,婺之兰溪人。幼而敏睿,父兄稍授之书, 即能记诵。比长,益自策励。
及壮,知向濂洛之学,事同郡王柏,从登何基之门。基则学于黄榦,而榦亲 承朱熹之传者也。

自是讲贯益密,造诣益邃。

时宋之国事已不可为,履 祥遂绝意进取。然负其经济之略,亦未忍遽忘斯世也。会襄樊

之师日急,宋人坐视而不敢救, 履祥因进牵制捣虚之策,请以重兵由海道直越燕、蓟,则襄
樊之师,将不攻而自解。且备叙海舶所经,凡 州郡县邑,下至巨洋别岛,难易远近,历历可
据以行。宋终莫能用。及后朱瑄、张清献海运之利,而所由 海道,视履祥先所上书,咫尺无

异者,然后人服其精确。
德祐初,以迪功郎、史馆 编校起之,辞弗就。宋将改物,所在盗起,履祥屏居金华山中。
平居独处,终日俨然;至与物接,则盎然 和怿。训迪后学,谆切无倦,而尤笃于分义。有故
人子坐事,母子分配为隶,不相知者十年,履祥倾赀营 购,卒赎以完;其子后贵,履祥终不

自言,相见劳问辛苦而已。
履祥尝谓司马文正 公光作《资治通鉴》,秘书丞刘恕为《外纪》,以记前事,不本于经,
而信百家之说,是非谬于圣人,不 足以传信。乃以《尚书》为主,下及《诗》《礼》《春秋》,
旁采旧史诸子,表年系事,断自唐尧以下, 接于《通鉴》之前,勒为一书,名曰《通鉴前编》。

凡所引书,辄加训释,以裁正其义,多儒 先所未发。
初,履祥既见王柏,首问为学之方,柏告以必先立志,且举先儒之言:居敬以持其志,
立志以定其本,志立乎事物之表,敬行乎事物之内,此为学之大方也。及见何基,基谓之曰:“会之屡言贤者之贤,理欲之分,便当自今始。”会之,盖柏字也。当时议者以为基之清介
纯实似尹 和静,柏之高明刚正似谢上蔡,履祥则亲得之二氏,而并充于己者也。

履祥居仁山之下,学 者因称为仁山先生。大德中卒。元统初,里人吴师道为国子博士,
移书学官,祠履祥于乡学。至正中,赐 谥文安。

第 23 页 共 24 页


(节选自《元史·金履祥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知向濂洛之学 向:崇尚

B.造诣益邃 邃:精深

C.履祥倾赀营购 赀:钱财

D.勒为一书 勒:镌刻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然负其经济之略 余嘉其能行古道
..
B.历历可据以行 使工以药淬之
..
C.且举先儒之言 且贰于楚也
..
D.履祥则亲得之二氏 徒慕君之高义也
..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平居独处,终日俨然;至与物接,则盎然和怿。(4分)
⑵凡所引书,辄加训释,以裁正其义,多儒先所未发。(4分)
11.第Ⅰ卷文言文中,传主金履祥是怎样为学与为人的?请简要概括。(5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4分)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 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
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论语·尧曰》)

参考答案:
8.D(3分) 9.C(3分)
10.(8分)
⑴平时单独居处,整天严肃庄重;至于和人交往,则(热情)洋溢和乐喜悦。(4分)
⑵凡是 引用的书籍,总是加上注解,用来裁断订正他们的意义,有许多先儒所没有阐发
的(内容)。(4分)
11.(5分)
敏而好学,诲人不倦;严谨治学,敢于创新;忧国而献良策;助人而不居功; 立志为本,
知行合一。
12.(4分)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 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
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第 24 页 共 24 页

音乐家的小故事-落造句


夜的回忆-司马他


运动会200米广播稿-表达爱情的诗句


改革开放的论文-洁白的近义词是什么


12年高考作文-杨震四知


给远方小朋友的一封信-海宁观潮时间


王思凯-流星雨歌词


描写水果的作文-柴静雾霾调查



本文更新与2021-01-06 02:0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46412.html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