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高中作文 >

快乐来自新课标高考语文命题思路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1-01-06 02:05
tags:2013新课标语文

杨氏入山-开门见山的反义词

2021年1月6日发(作者:车敏瞧)


新课标高考语文命题思路
2013年参加新课标高考的已有30个省市:广东、山东 、海南、宁夏、江苏、
上海、福建、浙江、辽宁、安徽、天津、北京、湖南、黑龙江、陕西、吉林、山西、江西、河南、新疆。参加大纲版高考的河北、湖北、云南、内蒙古、
贵州、重庆、四川、甘肃 、青海、西藏。新课标高考已基本完成实验阶段,
所以高考命题要突出了一个高考延续性和发展性的问题 ,下面我们主要就近
年全国卷试题,做高考命题思路的分析。
【命题思路一】试卷结构传统与创新相结合
语文高考课标卷是根据《语文考试大纲(新课程标准实验 版)》命题的,应
符合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学实际。它既要保持恢复高考30多年以来,全国高考
语文试卷的优良传统,也吸取了近几年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新精神、新成果,
体现了新课标的考试理念, 即选择性、多样性和探究能力的考查。有如下几
个新的特点:
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由两卷构成 ,第I卷阅读题(70分,占全国47%),
包括“古代诗文阅读”(36分,占全卷24%)和“现代 文本阅读”(34分,
占全卷23%)两个板块:“古代诗文阅读”板块包括“文言文阅读”(4
题19分)、“古代诗歌阅读”(2题11分)和“名篇名句默写”(1题6
分)三个分题;“现代文 本阅读”板块包括“现代文(论述类文体)阅读”
(3题9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4 题25分)”三个分
题。第II卷表达题(80分,占全卷53%),包括“语言文字运用”(20分,占全卷13%)和“写作”(60分,占全卷40%)。
新课标语文高考试题Ⅰ、Ⅱ两卷是 从阅读、写作等测试内容和能力上区分的;
在试题编排上,新课标试题体现了“能力立意”的编排思路。
这种模式的新课程考卷的特点:在试卷结构上,分为Ⅰ卷(阅读)和Ⅱ卷(表
达),这和我们传 统试卷的Ⅰ卷(选择题)、Ⅱ卷(非选择题)的板块划分方式
截然不同。选考内容放在Ⅰ卷(阅读)中, “大阅读”的两篇文章一个是文学
类的,一个是实用类的,命题遵循“题组等值”原则,最后一道题都是 “探
究题”。
如新课标试卷: 第Ⅰ卷为阅读题,共70分,分现代文阅读和古代诗文阅读
两部分。题型上又分必考题和选考题两类。
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共34分,是一则关于《诗经》的文章,3小题9分;这
篇阅读材料与考生 平时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学生阅读起来,易读、易理解,
不会有陌生之感。这篇阅读材料的选择非常符合 高中生的知识储备特点,题
目设置也是考生们平时所练习的常见题目。这篇阅读题材料的选择与试题的< br>设置可谓恰到好处,是对基础与能力相结合的考查,此题目很有价值。
选考题(二选一)部分4 小题25分,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实用类文本阅
读材料,两篇阅读都要贴近人生,都回归到了人本上来 ,都体现出了对人的
存在和发展的关怀。
古代诗文阅读36分,全为必考题。文言阅读材料选 择的多是宋史的内容,
选择题3小题9分,翻译两句10分;过去高考的文言文阅读理解很多来自
《二十四史》中。更早之前选择的是《史记》,后来考的范围就更宽些了。
古诗鉴赏材料所选古诗较为 浅显易懂,所设置题目也是同学们平常经常练习
的思想感情类型与表现手法类型的试题。两小题11分。 学生答题应容易上


手,但得满分还需考生仔细分析,答题要点全面才能做到。背诵默写3 句6
空共6分,内容也是考生熟知的名家名篇,强调基础积累,全部都在高考考
纲附录一《文言 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共64篇段)》内, 第Ⅱ卷为表
达题,共80分,由第五大题“语言文字运 用”和第六大题“写作”组成,
前者20分,后者60分。语言文字运用分别考了成语使用、病句辨析、 语句
衔接、长句改写短句和仿写五个考点,这些也都应是考生平时多次练过的题
型。
新课标作文就是要求考生要做到学以致用,联系社会实际,紧跟时代步伐,
关心天下大事,理论联系实际 。
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的这个结构架框,既继承了原全国高考语文试卷的结构
模式,又能根 据新课改的新理念以及新的教学实际对部分考点内容以及位置
进行了调整。
《普通高中语文 课程标准(实验)》所设计的高中语文新课程目标就是包括
“阅读与欣赏”和“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 学科的知识体系也与试卷结构
大致相同。这样的试卷结构,从学科内容安排来说,是合理的;从教与考的
关系来说,是和谐的;这样的赋分比例也保证了阅读是语文的基础、表达是
语文的提高这一认识 的落实。
【命题思路二】根据新课标教学内容调整部分考点内容
这方面的主要在阅读题 。名篇名句默写题,原来语文高考有课内有课外,现
在调整为默写课程标准推荐的64篇阅读篇目(其中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
准(实验)》)推荐的14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推荐的50篇)。高考语文课标卷要求默写的名句都在这些阅读范围内的,
减小的试题的难度。
现代文本阅读板块考论述性文章。论述性文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内容、课
时与地位,是科技说 明文无法相比的,改考论述文就与高中语文实际一致起
来,也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一致起来。
现代文阅读文段节选自当代文学理论方面的文章。文章应是探讨性的,但讨
论的主题应该是考生所熟悉 的,内容表述要比较平易,并不深奥。尤其是考
虑到现代文阅读是本试卷的第一部分,所以在选取文段和 命制题目时,都做
到尽可能让考生容易上手,但有一定的区分能力。
语言文字运用题,只考 查成语、病句两项,语句衔接、把长句改为短句和仿
写题,这些试题都属于能力考查类型的试题。

【命题思路三】文学与实用两类文本题组等值选考
新课改的选择性促使高考课标 卷设置选考题。对于选考题要求是很高的,这
样才公平,因此,命题难度很大。《语文考试大纲(课程标 准实验版)》规
定“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作为选考内容,全国高考课标
卷以 小说、传记为阅读材料,分别命制同类、同分、同难度的四道题,一道
选择题(5分)、两道简答题(各 6分)和一道探究题(8分),作为选考。
这个设计在选择内容、采用题型、试题等值等方面下了工夫, 采用题组等值
的办法,显然要比单题等值的办法好得多。
文学类文本阅读题,情节设计要精 巧,人物语言要富于个性,篇幅短小,语
言流畅,绝大部分考生应该能读懂文本,易于理解和把握,这是 以此作为命


题材料的前提条件。
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是传记体文章。
两篇阅读文章都要贴近人生,都回归到了人本上来,都体现出了对人的存在
和发展的关怀。
【命题思路四】增添自主探究能力的考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积极倡导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在能力层级的中,增添了探究能力层< br>级考查。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在“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选考题中,各命制了一 道探究题。阅读探究题是一种新题型,还处于探索阶
段。
古诗词鉴赏题,也是考查考生自主探究能力的一种题型. 考查的重点是意境
意象、语言(主要是炼字方面)、思想感情、表达技巧四个方面。如: 古
代诗歌阅读题,对诗词的阅读鉴赏,发表个人的看法,本身就是探究能力的
表现。
【命题思路五】 试题体现时代的特点,紧扣社会热点,传递时代精神。
整个试卷对语文 课程内容“时代性”的体现最为突出。尤其是作文试题。试
题紧扣社会热点,传递时代精神。在语文考题 中广泛而近距离地直面社会热
点。
如:对食品安全的关注,这既说明命题者对时代热点问题 的准确把握,也体
现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重在实践,重在能力的目的,更强调对人的存在和
发 展的关怀,同时也对学生思想感情进行了正面熏陶。命题紧扣社会时代热
点话题,体现了高考语文试题情 境的时代精神。
【例1】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 费大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才能有效 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
全感。
1. 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②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
威胁
③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④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
⑤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
效监管
⑥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
A.②⑥①③④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⑤②⑥③①④ D
.⑤⑥②④③①
说明
食品安全是我国的大问题,如三聚氰胺事件、瘦肉 精事件、上海染色馒头、
塑化剂事件,中国人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然成为国人心中的梦魇。面对这一幕幕丧失道德和法制基准的食品安全事故的时候,高考试题以此为背景材料,
体现了命题者对时代热点 问题的准确把握,也体现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重


在实践,重在能力的目的,强调对人的 存在和发展的关怀。同时也对学生思
想感情进行了正面熏陶。
答案为【C】 ⑤起领起作用 ,应位于开头;②⑥由“因此”连接;③①④是
具体措施,先有机制,在执法,之后是淘汰、震慑,是后 文“这样”指代的
对象,应在最后。
【例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美国全球语言研 究所最近公布了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中国作为经济和政
治大国的崛起排在第一位,是新世纪的最大新 闻。该所跟踪全球75万家主
要纸媒体、电子媒体和互联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关中国崛起的新闻已
经播发了3亿次。对于中国的巨大变化,其中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又是什
么呢?据《中国青年 报》和新浪网对中国公众的调查,得票率依次是“经济
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 平”、“城市化进程”、
“开放程度”。
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 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
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说 明
全国卷高考作文试题内容思路指向国计民生,充分体现了作文的社会性特
点。作文命题是语文教 育很重要的导向,关系到学生未来的思维模式和精神
气质。什么样的作文命题,就会引发出什么样的视野 、什么样的关注点和什
么样的人生情趣。
作文的材料是谈中国之崛起,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的 热点,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是继2008年高考作文考查汶川大地震时事之后的又一次考查社会热点问题
的材料作文。作文材料中提供了“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
平、城市新进程和开 放程度”六个方面内容,有助于培养、提升学生对社会
和人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命题思路六】 体现了新课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人生观的考查。

【例3】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
与示例相同。(6分 )
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
平凡是苗圃,孕育着烂漫,只要你肯浇灌;
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浩瀚,只要你肯积聚。

答案:略。
说明
仿写示例的三句,不仅是仿写句子的样板,而且是思想、道德、情操的启发
和教育。
解答此题还要内容合理,比喻贴切,句式相同。


【命题思路七 】作文试题更注重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高考作文是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学过的语文知 识、技能、技巧表达思想感
情的一种形式。命题可以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也可以避开焦点,但考查< br>的重点是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这个问题是不能忽视的,这也是我们高考作
文命题一直坚持的方向 。围绕着这个问题,高考作文会有这样几个特点:
1 材料的新颖性和时代性。
高考作 文仍然是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的特点是材料的新颖丰富,蕴涵的
深广,贴近时代,贴近社会,具有现 实意义,考生 “容易入题,得高分难”。
”写作的题材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考生对社会思考的深 刻程度是很重要的,
体现出新课改后,对写作考查综合能力的要求,从作文评分的发展等级就可
以看出: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因果关系;③观点具有启
发作用。
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足;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⑨句式灵活;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⑾文句有表
现力。
4、有创意:⑿见解新颖;⒀材料新鲜;⒁构思新巧;⒂推理想象有独到之
处;⒃有个性特征。
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的“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在原全国高考语文的作文等
级评分标准上作了一 些修改。主要的改动,一是审题标准中不分“切合题
意”和“符合题意”,一等和二等都叫做“符合题意 ”,并且说明符合题意
以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所涉及的范围为准,可以不引用原材料文字。二是内
容项加入“思想健康”、“思想基本健康”、“思想不健康”的条目。事实
上,在评卷时思想观点都列 入评分考虑的,这里只是恢复在评议分表上的文
字表述而已。三是把“每3个错别字扣1分”改为“每1 个错别了扣1分”,
语言文字运用题原本有一道辨别错别字,现在把它移到作文题来合并考查,
从考识记能力层级上升到考表达应用能力层级,加大了对错别字的考查力
度,对学校教学和社会用字有可 能产生良好的影响。
[评分标准]



说明:
一、基 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以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为准,可
以不引用原材料的文字。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
等评分。
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
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 酌扣1~2分。
四、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
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2.材料的发散性和科学的写作思路的引导。
作 文题目要求“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说明材料具有发散性,利于打开思
路,让每一个考生都有话可说, 考生可以“小中见大”,结合任何一个侧面
来写;可以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写;也可以深入探 究谈自己的观
点看法写。在写作过程中,立意是否辩证深刻,材料是否准确丰富,结构是
否明晰 ,语言是否有文采,这些都决定了考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包括
考生敏锐的政治思想觉悟,扎实的写 作功底,长期的文化沉淀和丰富的社会
实践等等,方方面面的能力,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对考生的综合素质 要求和引
导。
3. 写作角度的选择,考查考生思想的深刻程度。
高考作文也 有考查考生见解深刻程度的内容。新材料作文,角度选得好,思
维的方向、取材的范畴宽泛,思辨能力比 较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文
章写的深刻,就能取得高分。
4 “三自”方针给考生更多个性表达的空间。
高考作文命题人员,根据前几年考生应试的不良倾向,特 别是有些辅导老师,


用八股文式的“应试作文”和“另类作文”来对付高考,提出了“还 写作本
质”和“松绑”的口号,在高考作文评分的发展等级中,写进了“有个性色
彩”的标准。 所谓“有个性色彩”,是指在文章中体现作者独有的个人特色
和个人风格。这是作者个人性格,气质在文 章中的表现,也是考生创新精神
和创新能力的表现,“有个性色彩”的文章,在题材、对象、感受生活的 角
度上,在语言和风格情调上,在思想感情上,会表现出鲜明的与众不同的个
性。今年的高考作 文命题要求“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拟标题”,给
了考生更多的“松绑”,考生可以有更多的自由 ,抒发个人的真情实感。
【命题思路八】 试题保持考试的稳定性和继承性
如近 年高考试题,古代诗文阅读36分,全为必考题。文言文阅读材料选择
的是宋史的内容,选择题3小题9 分,翻译两句10分;过去高考的文言文
阅读理解很多来自《二十四史》和《史记》里面的内容。古诗鉴 赏材料所选
古诗较为浅显易懂,所设置题目也是历届常考的怀古伤情类型诗与表现手法
类型的试 题。
【例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 )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8.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说 明 这是一首常考的怀古诗。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
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 的: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
的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 地没有人耕种,只有
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
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
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当年 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
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 br>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也是常考的。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
绿树、黄沙等凄凉败 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在情景处理上,
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 的悲叹。颈联采用拟人,写
景细致入微。
答案:
8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
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 的国势日衰,眼前一


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9. 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 ③写哀景抒哀情。
【例5】名篇名句默写(6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子曰: “三人行,_______________ 。择其善者而从之
________________。”
(《论语·述而》)
(2)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 。地崩山摧壮士
死,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_ ,晦明变化
者.____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
说 明
默写和背诵,以前曾一度列为不考的内容,应当说,考查此类知识有着很深
远的意义。我国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传颂至今的优秀文学作品数不胜数。
其中,名句、名篇更是古人 智慧的结晶、语言艺术的精华。对名句、名篇的
理解,是随着一个人的经验、阅历的不断丰富而深化的。 背诵一定数量的名
篇,是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一,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
文 化的感情,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心理学家
告诉我们,记忆、背诵的要领在 于要根据不同人的记忆衰退期的长短,适时
地进行反复训练。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经验又告诉我们,利用 青少年的年龄
优势,尽量强化记忆、背诵,以备将来反刍、体味,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
因此 ,《考试大纲》中把这部分列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内容,作
为试卷组成的一个版块,这样的试 题要求记忆准确,不写错别字。
新课标高考背诵默写3句6空共6分,内容也是考生熟知的名家名篇 ,保持
了试题的延续性、稳定性。
答案:(1)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
(2)可以横绝峨眉颠 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
(3)云归而岩穴暝 山间之朝暮也

【命题思路十】 主观性强的试题进一步突出开放性。
为了鼓励考生个性化阅 读和答卷的灵活性,有的题目尝试了不给标准答案,
只确定一些原则性的要求。探究题型就是要求考生“ 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
文本,独立思考,发表看法”,如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新题型----阅读延伸题。
【例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下笔不觉师造化
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隐居的时期。这并不是纯粹 的巧
合,无需应酬杂务的宁静生活可以让他深思内省,促使画作和自然风景、隐
居生活进一步契 合。池阳湖画风之变是一次突变,源自他对江湖水光天色的
写生,也来自他蓄积已久的思考,还来自苦涩 现实对他心灵的影响。其弟子
王伯敏多年后还难忘他老师的教诲:“读书的人,要甘于寂寞。寂寞能安定 ,


定则心静,静则心清,清则心明,明则明白一切事理。作画,墨是黑的,只
要 眼明心清,便能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便猛进。”
1929年的一件盛事是教育部在上海举办 的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南北国画
家都参加。此时在上海美专任教的黄宾虹参加了展出工作,并发表了评 介文
章《美展国画谈》。文章提倡士大夫的逸品画格,以为不必求悦于人,人不
知而不愠,才是 真画者;还以为当时沪上流行的一种是细谨、工于涂泽的媚
人习气,另一种是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 画风,以浮滑为潇洒、以轻软
为秀润,真画者反不合时宜。他希望画者能坚持避俗趋雅的操守,力求华滋
浑厚的画风,不要因一时俗世弃取而改变。
黄宾虹一向以为书画同源,所以称作画为“ 写画”。他以为上古时代书画不
分,如伏羲画八卦,仓颉造字的一种主要方式就是象形,中国最早的文字 中
已有横线、纵线、弧线等线条形式;汉以后虽分书画,但仍是道归于一,三
代以上笔法可从甲 骨、古玉、铜器中求之。他在1929年编辑的《滨虹草堂
古印谱》里曾谈到古印上的籀篆文字:点画的 肥瘦方圆奇正各不同,有助于
绘画笔法;而结构的疏密、参差离合、抑扬顿挫、回环往复,更可见章法布
置之妙。所以,他作画时要置备金石拓本在案头。他由古玺印这种上古金石
实物、临近原始的艺 术形式中悟出笔法要旨,认识到书法、文字、金石、绘
画都是同一来源,即来源于自然山水,从而找到回 归造化之路。
黄宾虹常提到古代书法家从观察自然中有所领悟,如在雨后看车行泥沼,车
轮在泥中转动犹如笔被纸墨所滞却仍圆转,不疾不徐、不粘不脱,由此笔法
大进。他也常以自然山水之 理来诠释自己的笔法,如“平”就是如风吹水动、
一波三折;“圆”如行云流水、宛转自如,而石有棱角 、树有桠杈,则是圆
中有方;“变”则如石有阴阳向背、树有交互参差,山有起伏显晦、水有缓
急动静。1922年他在给友人陈柱尊的信里说到,自己是以山水作字,而以
字来作画。可见,他已将山 水自然之理、《说文》六书之法、书法、画法相
互打通。
现代画家以画为道抑或以画为 艺,这种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上的对比,在黄
宾虹和张大千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张大千一生充满传奇色 彩,黄宾虹一生
平静淡泊。张大千1925年在上海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26岁就扬名南北,
后又去北平办画展,被称为“南张北溥”,可谓名满天下;而黄宾虹虽较早
就有“南黄北齐”之称,但他 直至1943年才在上海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
这时他已经80岁了。
黄宾虹自来沪上 就以鉴赏、鉴别真伪著称;而张大千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
过了当时的大行家罗振玉、黄宾虹及其老师曾 髯,可谓出神入化。还有对画
与钱的关系,黄宾虹一生力避卖画,多以画赠友人知己。虽有润笔,与他的
名气相比也很低,他一直严守传统士大夫不言阿堵的精神,过着清寂的学人
生活;而张大千却有 着对金钱的开通看法和潇洒追求,有过极高的润格,也
卖商品画,出手阔绰。不同的人生态度最终体现在 他们的画中,黄宾虹的画
是典型的恪守传统的雅正的士夫画,张大千的画则有趋向民间、时尚的意趣。< br>两人都是一代宗师,只是在境界上和被认可的领域不同而已。

(摘编自吴晶《画之大者——黄宾虹传》)



(4)尽管黄宾虹和张大千都是一代宗师,但二人的人生态度、对金钱的看法以
及艺道旨趣却大相径庭。 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说 明
这 是一道现代文阅读的延伸试题,考查考生的文学作品的探究能力.试题的
答案是不固定的,答案的观点有 多个如:
观点一:恪守传统,力求雅正,甘于清寂淡泊,追寻艺术真谛。①与平静淡
泊中求 真务实的人生态度;②淡泊名利,不言阿堵,保持传统学人本色;③
避俗趋雅,不为流俗所动,寻求华滋 浑厚的画风。
观点二:创新与模仿并重,理想与时尚兼顾。①创造与仿作兼顾;②对金钱
的 开通看法和潇洒态度;③注重民间时尚意趣。
观点三:既恪守传统,又踊跃创新,在追求自己理想的 过程中享受人生。①
守正出新,继承与创新兼顾;②怀抱艺术理想,追求名山事业;③脚踏实地,
享受人生。
这是一道主观性试题,只要能够自圆其说,有道理就正确.突出试题的开放性,< br>考生的个性得到了发挥,但评分的难度较大.

爱就在身边作文-母校英文


旧书作文-行政助理工作总结


听风者影评-有趣的谐音


见习报告怎么写-妇女节的由来


动物的故事作文-当我不在你身边歌词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新三字经


关于英语的手抄报-初三化学课程


反对党八股读后感-大国崛起日本



本文更新与2021-01-06 02:0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46427.html

新课标高考语文命题思路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