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高中作文 >

赞百米运动员新课标高考全国卷考纲解读及历年高考试题对比分析语文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1-01-06 02:05
tags:2013新课标语文

名人小故事100字-大学生调查报告范文

2021年1月6日发(作者:党占海)


2016年新课标高考全国卷考纲解读及历年高考试题
对比分析(语文)
一、高考语文命题原则
1.有利于语文课程改革;
2.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学科作用;
3.考查学生对中学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4.考查学生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潜能;
5.符合课程标准和考纲要求;
6.利用高考命题正面导向功能,推动课程改革。
二、高考语文考核目标与要求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 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
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 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
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 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
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三、高考考纲对比
2016年 高考语文考纲、题型示例与2015年高考语文考纲、题型示例完全一致。考纲不
变,命题形式未必不变 。命题形式的变化并不代表超纲,命题变化是合理合规的。如2014
年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的文言断句, 成语辨析;2015年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的文化常识,古诗、
小说与课文勾连,任务指令型作文;等等。 纵观近三年全国卷题型,不难看出,考纲不变,
命题形式却逐渐变化。
四、近三年考点对比
1.全国Ⅰ卷
年份

考点
板块



2013

1.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
解能力
2.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
解能力
3.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
整合能力
1.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

2.文言断句能力
3.对文意内容的概括和
1.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
解能力
2.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
解能力
3.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
整合能力
1.文言断句能力
2.理解分析能力
3.对文意内容的概括和
分析能力


2014


2015
论述类文本阅读 1.对文中重要语句的
理解能力
2.对文中重要语句的
理解能力
3.对文中重要语句的
理解能力
文言文阅读 1.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能力
2.对文中信息的筛选
能力


3.对文意内容的概括
和分析能力
4.文言文的翻译能力
和现代汉语的表达能

古诗词鉴赏 1.理解作品内容,分
析作品思想感情的能

2.理解、概括作品内
容,分析作品思想感
情及艺术手法的能力
默写古代诗文常见名
篇名句的能力
分析能力
4.文言文的翻译能力和
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
4.对文言文的翻译能力
和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
1.理解、概括作品内容,
分析作品思想感情的能

2.理解作品内容,分析
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默写古代诗文常见名篇
名句的能力
1.分析与概括小说内容
的能力
2.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
艺术表现技巧的能力
3.鉴赏评价作品人物形
象的能力
4.从不同角度和层面阐
发作品意蕴的能力
1.理解、概括作品内容,
分析作品思想感情的能

2.理解作品内容,分析
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默写古代诗文常见名篇
名句的能力
1.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
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

2.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
艺术表现技巧的能力
3.鉴赏评价作品人物形
象的能力
4.对文学作品进行综合
探究的能力 < br>1.筛选信息并进行分析
概括的能力以及对主要
观点和文章特色进行鉴
赏评价的 能力
2.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
括能力
3.对文本内容、作者态
度、风格、修辞性质等
方面的理解、鉴赏和评

4.对文本进行综合探究
的能力
1.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
的能力
2.判断病句的能力
3.语言表达衔接得体的
能力
4.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进
行准确表达的能力
5.用简明准确的语言进
行图文转写的能力
默写名篇名句
文学类文本阅读
1.分析与概括小说内
容的能力
2.鉴赏评价文学作品
的艺术表现技巧的能

3.鉴赏评价作品人物
形象的能力
4.从不同角度和层面
阐发作品意蕴的能力
实用类文本阅读 1.筛选文中相关信息
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2.对文章内容的分析
概括能力
3.对材料相关内容的
理解分析和归纳概括
能力
4.理解探究能力

1.筛选文中相关信息和
分析概括的能力
2.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
括能力
3.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
解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
4.理解探究能力
语言文字运用 1.正确辨析和使用成
语的能力
2.判断病句(结构性
错误)的能力
3.语言表达衔接连贯
的能力
4.正确运用语言文字
表达的能力
5.用简明的语言进行
1.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
的能力
2.判断病句的能力
3.语言表达衔接连贯的
能力
4.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表
达的能力
5.用简明的语言进行表
达的能力


表达的能力
写作
2.全国Ⅱ卷
年份

考点
板块



2013

1.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
解能力
2.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
解能力
3.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的能力
1.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

2.文言断句能力
3.对文意内容的概括和
分析能力
4.对文言文的翻译能力
和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
1.对文中重要概念和句
子的理解能力
2.对文中重要概念和句
子的理解能力
3.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
解,以及对文中信息的
筛选和整合的能力
1.理解文言文,尤其是
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的能力
2.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3. 筛选文中的信息、归
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4.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
译的能力
1.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2.鉴赏文学作品时归纳
内容要 点、评价作品的
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态度的能力
默写古代诗文常见名篇
名句的能力
1.分析文学作品的结
构、表现手法、赏 析作
品的内涵、品味语言表
达艺术的能力
2.鉴赏评价作品的人物
形象的能力
3.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
能力,着重考 查考生体
会作品重要语句的丰富
含意,并综合起来赏析
作品内涵、领悟作品艺
术魅力的能力


2014


2015
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
论述类文本阅读 1.对文中重要语句的
理解能力
2.对文中重要语句的
理解能力
3.筛选并整合文中信
息的能力
文言文阅读 1.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能力
2.对文中信息的筛选
能力
3.对文意内容的概括
和分析能力
4.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和现代汉语的表达能

1.理解作品内容,分
析作品的艺术手法的
能力
2.理解、概括作品内
容,分析作品思想感
情的能力
默写古代诗文常见名
篇名句的能力
古诗词鉴赏 1.理解作品内容,分析
作 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2.理解、概括作品内容,
分析作品思想感情的能

默写古代诗文常见名篇
名句的能力
1.小说思想艺术特色的
分析与鉴赏能力
2.从叙述故事、描写人
物等方面,把握文学作
品艺术构思的分析鉴赏
能力
3.概括、分析和评价作
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4.综合探究文学作品的
能力
默写名篇名句
文学类文本阅读 1.分析与概括小说内
容的能力
2.理解和分析小说的
细节描写
3.概括、分析和评价
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4.综合探究文学作品
的能力


4.对文学作品进行综合
探究的能力
实用类文本阅读 1.筛选文中相关信息
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2.对文章内容的分析
概括能力
3.对文本相关内容的
理解分析和归纳整理
能力
4.综合探究能力
语言文字运用 1.正确辨析和使用成
语的能力
2.判断病句(结构性
错误)的能力
3.语言表达衔接连贯
的能力
4.正确运用语言文字
表达的能力
5.用简明的语言进行
表达的能力
写作能力
1.筛选文中相关信息和
分析概括的能力
2.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
括能力
3.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
解分析和归纳整理能力
4.综合探究能力
1.筛选并整合文中相关
信息的能力
2.对文章内容分析综合
的能力
3.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
息,评价文本的主要观
点的能力
4.对文本进行综合探究
的能力
1.辨析和正确使用成语
的能力
2.判断病句的能力
3.语言表达方面选用句
式,实现语言表达连贯、
得体、准确的能力
4.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进
行准确表达的能力
5.用简明准确的语言进
行图文转写的能力
写作能力
1.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
的能力
2.判断病句的能力
3.语言表达衔接连贯的
能力
4.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表
达的能力
5.用简明的语言进行表
达的能力
写作能力 写作

五、试题特点
1.图一






2.图二



3.图三




4.图四

六、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命题趋势
1.论述类文本阅读
近年高考全国卷论述 类文本阅读的选材有文艺论文与史学论文交替轮换的趋势。2014
年,全国Ⅰ卷是文艺论文,全国Ⅱ卷 是史学论文;2015年,全国Ⅰ是史学论文,全国Ⅱ卷
是文艺论文。2014年、2015年的文艺论 文,都属于美学论文,且都与学生阅读密切相关;
2014年、2015年的史学论文都与现实密切相关 ,如2014年论述古代食品安全监管问题,2015
年论述宋代的金融特点。
综观近 年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试题,考查的重点是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和筛选并整
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2.文言文阅读
选材上,二十四史材料仍然是热点,但是,不应忽视二十四史以外的材料 ,因为属于“典
范的文言文,文字较为浅易”的文言材料还有很多。
2015年高考卷 最大的变化就是对“能够体现古代文化涵义的词语”的考查。高考命题组
把这道题归入“理解”层级,而 非“识记”层级,其实是对实词更深层次的理解。市场上很
多高考应试资料,罗列所谓古代文化知识清单 ,全面铺开,来个“地毯式”的“扫荡”,极
大地增加了考生的负担,而结果往往事倍功半。这道题的变 化体现了重视传统文化的精神。
今后的文言文阅读,应会少一些知识性的考查,多一些与现代生活的关联 ,多一些文化意味。
3.古诗词鉴赏
选材上,唐宋诗词仍然是热点。2015年最大的变化 是全国Ⅰ卷的第8题要求比较岑参的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塞外景物的 角度,这道题同样体现
了重视传统文化的精神。《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也是《 义务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背诵篇目,考生应当熟悉。全国卷古诗词的问题设计的特点是忠于文本内容和考查一般诗歌技巧。
4.名篇名句默写
应当会延续2015年的形式,即给 出一定的语境,考生须根据语境的要求进行补写。这样


做的目的,是让考生能更好地理解 要背诵的篇目,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背诵。
5.文学类文本阅读
选材上,小说仍然是热点。2 015年全国Ⅰ卷一反往年选名家名篇的特点,选取了非名家
的名篇。这样做,可以降低难度,使其与另 一类选考文本的阅读难度达到平衡,还可以拓宽
选材视野。2015年全国Ⅱ卷从长篇作品中截取一个段 落,解决了短篇作品的适用局限问题,
扩大了选材范围。这些信息都表明,全国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 材在悄悄地变化,应引起
注意。
文学类文本的阅读重在唤起体验、联想。2015年文 学类文本阅读最大的变化就是全国Ⅱ
卷的第(4)小题,要求比较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 情气质、精神困境的根
源上的异同。这是有意识地突出考查读书情况,包括课外阅读、经典阅读、阅读面 与阅读品
味。
6.实用类文本阅读
2016年全国卷的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选材是众 人争议的焦点。事实上,2015年全国卷的选
材已有较大的变化。2015年全国Ⅰ卷《朱东润自传》 是从不同的章节中节选、删减组成的,
文本已属于“非连续性”文本。2015年全国Ⅱ卷《将军赋采薇 》,文本是从五篇不同的文章
中节选、删减组成的,文本本身也属于“非连续性”文本。这些信息都表明 ,全国卷的实用
类文本阅读的选材发生了显著变化,应格外重视。而除了传记,访谈(归入新闻类)、调 查
报告具有鲜明的非连续材料的特点,不能忽视。据此可知,2016年的实用类文本,无论选
什么材料,最后整个文本都是非连续材料,也可能是多个体裁的材料结合在一起。
实用类文本阅读 在设题上的变化也很明显,2015年全国Ⅰ卷第(3)小题涉及文章的内
容、作者态度、风格、修辞性 质等方面的理解、鉴赏和评价,这无疑增加了难度,扩大了考
查点;2015年全国Ⅰ卷第(4)小题在 设计上与往年有所不同,更加强调考生的主观能动性,
突出对考生的收获的考查。重视学生本体对材料的 收获和启示,强调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
与素质教育的精神相合。
7.语言文字运用
互联网时代的海量信息,使人们的思维碎片化、绝对化,表达程式化。高考语文命题应
发挥导向功能, 进行积极引导。高考语文在语用这一板块上侧重考查表达的逻辑性、严密性。
词语、病句、连贯 、补写都突出对语境的准确把握,图文转换则突出表达的严密性。语
用的考查形式很多,也可以很灵活, 但万变不离其宗,强化逻辑思维、表达的严密性是不变
的。
8.写作
2015年出 现的任务指令型作文仍然是热点题型。在内容上,贴近生活,从平凡生活中立
德树人;在思想上,体现传 统文化与时代的碰撞,强调在新旧观念的冲突中,表达自己的观
点。作文试题又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具体 情境,有了近乎日常的真实写作任务。复习备考时,
应强化理性思维,摈弃宿构、模式化作文。
2016年的高考作文的任务指令会越来越清晰,比如(这里仅仅是举例说明什么是清晰的
任务指令) :(1)每一个成就是否会带来新的挑战?(2)在过程中享受奋斗的美好,你有这
样的体验吗?(3) 我们大家都以为出名能带来幸福,似乎这是人们最向往的东西,我们相
信不管以什么方法出名都是一种自 我证明。但是,那些出了名的人士常常抱怨名气是一种可
怕的负担。把出名当作成就,注定要付出浪费时 间和精力的代价。是出名的人幸福,还是不
太出名的人更幸福?
七、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策略
1.回归课本。人们多有回归课本的呼吁,但是很难落到实 处。究其原因,还是急功近利的心
态作祟。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 能够举一反三,练成


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是对中国几千年语文教育经验的总结。 但是多数教师未能真正
领略其精神实质。“举一反三”,没有把“一”学好,就去反“三”。表面上看, 语文试题与
课本的联系不如理科联系紧密,实则不然。高考语文试题(特别是全国卷),与教材的联系< br>是紧密的。这就是课文的示范功能和迁移功能。回归课本,用好教材,应成为广大语文老师
的共识 。
2.坚持积累。小到一个字,一个词,大到一篇文章,都是语文大厦的根基。离开了这个根本,语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近来,一些新潮的教学思维、方法大行其道。语文积累这
个古老习 惯被遗弃。各种速成方法、诀窍被奉为圭臬。殊不知,语文是一门慢课程,快不得,
急不得。只有老老实 实,不断增加语文积淀,才能提高语文能力。
3.倡导读书。语文是感性十足的科目。没有大量阅读, 视野与思维就变得狭窄,也难以有灵
敏的语感。高中学子,特别是高三学生视读书为累赘,浪费时间。这 是认知的误区。语文的
内在规律不像理科那么明显,不经历大量阅读,难以获知其规律。语文试题要重视 第一感觉,
而感性思维能力只有在长期的阅读积累中才能形成。多读书,经典书籍、时文都应当有所涉< br>猎。广泛阅读,开阔视野,提升思维。
4.重视训练。教育本身就是训练。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很 强,学生要学会阅读、学会作文,离
不开训练。反对题海战术,不等于排斥训练。离开了训练,语文就会 生疏。这个训练是科学
的训练,不是盲目地做题。第一线的语文老师和研究员应当首先跳出题海,按基础 、经典、
创新三个层次从题海中精选习题,提高备考效率。做题应当是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三年级作文我的老师-七年级英语教学论文


名著简介-历史文化常识


美德在我身边-学习型家庭


六年级下册作文大全-太阳的话


friendship英语作文-五一国际劳动节


寻美-招工简章范本


明日再会-论文格式怎么写


2012年除夕-经常的反义词



本文更新与2021-01-06 02:0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46428.html

新课标高考全国卷考纲解读及历年高考试题对比分析语文的相关文章

新课标高考全国卷考纲解读及历年高考试题对比分析语文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