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高中作文 >

关于立志的名言警句上海高考作文微光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1-01-08 09:19
tags:高考微作文

母亲节板报-白头吟伤离别

2021年1月8日发(作者:濮阳兴)


上海高考作文微光


【篇一:2012年上海卷高考满分作文】

【2012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
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
它舍弃,只因为这 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
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用微光照亮自我

(70分)

有人说天才不同于常人的一点即在于他能 珍惜、看重自己心灵中的
微光。(第一句便点题,是能文者。陆机的《文赋》谈到作文的奥
妙时 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虽众辞之有条,必赖兹以
效绩”,就是强调点题的重要。因为这样 能使阅卷官一下子把握你要
说的内容,就会循着你的思路看下去。)的确,正因为常人舍弃了
自 身的微光,他们得以(“得以”用得不妥,应该为“才能”,表示是
无可奈何的。)融入世俗成为沉默的 大多数;而那份微光写入作品
中,却成了超脱世俗的惊众一笔,照亮珍惜它的人,以“天才”的独
立人格遗留于世。(不动声色地把微光与“珍惜独立的人格”联系起
来,这样就让后面的论述十分集中 。)

微光,即如康德评启蒙运动一样,“助人摆脱加诸自身的愚昧状态”。
这愚昧 并不是指智力上的缺憾,而是随着社会世俗大流,完全为时
代、社会所限的个人无力感。因而,心中的一 点微光,若是珍惜了,
就必能助人在冥冥众生中辨出自身的人格与价值,从而超脱社会的
“常人 ”限制,以独立的“天才”而存于世。(进一步阐明微光的价值
所在。)

我们深知 自我的微光来之不易,却又将它舍弃,那是源于自身的恐
惧。我们害怕在社会中若还持着那份微光,违背 了大众取向,就会
成异类,被孤立——我们害怕因不舍弃微光而带来的孤独。于是,
微光在不停 的求众中因舍弃自我而遭毁弃,终至我们成为被社会归
类的一员,丧失了自我独立的人格。(分析“微光 ”被舍弃的原因是
害怕孤独,为文章增加了深度。)

天才们在保留微光时也享用着 自身的孤独。“当你让寂寞在人群中蔓
延时”,波德莱尔这样说道,“你就真正地拥有了自我。”(这句 话引
得妙)正因为微光源自自我内心,所以保持一份微光就意味着与社


会、世俗 的不同;因而你要时刻从人群中抽身开来,在孤独与寂寞
中与自己对话,看看你心灵的微光,小心地呵护 它,为它添油拨芯。
“黑暗中屋内那隐隐的灯”,巴金笔下的《灯》不仅是行夜路时的引
领者, 也是在孤寂中慰藉心灵的微光。因为不肯舍弃心灵的微光,
他们变得孤独;而又因为珍惜呵护着这份微光 ,他们在孤独的完满
中得到慰藉。(所引巴金语来自课文)

据说巴老晚年常在屋内 背诵《神曲》——那是他在与但丁的心灵微
光交流吧!其实,我们也应保持、重拾那一份微光——不问社 会怎
样吞没众生,愿有一份微光照亮自己成为拥有独立人格的一个自我。
(再引巴金,点题,呼 应,情感充沛,文采斐然!妙!)

【阅后感想】这篇文章的成功,来自两个方面:一、思想 的深刻,
内容的丰富;二、善于谋篇布局。看得出,这两点都来自于作者丰
富的阅读。巴金的灯 ,来自课内;高更、黑塞等,

来自课外。没有花里胡哨华而不实的排列,没有慷慨激昂气势磅 礴
的警句,有的是平实的有思想厚度的文字,如诗如歌,使人读后有
得。这个得,就是“要做一 个独立思考的人”!

告别仰望,点燃微光

(70分)

泰戈尔有一首著名的小诗——河的此岸暗自叹息,一切欢乐定在对
岸:河的彼岸一声长叹,欢 乐尽在对岸。(引诗意味深长)

人们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或者“直把杭州作汴州”, 同样,人们
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
西,而从天才的作 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题
扣得好)

时光流变,让昔日的微光 渺然无痕;岁月的尘埃,让思想的结晶锁
在知音寥落的舞台。这不仅是人类的悲哀,更是思想文化的悲哀 。
(有情)

表面上这样的悲哀源于外界因素的挑衅和诱惑。萨特犀利地揭示了一个人们不愿承认的现实:科技对人文的漠视和侵害。现今各类万
能的搜索工具早把人心灵中闪烁的 微光掐死在了摇篮里。然而在本
质上,悲哀源于人类的“三心”:菲薄之心——认定自己的思想只是“下里巴人”而非“阳春白雪”;依赖之心——对于一个事件或一个命
题,习惯性地请求网络,缺乏 独立思考;慵懒之心——即便灵感一
闪而过也懒得速记下来,过脑即忘随风而逝。(为“三心”之说鼓掌 )


科技的发展与人类的“三心”结为联盟,微光成了奢侈,似乎灵感只属于天才,微光是一门“绝学”,这样的后果是科技在掌上眉飞色舞,
糜烂生活的姿态大行其道,可 堪思想之花的枯萎颓败,灵感乍现的
涸泽枯竭,社会文化氛围的浅显薄弱。(文字漂亮。科技对人文的< br>侵害似乎还没讲清)

然而,当繁华落尽看到天才作品里被我们舍弃过的微光时,我们 会
是怎样的感受呢?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的发展从来是靠大众文化的
前进,与每一个个体的微光 息息相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点燃
微光,亦能照亮整片天空!(社会关怀在此处体现。善于自问自答 。
此乃作文之道。)首先,这需要基础教育的普及和平等,从“博”而
后“专”,改变公众对有 关学术、灵感想法的一贯仰望,以平和的眼
光看待,大师出于大众,教育的发展可以营养培养大师的泥土 。其
次,可以学习西方开发出灵感的新载体。国外有专家开发了一款游
戏,玩家可以任意组合, 寻找蛋白质结构,每个个体都有可能成为
发现蛋白质的大家。再者,我们应逐渐告别“三心”,别让自己 的菲
薄、依赖、慵懒主宰了思想,限制了微光。(同样是首先、其次、
再次,这是有内容有思想 的,并非简单罗列。)当我们重拾自身的
好奇心去关照生活,我们的微光能聚成一片,集体的微光终成一 片
光明,照亮的不仅是思想文化界,亦为社会的发展照亮了前进的方
向。(微光之价值)

微光属于天才,更属于大家。我说:河的两岸欢声笑语,一片祥和。
(同样是呼应,这样 的呼应有声有色。)

【阅后感想】本文以思想活跃取胜。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再到怎么解决问题,条分缕析,思路清楚。前半部分分析“微光”被舍弃
的过程,由表面到本质,语言漂 亮,能打动人。后面谈“怎么办”时,
举出三条“对策”,平实而言之有物。值得注意的是,本文的开头 和
结尾让人眼前一亮,光是印象分就能增加不少。

自立

(69分)

我曾无数次地翻阅一本名为《自立》的小册子,它的作者是爱默生
—— 美国最受人敬仰的思想家。(开篇自然,仿佛在诉说心声。)

故而对于高考的这段材料,我总 有似曾相识之感。“人们对心灵中闪
过的微光,往往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这样的现象大
概是爱默生著书的发因。世人盲从而不思考,思考而不独立,独立
而不自信。“自立”的提出切 中要害。自立,是我们所最需要的!


(从“盲从”到“自立”层层推进)何为自立?爱默 生说过他对天才的
解释:“天才即是相信心中的真理对其他任何人都适用。”自立便是
感受“心 灵的微光”,相信它的价值,相信它也是其他人心中共有的
常识,自立是人有所体悟,有所沉思,更有所 坚持。(把自立与微
光紧紧扣在一起。把爱默生的材料用足)

毛姆的《月亮与六便 士》便讲述了一个关于自立的故事。35岁以前,
克里斯特兰德是一个股票分析师,有持家有道的妻子和 漂亮的孩子。
35岁以后,他成为落魄的画家,从巴黎到莫里哀岛,他总画些“难看”
的画却不 知疲倦。是什么引发了如此改变?他说,是创作的欲望折
磨着他。他捕捉到了“心灵的微光”,并不惜一 切将其表达出来。最
后,在他画出了“那些难以言说的感受”后,快乐地死去。人们在他
的画中 看到了自己心中的世界,或许是曾在心中闪烁的微光。(在
考场上敢于从容地讲故事,以说明珍惜微光之 可贵,大气!) 自立
是自由的前提,是对心、对真理而不是对任何权威的服从。人不该
舍弃他 “心灵的微光”,因为是真理,就该坚持;是真情,就该抒发!
(微光是真理,微光是真情,是真理真情 就该表达。这就是自立。)

而自立又何其不易呢?盲从不是这大千世界的本色吗?去年3月 ,
日本一场海啸引发了食盐危机。许多人根本不用头脑思考、计算,
闻风即雨,理性仿佛不存在 于蝇营狗苟之间,多年的社会生活将自
立完全磨去。摒弃自立甚至出现在知识分子之中,论文抄袭已成常
态,每天都会将空话套话挂在嘴边。真理何在?真情何在?(结合
社会现实,从反面证明微光之 重要。文章有批判力。)

任何时代都需要人的自立。唯有自立的人,才能发出理性的声音,
进行清醒的思考。也只有自立的人能获得内心的自由。(这段警句
式的语言很有分量。)

就是这样一本算不上书的小册子,时刻发出铿锵之音,在我内心回
响。对,我也曾这么想 的。现在,我要这样做了。(文字活泼可喜,
如自言自语。学而时习之,关键是做,是实践。)

【阅后感想】今年高考语文作文的材料正是由爱默生的一篇散文节
选后改写而成的。可以想象 这位考生在展卷那一瞬间的心情必然是
惊喜:“运气不错!”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篇文章也做得行云流水 ,
浑朴天成。引用两本书,几个社会新闻,就从正反两方面把我们最
需要自立的这个道理讲清楚 了。其实这“运气”并非偶得,一个不爱
读书的学生会想到在高考前翻阅爱默生吗?文章本身的好坏,终 究
还是数年积累之功。


附录:上海市考试院关于作文题的评析

今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是一篇材料作文,作文材料寓 意是:人们对
自己心灵闪过的“微光”往往因为没有意识到它的价值而轻易舍弃,
结果在天才作 品中却又发现自己曾经产生过的有价值的念头,说明
一个人应当珍视自己身上有价值的东西,而不是一味 地去羡慕别人。
材料作文的思辨性,首先体现为材料的呈现方式。该材料取自《爱
默生集》 ,文字理性,富有思维张力,体现思辨性材料的特点。二
是材料的内涵。选取的材料内涵相对趋一,这种 趋一的内涵又具备
进行纵向深入思辨的可能性,材料内涵本身具有哲理意味。考虑到
高考参加人 数众多,命题在开放与限制之间寻平衡:对材料可以从
多角度切入,比如对微光的理解、天才和普通人的 区别、坚持自我
等等,但最后这些切入点的指向应当还是收拢于对“自我”的思考。
三是材料的 思辨性在考生作文中的体现。考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
键时期,对自我的价值是什么、如何塑造自我、愿 意有怎样的“自我”
等的思考,不仅对成长是重要的,也较贴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际
生活。只 有这样,思辨能力才能真正在考生的作文中得到体现,

才能在评卷时得到测量,才能真正实现作文的测量目标。

这条材料,一般比较合适 用议论文形式写,也可以用记叙文形式写,
将对相关问题的思辨通过记叙具体的人物和事表现出来,切合 题意,
文体的适应性也比较恰当。

根据下列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们对自 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
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
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70分)

二、考题解读

本题考查的是学 生在写作方面的审题立意、选材构思、结构布局和
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近年的高考作 文题为材料作
文题,在审题上有一定的难度。上海卷高考作文的这段材料出自于
爱默生的《论自 立》,原文如下:“尽管每个人都非常熟悉心灵的声
音,但是我们认为摩西、柏拉图和弥尔顿最大的功绩 就在于他们对
书本和传统的蔑视,他们只说自己想到的东西。当心灵的微光从内
部闪过,人应该 学会发现和观察它,而不是去发现和观察诗人和圣
贤的天空里的光彩。他却只因为那是他自己的东西,就 擅自摒弃了
自己的思想。我们可以在天才的每一部作品中发现我们自己抛弃的
思想:它们回到了 我们身边,却带着某种疏远的威严。从对我们的


教益而言,伟大的作品也不过如此。它们 对我们的教导是:越是对
方呼声最高的时候,我们越要平心静气的坚持我们自发的感想。否
则, 第二天,我们曾一直想到和感受到的东西,就成了某个陌生人
的高明的见解和想法,我们只能被迫从别人 那里取回原本是自己的
见解,而且还要满怀羞愧。”

对比原文发现,高考题目中舍 弃了“人应该学会发现和观察它,而不
是去发现和观察诗人和圣贤的天空里的光彩”,以及“它们回到了 我
们身边,却带着某种疏远的威严”两句话,其主要原因当然是想增加
一点作文的开放度,不要 让学生的写作思路受到太大的限制,但是
这样一来,也增加了作文审题上的难度,造成学生离题、偏题上 的
风险。

如果单从作文题目出发,最直接的立意就变成了人们应该珍惜自己
“心灵的微光”,学会从自己的角度,自我反省,自我审视,并观察
生活,感悟生活,体验生活。发自 每一个人的“心灵的微光”都自有
其价值,每一个都有可能成为“天才”,只是他并没有像“天才”一样
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抒发出来。

如果要深入分析的话,首先可以对“心灵的微 光”加以界定,你认为
的“心灵的微光”究竟是什么东西?是灵光乍现的灵感?还是思想的
火花 ?是日常生活的感悟?还是发人深思的哲理?总之,“心灵的微
光”可以是灵感之光,是思想之光,是智 慧之光,是存在之光(以上
为纵向分析),也可以是诗意之光,是自由之光,是正义之光,是
公 正之光(以上为横向分析)??。对“心灵的微光”的理解和界定,
实则决定了作文立意的高低和议论的 深浅。

其次,可以就“心灵的微光”展开因果分析,分析人为什么要珍惜自
己“心 灵的微光”,“心灵的微光”对一个人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假如
没有了“心灵的微光”,人将会变成怎样 的人,将会导致怎样的严重
后果。

然后,可以就“心灵的微光”展开对比分析,分 析珍视自己“心灵的微
光”的人(尤其是天才)都取得了哪些成就,如天才诗人海子,苹果
之父 乔布斯,美国导演卡梅隆等等,而无视自己“心灵的微光”的人
又是多么失败,可用“芸芸众生”作为反 例。在此,还可以追问,为
什么天才可以发现、观察、感悟、表达自己“心灵的微光”,而普通
人就不能,从而推论到怎样才能做到珍视自己“心灵的微光”。

再次,可就“心灵的微光” 展开措施分析,分析怎样才能做到珍视自
己“心灵的微光”,如首先要学会“认识你自己”,学会自我反 省,学


会自我审视等;其次要学会感悟生活,体验生活,观察生活,发现
生活等 。最后,既然“心灵的微光”会在天才的作品中出现,而普通
人往往将之忽视。那普通人不一定完全通过 审视自我或审视生活来
发现“心灵的微光”,还可以通过从天才的作品中学习天才发现、感
悟、 表达自己的“心灵的微光”的经验,从而通过审视天才,来学会
珍视自己“心灵的微光”。

最后,可以就“心灵的微光”展开辩证分析,“心灵的微光”也可能是
愚昧之光,邪恶之光, 人要善于培育智慧之光、正义之光,摈弃愚
昧之光,邪恶之光。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此之谓也 。

当然,爱默生的本意是论“自立”,从被命题人删除掉的语句中,我
们可以看出 ,作者不是非常欣赏那些“发现和观察诗人和圣贤的天空
里的光彩”的人,作者之所以这么说,是为了突 出自我

的价值,不是为了否定“诗人和圣贤的天空里的光彩”,如果从“珍视
自我的 感觉、感受、体验”入手,从而“肯定自我的价值”的角度立论,
当然也可以。尤其是作者下文中说的“ 越是对方呼声最高的时候,我
们越要平心静气的坚持我们自发的感想”这句话,更是阐明了人要坚
守“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真谛。

而在高考作文题目中,人们舍弃自己“心灵的微 光”的原因,正是因
为人们认为“这是自己的东西”,无足珍贵,这是一种极度不自信、
妄自菲 薄的表现。既然如此,人要坚守自己“心灵的微光”,最重要
的莫过于“相信自己的感觉”,从而“肯定 自我的价值”了。如果能从
这个角度引申到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人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人要
有 坚守“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那就再好不过了。

三、阅卷实录

评卷之先:讲解细则,明确角度。

6月11日上午8时,阅卷老师赶到华东师范大学大礼堂 参加阅卷会
议,明确阅卷要求,分配阅卷任务。大会结束以后,作文组的阅卷
老师单独开会,阅 卷组的负责人就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做了深入的解
析,分析了“心灵的微光”的内涵,并对样卷中考生出现 的各种作文
思路做了简要的评析,详细地讲解了今年高考作文的评分细则。

在具体要求中,反复强调的是有以下几条。

一、不能根据考生的作文题目就妄下论断其是否 离题,一定要在通
读全文的基础上,判断其是否偏离题旨。

二、不能只关注作文的开头和结尾就打分,一定要看全篇,甚至重
点要看作文的主体部分。


三、坚决反对华而不实的文风,但是不反对“华而实”,鼓励既言之
有物,又言之有文的作文。

四、不写作文题目的扣2分,错别字每出现1个扣1分,扣满3分
为止,书写美观的可酌情加 2分,书写潦草的可酌情扣2分。

五、问题卷可提交中心组审阅,空白卷一律提交。

六、要注意区分偏题作文、离题作文、套 题作文等之间的区别。偏
题作文可归入三类下或四类卷。离题作文和套题作文为五类卷。

七、要注意区分作文材料及其出处的区别。作文材料虽然出自于爱
默生的《论自立》,但并不 意味着学生只能写“论自立”,“论自信”,
如果要写,也要结合“心灵的微光”写,不能抛开“心灵的 微光”。对
于“心灵的微光”的具体内涵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可
根据自己的理解 分析阐释,但不能把“心灵的微光”理解成人身上的
“闪光点”,或生活中的“细节”。考生可以从培养 “天才”的角度入手,
但是不能抛开“心灵的微光”泛泛而谈。总之,不能割裂开来理解材
料中 的两句话,要从整体上去感知这两句话。

八、要注意区分把“微光”理解成“爱”、“信念 ”、“梦想”、“幸福”、
“美”等内涵的不同情况。如果把“微光”单纯地等同于以上内涵,有
偏题之嫌;如果把以上内涵理解成在“心灵”中一闪而过的“微光”,
也未尝不可。关键在于考生是如 何阐述分析的。不能搞“一刀切”。

然后,阅卷老师分组来到阅卷教室阅读样卷,深入讨论 阅卷标准,
在讨论结束之后,阅卷小组组长就阅卷老师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
并结合中心组的意 见,深入解析了每篇样卷的打分标准。要求在第
一天的阅卷过程中,每一篇四类卷以下的作文都要提交给 阅卷小组
长审阅。

评卷之时:重视审题立意,忽略语言表达。

在阅卷过程中,阅卷老师最苦恼的莫过于判断作文是否偏题,因为
离题作文还是比较明显的, 诸如“细节决定成败”、“论包容”、“成功
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之类,基本上就是五类卷了。

偏题的作文就颇让人头疼了,这些考生明显经受过材料作文的审题
指导,但是学焉不精, 审题不清,喜欢在开头或结尾照抄材料,貌
似符合题旨,但是并不对材料进行有效地分析和阐述,就直接 举例
论证,阅卷老师须在考生的举例论证中,进一步明确其立意是否偏
题。在考生在举例论证的 过程中,对“心灵的微光”往往不加诠释,
这就导致阅卷老师无法快速准确地领会考生的立意是否得当。 阅卷
难度因而大大增加。


比较符合题旨的立意作文,往往在开头引 述材料之后,即明确破题,
将“心灵的微光”界定为“灵感”、“想法”、“意念”、“思想”、“智慧 ”
等,然后展开论述,或论述其价值和意义,或论述如

何抓住“心灵的微光”,思路 清晰,主题明确,阅卷老师只要根据其
立意的高低和论述的层级即可区分出一类卷和二类卷。

比较符合题旨的作文,所列举的材料往往以自然科学领域的发现为
主,如牛顿、爱因斯坦、伦 琴、居里夫人、乔布斯等,以人文社科
领域的作品为辅,如李白、苏轼、曹雪芹、蒲松龄、鲁迅、韩寒等 。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涌现了大量的作文,以张丽莉、吴斌等“最美”
的新闻人物为正例,以小 悦悦事件、食品安全问题、不扶摔倒老人
等为反例,展开对比论证,论述要抓住人性中的真、善、美的“ 微
光”,立意模棱两可,论述不着边际,题旨在若即若离之间徘徊不定,
让阅卷老师不知如何判 定是好。

评卷之后:找出问题,明确方向。

2012年上海高考作 文的平均分尚未公布,估计在49分左右,在阅
卷之后,笔者做了如下几条阅卷小结。

一、今年的离题作文、偏题作文明显增加。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为
上海近年高考作文题中审题 难度最大的。这与上海市语文教育界一
直倡导的在审题上不给学生设高门槛的精神是相违背的。审题难度
的增加导致考生立意上的高风险,循规蹈矩的学生往往会占便宜,
只要审题过关,就可以得到二 类卷。力图有所突破和创新的学生则
要承担离题或偏题的风险。

二、今年的记叙文 明显减少,几乎是清一色的议论文。记叙文鲜有
佳作,几乎都是三类卷或四类卷,虽然题干中没有明确规 定一定要
写议论文,但是考生在解析“材料作文”的思维定式下,几乎都选择
了议论文。

三、在议论文写作中存在明显的不重视对观点的分析、阐释,只注
重大段地举例“印证” 的现象。考生在引述材料得出观点之后,往往
马上列举2-3个例子加以印证,缺少对观点的深入分析和 详细阐释。

四、今年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显得到抑制,但是也没有大量出现“华而
实 ”的文风,文风趋向于朴实,但并不自然。语言表达明显趋于干瘪、
枯燥,没有新意,缺少文胆和文气。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2013年的考生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训
练。


一、加强材料作文的审题训练。其实,审题训练,主要针对的就是
材料作文。 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审题难度都不大。真正需要审题
训练的只有材料作文。要对材料作文中的材料进行 整体关照,注意
分析前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不能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如不能抓
住“微光”的 “微”字,将“微光”理解成生活中的“细节”;不能抓住材
料中的“舍弃”二字,将材料理解成“不抛 弃、不放弃”;抓住材料中
的“自己”二字,将材料理解成“自信、自强”等。

二 、加强议论文写作中的逻辑论证训练。要明确“印证”不等于“论
证”,单纯的通过举例“印证”实际上 是经不起推敲的,不属于严格意
义上的逻辑论证。考生要学会运用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
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要学会运用因果分析、对比分析、辩证分析来
阐述自己的观点。

四、加强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可以针对现实社会的阴暗面进行提出
有理有节有凭有据的批评和 建议。虽然像“小悦悦”事件这样的社会
热点可能会不恰当,但是不排除考生可结合恰当的社会热点加以 批
评指正。虽然“心灵的微光”很私密,很个人化,但是让人将它舍弃
的原因却既有个人原因, 也有社会原因,考生完全可以结合社会热
点分析其被舍弃的社会原因,从而达到联系实际、针砭时弊的目 的。

四、评分标准及细则

2012年上海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一类卷(63-70分)基准分67分

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恰当, 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
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有文采。

二类卷(52-62分)基准分57分

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恰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
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39-51分)基准分45分

基本符合题意,立意一般,选材尚恰当,中心尚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21-38分)基准分29分

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
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20分以下)符合以下一项即
为五类

⑴脱离题意;⑵文理不通;⑶全文不足400字。


说明:⑴未写题目扣2分 ;⑵错别字1个扣1分,至多扣3分;⑶
标点错误多,酌情扣1-2分;⑷文面不整洁,酌情扣1-2分 ;文面整
洁美观,酌情加1-2分。

2012年上海高考评分细则

今年高考作文题中的“心灵的微光”含义较为丰富,具有一定的开放
性,在判断考生作文的立 意时,需要特别注意。

一、“心灵的微光”,可以理解为灵感、想法、意念、点子等,只要
是符合心灵活动规律的词语都可以算作符合题意。但是把“微光”理
解成生活中的细节,人性中 的闪光点,则不符合题意。

二、对于这则材料的整体理解,也可以从相信自己、肯定自己“ 心灵
的微光”入手,因为材料中暗含了这个意思。但是如果抛开“心灵的
微光”,单纯地论述自 信则另当别论。

三、如果将该材料理解成“不抛弃、不放弃”,“珍惜曾经的拥有”,“论包容”、“成功留给有准备的人”等,则属于离题或套题作文。离
题作文要按照原则上打为五类 卷,与四类卷中的偏题作文区分开来。

四、对于字数不满400字、未能卒篇的作文,应以 内容不够充实为
由,酌情扣分,可列为四类卷。对于字数已满400字但不满600字
的作文, 要看其内容写的如何,如果卒篇,可以按照完整的文章打
分,可酌情扣分。如果在600字至800字之 间,可以按照正常的作
文打分,不予扣分。

五、对于思想内容不健康,与主流价值 观有严重冲突的文章,可提
交为问题卷,由中心组负责打分。

五、标杆作文

随心之性,思哲之志,羽化而登仙

有人说:“天才与凡人只在于一步之遥。”愚以为,诚然。

天才与凡人只在于一步之间,有 些人抓住了心底闪过的一丝微光,
他们顺藤摸瓜,羽化登仙,创下惊世之作,被人们并为天才之列;而有些人却没有抓住,他们终究认为自己是凡人,对那些不切实际
的想法首先进行自我否定,直到那 一丝微光石沉大海。

每个人都想成为天才,每个人都想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惊起世间千层浪。但多数人终究沦为凡人,平庸普通,消殒于那历史长河,堙
没在茫茫人海,终究是没有发出自 己的声音。

那么该如何抓住这在头脑中闪过的一丝微光呢?

愚以为, 随心之性,思哲之志,而后方可羽化而登仙,脱离凡俗的
桎梏,傲临于凡世之上。首先,人要听从心里的 想法,坚定自己的


抉择。陈寅恪先生曾在《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铭》中倡导“独立之< br>精神,自由之思想”。若要脱离那凡俗的桎梏,必先有独立的人格,
独到的见解,并且有所坚持, 有所取舍,能在人潮的风浪中屹立不
倒,不人云亦云。有着“举世皆醉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高等
境界。唯有如此,才不至于被人海吞没,服软于权威,萎靡于金财。
心底无意间闪过的那一丝微 光,如冬末的萌芽,抓住它,便能超凡
脱俗。

但是,愚以为,仅此还远远不够。你 还要有能力去追寻那簇微光,
有能力去顺藤摸瓜,有能力去驾驭它,把它牢牢地握在手里。光有
此“独立精神”一个横向当世之时的维度,是远远不能驾驭得了微光
的。所以,还须有一个纵向拉伸的过 程,那就是历史的长流,“江山
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思百哲之志,感百哲之悟。

我等有幸处于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的大中华,有着深厚的底蕴,听孔
老之教诲,感孙文先生之遗志 ,理应“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要如王观堂先生所说“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持一 等
之志,追寻曾国藩先生所向往达到之“太上立德,其次立功,而后立
言”的人生境界。 人 生须笃定自己的志向,力行自己所言。唯有此
方能修成正果,成为世人所追捧的天才,他们所付出的代价 是常人
远远不能承受的,但只要他们自己知道那就够了:他们为什么能抓
住心底那一丝微光,他 们凭什么成为天才。听随心底呼唤之声,思
辨先贤明哲之志,待进入修罗之境,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 而登
仙。

每个人心底都会闪过不止一次的微光,有些人抓住了,有些人没有。有些人成为了天才,有些人终究沦为凡夫俗子。当后者看到前者的
作品中闪现了自己曾经的灵感,他 们唯有后悔不已,感慨唏嘘而已。

【阅卷组意见】本文文质兼美,属于难能可贵的“华而 实”的作品。
从作者的遣词造句之中即可看出其文史底蕴不凡,但不会给人一种
堆砌材料之感。 所选素材从陈寅恪、王国维到曾国藩等,皆有自己
独特的理解和感悟,且非常切合本文的主旨。本文简单 地阐述了“心
灵的微光”和“天才”之间的关系之后,便着重用力于阐述“如何抓住
这在头脑中 闪过的一丝微光”,运用措施分析,先后从横向、纵向角
度分析,再合二为一,总结全文。主题明确,思 路清晰,论证严密,
语言骈散结合,铿锵有力,很有艺术感染力。

燎原之火,起于微光


圣人之所以为圣,凡人之所以为凡,人们的界定往往会 联系到他们
的成就,而成就的成立,构成的重要元素除了坚忍不拔之志以外,
亦必有它,心灵的 微光。

燎原之火,起于微光。但是怎样才能抓住微光,并将之扩展成燎原
之火呢?

荀子说 过:“吾尝终日而思,”但他脑中并没有闪过微光,“不如须臾
而学也。”的确,微光来自于自身。只有 勤学,把脑中的空缺补满,
才可以等待那道灵光的出现,许多的世界重大发现都来自于苦思冥
想 之后的冷却期。有如凯库勒发现苯环结构,是在梦中,他梦到了
一条蛇,咬到了自己的尾巴,醒来之后, 他便写下了化学史上的突
破。人们惊叹于他的幸运之时,殊不知多少日夜的努力,如果没有
构成 微光的物质,试问空想会有结果吗?

然而,如何将微光培养成那股燎原之火呢?李白找到了 ,是酒。他
将明月,美酒作为自己的朋友,以酒来触发自己的灵感,并将其转
化为了自己豪气干 云的万古诗篇,无疑,他的诗歌点燃了一个时代。
酒之于我们,象征着什么?是把灵感转化为现实的勇气 。我们只是
一介平民,如何与专家叫板,他们说的肯定就是对的。看来是的,
我们的确错了,但 我们错的是把自己的点点星火抹杀在了摇篮里。

著名探险家贝尔格雷尔斯曾说过:求生的关 键在于不断探寻,不能
放弃希望。也许你会在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慨叹如果当初的
我再坚 持一下,或许我也可以写出这么动人的生命乐章,也许你会
在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时,感慨如果当初我再 坚持一下,或许我也
可以画出这么动人的甜美微笑,可是这都只是也许,我们总是在把
那些曾属 于我们的微光舍弃之后,才后知后觉地在某个天才身上发
现,原来自己曾经也是个天才。

如何在拥有微光之后将其扩大?当然还要有一个必要条件,那便是
风。具体说来,是自然或是 社会的环境。在文字狱横行,或是焚书
坑儒的意识形态下,即使出现了光,也会被那时代的阴影所笼罩。
他们不愿,也不敢去点燃自己,照亮别人。每一次的革命成功,必
须先打破人们古老陈旧的意识 与思想。

那微光,就像初燃的火花,如若不加以氧气的供给,数秒后便会自
动的消 失,不留下任何存在过的痕迹,但若细心给以保护,便可致
那熊熊巨火。燎原,才是那火芯的初衷吧。< br>


火苗虽小,可以燎原;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不把握,什么都
是 空谈,三毛说:我有一个想法,去做。微光之所以易于舍弃,是
因为其微,然而微光之所以不应该舍弃, 是因为其虽微,却

【篇三:2012上海高考优秀作文分析】


2012上海高考优秀作文分析

一、题目

根据下列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
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 ,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70分)

(可用比喻类作文写作技巧来审题:1.找本体;2.化虚为实,联系生
活; 3. 揣测命题意图,选取恰当角度。)

二、考题解读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在 写作方面的审题立意、选材构思、结构布局和
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近年的高考作文题 为材料作
文题,在审题上有一定的难度。

如果单从作文题目出发,最直接的立意就 变成了人们应该珍惜自己
“心灵的微光”,学会从自己的角度,自我反省,自我审视,并观察
生 活,感悟生活,体验生活。发自每一个人的“心灵的微光”都自有
其价值,每一个都有可能成为“天才” ,只是他并没有像“天才”一样
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抒发出来。 如果要深入分析的话,首先可以对“心灵的微光”加以界定,你认为的“心灵的微光”究竟是什么东
西?是灵光乍现的灵感?还是 思想的火花?是日常生活的感悟?还
是发人深思的哲理?总之,“心灵的微光”可以是灵感之光,是思想
之光,是智慧之光,是存在之光(以上为纵向分析),也可以是诗
意之光,是自由之光,是正义 之光,是公正之光(以上为横向分
析)……。对“心灵的微光”的理解和界定,实则决定了作文立意的< br>高低和议论的深浅。

其次,可以就“心灵的微光”展开因果分析,分析人为什么要珍 惜自
己“心灵的微光”,“心灵的微光”对一个人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假如
没有了“心灵的微光 ”,人将会变成怎样的人,将会导致怎样的严重
后果。

然后,可以就“心灵的微光 ”展开对比分析,分析珍视自己“心灵的微
光”的人(尤其是天才)都取得了哪些成就,如天才诗人海子 ,苹果


之父乔布斯,美国导演卡梅隆等等,而无视自己“心灵的微光”的人
又是 多么失败,可用“芸芸众生”作为反例。在此,还可以追问,为
什么天才可以发现、观察、感悟、表达< br>
自己“心灵的微光”,而普通人就不能,从而推论到怎样才能做到珍
视自己“心灵的微 光”。

再次,可就“心灵的微光”展开措施分析,分析怎样才能做到珍视自
己“心 灵的微光”,如首先要学会“认识你自己”,学会自我反省,学
会自我审视等;其次要学会感悟生活,体 验生活,观察生活,发现
生活等。最后,既然“心灵的微光”会在天才的作品中出现,而普通
人 往往将之忽视。那普通人不一定完全通过审视自我或审视生活来
发现“心灵的微光”,还可以通过从天才 的作品中学习天才发现、感
悟、表达自己的“心灵的微光”的经验,从而通过审视天才,来学会
珍视自己“心灵的微光”。

最后,可以就“心灵的微光”展开辩证分析,“心灵的微光”也 可能是
愚昧之光,邪恶之光,人要善于培育智慧之光、正义之光,摈弃愚
昧之光,邪恶之光。孟 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此之谓也。

而在高考作文题目中,人们舍弃自己“心灵的微光 ”的原因,正是因
为人们认为“这是自己的东西”,无足珍贵,这是一种极度不自信、
妄自菲薄 的表现。既然如此,人要坚守自己“心灵的微光”,最重要
的莫过于“相信自己的感觉”,从而“肯定自 我的价值”了。如果能从
这个角度引申到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人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人要
有坚 守“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那就再好不过了。 三、例文

随心之性,思哲之志,羽化而登仙

有人说:“天才与凡人只在于一步之遥。”愚以为,诚然。 天才与凡
人只在于一步之间,有些人抓住 了心底闪过的一丝微光,他们顺藤
摸瓜,羽化登仙,创下惊世之作,被人们并为天才之列;而有些人却没有抓住,他们终究认为自己是凡人,对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首
先进行自我否定,直到那一丝微光 石沉大海。

那么该如何抓住这在头脑中闪过的一丝微光呢?

愚以为,随心之性,思哲之志,而后方可羽化而登仙,脱离凡俗的
桎梏,傲临于凡世之上。

首先,人要听从心里的想法,坚定自己的抉择。陈寅恪先生曾在
《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铭》 中倡导“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若要脱离那凡俗的桎梏,必先有独立的人格,独到的见解,并且有
所坚持,有所取舍,能在人潮的风浪中屹立不倒,不人云亦云。有


着“举世皆醉 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高等境界。唯有如此,才
不至于被人海吞没,服软于权威,萎靡于金财。心 底无意间闪过的
那一丝微光,如冬末的萌芽,抓住它,便能超凡脱俗。

但是,愚以为 ,仅此还远远不够。你还要有能力去追寻那簇微光,
有能力去顺藤摸瓜,有能力去驾驭它,把它牢牢地握 在手里。光有
此“独立精神”一个横向当世之时的维度,是远远不能驾驭得了微光
的。所以,还 须有一个纵向拉伸的过程,那就是历史的长流,“江山
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思百哲之志,感 百哲之悟。

我等有幸处于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的大中华,有着深厚的底蕴,听孔
老之 教诲,感孙文先生之遗志,理应“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要如王观堂先生所说“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持一等
之志,追寻曾国藩先生所向往达到之“太上立德,其次立功,而后立
言”的人生境界。

人生须笃定自己的志向,力行自己所言。唯有此方能修成正果,成
为世人所追捧的天才,他们所付出的代价是常人远远不能承受的,
但只要他们自己知道那就够了:他们 为什么能抓住心底那一丝微光,
他们凭什么成为天才。听随心底呼唤之声,思辨先贤明哲之志,待
进入修罗之境,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每个人心底都会闪过不止一次的微光, 有些人抓住了,有些人没有。
有些人成为了天才,有些人终究沦为凡夫俗子。当后者看到前者的
作品中闪现了自己曾经的灵感,他们唯有后悔不已,感慨唏嘘而已。

【阅卷组意见】本文文 质兼美,属于难能可贵的“华而实”的作品。
从作者的遣词造句之中即可看出其文史底蕴不凡,但不会给 人一种
堆砌材料之感。所选素材从陈寅恪、王国维到曾国藩等,皆有自己
独特的理解和感悟,且 非常切合本文的主旨。本文简单地阐述了“心
灵的微光”和“天才”之间的关系之后,便着重用力于阐述 “如何抓住
这在头脑中闪过的一丝微光”,运用措施分析,先后从横向、纵向角
度分析,再合二 为一,总结全文。主题明确,思路清晰,论证严密,
语言骈散结合,铿锵有力,很有艺术感染力。

燎原之火,起于微光

圣人之所以为圣,凡人之所以为凡,人们的界定往往会 联系到他们
的成就,而成就的成立,构成的重要元素除了坚忍不拔之志以外,
亦必有它,心灵的 微光。 燎原之火,起于微光。但是怎样才能抓住
微光,

并将之扩展成燎原之火呢?


荀子说过:“吾尝终日而思,”但他脑 中并没有闪过微光,“不如须臾
而学也。”的确,微光来自于自身。只有勤学,把脑中的空缺补满,才可以等待那道灵光的出现,许多的世界重大发现都来自于苦思冥
想之后的冷却期。有如凯库勒发现 苯环结构,是在梦中,他梦到了
一条蛇,咬到了自己的尾巴,醒来之后,他便写下了化学史上的突
破。人们惊叹于他的幸运之时,殊不知多少日夜的努力,如果没有
构成微光的物质,试问空想会有结果 吗?

然而,如何将微光培养成那股燎原之火呢?李白找到了,是酒。他
将明月,美 酒作为自己的朋友,以酒来触发自己的灵感,并将其转
化为了自己豪气干云的万古诗篇,无疑,他的诗歌 点燃了一个时代。
酒之于我们,象征着什么?是把灵感转化为现实的勇气。我们只是
一介平民, 如何与专家叫板,他们说的肯定就是对的。看来是的,
我们的确错了,但我们错的是把自己的点点星火抹 杀在了摇篮里。

著名探险家贝尔格雷尔斯曾说过:求生的关键在于不断探寻,不能
放弃希望。也许你会在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慨叹如果当初的
我再坚持一下,或许我也可以写出这么 动人的生命乐章,也许你会
在看达芬

奇的蒙娜丽莎时,感慨如果当初我再坚持一下, 或许我也可以画出
这么动人的甜美微笑,可是这都只是也许,我们总是在把那些曾属
于我们的微 光舍弃之后,才后知后觉地在某个天才身上发现,原来
自己曾经也是个天才。

如何 在拥有微光之后将其扩大?当然还要有一个必要条件,那便是
风。具体说来,是自然或是社会的环境。在 文字狱横行,或是焚书
坑儒的意识形态下,即使出现了光,也会被那时代的阴影所笼罩。
他们不 愿,也不敢去点燃自己,照亮别人。每一次的革命成功,必
须先打破人们古老陈旧的意识与思想。

那微光,就像初燃的火花,如若不加以氧气的供给,数秒后便会自
动的消失,不留下任何 存在过的痕迹,但若细心给以保护,便可致
那熊熊巨火。燎原,才是那火芯的初衷吧。

火苗虽小,可以燎原;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不把握,什么都
是空谈,三毛说:我有一个 想法,去做。微光之所以易于舍弃,是
因为其微,然而微光之所以不应该舍弃,是因为其虽微,却有其潜
质。没有人可以断定人生,无论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别舍弃了
不该舍弃的,而导致不可逆转 的悔恨。别让运势、天气成为自己的
羁绊,勇敢地把微光展现出来吧,

谁是最可爱的人原文-高考作文技巧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优秀教师主要事迹


jingdian-最勇敢的人


爱祖国的作文-毕业相册


我心目中的白衣天使-广告学毕业论文范文


铜矿中学-新闻稿撰写


话题作文网-护旗手


抹不去的忧伤-滥竽充数续写



本文更新与2021-01-08 09:1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54588.html

上海高考作文微光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