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高中作文 >

2014年山东省高考满分作文评析(30篇)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1-01-08 20:30
tags:2014山东高考

时间都去哪儿-投机的意思

2021年1月8日发(作者:伍精华)


2014年山东省高考优秀作文评析

2014年
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窗子就是一 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有人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
有人看到的是闹,有 人看到的是静……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难度系数:0.702;平均分:42.17

1.心中有什么,就看到什么

从窗子这个画框望出去,不同的人看见不同的场景。雅人见雅,俗人见俗;喜欢热闹 的人看到
的是闹,而心静如水的人看到的是静??对此,我想说:“心中有什么,便会看到什么,我们所 看到
的东西只是我们内心的反映。”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所看到的东西只是反映我们的内心,符合我们本人的追求。
候 鸟迁徙惨遭杀戮,土著村民看到的是鸟肉,游乐贵族看到的是靶子,记者李锋看到的是被践
踏生命的斑斑 血迹和政府的监管不力、消极作为,而执法部门看到的是利益链条的暗流涌动、环环
相扣。不同的人心中 有不同的追求,也便看到了不同的场景,便有了不同的做法。李锋心中唯有人
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年头,看 到了不法分子的罪恶行径,便选择了揭露现实。可见心中所想所追求的
东西,决定你的视线、眼界,进而 决定你的行为。
张爱玲曾说:“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人间,没有谁可以将日子过得行云流水。但 我始终相信,走过
平湖烟雨,岁月山河,那些历尽劫数、尝遍百味的人,会更加生动而干净。”林清玄就 是这样。他随
茶农采茶,茶农当然只看到茶,但林涛玄,心中有着对自然美景的追求,有着对自己写作的 感悟,
于是他看到了采茶中的道理。一部《平常茶非常道》让我们领略了他的内心世界。
心中有什么,便看到什么。这话一点也不假。既然这样,我们便应该明白,我们要把内心装满
美好的事物 ,唯其如此,我们才能看到人间的美丽。
大家都明白,小孩子的心是澄澈纯净的。因此,他们 看到的世界也是明净的。但当心灵之杯翻
腾得唯有求取名往的欲望,当脑中唯存“衣锦还乡、袍笏加身” 的想法,当心中只有“春风得意马
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渴求,这时,他们的目光便变得短浅,他们 只能看到获得名利的敲门砖,
而失去那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的 澄澈本心。这样,从历
史的角度看,他们的生命便失去了意义,他们便只能如一颗流星滑过天空,而不会 为后世所铭记。
因此,让我们摒除心中芜杂的思想,让美好的事物流盈心间,这样,我们便会 看到多彩的生活,
多彩的人间。因为,心中有什么,便看到什么!
【阅卷专家评析】
本文是一篇有理有据、剖析透彻规范的议论文。文章简述材料之后,用一?对比?引出自己的
看法和观 点,可以说是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全文紧扣?客观景象?和?主观情绪?展开,符合题
意。结尾升华有 力,能做到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此文的又一长处,在于分解出不同视角的?分论点?,是依据?是什 么——为什么——怎么样?
的提问思路来提炼分论点:我们所看到的东西只是反映我们的内心,符合我们 本人的追求;我们要
把内心装满美好的事物,惟其如此,我们才能看到人间的美丽。在这两个分论点中, 第二个分论点
的提出相当中肯、深刻,意义上更近一层,属递进式排列。
作者用朴素平实而流 畅的语言进行阐释,似缺?文采?但不乏措辞之机智,如:翻腾得唯有求
取名位的欲望的?心灵之杯?, 谋取名利的?敲门砖?,作者的妙语——?让我们摒除心中芜杂的思
想,让美好的事物流盈心间?等。
所选事例无论是李锋还是林清玄,都具有现实意义,且素材新颖。事例中嵌入名言警句,看似
信 手拈来,实则别具匠心。另外,本文作者所引素材出处准确,也应试我们当前学生作文应该借鉴

< br>
和学习的一个方面。

2.蜗涎与铁轨

若把 窗子比作画框,窗外的景色便是那框中独二元二的图画。然而同样的窗子,有人望去,只
见得长长铁轨火 车呼啸,悔自不随,徒增伤悲。有人却只见得,新雨后晚来秋,墙沿边,小蜗牛。
于是后者欣 喜地沿着蜗涎瞧去,看到了街角的野花、河边的水鸭、泥塘中的小青蛙。而前者,
已将窗扉紧闭,只剩牵 挂。
只见其大,粗疏生活,想来即使渴望窗外的画,也只是无自感伤,无法领略那细微处的美 好,
而着眼小处、细悟生命的人,却能够一眼望到那点滴处的真善,感受温暖。
拿破 仑一生战功卓越,金钱、名声、荣誉,应有尽有。可他却说:“我这一生从来没有过一天快
乐日子。”而 失聪失明的海伦·凯勒,却在悲惨的生活中发现生命是那样美好,这怎能不令人沉吟深
思。
在生活的窗子里,拿破仑只看到铁轨,没有尽头,而海伦却“看”到蜗涎,点滴美好。我想那
不幸女孩心 中,定然觉得生命便如那穿流于掌间的清水一样,凉沁舒柔吧。
诗人写得好:我心有猛虎在细嗅蔷薇。 这是多仔细的洞察力,才能体察到庞然大物的轻柔心境
呢!诗人,大概只有诗人,才能如此吧!于小处观 察,于细处品吟,再从一字一句的小小字眼中,
轻轻吐出那映射大千万象的妙语智言,震悟苍生,以小明 大。
两只黄鹂、一行白鹭、晴空一鹤、枫红一泊、鸳鸯一对、燕子一双、明月一轮、清泉一涧?? < br>那些细微处的美好,那弯曲浅浅的蜗涎,不正隐藏在那些传承千古的辞章叠韵里吗?平平仄仄、
叮 叮咚咚,多悦耳的节奏,多曼妙的回首,窗子外,雅静安然,不见俗流。
所以你还在窗边叹那铁轨上呼 啸不停的火车吗?你还在懊恼自己没有跟上这个时代快节奏的步伐
吗?想想吧,那是否值得去追去逐。沉 吟的片刻,你会看到墙沿小小的蜗牛,留下一串晶莹,不远
的街边,野芳发而幽香。生活的图景,本就是 美好宁静。
细处乾坤大,微中意蕴长。
【阅卷专家评析】
没有抽象论说 ,而以形象的描写,精当的议论,丰富的联想想象,斐然的文采吸引阅卷老师,
这是这篇作文获评优秀的 最重要原因。
1.本文取材机智,巧用意象。多数同学由于缺乏自己的独到见解,所以抱定了?此是公 理,无
须论证?的态度,或是很少有自己的言语,不停地引用名人警句,很少有作者自己的话语表达。而
本文?感情专一、从一而终?,全文巧取象征两种不同生活态度的?铁轨?和?蜗涎?两个意象,以历史上拿破仑?兀自感伤?和海伦·凯勒?发现生命是那样美好?的事例为依托,把美好宁静的生
活 图景和细微处的美好招致?麾下?,生动有力地来诠释文章的主旨,写得情理兼备、文气沛然。例
证、引 证的巧妙结合是本文的一大亮点。选材大小兼顾,有轰轰烈烈影响乾坤的大人物拿破仑,有
细致入微感动 人心的海伦·凯勒,有呼啸而过的火车,有匍匐而行的蜗牛。两两对比,引析结合,
说理充分。
2.阐述生动,文采斐然。议论文是高考作文的主力军,一般议论文语言干瘪,八股腔,文字缺
乏活力 ,读来令人困倦。须知议论文也是讲求鲜活、讲求灵气、讲求文采的。本文融叙事、抒情、
议论于一体, 生动的细节渲染出真实的情景,炽热的情感、精当的论述尽显作者的思维过程,扣题
既巧又准,笔调颇似 文化散文风格。文章立意角度独特,将看似毫不相关的两种事物联系起来,却
又合情合理,令人耳目一新 。文章在句式上长短结合,有整齐美,有节奏感,有变化之妙;善用问
句,引人思考,发人深省。 总之,本文既有理趣又显情趣,富有极大的理论穿透力和感染力,是一篇立意高远、思想深刻、
大气 厚重、结构清晰、内容充实、文笔流畅且富有张力的抒情议论性散文,是考场不可多得之佳作。

2 26



3.明月映我心

世 界是一栋高楼,你望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望你。我并非想说镜子中虚假自我的映射:你笑他
也笑。而推开 窗予,世界映在你眼中,照在你心中。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当我们心中为一静谧之境,再尘杂的庭户 ,也会成为一灵魂栖身之所。
由此可言:“世界峥嵘,唯我心锦绣。”
三毛曾言:“ 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
莫能助。”多么美的比 喻,心中也许是一座坚固的城,也许又成了欲望之沼泽吞噬一叶扁舟。王澍,
中国第一位获得建筑界诺 贝尔奖——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建筑师。他用什么在国际上写下“中国”这
样遒劲的大宇呢?是十年的静心 。在物质力愈发膨胀的今天,世界太吵,而他独守一坚稳内心,近
七万块青瓦,筑出中国建筑闪耀在国际 的光芒。
明月皎皎,而外界欲壑难填又何妨?像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所表达的,是愿意 怀有一敬
畏之心拥抱月光还是潜于阴沟为觅得六便士沾沾自喜?我们总在抱怨欲望太多,诱惑太盛,窗外 的
繁华黄鹂太迷人,却忘却了一颗寂静安然的心是唯一一处我们疲惫心灵能够栖息灵魂与驻足的地方。
“走吧,人间的孩子,与一个精灵手牵着手,走过荒野和河流,这世界哭声太多,你不懂。”爱
尔兰诗人叶芝如是说。那飘荡在荒野的哭声啊,是外界投掷给我们的绳索,缚住了我们飞翔的翅膀。而我扪,若能以一寂静心灵丢守望,这歌声便能替代哭闹不休的世界。而我们叹息曾放下欲望体味
民间疾苦的杰克·伦敦在蜚声文坛后选择了自杀。外界未必嘈杂,可他的心太乱了,灵魂无法栖息,
他再 也寻不到那份推开窗子,拥抱世界的美好了。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几千年来传诵的王维的名 句只是一幅自然风光吗?当然不,他写
的,是他的心,是一份抛却外界独享繁华的静谧。
过分 夸饰外表而轻视内里,此乃镀金与真金的区别。静水流深,当我们的心安睡着,这个世界
再吵也打扰不了 灵魂的睡梦。当我们的心镀上了一层金粉,这个世界大概也被我们惊扰了吧。世界
之景,在我们眼中,更 投影在我们的心中。心何如,世界何如。
用一寂静之心看世界,世界如此寂静。就让我轻嗅蔷 薇,成为弥足珍贵静享世界的竹,风雨过
处,仰天长啸。就让我轻吟“赖有明月舒我怀”,看这世界如襁 褓中安睡的婴孩。明月映我心,映我
安然之心。
【阅卷专家评析】
文章紧 扣材料,立足于?保持内心的宁静?之意立意,符合题意。文章紧扣中心,引述事例典
型,运用灵活自如 ,对事例的分析到位,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首先,本文紧扣材料主旨,由?我?介入,把目 光看向高处远处,寻求文化名人的例证,无论
是?抛却外界独享繁华的静谧?的王维,还是?独守一坚稳 内心,近七万块古砖,筑成奇迹‘瓦园’,
筑成中国建筑闪耀在国际的光芒?的王澍,但都指向恬淡澄澈 、积极向上的生命价值;又对毛姆、
三毛、叶芝等文化名人谙熟于心,叙写了他们?明月映我心,映我安 然之心?的生命状态和精神境
界。
在论证上,思路清晰,结构体现?是什么——为什 么——怎么做?的深刻性,首尾圆合,尽显
从容,这完全得益于作者参透了?寂静之心看世界,赖有明月 舒我怀?的人生境界生命价值的选择,
积累了大量的文化素材。
本文文笔细腻、感情 真挚,是一篇情、景、理和谐统一的美文。文章标题、开篇与结尾互照互
应,主体段落用名言诗句引领, 使文章显得层次井然,脉络分明。考生用语凝练老道,名言诗句的
引用自然贴切,为文章增彩不少。

4.横看成岭侧成峰

一扇窗,一幅画,心静者见静,心乱者见乱,心雅者自可见雅,心俗者便只能见俗。苏轼诗曰:
3 26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 同,观察事物的心境不同,自然会有不同
的感受。
人不能做情绪的主人,但可以做心 态的主人,做自己的主人。由自己决定认识事物的角度和心
态。便如那皇家院士,数以万计的人为之疯狂 ,钱锺书却偏偏弃如敝屣;便如那高官厚禄,侯霸为
之岌岌进取,唯恐丢失,严子陵却安心于山水,只求 山高水长;再如那名士之风,多少人逐之却不
得,谢安出身士大夫家族却心性淡泊、不慕名利,隐入山林 。如此,又有什么可说的呢?只因各人
心境不同,境界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罢了。否则,又为何有 人说那清泉、飞鸟、木樨、青石
极为绝妙,却又有人不屑那幽静的生活?
将心态交由自己把握 ,以不同的视角看待世态变迁,这并不是说可以不思进取,随波逐流,也
不是说总是压制自己,用所谓正 确的心态来束缚自己,而是将自然融入骨血,真正地处理好心态与
外界的关系,用适合自己的心态看窗外 的画,看那高山矮岭。如此,方有儒家“先天下之忧而忧”
的入世情怀,有隐者采菊于东篱、得“山高水 长”的先生之风,有佛者“一叶一菩提”的花花世界。
儒家、隐者、佛家,其心不同,故眼前的事物不同 。
也许,有人会说:“总不能没有目的,没有方法地看世界吧。”虽说心境不同,看到的事物不同,< br>但这并不是说不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心态来面对世界。看到雅的画,静的画,更能让人舒心不是吗? 试想,曼德拉当年若不是用宽容的心态走出监狱,又如何能赢得世界人民的敬佩?只是因为,他知
道 ,用这种心态看待以前的不公,以这种适合自己的心境走向未来才能走得更长远。
然而,反观 现世,多少人不懂得这个道理。任由市场沦为“毒”市场,肉不敢吃,饭不能咽,
任由嗔者见纸醉金迷, 任由痴者观万丈红尘。幸好,这种麻木不仁的心态已渐渐远去,幸好,人们
开始懂得选择适合自己的心态 来认识世界。
画,是静?是闹?是俗?是雅?只是因心境、视角不同,为何不选择一个适合自 己的心态,去
观这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的世界呢?
纵使横看成岭侧成峰,也是适合自己的最佳。
【阅卷专家评析】
文章引用苏轼诗句作标题 ,开篇阐释诗句作为立意,自然贴切,引出中心论点,是一篇思想比
较深刻、说理相当精辟、层次分明, 文气酣畅的议论文。
文章观点鲜明,?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立意,切合命题材料的核心含意;作者视 野开阔、知识
面广,对名人名言和社会各方面事例的引用驾轻就熟;文章素材既有理论性名人名言,又有 事实性
人物事迹,这样相互对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素材虽多,却无堆砌之感,说服力很强。
在结构上文章起承转合,灵活自如,开阖有度,引证说理,有力有理,毫不拘泥,纵横捭阖之
间颇现大气和灵气。文章以?横看成岭侧成峰?为题,阐释其意作为立论之?起?,然后三个主体段
落? 承?起论证,由?然而,反观……?起?转?,最后回扣材料,照应开头,是为?合?。由此可
见,本文 在考场作文中可以算作是一篇构思巧妙的佳作。
文章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出色,由于作者多方调动一切积 极的语言因素,刻意打造自己的语言,
使文章行文很大气,语言老道犀利,长短互补,整散结合,笔底藏 锋,语带激情,文采飞扬,铿锵
响亮,极富感染力和鼓动性,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能够让评卷老师眼前 一亮。

5.满园春色收眼底

我也想如顾城一般,在 地上画满窗子,让黑暗的眼睛得见光明。然而转念发现,万事并非如此
理想,人生恰若风景,但即便打开 窗户,也并非人人都可见得春色满园?
这并非幸与不幸之别,窗外有风光旖旎中的高声欢笑, 亦会有阴暗角落里的低沉哭泣;有幽深
寂静的深山古寺,定会有繁华喧闹的不夜都市。窗始终在那,变的 是你的视线与心态。高雅庸俗,
寂静喧闹,全部都对立统一地融入你的眼底。
这时你的选择就变得重要,心中殷殷地期盼。面向海雨霜天,你看到了波澜壮阔还是天地阴沉?
4 26



面向墟里孤烟,你看到了希望升起还是萧索之极?不如学学 苏子,月明星稀,泛舟江上,当朋友为
生之须臾而悲时,一笑便点明变与不变的深刻道理。眼中看到的是 乐,心中燃起的便是乐观,眼中
看到的是美,心中燃起的便是希望。
光阴者,百代之 过客也。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而浮生如梦,为欢几何?既知如此,何不活
得洒脱,拥抱“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圣人心怀,但可透过你人生的窗户,极目远眺,遇乐变乐,
遇悲求乐,不乐找乐,乐其所乐 。当你眼中看到的尽是窗外的乐景,又何来哀情?不如就取它几分
豪情,面向窗外的苍茫大地,开琼筵以 坐花,飞羽觞以醉月,心中常怀一份乐观与旷达,被你收入
眼底的则会是优雅美丽,静谧恬然的乐景。恰 如陶潜一句“心远地自偏”,即使如闹市喧嚣,也可因
心静而得静,总不改心中所持的淡泊宁静,车马之 喧也会变为丝竹管弦之乐。叫卖会扰人,弹唱会
撩人,其心静,其窗外则是宁静天地。恰若小小(苏小小 ),即便如死之悲哀,二十三岁的她也因心
中乐观旷达而把其视为上天之馈赠,让青春年华永留,不为衰 老折磨美丽永驻;恰若王禹偁,即便
如贬谪悲凉,也可以《黄冈竹楼记》聊表心志。竹工破之,刳去其节 ,用代陶瓦,因心中洒脱便也
得尽享山水之乐。事态万千,有悲有乐,而看到的景致终决于你的心态。满 园春色仍在,是否尽收
眼底,唯你怀有一颗美丽的心把视线投向春天,方可得鲜花簇簇,满庭留香。 < br>窗户已经打开,重要的是你观景的视角,赏景的心态,光明定会投入你的心窗,愿那些黑暗的
眼睛 拂去尘埃,用乐观美好的心灵去看待世界——
你收获的一定不只是光明,还有满园的春色。
【阅卷专家评析】
文章开篇点明?并非人人都可见得春色满园?,通过自己的论证分 析,最后得出?用乐观美好的
心灵去看待世界?的结论,中间的论证过程例证丰富而典型,引证深入而辩 证。
这篇作文是在作文题所给材料的基础上,谈生活和人生的真谛:窗户已经打开,重要的是 你观
景的视角,赏景的心态,光明定会投入你的心窗,愿那些黑暗的眼睛拂去尘埃,用乐观美好的心灵< br>去看待世界。这样的观点其实就是谈主客体相互作用影响下,主体如何看待客观世界的关系,所以
是比较深刻的立意。这类文章是颇难驾驭的,但作者以深沉真挚的抒情文字和积极向上的思想述说
对美好 事物的追求和关注,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对于高中生来说,这点难能可贵。
我们说?教材是我们高考 作文素材的后花园?,本文算是一例,本文取材广泛,但大多素材来自
教材,高考作文既要注意积累之功 ,更要培育挖掘之功,还要强化运用之妙。

6.人·画·生活

我从小就被父母视为俗人,不爱写诗,听不懂交响乐。仍记得家里来了一个又一个教我弹琴的< br>老师,终没有一个成功。总之,在现实生活中我大约就是个俗人。不是我躲避高雅,好像生活不多
去用它,它的存在于我来说就像是蛋糕上的红樱桃。然而,我却在这世上活着,愉悦地活着,过着
我的俗 生活,倚着窗牖欣赏遮份色彩平淡的画。
我透过窗子,看到画中的花就是一般开落,不去赋予 它诗意,好像一朵花就是简简单单的自然
美,偶尔有一丝香气,甜而悠长,像记得分明的快乐,甜而怅惘 ;像难以忘却的忧愁,不懂葬花,
却是真心欣赏着葬花人。喜欢她落泪蹙颦,好像那才是真真切切的美。 我又丝毫不厌恶金钱,这使
我觉得自己与高洁隐士又差了一大截,更是俗人也。钱钱贸易,钱就是钱,可 以买到一切吃穿用度。
在我看来,钱这个东西不很重要,但一定要珍惜它。我仍记得儿时丢了几块钱回家 大吵大闹,母亲
为了哄我又给我几块钱,我仍是哭,因为无论如何钱都是少了。
我喜 欢集市,人声鼎沸,看他们讨价还价,觉得他们可爱,觉得他们真实。如果小贩抹掉一些
零头,他们又道 谢,多生活啊!从集头走到集尾,太阳照过来,柿子显得格外大,苹果显得格外红,
乳猪显得格外膘壮。
总之,在我这幅画里,描绘的是现实,是真真切切的生活,是明明白白的俗人生活。
我偶尔也学着画一幅高雅的画,喝浓咖啡品香茗,穿着西服听歌剧,也学着感时花溅泪。无论
5 26



是青菜、豆腐还是阳春白雪都要切身尝一尝啊。
然而,我也明白,无论俗与雅,无论闹与静,这幅画都是自己切身去体会。从中悟出自然,悟
出社会,悟 出生命。
我的画里装满了市井百姓,柴米油盐。你的画里也许画了碧山绿水,杨柳荷花。但于 这幅画中,
我们都要过得很好。
清晨的阳光照在窗棂上,我推开窗子看见卖豆腐的大 爷推着木车,木梆子“啷——啷——”地
响着,多么平实的岁月呵!
我推开窗户看见一幅画,一幅民淡世俗画,一幅用世俗的眼睛看到的民淡世俗画。
因为人与人的不同,就看到了万种景画。用自己眼睛看到了一幅自己的画。
【阅卷专家评析】
这篇文章在文体上非常独特,从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亲身感受入手,写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和感< br>受,显然是符合题意的。作者在立意上另辟蹊径,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对简单材料进行加工,
挖掘出了深刻的观点,抒写独特的生活体验:?因为人与人的不同,就看到了万种景画。用自己眼睛
看到 了一幅自己的画。?全文充满思辨,处处显示作者独具匠心的认识,这种深入、冷静的思考,真
正做到了 我手写我心,是具有真情实感的,这是文章能从众多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的原因。
文章在表达上很有特 色,有较强的自述性质。语言朴实自然,平实流畅,颇有杂文笔法。议论
时伴随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 的个性色彩,语句幽默,看似直白、浅露,实则言简意赅,蕴含深
邃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为我们提供了 一个议论类文章如何说好真道理来认证命题的优秀样本。

7.温水沏俗俗成雅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时不同
景 不同人不同,所见自然不同。俗茶俗杯俗景,只需一雅士,便可沏俗为雅,洗尽风尘。
世上本没有雅物 ,只是有了雅士,物遍脱俗成雅。寒山寺本是本是和合二仙之一寒山和尚的庙
宇,世人求姻缘,多年拜月 老,于是寒山寺便冷清下来。再后来,一一《枫桥夜泊》落在了这里,
仿佛一片甘霖,使寒山寺焕发了生 机。从此,寒山寺成了文人墨客的胜地,它的香火也因此旺盛起
来。寒山寺仍是那个寒山寺,寒山和尚自 然仙踪难觅,一位雅士的留宿便使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
化,此非雅之妙哉?然而万千香客之中,是否有 人能再次领会那船中夜半钟声的寂然?俗入见俗,
雅士见雅,同是寒山寺,谁又能拈它一撮俗气于杯中, 沏它一杯雅香茶呢?
俗是一片茶叶,俗景是一只茶杯,雅士的雅心是水,用时光将他们的全部沏成一桩雅事。
雅也不是天生 天养的,而是从俗世中修炼出来的。从千年前的《诗经》中我看到一位位平凡的
俗人从我身边走过,有思 念美人的少年,有悲天悯人的大夫,有哀号酷政的隶民,这些都是俗事,
但雅士来了,他是民族的歌唱者 ,他是天子的采风官,也许在当时他也不过是一位尘土满面游走四
方的浪荡客。但千年已过,俗事沉淀。 那氤氲冒着热气的难道不是千年前的稚风吗?那曾经的天子
下臣难道不是一位雅士吗?采风是他的修炼, 俗风练就了他的一双慧眼,从古周国的红尘中,寻找
真正的雅风,去浸润千年后的子孙。
俗世 再过一千年仍是俗世,徒呼奈何?举世皆浊而我独清,非也。俗人不是不识雅物,而是无
法从俗物中看到 风雅;雅士的世界也不尽是雅事,两是他能够从俗事中发现雅事。丰子恺先生的漫
画便是一例:人散后, 一钩新月天如水。俗人不识风雅,都散去了,只有丰子恺发现了夜景之妙,
巧著丹青,将风雅留于纸上。 可见,俗是雅的前身,雅是俗的本真,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一人见雅
不如传之俗人,世上便又多了许多雅 士。
温水沏俗俗成雅,小雅士倚窗独酌,大雅士则引俗友一聚,口占一首:论古今英雄浪淘沙。
【阅卷专家评析】
考生拟题为《温水沏俗俗成雅》,引用卞之琳的诗歌开头,进而亮 出自己的观点:时不同,景不
同,人不同,所见自然不同。然后紧紧围绕题目行文,沏茶为喻,贯穿的却 是文坛轶事和对俗世化
6 26



为诗意生活的感悟 ,通篇论述俗雅之转化,谈俗则必化为雅,谈雅则必涉俗,考生在材料中?捻?
出?俗雅?二字,以?沏 茶?为喻,构思成文,比较巧妙。文题、开篇、行文、收束互照互应,结
构严谨。
文 章取材广泛,思路清晰。有对寒山寺和《枫桥夜泊》的演绎,有对《诗经》采风的想象,有
对丰子恺漫画 的评说,从而对俗与雅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了?俗是雅的前身,雅是俗的本
真?,观点新颖独到 ,引入深思。
语言上,随笔化的语言,看似信手拈来,洒脱自然,干净且意蕴丰厚。

8.雨打窗棂时的一种相思

夏天的天气真是比之孩童的脸还有过 之而无不及。前一秒还灼烧着脸颊的太阳说走就走,滚滚
乌云霎时笼罩了天空。窗外的槐树在风中飘摇不 定,我看到北方的山仍然屹立在那里。千年,万年,
未曾动摇。
我抚摸着冷冰冰的玻璃窗,才发现:我是多么热爱这片土地。
我曾以为,中国人最大的智慧是 窗。中国人把所有古老而朴实的秘密珍藏在漆红的油纸窗内,
把修养锁在窗内的一方青砚中。辽阔的蒙古 草原上,毡窗隔绝着漫漫无涯的远方;恣意而荒芜的黄
土高坡上,土窑窗团起一家人围坐的热闹。多少相 思的才子佳人对窗望月,低头遐思,信笔娓娓,
缠绵缱绻。苏杭水乡,青石板路,又有多少撑伞独行的身 影闯入了窗内人的梦境,做了剪不断理还
乱的离愁。所有的情感与古老的思绪都被中国人系在窗棂,那么 宁静,那么久远。透过窗,我看到
那么隽永的一幅画卷,窗的开闭仿佛中国土地的呼吸,持续而不停息。
窗外一道闪电,照亮了阴暗的天地,击碎了我多年的梦。
当我回头再也找不到在床边 看风景的淑女,找不到撑着油纸伞穿行雨巷的姑娘,找不到精致竹
林中每扇窗外似随意又用心的翠竹,找 不到窗外一轮皎皎的明月,我便知道,如今的中国人,让窗
封锁了自己的心灵。玻璃窗与一条条囚笼般的 防盗网构架起保护的很象,豢养人们丑陋的贪欲;高
耸的楼房仿佛是厂商开的大玩笑,把窗外的风景刻板 地分割成拼图的模样。当梁氏故居也毁于一旦
时,不知他老人家九泉下看到这些毫无章法的窗取代了那单 纯却考究的窗,是否会心痛到声泪俱下。
比起城市的扩张,窗外的世界最令人害怕的,是一种文化的消逝 与衰颓。
雨点此时毫不留情地降下来了,我听到的不是清脆的如同“落玉盘”的天籁,而是“噼噼啪啪 ”
生硬而又冷酷的呵责。
中国的珍贵文化退散得那么快。当窗外琳琅满目的不再是挥 毫写就的酒旗而是千篇一律规规矩
矩的方块字,当窗外一眼望去不再是秀丽青翠的群山而是排了整条马路 的车龙,我切实地感受到一
种浓浓的相思。
窗外的风景早已变了样,我又该上哪里找寻一个宁静又纯粹的归宿呢?
雨下个不停,下个不停。
溅在窗棂上,打湿了我的心。
【阅卷专家评析】
本文的素材主要是心灵的感受和个人经历,兼以想象和联想的碎片,作者用目光用心?寻找?< br>将它们连接起来。文章立意为?找寻一个宁静又纯粹的归宿?,这一立意在五十余万考生中独立高标,看似没有扣住材料中心,细细琢磨又在材料之内。该文以?雨?贯穿全文,通过雨前、雨中、雨后
行 文成篇,可谓构思巧妙。
这篇作文首先是立意新颖,今年考生中百分之七八十都以一个人(或 不同人)面对同一幅图画
看到不同的意义和内涵为主题,而这个考生直面现实则亮出新颖观点,关涉?文 化的消逝与衰颓?
现状,提出?窗外的风景早已变了样,我又该上哪里找寻一个宁静又纯粹的归宿?的现 实问题,表
达了对?中国珍贵文化?的忧与爱。这个观点比较深刻,立意便高人一筹,体现了考生思维的 开阔、
敏捷和不俗的见解,是本文的一个突出亮点。
7 26



本文多用描述性语言,富有诗意,极具形象感。学生视野开阔、知识 面广,对名人名言和社会
各方面特别是文化领域事例的引用驾轻就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文章中引用的 素材,基本上都是
教材中的直接引用或化用,但都恰到好处,而非罗列,这一方面提示以后的考生,要注 重教材的学
习和灵活运用,另一方面不要片面追求材料的所谓新,关键问题是自己能活用、巧用已经占用 的材
料。本文的逻辑清晰,文章分析理性,叙述感性,情理兼备,文气沛然。通篇文章起承转合非常自< br>然,分析在情在理,有内在逻辑力量,表达了一种忧思,使文章上升了一个档次。
考生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思想,这也应该是能让阅卷老师为之所动的一个原因。

9.窗外有花

那一晚,你紧紧抱着我,你没哭,你笑着,眼眶红红的。窗外,满月的光刺痛了我的眼。
——题记
我生来就被人看作是一个顽劣的孩子。
有一天,天下着大雨。老 师咆哮着让我滚出教室,他说,我不配在这里学习。你一定记得那一
天,你去学校,收拾了我的书包,带 我回家。你没说一句话,做好饭便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窗
外的雨像鼓槌一样打在你那印着“环卫”的 橘黄色马甲上。你流着泪打开我的书包,翻看着教科书
后面画着的花花绿绿的小人。你没有再流泪,就是 那晚,你对我说:“咱学美术吧,儿子。”
那晚窗外的满月真的好大好圆,嫩黄的一圈光晕笼罩着月亮,真的好亮好亮。
后来我便收拾了 行李被你远送到了外地。到了画室的那天下午,你在我衣服口袋里放了一张银
行卡,你又流泪了,那张银 行卡沉得好像你的泪珠。临走时你又哭又笑,没有多余的话要说,你只
是看了我一眼,乞求、落寞、无助 又充满爱。我朝你挥了挥手,说:“再见,妈。”
五颜六色的颜料打开了我的心,我仿佛看见 了另一个世界,我沉浸在画笔与画纸的世界,你偶
尔会打个电话给我,有时是一条简短的短信,只是汇钱 了一类的短信,不像同寝室同学家长们那般
嘘寒问暖,你显得有些淡漠。
半年的封闭 生涯过后,我背着行李回了家,显得有些迟钝。街角你的身影还在,迎着风追逐着
被风吹走的塑料瓶子。 我的眼睛就那么被刺痛了,我真的好想大喊一声,但我没有。我想起小学、
初中多少次像矮子看戏一样应 和别人评价自己的母亲,又有多少次肆无忌惮憎恨过我破碎的、不完
整的家庭;多少个日日夜夜我唾骂着 厌恶着这一切!直到我的眼睛、我的心灵之窗被覆盖上厚厚的
灰尘,我才惶惶然明白,母亲为何永远纵容 我,让我任着自己的成长而成长,母亲只是通过自身的
伤痕累累来保护我!仅此而已。
我扔下行李上前将你抱住,你还有些愕然,半晌才惊喜地不断笑着。回到家你哼着歌,在后厨
雀跃般做起 了饭,我的心里酸胀胀的,只是盯着窗外一枝含苞待放的玉兰不断地吞咽着无声的泪。
我不懂你,不懂你 这半年如何熬过的,我所在的城市每日的天气,你都记在了日历上。
“强强,你在看什么?” 你的脸上挂满了笑,仿佛连发根都在笑,我摇了摇头,你把菜端出来
了,说我肯定在看花,你说,小时候 的我爱盯着窗外看,问我在看什么时,我总说在看花。
我的眼泪终于决堤而出。
我是在看花,透过窗子,大把大把的玉兰在盛开,那么大那么多那么漂亮。
可我在乎的,是为我擦亮了窗子,吹走了灰尘的矮小得有些佝偻的人,我的妈妈。
妈,看呐,窗外,有花。
【阅卷专家评析】
这是一篇写母爱的考场散文佳作,文章 通过几个生动感人的细节描写,表现了母亲对自己深沉
的爱。考生透过窗子看到母亲,感受到博大深沉的 母爱。?看呐,窗外,有花?,给人以希望,给人
以憧憬,言已尽,味无穷。
本文选 材较有特色。文章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行之于文,写来真切感人。文中多用心理描写,将
自己的变化与母亲 的爱写得深切感人;文章多用生活的碎片串联,多用细节描写,这样写来对?我?
8 26



与母亲的过往写得绵密和细腻。在很多学校确实存在老师为了升学 ,让学习成绩一般也无相关艺术
天赋的学生去学习音乐、美术、体育、影视艺术等的情况,这让我们能体 味到学生内心的无奈和家
长的无奈,这里面就灌注了更多的真情实感,也是对社会和教育现实的一种客观 勾勒写实。我们应
该提倡学生这种关注社会、关注现实负责任地去表述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文风。
在结构上,文章以?看花?为线索,以早年看花与现在看花为构思的连接点,并构成对比,以< br>从前的?我?与现在的?我?构成对比,串联生活的素材。作者善于设置典型环境:单身母亲,顽
劣孩子,低微工作等来衬托母亲。
另外,文章多用长句,语言厚重,意蕴丰富,但也要注意长句在考场 作文中容易出现病句的情
况,如结构不对称、逻辑不严密、主语不一致等问题。

10.风景虽同,感受多元

窗外之景犹如一幅画,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感受 。雅静也罢,俗闹也罢,都是人心所悟,不应强
求一致。追求多元、尊重差异,方显世界多姿,方有图画 之多彩。
罗素曾说,参差多态是幸福本源。诚如斯言,世界本就是一个多元体,地表的高低起 伏、山川
各自成形,以及不同纬度间的气候差异,才有巍峨高山与平坦的平原相互映衬,才有崇山峻岭与 江
河湖海相互呼应,才有热带雨林与极地苔原的相互交织??多元,构筑多姿!
我爱 江南水乡的柔美灵动,亦爱塞外沙漠的雄放旷达;我爱中华文化的渊远流长,亦爱异域文
明的开放魅力; 我爱九天之上的一轮皓月,亦爱夜幕之下的点点繁星??自然本如此,因为多元,
变幻交织最为动听的宇 宙之律。
想那秦始皇,虽有一统天下、构筑中华版图的空前功绩,但其焚书坑儒,排斥异己却 摧残了“百
家争鸣”留下的多元之美;想那汉武帝,虽有攘除外敌、拓展疆域的雄才伟略,但独尊儒术、 罢黜
百家使后世文化体制僵化,使中华文化之多元受到破坏;想那新文化运动,虽有传播新思想、推动< br>中国近代化之功,但其盲目排斥中国传统、致使传统文化险些凋零更是一大败笔??为何要排斥异
己,多元,难道不是更好吗?
俗有俗的美好,雅有雅的美好,若因不同而相互排斥、相互打击,这世界,还有多元之彩吗?
且看今世,因为尊重差异、理解多元,才有唐诗繁华、宋词清明、元曲通俗的兼收并蓄,才有
法式风情、 美式浪漫、中式温婉的兼容并包,才有世界文化之崭新格局!费孝通说:“各美其美,美
人之美,美美与 共,天下大同。”唯有尊重多元、雅俗共赏、静闹相宜,才有图画多彩、文明多姿。
一味排斥、盲目孤绝 ,只能落得前景凄凉、惨淡收场之结局。今世之人,当擎起多元大旗、架起差
异之桥,让世界文化呈现新 色彩,让文明走向辉煌明天!
风景虽同,感受多元。请尊重不同,绽放芳华!
【阅卷专家评析】
考生把立意定位为?感受认识的多元?,谈及的仍然是认识世界的 问题,所以是材料的核心立意。
且关涉?一与多?的问题,立意颇含辩证。
文章显现 了难得的大思路,考生从中华文化历史发展的角度,论述了应追求多元、尊重差异的
观点。从中国文化发 展的规律之中,触及文化的融合和发展的根本问题,字里行间表现出对中国传
统文化所呈现出的纷繁多样 的文化形态的体认和向往。作者的思考颇有历史辩证法的意识,但由于
是在感性具体的探讨中展开的,时 见意趣,时见慧解。
作者文采飞扬,以极具个性化的表达方式,独特的语言进行论述分析,无 论是排比还是比喻,
抒情还是举例,始终围绕题旨来构思,频频设喻,张弛有度,达到了语言精致而有韵 味,情感哲理
兼备,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读来令人击节赞赏。
文章选材既有人文性的 ,又有自然性的事物,这显得作者的阅读视野极为开阔;作者古今对比,
分析辩证.思路清晰,显示了深 厚的文化素养。

9 26



11.心窗微开,看见自己

安妮宝贝在推荐比尔·波特的《空谷幽兰》中 说:“若能保持自持修行的坚韧,遵循品德和良知,
洁净恩慈,并以此化成心里一朵清香简单的兰花,即 使不置身幽深僻静的山谷,也能自留出一片清
净天地。”有如清夜鸣钟。心窗微开看见自己,在心中修篱 种菊自会收获喧嚣之外的清静世界。
苏东坡与佛印相互打趣的小段子流传甚广,虽是戏谑却也 揭示了不易之理:佛看见万物皆为佛,
因其心怀仁爱慈悲;小人眼中皆为小人,所谓“狗眼看人低”。窗 子只是一个画框,当心窗微启,面
对相同的世界,我们却看出了不同的风景,而这一切只是因为我们看见 的是自己。唯有执守己身的
静谧与从容,才能修得身心的皎若琉璃,才能在任何时刻推开窗,都看到这个 世界光如水月。
西湖梦,孤山魂,当心随梅瓣鹤羽远避了官场名利缰锁,他推开窗,目光所及 唯余“疏影横斜
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他从容于修炼自身,只追求自身的简单和丰富,以一树梅子 换一日生活
用度之需,三百六十五天的柴米油盐亦染上了梅子的清香,萦绕隐士身周,荡去了俗世的污浊 与铜
臭,使他所见唯有光风霁月,晓春,引鹤赏西湖,折梅舍孤山,任是谁,也夺不走这由心而生的清< br>清世界,朗朗乾坤。林和靖,我眼中唯有红梅白羽随心扬。
她将自己的心修成一棵野草 唯愿开一朵小花,即使“文革”期间同丈夫钱锺书一齐被打成“牛
鬼蛇神”。她依旧看到围攻人群中那一 闪而过的善良与友好,依旧看到这个人间的美丽安然。她用静
水流深的干净文字写出《干校六记》《将饮 茶》??因为她看到的世界依旧草长莺飞,所以没有抱怨、
愤怒、诅咒,没有怨恨、讥讽、嘲笑。那文字 中唯有从杨绛心中升起的,不完美的,却温暖难忘的
人间烟火,水墨画一般不动声色地在你面前一一展开 ??杨绛,推开窗,是温暖难忘的人间烟火。
若是守得心灵真纯静谧,你自会推开窗看见什刹 海畔储安平“一万分的失神,一万分的慌张”;
看见昆明湖边金岳霖的谈笑风生;看见朱自清在荷塘月色 下的抒怀;看见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的遥
想??看到这个世间的鸟语花香、人间温情。
在心中修篱种菊,让我们还自己一个光风霁月的心灵桃花源,推开心窗,看见自己的从容恬静,
皎若琉璃 。
【阅卷专家评析】
这是一篇以?在心中修篱种菊自会收获喧嚣之外的清静世界?作为中心 的较为优秀的议论性散
文。文章以?心窗微开,看见自己?为题,先引用名言自然而然地点出观点:?心 窗微开看见自己,
在心中修篱种菊自会收获喧嚣之外的清静世界。接着选取了?苏东坡与佛印相互打趣? ?唯有红梅
白羽随心扬的林和靖??自己的心修成一棵野草唯愿开一朵小花的杨绛?以及金岳霖等素材进 行深入
剖析,有力论证了中心论点,引证、例证运用自然、恰当;选材精到而典型,虽多用文人典故,但
用例的角度不同,使用的密度各异,有单例详析,有排例类析,使这篇考场应制之作具备了非同一
般的效应,实乃考生独具智慧和能力。结尾提出?在心中修篱种菊,让我们还自己一个光风霁月的
心灵 桃花源?的建议和希望,点明主题。文章中心突出,立意深刻,思路清晰,由事及理,情蕴其
中,叙述、 议论、抒。隋有机融合,文体特征鲜明。
这篇议论性佳作采用典型的总分总结构,先是提出观点,然后 是三个主体段落,最后总说回扣
开头。
本文另一个亮点是典雅厚重,洒脱老成,具有抑扬顿挫 之美,使得文章气韵律动;化用引用、
缀文成章,拓展了意境,使文章意蕴深刻,文采斐然,读来韵味深 远,显示了作者对语言的驾驭能
力。

12.心境不同画有异

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而一个< br>人的心境便决定了他所看到的画面,心境不同,画便不同。
丰子恺曾说:“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
10 26



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万事皆源于你的心境,你若淡然 ,即便整个世界都荒芜,那你心中依旧是
满树繁花,你的眼中依旧是光明灿烂。
心境 不同,你看到的图画也不同。一个拥有坚定的心灵、淡然的心境的人,必然看到的是意蕴
悠长的画卷。
半个世纪过去,傅惟慈用他的坚守,淡然传承着文化。这位文化的摆渡者已坚守了他的翻译生< br>涯五十多年。作家格林比喻说:“在旋风里有一个平静的中心。”的确,傅惟慈便是这个中心,坚守
一生的事业绝不为之动摇,这位老人传承着文化,给我们以启迪。他平和坚持的心境,让他看到窗
外雅致的风景,让他愿意奋斗一生。
不论是深沉还是灵动,不论是简单的评论,傅老 让我们看到怀有坚持、淡泊心境的人,总会看
到生命中淡雅的画卷。
我生有涯愿无尽 ,心期填海力移山。梁漱溟是位爱国的仁人志士,担当起时代的责任,力求中
华的发展。在“五四运动” 中,他奔走呼号,强调理智爱国的身影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若不
是有着像他一样炽热的爱国之心, 又怎会拥有那无畏的心境,又怎会让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
断向前的历史卷轴铺展呢?拥有这样爱国 无畏的心境,我们看到的必然是民族的发展、个人的担当。
正如熊培云所说:“偶尔走失,从 未离开。没有比生活更古老的过去,也没有比生活更高远的未
来。无论经历多少波折、困苦与残酷,人们 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亘古如新。”拥有如此达观、豁达的
心境对待生活,生活的画卷必然是晴空万里。 季羡林老先生保持宁静、开阔的心境,终成文学大师;
拜伦在面对他人讽刺时,保持平和的心境,终成英 国最伟大的诗人。这些人都保持了平和宁静的心
境,生命中的图画也都是一片明媚。
无论是光明还是阴影,晴朗还是阴雨,保持心境宁静,你自会看到人生图画的美丽。
【阅卷专家评析】
这篇文章审题立意准确,心境不同,画便不同,非常恰切地把握住了原材料的精神实质。在论
证 中该考生旁征博引,举例丰富而典型,引用准确而恰当,是一篇规范的考场议论文。特点如下:
符合题 意,视野开阔。本文观点是?心境不同画有异?,这一观点紧扣材料,体现主客体,是比
较深刻的,且情 理兼备,令人耳目一新。在论证中,作者视野开阔,纵横捭阖,畅谈古今,对名人
名言和社会各方面事例 的引用驾轻就熟,说理透彻。
在结构上,文章结构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 ,脉络明晰,中心集
中,不旁逸斜出,结构紧凑,首尾圆合,严谨缜密。
文章还融叙事、抒情 、议论于一体,语言简洁,朴实准确,笔墨酣畅,论述精当,显示出较好
的语言文学功底。

13.心境决定窗外的世界

一扇窗就是一个画框,望向窗外便见一幅图画 ,见一个世界。不同的人看到的图画不甚相同,
雅俗不齐,静闹不一。为何?心中所想便是眼前所见,心 境决定了你眼中的世界,或满目疮痍,或
遍地生莲。
若是心里种一枝玫瑰,你便可从窗望见姹 紫嫣红的繁华之春;若是心里撒一把尖刺,你便只能
从窗看到荆棘丛生的漠漠荒原。心境决定了你窗外的 世界,请于心中撒下遍地莲花。
梭罗心怀一份澄澈,从窗外望见一池晶蓝的湖水,将他的心点染成清澄 透亮的一片湛蓝;梵高
心怀一份热忱,从窗望见一枝似火的向日葵,将他的心涂抹成明媚灿烂的一片金黄 。同一扇窗看到
不同的世界,你若心怀阳光,世界便不再有寒冰万丈;你若心怀芬芳,世界便不再有浑浊 肮脏。
这个世界怎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心境怎样。你眼中的图画是雅是俗,是静是闹,并不在< br>于画框,而在于你的身体里跳动着一颗拥有怎样旋律的心。
明镜止水以居心,光风霁月以待人。 李叔同的心中是华枝春满、万物苍生,于是他眼前,是一
个清雅绝尘、细生慈悲的世界;舍其身而成其心 ,起义救国危,瞿秋白的心中是炽热国魂、鲜红革
11 26



命,于是他的眼前,是一个流淌着革命热血的世界。心中所想便是眼前所见,心境决定了你窗外的
世界,调理好自己的心,照看好自己的世界,让未来之路沿途尽其芬芳。
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人间,形 形色色的人编织色色形形的窗外世界。同是老人摔倒在地,为何路
人纷纷绕道逃开,而一个衣衫褴褛的行 乞老汉却快步跑过去扶起那个倒地的老人?因为他们的心不
一样,路人心有顾虑,有自私、有恶念,便看 到了人世的阴暗险恶;而老汉的心中仅存一份善意,
便只是看到了世间的温暖真情。心境决定窗外的世界 ,与其让自己的心处处阴霾,何不让它澄亮无
尘,去换一个遍地生莲的明媚世界?
从窗的画框 看世界,心境决定了你眼中的世界是明是暗,是雅是俗。留一颗美丽而简单的心,
去换得眼前一个遍地生 莲的世界,如此岂不甚好?
【阅卷专家评析】
该文开篇提出观点,中间段落采用并列式结构 ,最后回扣材料,反问作结,语气强烈。考生运
用设问,从原因方面进行探究,得出了?心境决定了你眼 中的世界,或满目疮痍,或遍地生莲?。考
生综合运用了引证、例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式,将问题 论述得深入透彻。文章以反问句?留
一颗美丽而简单的心,去换得眼前一个遍地生莲的世界,如此岂不甚 好??结尾,引人深思。
文章选例典型,见解中肯。文章较准确把握了材料的意义,提出?心中所想便 是眼前所见,心
境决定了你眼中的世界?的见解,观点鲜明。选例新鲜、有文化内涵,能紧扣论点,准确 典型。
作者善于分析,逻辑严谨。在论述上,深入浅出,丝丝入扣;层次清楚,说理透彻,最后一段< br>引申发挥,深化了中心。
语言上,文笔老练,生动流畅,简笔繁笔的使用各尽其宜、各得其妙, 表达能力很强。文章第
二自然段,句式整齐,形象说理,既彰显了文章的气势,又形象地点化主题,读来 朗朗上口,语势
一气贯通;全文以情感化的语言议论、抒情,长短句结合,使文章句句铿锵、韵味十足, 整散句交
错,使得文章气韵律动、抑扬顿挫,显示了作者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14.面朝窗外,春暖花开

于雾气氤氲的早春,推开窗子,我们看见的是 日光透过绿荫射向水滴的光亮;于蝉呜阵阵
的夏日推开窗子,我们看见的是小荷初立水中的娇嫩姿态;于 稻香四溢的金秋推开窗子,我们看见
的是稻浪迎面翻滚的气势;于冰雪交缠的隆冬推开窗子,我们看见的 是银装裹挟下的晶莹剔透。
诚然,窗子本身就是一个画框,在不同人的眼中可以看见不同的风景,去看 并领悟,面朝窗外,
春暖花开。
重读庾信的《小园赋》,感受他于园中放逐的静好时光,不知 庾信推开窗子那一刻,看到的是怎
样的风景?我想,定是一幅万物竞生图。一代名师黄永玉推开窗子,只 看见油菜花开了满园,于是
邀请些好友,在园中静静地赏花。此时,在他的眼中,窗外便是一幅油菜花开 图。
这窗子该是海子面对的那一扇吧!“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 br>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那就是啦,海子推开窗子,面朝窗
外,春暖花开。于是,无数的灵感一一闪现,才有了他传至今日的美文诗篇。
闻一多先生因终日醉心 于古籍研究,目不窥园,被人戏称作“何妨一下楼主人”,直至那天,先
生推开窗子,看见的是中华儿女 的爱国热情,于是,斗志在这一刻被点燃。“何妨一下楼”成了敢为
人先的领军者,在中国的革命道路上 ,注入了一股新生力量。
于漪曾说:“我们的生活存在诗意的缺失。”殊不知,推开窗子,诗意自来, 在漫长的夏日里,
济慈推开窗子,看向窗外,是声音婉转的夜莺,灵感陡然闪现,才有《夜莺颂》这一传 世佳作。史
铁生推开窗子,感受“风带来的被白昼忽略了的心情”。在日益被物质充盈的社会中,不妨静 下心来,
推开窗子,面朝窗外,春暖花开。
此刻,窗外有“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春日恋花图。
此时,窗外有“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的秋日泛舟
12 26



图。
此地,窗外有“闲庭信步,望云卷云舒”的蓝天云影图。
没错,窗子本是一个画框,所有的风 景大概也都可以定格成一幅图画,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在
夏日的午后,面朝窗外,春暖花开。
【阅卷专家评析】
该考生化用海子的诗歌作为题目,文中也运用了海子的典型事例,结尾再次 点题,一线贯穿,
结构精巧。文中多次出现?面朝窗外,春暖花开?,始终紧扣主题,适时点题,给人主 题集中,不蔓
不枝的感觉。文章立意准确,所用材料新鲜、典型,颇有文化气息,全文结构合理,条理清 晰,结
尾照应开头,首尾圆合,逻辑性强。
文章还有两种美丽较为夺目:一是有意识地制造出 画面的感觉,比如第一段刻画情感中的细节,
以增加感染色彩,丰富了内容的含量,提升了文章效果;二 是独特的语言形式,作者用流畅的语句
点染着意境,将叙述融入浓浓的情感中,句式变化不定,段落匀称 ,颇有匠心。

15.你是窗外最美的风景

妈,我看见你了。这一次,我没有逃避。
教室旁边的小屋里有一扇残缺边角的小窗。织满蜘蛛 网的墙角让灰尘也不再显得那么突兀,窗
外臭水沟与摊贩扔掉的烂菜交织出的刺鼻气味让我时常对那里“ 望而却步”。可是我知道,透过那扇
窗可以看到你,在那嘈杂糟乱的集市里。
我时常羞于有这 样一个摆摊卖水果卑微至不能卑微的母亲。你总是很害羞,这么多年一直是这
样。我会在窗内看着你为每 一位顾客耐心地包装水果,双手毕恭毕敬地接过客人递过的钱,从那早
已破旧不堪的小包里取出一张张皱 巴巴的钞票再双手呈送对方。
我曾为此向你咆哮:“至于吗,妈,你真丢人。”你的后背朝向我,微微 一怔。我这才意识到这
句话对你来说伤害有多么大。你的脸色略有凝重,转身回了房间。
我望向你的背影,略有佝偻的身躯,鬓角泛白的头发,我的心里一紧,妈妈老了。
我又想起了 儿时你总是抱着我去与朋友相聚,却总是被夸奖年轻漂亮,想起你多么爱穿那些美
丽的裙子,如今却只换 上最朴素的衣衫为生活奔波,想起你那光洁的额头与精致的眉眼和现在纵横
的皱纹与深褐的斑点。 你把青春都奉献给了我,却把生活的辛酸往自己的肚子里咽,我却还在被问及向窗外张望什么
的时候 连连摆手,窘迫得通红了脸。
我有什么资格脸红?难道我不该为自己的行为脸红?
妈,我懂得了“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你给我的都叫做幸福。
现在的你在做什么呢?是在 忙忙碌碌地算账与称重中徘徊,抑或在与周围人分享生活中琐碎小
事时仍在害羞地抿嘴笑笑?都好,真的 。
妈,你知道吗?教室旁边的那扇小窗,我偷偷地擦亮了。臭水沟的气味现在闻起来却也没有那
么刺鼻,在我望着窗外的你出神时,朋友好奇地问:“你在看什么?”我总会自在而从容地向他们介
绍 :“那位就是我的妈妈。”不再在意那些或怀疑或异样的眼神。
列夫·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 相似的。”我不知道是否每个人都在那扇窗里望见幸福,
我只想说:“我的妈妈就是窗外最美的风景。”
妈,因为有你,我很骄傲。
【阅卷专家评析】
此文没有华丽的词藻,质朴的语言中 蕴含着对卑微而高尚的母亲最真挚的赞美之情。?我的妈妈
就是窗外最美的风景?,作者透过窗户,看到 了母爱的伟大,从而也知道了感恩。?妈,因为有你,
我很骄傲。?结尾简短有力,让人体会到母爱的深 沉,感恩的可贵!
情理结合,是本文的最大特点。考生以对自己最亲最近的妈妈?认识?的变化切入文章,文章
13 26



的主体就是作者,客体就是妈妈,以认识的变化作 为构思的结点,显然符合题意。题目和内容吻合
命题意图,涵盖所提供材料的核心,情感表露与理性抒发 相结合,闪耀着感性的色彩和理性的光辉,
奠定了全文写作的基本格调。
取材生活,颇具真情 实感。选材为日常生活,取材于自身经历,重在剖析作者的心理。这篇作
文实实在在地写社会日常生活, 把?窗子?作为串联作者思想感情和理性思考的媒介,把母亲的?爱
与青春?摆进去了,其感染力不言自 明。
语言富有表现力,描绘生动形象。文章运用呼告修辞,兼以第二人称,写来亲切感人,情浓意深。文章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语言精练,词汇丰富,并能首尾呼应,凸显题旨,显示出较
好 的语言文学功底。

16.修炼心境,笑看平仄人生

《林徽因传》里曾 写道:“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即使往事
如流,仍可寂静安好。在物 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低俗、吵闹蔓延到人们身边,可有些人看到的却是
高雅、宁静。这是由于他们拥有一 颗淡泊平静的心。不论外界如何,自顾修炼心境,寻得自己内心
的桃花源,去笑看平仄人生。
修炼淡泊心境是一种智慧。柳永恣意,当他深知科举仕途不可取,便转身捧起把“浮名”换了
“浅斟低唱 ”的快乐;阮籍猖狂,当他深知社会黑暗之不可变,便闭门读书,游历山水,亦在世界
寻得属于自己的一 片天地。他们不囿于“窗外”的喧嚣杂乱,努力修炼平和心境,最终不也寻得属
于自己的桃花源,笑看平 仄人生吗?
七堇年引用海子的诗句说:“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 马亡。”
是啊,即使“窗外”再喧嚣再低俗,只要心中淡泊宁静,亦可在心中优雅独舞。如那不沉浸在城 市
的灯红酒绿中,抛弃繁华生活的三毛,毅然决然追寻内心的平静,深入撒哈拉沙漠,却在那里获得了写作灵感,收获了美妙的爱情。又如那不受外物引诱,抛弃万千家产的梭罗,独自一人进入瓦尔
登 湖畔,去追寻内心的一片净土,带人们去感受那冰凉的湖水,雾气缭绕的蒸腾和水草坚韧的柔软。
他们向 人们展示了在喧嚣“窗外”的另一番天地,那便是在宁静心境中的一片净土。
反观丰衣足食的现代世界 ,有多少人汲汲于富贵而忘记了最初的梦想,又有多少人追求名利而
典当了美好的追求。可现如今的人们 被禁锢在“窗外”物质世界不能自拔,眼中所看到的也只能是
俗、闹。这时,我们不禁会想,为什么韩国 明星金喜善、金彬宇在本国谦逊有加,而到中国却态度
傲慢;奥利沙文在英国采访时不敢抽烟,在中国却 吞云吐雾??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更应注重精神
与心境的修炼,而非囿于物质世界看不到生活中的静与雅 。
人生不是物质的盛宴,而是心灵的修炼。只有修炼淡泊宁静的心境,才能寻到自己的伊甸园,
看到窗外宁静高雅、美好的图画!
【阅卷专家评析】
文章立意为?心境?与?人生?的关 系,显然是材料的应有之意。文章引用《林徽因传》中的
名言开篇,起笔不凡,切合主题,起到了先声夺 人的效果。然后通过点题亮出自己的观点:修炼心
境,笑看平仄人生。修炼淡泊心境是二种智慧,此分论 点显示了考生的认识高度。?人生不是物质的
盛宴,而是心灵的修炼?,更显示了考生认识的深度。文章 采用对照式结构,正反对比,使得文章思
路清晰,脉络分明。
本文题目是一亮点,既切合命题 材料的核心含意,又充满思辨色彩和人生哲理,大气磅礴,理
趣、情趣并存。
文章为阐述自己 的观点,引用了大量的材料,有理论性的名人名言,有古代名人轶事,有当今
红极一时的演员;有正面事 例,也有反面说理。为论证主题,作者精心选择很多文化名人和现代娱
乐界名人和体育明星为论据,从多 层次多角度进行论证,使得文章内容充实丰满。
作者还着眼于现在,从诸多被禁锢在?窗外?物质世界不能自拔之事切入,娓娓道来,引申至
14 26



当下,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证,理性分析,鞭辟入里,切中时弊,对接现实。


17.换种眼光换重天

窗似画框,透过窗子,有人看到雅,有人却看到俗;有人看 到的是闹,有人却看到静。不同的
人,不同的心境,带来不同眼光,体味不同美丽。
面对一轮 明月,张若虚轻吟“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苏轼轻唱“明月几时有,把
酒问青天”。面对 同样一秋,有“枯藤老树昏鸦”的萧瑟,也有“晴空一鹤排云上”的辽阔,不同眼
光,不同心境。 曾有一位农夫在田里挖得一座雕像,米开朗基罗得知后立即赶去,花重金将它买下。面对着巨
额钞票 ,农民很是不解:“为什么有人放着这美好的金钱不要,却偏要那死气沉沉的雕像呢?”而米
开朗基罗在 面对那尊雕像时不禁感叹:“多么美妙,多么栩栩如生,它像是从千年的酣睡中苏醒过来。
为什么要有人 放着如此伟大的雕像不顾,却偏要那毫无生命力的金钱呢?”
这是因为透过这扇窗子,米开朗基罗看到 了“雅”而农民看到了“俗”。正是因为在米开朗基罗
眼中“艺术是至高无上的”,而在农民眼中,那却 是一堆毫无生机的土块。
国画大师俞仲林曾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经历。一位慕名而来的敬仰者想让大师画 一幅《牡丹图》,
俞先生画好后此人便带走挂在客厅中。过了几天,此人又抱着画卷回来了,说:“我的 朋友看过后说
这画中牡丹缺了一角,这不是富贵不全吗?”俞仲林接过画,看了一眼说:“这不是富贵无 边吗?”
此人听后,接过画来,高兴地走了。
不同的心态,不同的眼光,雅俗便在瞬间碰撞出火花,换种眼光换重天。
陶渊明身居乱世却“ 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面对经历无数失败的爱迪生,当
别人问起是什么让他失败这 么多次却依旧坚持下去,他却说:“我不因失败而懊恼,相反地会因发现
了一千多种不适合灯丝的材料而 高兴。”他们的美丽在于他们心中的雅静。相由心生,不同心态,不
同眼光,别样芬芳。
谈1 +1=2的是数学家,严谨从容,一丝不苟;谈1+1=3的是文学家,想象丰富,奇思妙想;谈
1+1 =O的是哲学家,思想升华,万物归空??用不同心态对待事物,用不同眼光发现身边美好!
换种眼光换重天,子夜尽头是黎明!
【阅卷专家评析】
文章立意为?换种眼光就会 获得不同的认识?。这种立意是对?人如何看待和认识世界?这一核
心立意的深化和延展,显然是符合题 意的。文章着重论证了不同的心境,带来不同眼光的原因所在,
最后又点明了做法:换种眼光换重天。这 样论述重点突出,思路层次清晰。
文章开篇紧扣材料提出观点,紧接着引用诗句加以分析,然后用艺术 大师的事例进行论述,又
用诗人和科学家的名言进行分析,文章显得很有文化底蕴,兼具科学精神。作者 把情感表露与理性
抒发相结合,奠定了全文写作的基本格调。
本文恰当地化用引用古诗文,既能为作文论点佐证,又彰显了作者的文化积淀。

18.心境决定疆界

《林徽因传》有一言云:“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 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诚哉斯言。
图画是一样的,但人们看待图画的心境是不一样的,所以才 有了眼界上的不同。心境决定眼界,眼
界能反映心境,只有淡泊宁静的内心才能有雅静的眼界。
烦躁的内心使你的目光游离,眼神涣散,看见的东西尽是喧闹和不安宁,平静的内心使你的眼
界开阔, 仿佛戴上了能过滤掉负能量的墨镜,目光所及之处皆为生机勃勃的美景,雅静皆来。周恩
来总理内心坚定 又从容,所以当他的眼界触及法租界的混乱时,萌生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
15 26



远大志向;鲁迅先生心系民族存亡,所以同样是一树的日本樱花, 别人看到的只有花,而他看到了
民智的浅薄;海伦·托马斯认定自己血液中流的是印刷机的油墨,所以坚 守住别人没有的职业操守,
被冠以“总统折磨者”的犀利称号。古往今来,能成大事者有几人欤?究其共 性,他们都有正确的
心境,而反映到眼界上也就异于常人。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 此乎?
人生最难能可贵的是心底的那一份从容与淡定。心底的从容与淡定让你看到花非花,雾非雾的< br>透彻与豁达。若没有这份坚定的心境,那你的眼界一定是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狄蓬,
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不知来自何方,不知去向何处,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心境主宰眼界,追求开阔明 亮的眼界不妨从寻求一份高雅宁静的心境开始,你若花开,蝴蝶自
来。那时,即使是给你一幅闹市的图画 ,你也能看见那其中的清流小溪;即使是给你一段呕哑嘲哳
的乱曲,你也能分辨出那其中的潺潺水声。高 雅的心境能让你忽视一切艰难险阻,在泥淖中开出一
朵绚丽的人生之花。正如浑浊的上游不可能带来清澈 的下游,混沌的心境也不可能给你明媚的眼界。
内心雅,则图雅;内心静,则图静;内心俗,则图俗;内心闹,则图闹,此之谓心境决定眼界。
【阅卷专家评析】
这是一篇具有示范意义的考场作文,无论是审题立意还是语言、选材等都有可供借鉴的地方。
作者辩证思维,立意深刻,文章揭示了?主观心境?与?客观景象?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
?心境决定 眼界?的观点,既切合命题材料的核心含意,又充满思辨色彩,吸引了阅卷者的眼球。
文章视野开阔, 材料丰赡,名言引领开篇,行文中或摆事实,或讲道理,分析透彻。在论证上,
全文围绕着?心境决定眼 界,眼界能反映心境?这一主题展开严谨周密的论证。作者思维活跃,视
野开阔,选取了林徽因、周恩来 、鲁迅、海伦·托马斯和毕淑敏等材料,深刻挖掘其意义,因而文
章有了自己的思想,对人物素材的娴熟 运用,对名言警句的恰当摘引,对文化名人的中肯评价,将
写作话题演绎得机警而成功,论证有力。 < br>语言生动,论述精当,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所在。文章不是板着面孔说理,语言亲切有文采,
融叙 事、抒情、议论于一体,显示出较好的语言文学功底和阅读积累。特别是倒数第二自然段以美
景、诗情、 禅思,引发现实反思,文中众多精彩的议论性语言也增加了文章的思想含量。
文章采用分总的结构,文 章第一、第二自然段用《林徽因传》中的名言引领,论述?只有淡泊
宁静的内心才能有雅静的眼界?,第 三、第四自然段论证?混沌的心境也不可能给你明媚的眼界?,
最后第五段收束全文。

19.风景不转心境转

窗子是对人心境的展现。场外风景依旧, 拥有不同心境的人便看出了不同的心情。风景不转心
境转,面对不变的现实,请改变心境,从容向前。
漫漫人生,沉浮几何,转变心境是从容前行的大步流星。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那才高八斗的苏轼,曾被贬黄州。上任路上遇雨,雨具
失去,同行皆狼狈不堪,唯苏老一路竹杖芒鞋 ,且歌且行。正如他所言,“一蓑烟雨任平生”,他的
一生充满了荆棘与挫折,面临何等困难的险境,苏 老自从容应对。正如这雨水穿林打叶而来,风景
已然,唯改变心境,方能从容应对,“回首向来萧瑟处” ,也便达到“也无风雨也无晴”的释然。人
生有不同的风景,不同的心境才能从容应对。
波光明灭,泡沫聚散,转变心境是存留价值的必由之路。
正如三毛所言:“心之何如,有似万 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
人爱莫能助。”面对一望无垠的沙漠,许多人 苦不堪言。而三毛则选择了改变自己的心境,把沙漠中
的事记录下来,把有趣的经历放于沙漠的荒凉之上 。三毛转变心境,不仅让自由有了立足之地,更
让流浪的脚步随飘来飘去的笔记记载着不同心境,为后世 留下价值非凡的文字。正如欣赏者着笔勾
勒的音符所讲:“前尘后世轮回中谁在生命里徘徊,痴情笑我, 凡俗的人世终难解的关怀。”改变心
境的自由纵使不受拘泥之人理解,价值无限的文字却已流传千载。
16 26



风景不转心境转,改变自己可以乐观从 容地迈向成功。面对艰险的长征要有高唱“万水千山只
等闲”的从容不迫;灵活的丰子恺面对“文革”的 动乱社会,将心境转至写作,是一种善于改变的
睿智。
转变心境,绝不是忧愁的张国荣,厌倦 了灯红酒绿、夜夜笙歌的聒噪,愚蠢只身飞扑下去的悲
哀。
哲学界曾有名言:如果你不能左右 世界,那么请左右自己的心情。这不仅与风景不转心境转的
理智相同,更与面临困难、乐观自信不谋而合 。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心境转变,风光无限!
【阅卷专家评析】
本文以改变心 境,从容向前立论,运用三个独立成段的分论点加以论证,思路清晰。文章有典
型的事例,也有普通事例 ,做到了二者结合。文章语言优美又有气度,让人感到酣畅淋漓。
本文题目即观点,简洁有力,形象醒 目;开头不拖泥带水,开门见山提出?风景不转心境转,
面对不变的现实,请改变心境,从容向前?的议 题,起点高远,思想深刻;文章主体部分,围绕?改
变心境,从容向前?的中心论点,依据?是什么—— 为什么——怎么样?的提问思路来提炼分论点,
先是用结构相似意蕴丰富的排比句式整合前两个分论点, 串联多则材料,使其相互补充、相互渗透;
第三个分论点?改变自己可以乐观从容地迈向成功?,意义上 由浅入深,三个分论点环环相扣,浑然
一体。结尾简洁有力,呼应开头和题目,再次扣题。
作 者引经据典,文采斐然。文章材料丰富,大多出自历史典籍,注入了文化元素,营造出一种
文化氛围,加 之语言精美,妙笔生花,使文章熠熠生辉。

20.给奶的一信
——用美好的眼光看待事物

亲爱的奶奶:
您好!
近来您的身 体还好吗?我从心里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照顾。我今天一看到作文材料首
先想到的就是您,因为 您太需要看看这段话了,它的意思是说从同一扇窗子望去,不同的人看到的
图画不一样,雅俗闲静均有。 那奶奶,您呢?
您不止一次地告诫我:“孩子,别那么幼稚,你以为人家都像你那么傻。”您还记得吗 ?有一次
一位交警姐姐把迷路的你送回家,我看见交警姐姐的汗水顺着红彤彤的脸庞滴在制服上,感动得 不
得了,忙着去给她倒水,拿纸巾,大热天交警姐姐多不容易。
可是交警姐姐刚转身离开,您 一把拉住我,眉头紧锁,一脸严肃地说:“你傻,她助人为乐有奖
金的,你看你还激动得不行,到底是小 孩。”我当时真傻了,半天反应过来,您是长辈,我又不能出
言顶撞您。可是奶奶您为什么要用那么功利 的眼光看交警姐姐的言行?交警姐姐听了您的话,会不
会心寒?奶奶别这样,用美好的眼光看待事物,您 一定会有不一样的发现,不一样的触动,试试吧。
我亲爱的奶奶,请您不要责备我,我真的希望您用美 好的眼光看待事物,那样我们的家庭才会
更和睦。
记得那次您与大伯的争吵,完全是您误解了 大伯,他真的没有动您养老金的念头,他仅仅是为
了可以让您获得更多的途径去领养老金。而您却厉斥他 ,说他是不肖子孙,大伯颤抖地问您:“娘,
您真的就这样看我吗?”您的回答是那样果断、绝情,奶奶 ,您可看到大伯无限受伤绝望的眼泪?
奶奶,请用美好的眼光看待事物,请您相信我,那样您一定会更长寿,更健康。
用美好的眼光看待事物,您会发现处处都是蓝天。
用美好的眼光看待事物,您会发现人人都是雷锋。
用美好的眼光看待事物,您会觉得处处都是美好。
因为我们的世界是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世界,奶奶,用美好的眼光看待事物吧。
17 26



祝:
身体安康!
您的孙女
2014年6月7日
【阅卷专家评析】
考生运用书信,和自己的 奶奶进行了一次意味深长的谈心,文章真实而富含生活情趣。文章选
用了富有生活气息的事例,娓娓道来 ,没有深刻的说理,却有较强的说服力。本文虽是规劝和说服
奶奶这样的长辈的,但语言有亲切感和亲近 感,用语极为得体。
文章?为时而著?,对于读书人而言,它意味着自己对时代的一种关注,对现实社 会的一种关切,
对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责任和使命。在我们这个喧闹纷扰、功利萦绕,人心不 古、信任
危机的现实生活中,如何能?用美好的眼光看待事物?,本身就是对当下人们生活状态的思考和 探究,
这点是难能可贵的,也是时下中学生作文中普遍欠缺的。
今年高考考生采用创新文体的 很少,佳作极少。本文采用书信体的形式表达题意,格式正确,
文体特征鲜明。在众多议论文中,能让人 眼前一亮。用第一、第二人称的方式来传情达意显得真挚
亲切;行文中,作者采取叙议结合的形式,详尽 阐述文章主题的同时,又以?奶奶,用美好的眼光
看待事物?时时点睛,时刻凸显书信体的特色,在高考 这样的大型考试中,作者的心理素质之好,
可见一斑。

21.画由心生

一窗一画框,一望一世界。
推窗入画,雅俗闹静,人生百态,悉皆入目。这便是情随 事起,画由心生,不同的人看到不同
的世界。
是雅是俗,源于我们心思所在的高度。林逋推窗 ,见梅妻鹤子,澄心明镜;渊明推窗,望东篱
南山,不觉乐哉;爱玲推窗,看夜歌轻舞,诗酒琴茶;徽因 推窗,赏花开四月,沐风观情。这一方
偌大世界,山野都市,同在一片蓝天下,被别人感悟看见,也许又 是另一番天地。看,是被游人踏
破的景区小路,是盖上印章的张张门票,是古城漫天的大火,是无数的“ 到此一游”??推开窗子,
便是图画,以纯净的心思,便看到雅世胜景;以功利的心思,便看到俗世物欲 ,一窗如画框,框住
了我们内心的抉择,框住了暗转的时光。
是闲是静,源于我们心境所在的 广度。梭罗说:“从圆心能够画出多少条半径,就有多少种生活
方式可让我们选择。”推开窗子,不同的 人会看到不同的图画。于光远推窗,看到了这个纷繁复杂的
世界,于是他观猎百艺,“玩遍”闹市;钱默 存推窗,看到了这个缺乏大师的时代,于是他甘做“母
鸡”,让自己眼中只有静笃;傅惟慈看到了这个日 新月异的时代,于是他将人生视为一场牌戏,静谧
治学,安然度世。大千世界,如窗似画,有人看到乞力 马扎罗山脚花开得安静,也有人看到瓦尔登
湖畔树生蓊郁,无论是何时何地,总有不同的人在这同一个世 界看到各自的天上人间。心境不至,
便只见闹世;心境至纯,便能渐入静境。
荷尔德林说:“ 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已成为经久不变的真谛。心怀一份对生活的诗意,生活
便还于你一份静笃气场。 推开窗子,吟赏图画,画由心生。如今有太多人推开窗子,只能看见迪奥、
奥迪,只能看见尔虞我诈,只 能看见金卡烟酒,却看不见来时的自己,看不见昔日灿烂纯净的一丝
笑意。不,我们人生的图画不应如此 ,我们的中国梦也绝不由此而成。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归
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我们的梦应是一幅 雅致静笃的画,一幅值得欣赏珍藏的画。而这一幅幅的画,
不仅是我们的视角,我们的心思与心境,也反 映出我们这个世界。
古人云“以和为贵”,人生百态,各花入眼,雅俗闲静,抑或其他,其实也如一阕 唱歌,万世锦
绣,共同谱写呈现出这大千世界。不同音符汇成曲,不同画面构成景,便是人们一心追求的 兴盛和
谐。
18 26



一人一视角,一 画一人生。时光暗转,流年偷换,我逢盛世,更愿打开窗子,以我之心,看一
卷美丽中国。
【阅卷专家评析】
?画由心生?是今年高考考场上最常见的立意之一,此类作文要想脱颖而出 ,最关键在于素材
运用和语言表达。作者对题意有着深刻的理解,以?画由心生?力题,表达出文章的主 旨:随事起,
画由心生,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世界。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模式,开头提出观点 之后,
从高度和广度两个角度论述,最后收束全文。
在表达方式上,语言老练娴熟、简洁从容 ,句式整散结合、灵动变化,文句有表现力,富有意
蕴,既有思想的深度,又有箴语式的点题,游刃有余 的化用诗句的能力,以及对文化、社会和人生
的深刻洞悉。作者纵论古今,横谈中外,旁征博引,运用排 比,句式整齐,很有气势,很有节奏美
感,给人一种汪洋恣肆的感觉,更彰显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22.以心中大襟怀,换窗中大视野

唐诗云:“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 东吴万里船。”真妙!普通的窗户不过四尺见方,一扇门高不
过三丈,却因诗人包容天地的大襟怀,容下 了千秋雪岭,万里吴船。
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但襟怀不同,看到的图画不同。要想看到辽阔的视野,首 先要在心中有大
襟怀。
当国门洞开,人人自危,民族国家处危图存之时,怀天下苍生的“战士 ”,看到的不是自身的得
失荣辱,而是国家大义。于是,热血青年没有沉浸在求学的小境界里,而是高呼 “外争国权,内惩
国贼”,掀起“五四运动”的狂潮,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知识分子也没有禁 锢在知识的象
牙塔里,而是高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掮动正义之轮,吹来革命之风。更有无数 志士仁人,
“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以赤心和热血,换来新中国的到来。他们因为有心怀天下的 大襟怀,所
以看到了民族之危,民族之需,民族之希望的大视野,于是奋力呐喊,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 留下
自己战斗的身影。
相反,蝇营狗苟,患得患失之人,即便眼见民间疾苦,世间疮痍,也无 动于衷。所谓“一叶障
目,不见泰山”,他们从窗户里,永远只见小境界,不见大视野。
鲁迅 先生的刻画最为入骨:“泰山崩于前,黄河溢,隐士目不见,耳不闻!”譬如周作人,日寇
入侵,神州危 亡,在最需要知识分子担当责任的时候,他却视而不见,躲进自己的书斋里,写他的
翠竹、淡月、清茗、 佳木。平心而论,周作人的散文很有一番风趣,但面对人民的声声呐喊,神州
大地的满目疮痍,他竟然只 从窗中看到了微小境界中的“情趣”,无论如何,总给人以躲在厕所里吃
海鲜之惑,让人难以下咽。 < br>习近平总书记在给青年人的建议中提道:“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伟大人格的共同点,在于他
们 在生活中没有被自身的苦难所局限,而是凭心中的大襟怀,看到了天下百姓的苦难与诉求。如今,
富强之 国家、复兴之民族仍需建设,朝气蓬勃的我们,不更该以心中之大襟怀,换窗中之大视野,
为国家建设添 砖加瓦吗?
“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为求眼光之高远,视野之辽阔,让我们先怀有辽阔 的襟
怀,做大写的人!
【阅卷专家评析】
这篇作文立意颇为大气,小作者从国家 层面着眼,从大襟怀大视野入手。从大人物选材,整篇
文章大气磅礴。当然作者着眼?大?,也不忘?小 ?,使得文章具有了思辨性。
本文情感表露与理性抒发相结合,奠定了全文写作的基本格调。?以心中 大襟怀,换窗中大视野?
的观点涵盖了所给材料的核心,吻合命题意图,全文具有情感与理性的双重韵致 ,论述大气,不失
为考场佳作。
作者思路开阔,联想丰富,善于选材,在论述?要想看到辽阔的视野,首先要在心中有大襟怀?
19 26



这一观点时,主要采用了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这两 种论证方法。中国革命史上的先进知识分子,无
数志士仁人和蝇营狗苟,患得患失之人相比,鲁迅先生和 周作人对举,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给青年
人的建议中名句的引用,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材料的使用具有 了现实性和合理性,实现了材料与
主题的勾连,增强了说服力。
此外,文章语言很有特点,美 感十足,没有众多考生常用的大话、套话、俗话,而是抒真情、
发真论,闻之可亲。名言的引用则如画龙 点睛,增加了文章的韵味,使作者的思想在字里行间闪光。

23.铁窗外的蔚蓝
——致曼德拉的一封信

敬爱的曼德拉先生:
您好!
我怀着无比的崇敬和感激写这封信,因为您不仅是勇于抗争的伟大斗士和具有国际威望的政治
家,您更用 传奇的一生给了我深刻的启迪,纵然苦难将你置于黑暗的牢笼,你依然可以透过铁窗,
看到光明,看到无 限美好的未来!
当年,年少的您目睹了种族隔离政策的血腥,便毅然放弃部落王子的高贵身份,投身于 民族解
放事业,可当时南非政府种族歧视已根深蒂固,他们判处您终身监禁,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这个
判决足以摧毁意志。
我至今无法忘怀那个场景,您双手放在铁窗的台上,仰望着蔚蓝的天空,目光如炬!
透过铁窗,您看到了什么?
我想,您一定看到了黑人和白人,手拉着手唱着节日的赞歌;您看 到白人伸手拉起摔倒的黑人;
您看到孩子们不分肤色,自由地玩耍在一起??是的,透过苦难的铁窗,您 看到了光明,看到了无
限美好的未来。
于是,您告诉自己:“我绝不会绝望,也不会自暴自弃 。”您默默忍受苦难,坚守着铁窗外那一
片蔚蓝,终于,您等来了被无条件释放的一天,等来了种族隔离 政策从法律上被废除的那一天。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您一生的三分之一在牢狱中度过,但这非人 的苦难,终究没能让您
心灵的窗子关闭。监狱束缚了您的身体,却束缚不了您的理想,铁窗隔断了您与外 界的联系,却隔
不断您对窗外蓝天的向往。
巴尔扎克说:“不幸,是天才的晋升之梯,信徒的 洗礼之永,弱者的无底深渊。”当不幸的铁窗
将我们困于牢笼,我们或许只看到绝望和怨恨,但透过铁窗 ,您却看到了无限美好的未来。现在,
我们透过您心灵的窗子,看到了乐观、豁达、勇敢和自由! 敬爱的曼德拉先生,您让我坚信,透过苦难的窗子也能看到鸥翔鱼游的海天一色;透过绝望的
窗子, 也能看到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透过痛苦的窗子也可看到积翠如云的空蒙山色??
在这个世界 上,“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星空灿烂;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一场不幸的
降临,也影响不了美 好的未来向我们召唤。在您的感召下,我们会永远让乐观、豁达、勇敢的心灵
之窗敞开,纵然苦难的铁窗 将我们前行之路隔断,我们也会透过它,看到窗外那片蔚蓝。
此致
敬礼!
山东考生
2014年6月7日
【阅卷专家评析】
这篇作文以曼德拉为素 材,将曼德拉作为倾诉的对象,以书信体的形式,阐发了在现实的困境
和挫折中要坚信美好未来的主题。 考生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从曼德拉身上汲取心灵的力量,给人
以鼓舞,给人以信心。对于2014年的 考生来说,曼德拉肯定是颇为熟悉,因为阅读训练有之,积累
素材必备。考生选用曼德拉为主素材,配以 巴尔扎克的名言,选材大气,十分贴题。书信体的运用,
20 26



更便于内心的展现。文章以第二人称来叙写,读来让人感到亲切自然。 文章以?铁窗外的蔚蓝?为题,富有意蕴,开篇交代写信因由并点题,然后用?铁窗?这一扣
题的场 景反复出现,由实到虚,贯穿起曼德拉的一生和经历,最后发出号召,回扣标题和题目,使
文章环环紧扣 ,浑然一体。此外,排比句的运用和名句的引用给文章增彩不少。

24.心之所向,日之所见

大雪三日,有人看见雪落于地的寂寥,有人却看见雪舞 空中的纷闹;蔷薇花开,有人看见火红
花瓣的热情,有人却看见锋利花刺的冰冷。同一扇窗是同样的风景 ,不同的心情是不一样的意境。
心之所向,目之所见。有怎样的心境,便有怎样的风景。
穿梭 于历史长河,打开东晋之窗,白日车马熙攘,暗夜玉壶光转,却有那样的人,于闹处寻静,
于乱处寻幽。 红尘纷扰,他却看到一派清明。正是心之所向,目之所见。陶潜清然而立,“结庐在人
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因为有一颗淡泊宁静的心,才能于纷纷闹市中觅得一
方桃源,采得一缕菊香 。
或许我们都该有如陶潜一般的心境,看如今日益繁华的都市,别让灯红酒绿遮挡了你的视线,
别让纸醉金迷麻木了你的心灵。繁华之中自有寂寞空虚,辉煌背后或是迷茫虚无。倾听你内心的声
音, 心之所向,目之所见,一颗稳重清明的心让你看到的不再是冷漠的面容、浮华的功名,你将看
到老树下的 老人面容安详,偶望天空,有白鸟划过。你将看到自己的梦想,自己真正的远方。即使
“全民公敌”郭美 美,如若她没有被虚名蒙蔽心灵,大概也是一个阳光下,面容清朗,笑容明媚的
少女。
心之所向,目之所见,任它红尘滚滚,以一颗清明之心,我自静默向纷华。
同样是魏晋时代, 打开那扇窗,黑暗的政治斗争无以复加,人人自危,独善其身。也许有人看
到了这个时代的黑暗堕落,然 而我却看到了这个时代竹林中七个飘逸的身影,听到打铁声的铿锵,
听到《广陵散》的绝响,只因这,为 这个时代鼓掌!
有阳光的地方便有阴影,但有阴影的地方同样有阳光!有人看到阴影,有人却看见阳光 。心之
所向,目之所见,怀一颗善良的心,去看这世界的光明。一如特蕾莎修女,纵使贫民窟生活艰辛痛
苦,她将赞美每一天的阳光,赞美主赐给人们的寸寸光阴。也正是她阳光善良的心态,感染了身边
的人,咒骂销声匿迹,看见了这世界上一草一木的美好,便懂得了且行且珍惜。
心之所向,目之所见 。心怀光明的人看见星辰满天,心怀黑暗的人只看见夜空如墨。谁会更加
幸福,谁会流下更多的泪? < br>也许我们无法改变生活的环境,但我们却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静默向纷华,便可获一份清明。
光 明看世界,便可获一份阳光。心之所向,目之所见。世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
【阅卷专家评析】
有怎样的心境,便有怎样的风景。文章开门见山,点出中心论点,入题直接 明快。考生选取中
国独特的魏晋时代进行分析论述,有厚重的历史感,对郭美美的批判,更有现实的针对 性。
1.作者联想丰富,情感真挚,境界高远,思想深刻,将目光投入现实和历史的星空,关照现实,
触摸历史,旁征博引,纵横驰骋。全文围绕着?心之所向,目之所见?这一主题展开严谨周密的论
证。作者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从古代的?一派清明、’一方桃源、一缕菊香?再到现实的?灯红酒
绿 、纸醉金迷?,字里行间既有对?星辰满天?的静谧环境的体认和向往,也有对?夜空如墨?浮华
功利现 实的深切关怀和反思。
2.一般议论文,语言干瘪,八股腔,文字缺乏活气,读来令人困倦。议论文也 是讲求鲜活、讲
求灵气、讲求文采的。本文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生动的细节渲染出真实的情景, 炽热的情
感、精当的论述尽显作者的思维过程,扣题既巧又准。
3.视野开阔,才气逼人。能 把理性的思考化为形象的揭示,生动地诠释了主题,使所供材料的
主旨得以彰显。在叙述自己的观点时, 所引史料,颇有信手拈来左右逢源之感,显示出了扎实的文
21 26



史功底。

25.窗中窥世,静里归真
万物共育,和谐共生,雅俗闹静,千姿百态。而我们处于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每个人生命
里都有 一个画框,从这个画框里你看到什么,那便决定了你生命的意义与姿态。
而我认为,以静为景,以心为窗,以生命为界,方能体悟世界万物的真谛。
以静为景,是梭罗 笔下瓦尔登湖畔的澄澈。这位哈佛毕业的高才生,爱默生的得意弟子,在人
生即将大展宏图时却毅然选择 了瓦尔登湖畔的小木屋,自耕自食。他的存在,就是要看草木如何生
长,湖面如何跃动,日月如何出没, 他把内心的静与自然万物的静融为一体,最终收获了最真实、
最本真的美景。
景物的静美化作 宁静淡泊的生命格调,梭罗最终实现了人生的价值,而我们也从此多了一个圣
洁而又神性的人物,世界文 学从此多了一本叩问心灵的经典。
以静为景,袁隆平做到了在盛名之下仍然醉心于田畴。当众多高官为 了弄一顶博士帽而抄袭论
文,当院士为争著作权而闹得不可开交,袁老黝黑的皮肤,无悔的笑容就是给那 些闹市中俗人的有
力一击,一望无际的麦田,静静生长的稻苗,那便是他全部的世界。
任世人 如何喧嚣,我自守住内心一片净土,潜心钻研。这便是袁老的生命写照。由此,他生命
的意义与恩泽遍及 全人类:他生命的窗框无限延伸,温暖了我们每个人的心田。
就像庄子一样心若澄澈秋水,行若不系之 舟。拒绝了楚怀王再三入朝为相的邀请,他甘愿做一
棵守护月亮的树,甘愿曳尾于涂中,为的是守护真谛 。
就像林逋远离车马喧嚣宁愿箪食瓢饮,梅妻鹤子,为的是在世俗中坚持自我。
我们青少年 ,肩负着复兴祖国之重任,身处社会发展之洪流,更应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先
贤说得好,非淡泊无以 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窗中窥世,静里归真。
置身人海,静水流深。
【阅卷专家评析】
这篇作文考生抓住了材料的深层意义,论述心境与人生的关系,立意高远, 不落俗套;在论证
上,结构严谨,过渡自然,首尾圆合,浑然一体。
文章材料丰富、新颖、极 富说服力,文中?梭罗笔下瓦尔登湖畔以静为景的澄澈??袁隆平做到
了在盛名之下仍然醉心于田畴?和 ?庄子心若澄澈秋水守护真谛,林逋远离喧嚣在世俗中坚持自我?
等事例,作者信手拈来,运用恰当。由 于文中采用的大都是文化的事例,精当的实例与点题句处处
辉映,既总结了材料揭示的意义,又紧扣了主 题,升华了文章的主旨,所以全文文化气息浓郁,品
味高雅,有一种宏观大度的气质和思辨的逻辑。
本文语言句式多变,整散结合,摇曳多姿,富有感染力。

26.给异见一点生存空间

朱红的屋檐上,雨水滴答滴答??夜半清醒的烛火 ,让思绪飘飞飘远??我泛舟于人生大河的
烟波浩渺中,以素手为桨,宣纸为舟,誊写下:
异见,是一个国家的大幸。
云山苍茫,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在20世纪50年代 ,黄万里毅然站了出来,反对
三门峡的修建。可是,他忘记了,他一个人的异见怎么会得到那个时候的尊 重。他尖锐地指责三门
峡有关专家不站出来说话,谁料却被打成右派。而最终洪涝、水土流失的频发,证 明了黄万里是对
的。一个国家,何其有幸,能拥有一个不同的声音;又何其不幸,竞容不下不同声音的存 在。
异见,对于国家来说,弥足珍贵。
22 26



正是山花盛开的日子,我心中怀着一份淡淡的期待,渴望在山花丛中徜徉,去 感受那个时代的
辉煌。仲尼出游列国,推行仁学;孟子一声“舍我其谁”,马车震震而去;韩非大喝,“ 法不阿贵”。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在烽烟大地上各洒千秋,终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精神。诸子百 家,让
异见在乱世中辉煌。
异见,在千年前的中国,辉煌一时,成就兼容并蓄的中华文化。
反观现实,多元文化发展的同时,人们包容异见思想却并没多大进步。可能,一个人发表不同
意 见,人群聚而议之,直至此人“缴枪归队”。我们谈理性,更要接受异见。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在一扇窗前,不同的人则有不同的感受。人们对窗外的不同风景也自
己得出雅俗静闹的不同景色。 电影《云图》中那些表情木讷的克隆人令人心生恐惧,你试想,你周围的人都有着一模一样的
面容, 想着一模一样的事情,那么整齐划一的时代便是下一部最佳灾难片。
异见,是一个国家的大幸,在一个 国家里,能看到思想上的交锋,是一件幸运的事,而国民气
度的养成,便是从接受异见开始的。
【阅卷专家评析】
本文以独特的角度、多样的表达、流畅的语言、高远的境界构筑了一篇考场美文。
文章观点新 颖,论述深入。本文能在把握材料内涵的基础上提出?给异见一点生存空间?的观
点,颇有新意。在论证 中,提炼出三个分论点,文章思维缜密严谨,能透过现象分析本质所在,并
结合现实提出解决办法,较之 泛泛而谈就进了一步,何况反面事例警人,结尾处升华主题,画龙点
睛,论述的展开显得自然流畅,整篇 文章充满着哲理思辨色彩。
作者语言老练,能精当点题。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文字简洁从容。为 突出主旨,文中作
者多次点题,确保了文章中心鲜明,也体现了作者写作考场作文的训练有素。

27.打开窗子,领略风景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个窗子,透过这扇窗 子,不同的人却看出不同的风景。窗外的风景可能
秀色可餐,抑或是阴沉昏暗,因此,要想领略最旖旎的 风景,靠的是一种平和的心态。
生活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沉浸于世人的喧嚣中,追名逐利而乐此不疲 ,我想,透过他们的窗
子,看到的大概仅仅是“俗”吧。“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然而,有一个人
执一双桨,驾一叶扁舟,向荷叶的最深处驶去,他便是雅士林逋。杭州西湖畔,他以梅 为妻,以鹤
为子,静静地稳住这一方圣洁的山水。我想,林逋的窗外应该是一幅山清水秀、枯荷听雨的画 面吧。
正是这种平淡,让他看到生命中迷人的风光。
相反,一颗躁动的心让你看到的,是无尽的黑暗。
提起几年前的“黄光裕”案,我们不免为一 个人的堕落而叹息。被权利、私欲侵蚀的内心,并
不满足中国首富的名号,转而一步步滑向罪恶的深渊。 残灯已无焰,何止影幢幢?贪婪使他生命的
窗户映出无尽的名利和内心地狱般的黑暗。
淡淡清 晖下,总让人想起那些澄若秋水,质似兰竹的背影。庄子持一条鱼竿,悠闲地垂钓于濮
水畔,面对功利的 诱惑,他淡然笑道:“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陶潜掬一捧月色,南山下凝成暗
夜的菊香。七堇年引用 海子的诗句说:“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
远马亡。”梭罗静心于创作 ,才有了《瓦尔登湖》闻名于世。他们都怀有平和的心态,让自己窗外的
精神世界变得异彩纷呈,令世人 驰往。
柏杨说,他是海边的一粒沙子,在波涛汹涌中上下翻腾,他坚信,只要把目光投向远方,拥有< br>一个平和的心态,心灵就一定能到达顶礼膜拜的圣地。诚如老先生之言,当一个人不再流于世俗,
不再随波逐流,怀有一颗安静祥和的心去对待世间万物,那么,生命之窗外的风光无限也正静静地
等待着 他。
就让我们抛却杂念,挣脱外界对心灵的羁绊,用自己平和的内心,去感受窗外那醉人的风景。
23 26



【阅卷专家评析】
这是一篇比较规范的考场议论文,整篇文章中规中矩,结构严谨,给人不蔓不枝的感觉。
开篇 概述材料引出论点?要想领略最旖旎的风景,靠的是一瓣平和的心态?;接着描述雅士林逋
诗意生活,提 及?黄光裕?案,从正反两方面诠释主题;然后又正面列举庄子、梭罗事例和柏杨名
言加以佐证;结尾再 以简洁的语言总结全文,点题照应开头,升华主题。这种?总一分一总?式结
构,使文章条理清楚,文脉 清晰。
在选材上,文中采用的大都是现实感较强和艺术的事例,所以全文时代气息和文化气息浓郁。
在表达上,本文通过具体的描写、叙迷、议论等表达方式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把自己的感情
准 确、细致、充分地抒发出来,做到了文笔细腻、文采飞扬,表达成熟、刻画深入,娴熟老道的语
言为文章 增添了不少色彩。

28.静心处世,芳华沁人

一个人的心灵决定其对 待世事的态度,正所谓“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相较浮躁,我更愿以一
颗宁静的心对待世事浮沉,在人 生道路上一路繁花。
厌倦喧嚣浮华的名利场,她独向象牙塔中寻一份属于文人的宁静,纵使丈夫的事业 将其推向前
台,她仍以一颗素心笑对世界。
作为一国总理夫人,程虹将泡沫般的赞美抛之脑后 ,在纷繁世间中纤尘不染,静观人生。她说,
只有老师不浮躁,才有可能培养出学风踏实、做人端正的学 生。程虹非但没有借丈夫之势揽取名利,
反而以出众的才华和谦逊的涵养成为总理的“软实力”。中南海 没有扰乱她宁静如湖面的心绪,首都
经贸大学见证了她一步步的成长。程虹就是这样一位挺立在宁静高地 的普通老师。
踽踽十载,毕业后的他没有参与任何一座建筑的设计,只缘恩师要他静心徜徉于古建中, 留下
万古芳华。
当同窗汲汲于声名、财富,王澍独自静心,回到古建中,传承来自上古的智慧 。凡俗的浮夸没
有打扰王澍的静思,只待天才惊世的光华。“一朝孤凤鸣云中,震断九州无凡响。”受到 普利兹克青
睐的王澍向世人证明:宁静,方能致远。
于长河漫溯,宁静的典范何其多?陈寅恪 放弃国外的高薪邀约,于陋舍中静心,笔耕不辍,皇
皇《柳如是别传》震撼世界;“百年明镜”季羡林经 岁月打磨,一颗静心亘古不破,无论“文革”时
简陋的牛棚还是国家提供的豪奢待遇,都没有在季老心中 泛起一丝波纹;来自大山深处的易经奇才
周易玄,天赋艳艳,少年有成,在浮华的赞誉中守住本心,宁静 致远。
反观当下,一些人为了名利忘记初心,在世俗的浮华潮中起伏不定,迷失自我。同是年少成名< br>的孙杨,奥运会后被捧上神坛,“新一代领军人物”的光环将其笼罩。然而,从“偶像”“励志”到
“叛逆”“无证驾驶被拘”,孙杨只用了数月。外界的吹捧让他不再宁静,训练被代言超越,特权取
代 了纪律。我们不希望仲永的故事在他身上重演,找回那颗宁静的心是孙杨自救的第一步。
精心处世,芳华沁人。
【阅卷专家评析】
本文作者用优美的文笔诠释了宁静方能致 远的中国文人心境,文章例证丰富,角度多变:有典
例,有泛例,做到了点面结合;有正面事例,有反面 事例,做到了正反对照。
从内容上看,文章论据充实,富有典型性。文章论据材料来自社会实际,鲜活 而有说服力,显
然在同龄人中具有一定竞争力。作者不是单纯从?故纸堆?中去绞尽脑汁,而是从现实世 界中去选
材,将这些保鲜度高的素材作为文章的论据,如?总理夫人程虹?和?受到普利兹克青睐的王澍 ?
等材料新颖贴切,这些素材面,不仅反映出小作者有较好的文化视野和人文底蕴,同时也可看出小作者能紧扣时代脉搏,因此很有可读性,显然也能带给阅读者一种深层思考。

29.平心而望,画自悠长
24 26




倚窗而望,那幅水墨丹青,实则乃人生旅途上点点缩影。或能望见橙黄橘绿,“榴花开欲然”;
或能望见云卷云舒,“莲动下渔舟”;又或望见樯倾楫摧,“骇浪与天浮”??其实同一幅画,因心态
不 同便会看到不同的景色。与其苦苦困扰,不如以一颗平静淡泊之心去欣赏人生的画卷。
故我说,平心而望,画自悠长。
同一幅图画,为何有人看到雅、静,而有人就看到俗、闹呢? 只因心态不同罢了。正如遇见挫
折,有人呼天抢地一副天不容我的模样,那他所看到的便只有曲折泥泞了 。在尘世的浩浩长夜中,
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以淡泊望世间千姿百态,以乐观应付艰难困苦,如此那么 目之所及,便尽是
桃红柳绿、佳木繁荫了。
想起风光柔美的茶峒,便忆起翠翠那甜蜜而忧伤的 等待。湘西的青山碧水中端放着沈从文先生
一颗宁静淡泊的心。“文革”期间,沈老及一些作家饱受摧残 与折磨,跪在冰冷的地上,面前是自己
付之心血的作品被烈火化为灰烬,此辱深重!有作者不堪此辱而投 江自尽,但沈老仍乐呵呵地回去
专心研究古代服饰。只因他以一颗平和乐观的心将那噬骨的黑暗与苦痛看 作湘西云卷云舒,以乐观
心态迎接黑暗,最终也在服饰领域成果显著。
吟叹着:“不折不从, 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这位赤子以一颗平心,铺织了人生最
秀美的画卷。在灾难中望见鲜花 铺满漆黑的夜空,平心而望,自是美景芬芳。
不见天日的黑暗似重重迷雾笼罩她年轻的生命。多少病友 望见的是惊涛骇浪、痛中更痛。而熊
顿,一位癌症患者,以一部《滚蛋吧!肿瘤君》宣告她之所见:甜蜜 芬芳的花朵,万千璀璨天幕的
繁星!虽被苦痛纠缠,她却始终以平和乐观之心与困难战斗,她的窗外不是 荆棘,而是宣告生命顽
强的满地鲜花,宣告乐观平和的锋芒,在浩瀚天穹下尽情闪亮!
即便被夜雾迷了双眼,一颗平和乐观的心也可点亮烛火,绚烂窗外之景。清香满面。
想想我们 ,是否整天浮躁不知所处,是否厌山厌水厌万物,是否因点点挫折而自暴自弃,我们
的窗外便是幽暗混沌 。但请以一颗平静淡泊之心、以乐观的心态看待那些功名利禄,苦痛忧愁,我
相信它们不过是一朵朵浮云 ,总会被清风吹散,露出鲜艳美卷。
平心而望,画自悠长。愿我们以一颗平静淡泊之心,去欣赏人生波 谲云诡的画卷。愿我们目之
所及,尽是岁月静好,日月清秀,画卷悠长。
【阅卷专家评析】
这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性散文,小作者以?以一颗平静淡泊之心,去欣赏人生 波谲云诡的画卷?
展开严谨周密论证,关照现实,触摸历史,旁征博引,纵横驰骋,生动而深刻地阐明了 自己的观点 ?平
心而望,自是美景芬芳?;运用熊顿与病魔做斗争的事例,论证了平和乐观之心的可 贵,阐述了主客
体相互作用影响下主体如何看待客观世界的关系。整篇文章思路清晰,一气呵成,给人以 深刻的启
迪。
文章的题目就给人以超凡脱俗的感觉,诗文与分析交相辉映,既有理趣又显情趣 。文章语言老
辣,简练多姿。短短八百字中,蕴含的文化因子颇多,没有很好的积累和素养是难以在有限 时间内
写出这样的文章的,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30.目之所望,心之所向

心,就是一扇窗。如高晓松所说:“ 每个人都站在窗前看这个世界,有些人看见的只是镜子,有
些人伸手不见五指。”心里满是阳光,你便惊 叹世界如此明媚恬静;若有荫翳布满心田,你就只能无
奈于天昏地暗。是雅是俗,是静是闹,你目之所望 ,即你心之所向。
北岛的《一切》中说道:“一切希望都带着注释,一切信仰都带着呻吟。” 他打开窗,看见世界
满是灰暗,信任的流失,精神的荒原,满目萧然,不禁感极而悲。当我们也感慨、无 奈、失落时,
年轻的舒婷以一首《这也是一切》作为回应:“不是一切真情,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不 是一切梦
想,都甘愿被折掉翅膀。”像一座灯塔,点亮心底的黑暗,像一点星火,足以燎原。原来你眼中 的世
25 26



界,即你心之所向。每个人心中 ,都像梵高所说的那样存有一团火焰。窗外,自是春光一片,自是
大好河山。
朗费罗 说:“你的生命一如他人,每个生命都会下雨。”诚然,当年“文革”那场雨下得人心惶
惶,陈景润去扫 大街,季羡林去打扫厕所,钱锺书委身马棚,黄永玉只能居于陋室,连阳光都成了
奢侈品。可他们心底阳 光不灭,陈景润安之若素,照旧倾心学术,用去几麻袋草纸;季羡林专心译
著,《罗摩衍那》横空出世; 钱锺书不忘学问;黄永玉在灰暗的墙上画上了一扇窗,窗外亦有青山绿
水,鸟语花香。
他们心中,是黑暗与荫翳所无法战胜的阳光,于窗外,雨过后一片天晴。就像马克·吐温所言:
“所有的雨都会停的。”心有彩虹,眼中世界怎会不五彩斑斓?
有人说百合是洋葱科,有人却 注意到,洋葱是百合科。当你心底一片春暖花开,即使是刺鼻的
洋葱,你也仿佛能嗅到百合一般沁人心脾 的香。
最爱田维那一句:“如果可以,只让我的右眼去流泪吧,另一只眼睛,让它拥有明媚与微笑。”
罹患不治之症,她也甘愿在心底种上半亩花田,用那颗涌动着阳光与希望的心,去感受那花香满溢
的窗外世界。
目之所望,即心之所向。你若盛开,心香自来。
为自己的心田种上一缕阳光,且去欣赏,窗外明媚春光。
【阅卷专家评析】
本文 境界高远、气质高雅、说理透彻、思想深刻。在论证过程中,运用了对比、事例、引证等
论证方法,列举 中外文化领域典型新颖的例子,围绕观点展开论证,联系现实生活中的?若有荫翳
布满心田,你就只能无 奈于天昏地暗?现象深入论证,最后总结上文,上升高度,提出?目之所望,
即心之所向。你若盛开,心 香自来。为自己的心田种上一缕阳光,且去欣赏,窗外明媚春光?的观
点和倡议,说理透彻,思想深刻, 很有说服力和号召力。
论述中,既能紧扣材料,又能进行丰富的相似联想,同时,相关人文和自然科学 知识、现代作
家的言论信手拈来,从而使得文章内容非常充实,时代气息和文化气息浓郁,反映出作者平 时对现
实生活有较为深刻的观察和思考,有着比较丰富的文化、文学知识的积累,彰显了考生较为深厚的
文化底蕴和较高的文学紊养。
在表达上,语言清晰流畅、准确有力,能娴熟运用史料,恰当摘 引名言警句,又娴熟地运用记
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叙事简洁晓畅,议论深刻警醒,抒情真挚深沉 ,具有情感与理性的双
重韵致。另外,作者拟题新颖,形象生动,以小见大,切题快捷。


26 26

孝道演讲稿-会议总结范文


北京烤鸭作文-落聊


黑白记忆观后感-好好网络


初中周记范文-拆字游戏


重阳节的诗词-优秀员工总结


以挑战为话题的作文-大学生学习总结


留住阳光-委派函


国庆节文字摘抄-三十岁男人



本文更新与2021-01-08 20:3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56162.html

2014年山东省高考满分作文评析(30篇)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