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作文题-中秋节征文
会议发言稿格式
一、概念
1、概念
讲话稿亦称发言稿,就是在各种会议、集会上或利用不同宣传工
具
发表的讲话文稿,它是人们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
体。
2、特性
(1)实用性。讲话稿是一种借助口头表达的书面材料,它广泛应
用于大小会议和不同场合,如果需要,还可以登报、广播;上电视,
叫做录像讲话。随着经济交流和现代
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它的用途
越来越广泛,具有反映快、应用广泛、实用性强等特点。
(2)政策性。讲话稿一般由本人写或授意他人(个人或专门写作班
子)代写,但无论谁写或用于什么
场合,都必须符合政策要求,否则,
就会“言不及义”,因此,讲话稿又有政策性强的一面。
(3)时间性。因各种需要举行的会议、集会等都是在一定时间、
地点等条件下进行的。因此,
讲话稿一般都具有较强的时间性,否
则,该在事发之前讲清的问题却在事后讲,就变成“马后炮”;应立
即做的总结报告或表彰会等,却要拖上一段时间,就失去应有的效
力,“时过境迁”,不会产生
什么积极效果。
(4)条理性。讲话主要是用声音作为传播的媒介,声音在空中停
留
短暂,因而,要使讲话的内容被听众听清、听懂,就要条理清晰、
层次分明。否则,所讲内容虽然丰富、
深刻,但缺乏清晰严密的逻
辑性,不能一环扣一环,一步挨一步地叙事、说理,听众接受起来
困
难,势必会影响讲话的效果。
(5)通俗性。讲话稿与一般文章不同,要合乎口语,具有说话
的
特点。这就要求撰写讲话稿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用语言时不
宜咬文嚼字,句子不要太长
,修饰部分要少,以免造成听众的错觉,
不得要领。同时,也应当讲究文采,以便讲起来
生动,达到雅俗共
赏的效果。
3、作用
(1)交流预备作用。经
济工作离不开交流,讲话稿正是保证各种
交流顺利进行的一种得力工具。有了讲话稿,不致于走题或把话
讲
错,既可以节省时间,又能比较集中地、有条理地把话讲好,收到
好的交流效果。
(2)联系监督作用。讲话或讲演是面对面进行的,它能使讲话人
与听众在时间、空间上紧密地
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交流整体。好
的讲话能使人感到亲近,尤其是领导干部的讲话,更是直接联系群<
br>众、体察下情的好机会,因此,讲话稿有加强联系的作用。当然,
听众不仅“听其言”,更要“观
其行”,如果讲话只打雷不下雨,
下次听众就不要听了。因此,讲话稿还暗含着监督作用。写作时要注意具体实在,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实事求是。
(3)宣传教育作用。现代化经济
建设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事业,
好的讲话能使人“奋”、使人“启”、使人“发”,讲话稿正是组
织人民、动员人民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的一种有利宣传教育形
式,通过它不仅能快捷地上情下达,
而且能把听众的愿望、需求、
知识、经验、信息等及时交流出去,成为鼓舞人民、教育人民、提
高人民素质的有力杠杆,因此,它既是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有力
宣传教育工具,也是群众进行自我教育
的一种好形式。
4、种类
由于讲话稿内容丰富,应用范围广泛,表现形式
灵活多样,所以
很难进行严格的分类,只能从不同角度作大体区分。从内容上可分
为:政治讲话
稿、礼仪讲话稿、学术讲话稿、宗教讲话稿、工作讲
话稿、社会生活问题讲话稿等。从应有范围和表现形
式上又可分为:
集会演讲稿、战地演讲稿、会议讲话稿、广播电话讲话稿、课堂演
讲稿等。以上
只是大致的分类,其中也有交叉,不能截然分开。以
下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讲话稿。
(1)政治讲话稿。指在研究和解决政治问题的会议上发表讲话,
或在群众集会上发表政
治宣传色彩浓厚的演讲所使用的稿子。如国
家领导人及各级党政部门负责人在一定场合宣传贯彻党和国家
方针
政策的讲话稿,各级人民代表及纪检监察委员以议政为主要内容的
发言稿,以及外交官员发
表外事演说的稿子等,均属政治讲话稿。
政治讲话稿要求观点鲜明、论述充分、逻辑严密,具有强烈的论
辩
色彩。
(2)礼仪讲话稿。指在纪念会、追悼会、开幕式、闭幕式、欢迎
会、宴会等场合发表悼念、答谢以及应酬性的讲话所用的稿子。
(3)以动员、布置工作和总
结、交流工作经验为目的的讲话所用
的稿子。这类讲活,通常又称为“作报告”。如“传达报告”——<
br>—传达上级的指示精神;“动员报告”———为开展、推动某项工作
而发表的讲话;“总结报告”
———领导同志在工作总结会上的讲话,
等等。(4)社会生活问题讲话稿。指就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和问
题进行
分析评论的讲话稿。既可以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选题,也可以围
绕一个中心问题作专题
讲述。
(5)学术讲话稿。指在数、理、化、农、医、工等自然科学领域
和哲学、历
史、文学、经济、法律等社会科学领域,就某些学术问
题在会议上发表见解,阐明主张,公布研究成果所
用的讲话稿。教
师讲课时所用的讲稿,也属于这一类。
二、格式
讲话稿一般由标题、称谓、正文等部分构成:
1、标题
(1)有
的标题标明讲话时间、地点、讲话人身份,如《**同志在
二轻系统深化经济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标明中心思想,如《对经济工作的几点意见》;
(3)提出问题,
如《理顺价格体系的关键何在》等。标题要醒目,
忌晦涩;有新意,忌粗俗,这样才能有吸引力。
2、称谓
即根据不同的听众对象首先发出的称呼,如“同志们、
朋友们”,
“妇女们、先生们”,“教师们、同学们”等。称谓要贴切、富有
礼仪,这样有利于
更好地沟通彼此的感情。
3、正文
正文包括引言、主体、结尾三部分。引
言亦称开场白,是讲话稿
开头部分。开场白不宜过长,但需精心设计,有一个好的开场白,
讲话
者从一开始就能主动而有效地控制听众情绪,为引入正题打下
基础。
主体亦称本论,
是讲话稿的中心部分。这一部分要紧紧围绕中心
议题展开论述,在材料编排上,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
中心鲜明,
论点突出,做到一以贯之,即全篇幅一个中心论点;二是要讲究条理,
前后材料编排
要符合表达中心论点的需要;三是要严谨,做到点线相
连,不枝不蔓;四是观点与材料、论点与论据要统
一;五是奇正相生,
把趣味性材料与论证材料巧妙安排,做到庄谐合一。
结尾亦称收
尾,即收结全文,归纳主题。除此外,还可最后一次
打动听众,把听众的情绪推向高潮。结尾一是要“结
住”,不要狗
尾续貂,“再”说上几句;二是要结的“漂亮”,结尾时的风格一般
有两种:一种
是以坚定有力的语言向听众发出号召、提出希望或要
求、给听众以巨大的鼓舞;一种是以谦敬的语言向听
众致谢或致谦,
也可以意尽言止,自然结尾。
三、相关要求
撰写讲话稿要遵循以下写作要求:
(1)了解情况、有的放矢
怎
样写好讲话稿?简单地回答:需要讲什么就写什么,因为讲话
稿是为发表讲话准备的。要想真正弄清楚需
要讲什么和需要怎么讲,
就一定要了解情况。
首先要了解听众。发表
讲话,是讲话人向听众传播信息或做宣传、
教育、鼓动工作的过程,也就是与听众沟通的过程。不了解听
众,
怎么谈得上与之交流沟通呢?因此,写作讲话稿,无论是亲自执笔,
还是让别人代笔,都要
先做一番调查研究工作,弄清楚听众是些什
么人,他们关心什么问题,想了解什么情况,要澄清哪些疑问
,他
们认为最重要的关键在哪里,他们的思想状态、文化水平、理解和
接受能力又怎样。只有把
这些调查研究工作做好了,对听众的心思
和特点有数了,才能有的放矢,写出听众想听、爱听、听了入耳
、
动心、动情的讲话稿。千万不可像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中
所批评的那样,射箭不看靶
子,弹琴不看听众,在不了解讲话对象
的情况下,主观地想讲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讲就怎么写;更不能
自
以为是地决定,我写什么你就讲什么,我怎么写你就怎么讲。
写讲话稿还要了解讲
话人和会场,要考虑讲话人的身份、特点和
场合。一个人都是有多重身份和不同特点的。例如,在单位是
领导,
在家里是一个丈夫和父亲,到街上又是一个普通行人。因此,亲自
执笔写讲话稿,就要考
虑自己是以什么身份和面貌出场讲话的;如果
替别人代写讲话稿,还要弄清讲话人的文化素养、政策理论
水平、
演讲经验和能力、讲话习惯和风格等等。此外,还应摸清以下情况:
这是什么内容性质的
会议,要研究解决什么问题,还有什么人要发
表别的内容的讲话,讨论的情况怎样,会场的气氛怎样,是
什么样
的会场。总之,只有弄清楚听众、讲话人和会场三方面的情况,才
能通盘加以考虑,更准
确地确定应当讲什么和怎么讲,使所写的讲
话稿适应讲话的需要,符合讲话的要求。
(2)中心突出、观点鲜明、富有新意
突出中心、观点鲜明、富有新意,也是写好讲
话稿的一条重要原
则和基本要求。中心,既指文章或讲话的主题、基本观点,也指全
篇的中心内
容。只有突出中心、观点鲜明,用观点统帅内容,内容
中又渗透着观点,听众才能对你表达的内容和观点
留下深刻的印象。
要突出中心,就要注意“思维导向”。所谓“思维导向”,是指引
导听众的思
想,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向某一方面和目标———讲话稿
内容的“中心”。这就是说,讲话稿从始至终都要
围绕着“中心”
写,所有内容的表达和组织安排,都要为讲清基本情况和基本观点
服务,在讲清情况的同时阐明观点,不要有任何内容脱离或偏离
“中心”。像《反对党八股》这篇讲演
稿,内容很丰富,既有历史
的回顾,又有现实情况的分析;既有生动形象的比喻,又用引经据典
作例证。但全文从头到尾都围绕“反对党八股”这个中心写,始终
没有偏离这个主题。因此,读完这篇文
章,人们就能认识党八股的
危害,明白为什么和怎么反对这股不正之风的道理,从而留下深刻
印
象。这种“围绕中心”的写法,向我们提供了一条组织文章内容
的基本法则:文章无论长短,都要用一根
主线贯穿全篇,把各部分
原来互不相关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章。这根主
线就
是文章的“中心”,文章的主题。有的人写篇幅较长的讲话稿
内容面面俱到,不分主次,没有中心,缺少
贯穿全篇的主线,显得
“散”、“乱”,其原因,就在于尚未掌握这一法则的奥秘。
观点鲜明,是指要敢于亮明观点,敢讲真话。讲话稿是用来面对
听众的,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要求讲话
人把自己的思想直接暴露
出来,公之于众。如果不表示赞成什么,也不表示反对什么,吞吞
吐吐
,含糊其辞,听众就会不满足,甚至感到受了愚弄,认为你在
耍滑头。敢亮观点的前提是自信,相信自己
讲的正确,有道理。否
则,连自己都不相信,还要讲出来让别人相信,岂不是愚弄听众!还
要敢
讲真话,讲真实观点,真实情况。敢讲真话的前提是相信群众,
相信自己所讲的群众能够理解和接受;相
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是不能欺骗,也是欺骗不了的,因此决不能讲假话。抱着自信和相
信
群众的态度,写出敢于亮明真实观点的讲话稿,讲话的成功就有
了基本保证。
亮明观
点、讲真话,都要能讲出新意。所谓“新意”,即指要讲
出新情况、新事实、新材料、新观点、新见解,
也指能从一个崭新
的不同角度谈一个老问题。总之,讲话稿内容要新鲜,要能谈出新
意来,才能
吸引听众,给人以新启示、新的教益。那种拾人牙慧、
入云亦云、充满尽人皆知的陈词滥调、没有一点新
鲜货色的讲话稿,
听众听了一定会打瞌睡。
(3)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
/p>
写讲话稿要学会说理,要把道理讲明白,达到晓之以理,以理服
人的目的。
在讲话稿中所讲的道理和说理的方法,要适应听众听讲的需要。
总的要求是:要把符合马列
主义、毛泽东思想,符合国家的方针、
政策和法律,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道理讲“活”,让听众容易理解
和接受;不要干巴巴的说教,少讲空洞的大道理。越是面对基层普通
群众,越要注意说理的生动
、形象和通俗,要多用比喻、对比等方
法说理,要多举群众熟悉、日常看得见摸得着、感受深刻的具体实
例来说理。注意分析过程的逻辑性也很重要,富有逻辑是一种强大
的力量。在讲话稿中所举例证
要恰当,要与提出的观点严丝合缝、
和谐统一;要注意分析有步骤、有层次、有条理,不可匆忙地提出观
点,武断地得出结论:要善于引导听众的思路跟着你的分析过程走,
觉得无可置疑,自然而然,
口服心服地赞同你的结论。此外,有些
讲话稿还要讲究说理的战斗性,方法是:既从“正面”说理,又从
“反面”说理。所谓从“反面”说理,是要针对听众中的疑问,特
别要针对反面的观点,采用设
问、反驳等方法,将人们的误解和疑
惑一一澄清,将明显错误甚至反动的谬论彻底驳倒,以更加证明自<
br>己观点的正确。这种反证的说理方法,在论辩性的演讲稿中,应当
更多地加以采用。
<
br>讲话稿中的说理都要注入讲话人的真情实感,达到以情动人的目
的。人都是感情动物,当你的观点
、意见、号召带着强烈而真挚的
感情色彩表达出来时,就能产生加倍的感化、诱导和鼓动作用。传
播学的奠基人美国的威尔伯·施拉姆说过:“什么是最有效的号
召?..某些研究和大量的实验表明,
动感情的呼吁较之逻辑的呼吁更
可能导致态度的转变。”(《传播学概论》第228页,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美国的另一位学者戴尔·卡耐基又说:“要动人以情,
自己首先要有诚意。”(《怎
样使你的谈吐更动人》第51页)这就是
所谓“以心换心”,用真诚才能赢得信任。否则,你越是装腔作
势,
故作姿态,听众越会讪笑你在演戏,越是反感。因此,情感的表达
必须真诚、实在、朴实,
不能虚假、做作、华而不实,应当自然、
恰如其分,不应过分夸张、声嘶力竭。那么,怎样才能达到上述
要
求呢?只有当讲话人对所讲的事物确有了解和深切的感受,在写作时
又能激发
起真挚的情感,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写
出既说理又抒情,既能说服人又能感动人的讲话
稿。例如1939年6
月18日戴高乐在伦敦布什大厦所作的《反法西斯演说》,就是这样
一篇
融说理与抒情于一体的讲话稿。当时,法国已被希特勒纳粹军
队占领。面对国破家亡的现实,作者一开头
就提出了每一个不愿当
亡国奴的法国人都关心的三个问题。紧接着,作者坚定地作出了回
答:“
没有!”这种说理方法,就是设问。这样,作者的心一下子就
与广大听众———千百万法国民众的心紧紧
地联结起来了。
然后,他又以充满理智和饱含激情的语言进行了分析,发出了庄
严的
号召。他的分析“是根据对事实的充分了解说话的”,听众不
能不信服;他的号召是充满了对法兰西祖国
的深切热爱之情的,因而
就能发挥催人奋起的强大鼓舞作用。这一切都是作者强烈的爱国真
情的
自然流露,因为戴高乐将军确是一位名垂青史的伟大爱国主义
者。在这里,戴高乐与法国人民已经心心相
印,双方的感情已经水
乳交融,通过广播这篇演说,他才能在法国民众的心底点燃起“抵
抗的火
焰”。从这一篇演说词,我们应当能够领悟怎样才能写出既
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的讲话稿的奥秘。
(4)讲究语言、写出特色写作讲话稿,语言首先要通俗易懂,不
能过于艰深、生僻。例如
,使用专业性很强的词汇要慎重,必须使
用时,要加以通俗的解释;也不要使用易生歧义的词语,以免听
众听
不懂或产生误解。其次,要求语言上口入耳、生动形象。上口入耳
就要讲究句式,要多用简
洁的短句,不写修饰成分过多的长句,以
免讲起来拗口,听起来费劲;还要注意音节匀称和词句的声调变
化,
使语言朗朗上口、入耳动听。要善于运用比喻、对比、排比、拟人、
夸张、衬托等修辞手法
,使语言生动形象。
讲话稿要能写出特色。所谓“特色”,一是指能适应不同听众的
特点。例如,对知识分子讲话要注意文雅,对农民讲话要尽量说
“大白话”,对青年讲话要富有朝气,等
等。二是指能写出讲话人
说话的特点。讲话稿要能体现出讲话人讲话的风格,或直率,或含
蓄,
或幽默,或严肃,或放达豪爽,或温文尔雅,做到“文如其
人”。总之,从内容到语言都有特色的讲话稿
,才能吸引人,给人
以深刻的印象。现在讲话稿的语言比较普遍的毛病是:语言乏味,
<
br>不够生动活泼,不是板起面孔的“干部腔”,就是咬文嚼字的“知
识分子调”,缺乏特色。要克服
这些毛病,就要像毛泽东同志在
《反对党八股》中所说的那样,向民间、外国和古人学习语言,使
自己的语言充实起来,丰富起来;同时,还要在写作实践中认真对待,
学会运用语言的艺术。这样,就
不愁写不出语言讲究、富有特色的
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