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操比赛作文-经典英语短文
龙源期刊网 http:
“让你的文章个性张扬”
作者:孙丽华
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36期
摘 要: 文章采用理论指导学生写作实践的方法,讨论目前初一学生写作时不会描写人物
的个性特征这
一现象,指导学生采用抓特征、表达特征、突出特征的方法,让作文中的人物生
动起来。具体通过三个步
骤进行操作:第一歩观察比照,同中求异,抓个性特征;第二步抓取
典型事例,表达个性特征;第三步用
细节突出人物个性特征。通过这三个步骤的指导,学生大
大提高了写作兴趣,为以后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
基础。
关键词: 观察 比较 细节 鼓励 修辞
“一
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存在,与众不同,有各自
的特征。德国哲学
家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生活中的人、事、物都是如
此。《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对写作的要求之一是: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
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时有独特的视角。然而,我在
执教七年级语文作文的过程中发现,学生不能做到内容
具体,感情真挚,多侧面地体现人物的
性格特征,更不能真实地表达真实的内心感受,写作质量差。我曾
布置过的一个作文题目“我
的?摇 ?摇?摇?摇”(老师,同学,亲人),要求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作文交上来,批改
时发现学生描写人物外貌时千人一面;在叙写事物时,写来写去都是几件事:雨天送伞
,生病
了送医院,给我做早餐;还有一部分胡编乱造。整个班里没有一篇能做范文的作文。而且题目平平,我的老师,我的同学,我的妈妈……完全没有体现人物的特征。我针对学生的现实情况
做了分
析,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出作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对生活的观察。陶行知先生
曾指出:“作文是
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此话告诉我们,作文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而有些学生平时不注意观察
身边的人和事,又缺少广泛接触丰富多彩的生活的机会,缺少一双
发现“美”的眼睛,这样就导致作文与
生活联系不紧,没有积累的习惯,无写作兴趣。针对这一
情况,我采取了如下做法:
一是让学生学会捕捉生活中人物个性特征。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
变化”,教育要
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生活和实践,“生活决定教育”。在他看来,过什么样
的生活便是受什么样的教
育。这一思想将语言文字与生活的关系体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写
作,它是生活的凝结,是生活的升华。
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先学会观察生活中人物的个性特征(不同之处)
。
人生活在世界上有共性,更有与众不同之处。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经历、文化教养等差异,
决定了人的思想性格上的独特性。写人物时,就要善于从共性中找出所写人物的个性。只有从
共性中找到
个性特征,才能体现与人物的与众不同,“个性”就是这个人物的“魂”,可采用比较
的方法。学生通过
观察,进行比较,很快就能发现人物的独特之处:时尚的陈老师,爱笑的钱
老师,生动的孙老师,帅气的
金老师,爱赶时髦的奶奶,固执的爷爷,购物狂妈妈,调皮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