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高中作文 >

一事一议作文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1-01-10 10:30
tags:小学优秀作文网

名人传读后感800字-田晓霞怎么死的

2021年1月10日发(作者:常鲤)


一事一议作文

“一事一议”作文指导
“一事一议”的“事”是指:一件事、一个故事、一种现象、一幅漫画、一种说法等。
“一事 一议”的“议”是指:从某一角度集中阐明自己的某一看法,提出自己的主张。
每个人对材料的看法不同 , 分享成功
有一个花农,不远万里从非洲带回珍贵的种子。经过几个月精心的培育,春天到 来的
时候,他的花园所以议论的角度也各不相同。
1.文章开头首先要概述材料:(1)抓关键句和词语(2)用简明的语言来概括 2.分
析材料,提炼观点
注意:提出的观点一定要明确,旗帜鲜明,直截了当。常采用陈述性的判断句。 例
如:我认为……;我觉得……;我悟出了……;故事说明……等。
3. 议论分析不能单纯地就事论事,要联系实际展开联想,由此及彼。 4、可以回扣
材料,收束全文。
“作弊”一席谈
考试临近,班里几个无聊的家伙又在谈论着各种作弊绝招。 虽然听后只是让人一笑了
之,但它却证明了一个事实:“作弊”这个与考试似同胞兄弟的东西至今仍程度 不同地存
在于很多学校中。
为什么每次考试都有人作弊呢?其实,这也不足为怪。作 弊的人无非是想得高分,自
己光彩,老师表扬,父母也高兴。也有一些人是迫不得已,怕考不好老师批, 家长骂,棍
棒加身,只好铤而走险,蒙混过关。考试作弊也叫“偷看”,在有些人看来这实在是件绝妙的事:平时痛痛快快地玩儿,考试只要稍稍用些心计,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得高分。作弊
的人只知用 “假分数”来满足一个暂时的虚荣心,却不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次
小小的作弊虽不会使他变得 十恶不赦,却在他心灵深处埋下了一颗丑陋的种子。
且不说作弊被发现后,老师的失望,学校 的处罚,还有其他同学的大眼、小眼,嗤之
以鼻的态度;就算这次侥幸逃脱,你心里真就那么踏实吗?你 能保证以后不会“东窗事发”
吗?我曾记得,一个同学在他作弊后写下了自己这样的感受:“我一直生活 在极度的恐惧
中,精神几近崩溃。我怕见父母,怕见老师,也怕见朋友。??我终于知道什么叫不堪回首
了。”
是啊,没有什么比拥有坦荡的心灵更令人欣慰,没有什么比愧疚不安和失去他 人的信
任更让人痛苦的;用谎言换来的短暂虚荣终究是要破灭的。一位美国教育家曾说过:“在
考试中作弊的学生也会在工作和婚姻中作弊。当诚实的优良品质在一个国家无处立足的时


候,我们还能期望有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呢?”当你步入社会的时候,难道也要带上书本、
纸条去作弊吗? 骗老师、骗家长,到头来还不是骗自己呀!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学生作弊,固然不对,可这能 仅仅怪学生吗?难道老师和家长就
不该负一些责任吗?有些老师和家长,一味地把“分数”看作衡量一个 学生的惟一标准。
许多同学正是迫于这种压力才去作弊的。这难道不应引起老师和家长们的反思吗?
再次奉劝各位同学:与其考试时费尽心机,偷偷摸摸地搞“地下活动”,还不如平时
踏 踏实实地学习。“作弊”是一种麻醉剂,我们应像远离毒品一样远离它。
△点评
本文通过对作弊成因的思考,分析作弊产生的原因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说明作
弊的不可取,呼吁我 们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开满了朵朵珍奇的花。见此景,邻居和朋友纷纷来要种子,他却舍 不得给。原来,他
有一个心愿:希望他的花园成为全国最美的。本以为心愿将成,可奇怪的是,他的花竟 一
年不如一年好了。花农请来学者,才了解到其中的奥妙:由于邻居的花园里种的都是普通
的品 种,风在流动中把花粉带到他的花园,通过传粉作用,花种的纯度受到了影响。
花农并不自私 ,只是面对成功有点小小的私心罢了——希望自己的花园是最美丽的。
这本无可厚非,他错在不了解世界 万物存在着普遍的联系,事物多多少少都受到环境的影
响。他珍贵的花种,仅靠好的品种和充足的阳光雨 露是开不出珍奇的花朵的,还要靠邻居
花种的影响。从这个角度讲,他的心愿只有当他愿与别人一起分享 成功的喜悦时,才能圆
满地完成。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也存在这样的道理吗?我们每个 人都和其他人——老师、同学有着
紧密的联系。没有一个人能孤立地学习生活而不受他人的影响。我们也 常常会有花农一样
的私心:希望自己的学习成绩是最好的。但我们也深知,这不是完全靠一个人的努力就 能
达到。我们需要老师的指导,需要在和同学的讨论中交流、学习,共同提高。只有你所处
的环 境是优秀的,你才能从中汲取养分,取得更大的成功。
一个同学,别人问他问题时他总是不遗 余力。我问他难道没留一点私心。他说在解题
的过程中他的知识得到了巩固,通过讨论和交流,他也学习 到了别人的方法,拓展了思路。
这不就是一个双赢的结局,一个分享成功的典型吗?
与别人分享成功的喜悦,这喜悦的分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会更强烈、更深刻。试想
花农把珍贵的种子分 给邻居,春天来到后,站在远处的山上,发现不仅他的花园,几里以
内的花园里都开满了姹紫嫣红的花朵 ,空气中流动着奇妙的花香。这样的成功,才弥足珍
贵;这样的愉悦,才是由衷的啊!
△点评


作者能从花粉的传播这种自然现象中揭示深刻的哲理:与别人分享喜悦 ,才是最大的
成功。文章结构条理清楚,分析了自己一个人的成功与别人的成功的关系,善于扣紧原材< br>料去分析,论理充分。特别是作者能紧密联系生活学习实际去分析,现实性强,能给人思
想上的启 迪。文章的微中不足是第1段的叙例还欠概括;在论证的过程中若能恰当地运用
一些典型的历史事例或名 人名言,会更好一些。
4、由一则寓言想到的
曾读过一则寓言,内容大概 是说:有一只猴子,在路上捡到一把刀,可刀很钝,连小
树也砍不断。于是,它便请教砍柴人,问他怎么 样才能使刀锋利。砍柴人告诉它在石头上
磨磨就行了。猴子照着去做了,它把刀口磨得越来越短,甚至把 刀口磨得与刀背一样厚。
可当它拿这把刀再去砍树时就更砍不动了。
刚看这篇寓言时 ,我不禁笑这猴子实在太愚蠢了,只知道要磨刀,却不懂得如何去磨,
为什么不问清楚了再做呢?而后, 我才慢慢领悟到这则寓言真正要告诉我们的是:求学问
不能一知半解,要会学习。请教之后,要认真思考 ,不能浅尝辄止。
就像这只猴子,可能它从未接触过刀这种东西,如何让一把钝刀变得锋利, 对于它来
说是一个全新而陌生的事物。这个时候,它就要问一些懂得该怎样做的人。它问砍柴人:
“你的刀为什么这么锋利?”,“因为在石头上磨过。”砍柴人回答了它的问题,然后再
也没说别的, 因为猴子也没问别的。可猴子似乎明白
1
了一切,不就是在石头上磨一磨 吗?既然如此,那就磨吧,管它三七二十一呢!大脑也
不动一下,想当然地去做。可实际上,猴子真的懂 得该如何做吗?显然没有。它不过是了
解了事情的皮毛,却根本不清楚磨刀究竟该磨哪儿,该怎么磨。我 敢肯定地说,倘若它再
多问一句话:“应该如何磨刀?”结果就不会是那样了。
生活 中也是如此。现在,我们还是学生,在学校里有老师向我们传授知识,正确地引
导我们。如果有不明白的 问题,老师总会耐心细致地为我们讲解,直到我们弄懂为止。可
是,我们总有一天会离开学校,离开老师 ,步入社会。要想适应现代化、高科技、以迅雷
不及掩耳之势飞速发展的社会,就必须不断学习,做到真 正聪明的人,发展才能,不断进
取;老实人,也要做真正的老实人,脚踏实地,稳步前进。所以说,这样 的老实人是不会
“吃亏”的!
△点评
作者抓住社会上比较流行的 观念“老实人吃亏”去批驳,现实针对性强,给人深刻的
思想启迪。全文采用并列展开的横式结构,从三 个方面去反驳,条理非常清楚。文章的批
驳的突破口选得准确,抓住什么是老实人和聪明人,什么是亏与 不亏,什么是真亏和不亏
去反驳,驳到敌论的要害,读后有一种畅快之感。


不断给自己补充能量。到了那个时候,一切可都要靠自己。所以,会学习显得尤为重
要。所谓会学习,不 单单是拥有快捷有效的方法,主要还是学习态度要端正:求学问不能
一知半解,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 不弄懂就不罢休的精神才行。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
然,千万不可浅尝辄止。否则,就会像那只猴子一样 ,不求甚解,不假思索,还不知道怎
么做呢,就去做,结果适得其反。
我们肯定会遇 到很多从未接触过的东西,当我们无法解读它时,我们就需要向别人请
教,了解这种东西。多问为什么, 请教之后多思考多研究,不要一知半解,不给自己留下
任何疑团。只有这样,才能算是真的学会,才能获 得最后的成功——这一点,是我读过这
篇寓言后的最大收获。
△点评
作者比较熟练“一事一议”文章的一般写法——引、议、联、结。文章开篇概述寓言
的内容,然后稍作分 析,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求学问不能一知半解,要会学习。接着扣
紧论点分析原材料指出猴子的错误, 再联系生活学习实际去分析,指出学生求学要有打破
沙锅问到底的精神。最后扣题,强调中心论点。文章 条理清晰,过渡自然,最大的优点是
善于扣紧材料并较好地联系生活学习实际去分析,现实针对性强。5 、评“老实人吃亏”
“老实人吃亏”,乍听起来会觉得很不公平,令人气愤,但要仔细想一想呢?
首先,什么样的 人才算得上老实人?如果老实人是指那些只知道吃嘴边的大饼的人,
那么,“老实人吃亏”那是活该!但 如果老实人是指那些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的人,那么,
吃亏与否还须理论一番。
其次, “亏”与“不亏”是两个相对的概念,且不说“失马得福”与“得马得祸”的
偶然与必然,只说“亏”与 “不亏”在不同的人眼里,就有着不同标准。“聪明人”以缺
斤短两为亏,从而斤斤计较,老实人以对不 住良心有损人格为亏,从而落落大方。所以,
同一件事,亏与不亏,不同的人,自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 正像水可以装在葫芦里面,也
可以装在葫芦外面一样,只不过是思维的角度不同罢了。所以说,每个人的 行事都体现着
各自的观点,各自衡量事物的标准,旁人大可不必代抱不平而“义愤填膺”。
再次,在当今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有人吃亏是必然的。然而,真正吃亏的是谁?
是“老实人”,还是 “聪明人”?我认为,亏还有真亏与不亏之分。认为不赚便宜是亏,
其实是不亏;认为没有同流合污,从 而没有占到便宜、捞到油水是亏,其实也是不亏;而
那些机关算尽,投机取巧,赚取不义之财的赚,才是 真亏。那些人自以为精明,搞些小手
段,发点小财,表面上似乎是赚了,但这只是一时的赚,发展下去必 然不会有好的结果,
他们的大亏在后头。由此可见,这样的人并不算是真正的聪明人。
事实上,真正聪明和真正老实的人从根本上看是不会亏的,因为他们都明确地知道自
己应该做什么,不应 该做什么;只有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才是真正值得担心的。因为他们
自作聪明,投机取巧,只知满足自己 的私利,为一时的得失而喜怒,那才是真亏。


6、小议“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个成语,人们总以为是贬义的, 说它比喻“学习或工作缺
乏恒心,时常中断,不能坚持不懈。”其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某种程 度上是正
确的。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现代医学证明:当 神经系统和运动
系统疲劳的时候,应该进行充分的休息,以利于功能的恢复,从而提高效率。心理学的< br>“艾氏遗忘曲线”也告诉我们,适当休息所造成的学习上的间隔,有利于增强记忆能力。
如果一个 人忙于学习从不注意休息,那他是不能出色地完成任务的;只有在紧张的学习之
余进行适当的休息,调节 调节大脑,好比“晒网”一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古今中外的许多卓有成就的人物往 往十分注意休息。著名文学家老舍生前酷爱养花,
他用欣赏花儿节制极度亢奋的大脑神经,以达到’晒网 ’的目的。惟其如此,他才有充沛
的精力写出《骆驼样子》、《四世同堂》等扛鼎之作。伟大的物理学家 牛顿研究起来可谓
废寝忘食。即使是他,也经常在饭后散散步,使疲惫不堪的大脑得以轻松,不至于“破
网”。而又正是在休息中,牛顿由苹果落地现象发现了“万有引力”。
然而,我们的 有些同学根本没有认识到‘晒网’的必要性。他们一下课不是走出教室
呼吸新鲜空气,借以舒缓大脑紧张 状态,而是埋头赶作业,结果弄得上其他课时心神不定。
特别是临考前,许多平日较能劳逸结合的同学也 一改常态,“开夜车,战通宵”,把“晒
网”之事扔到九霄云外。等上了考场要他“三天打鱼”之际,却 因为“晒网”未成而使鱼
儿“漏网”,造成终生遗憾。据说围棋“超一流”九段聂卫平每当大战前夕封棋 不弈而去
打桥牌、赛网球。这是他“晒网”的一种特殊方法。正是由于他“晒网”有方,才能有
“打鱼”中神聚思集,连挫日方围棋巨星,威震中日棋坛。
列宁曾经说过:“不会休息的人就 不会工作。”换言之,不会休息的人亦不会学习。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在当 今改革开放,全民族腾飞急需后继
有人之机,尤应处理好学习和休息之间的关系。
“三天打鱼”尽可“两天晒网”,窃以为! △点评
作者能够运用求异思维,对成语“三天打 鱼,两天晒网”给予全新的注解。文章突出
的特点是观点新颖,对约定俗成的成语含义提出了新的见解, 并能圆其说。文章提出论点
后,先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分析,再列举古今中外名人的事例去论证,然后联系 到同学的学
习实际去分析,还列举了聂卫平的事例和列宁的名言去论证。文章条理清楚,论据充分,说服力较强。
2
百看不厌


有这样 —-幅漫画,龟兔赛跑。乌龟胜利后,为自己立了—个《龟兔赛跑》的石碑,
碑文的内容是:它和兔子赛 跑,兔子倚仗自己天生神速,路边睡觉,而乌龟自己坚持不懈,
到达终点,取得胜利。乌龟天天把它背在 背上,时时刻刻回头看着这块石碑,边看边自我
陶醉,漫画的题目也由此而来——《百看不厌》。我们看 后,不禁嘲笑乌龟,但仔细想想,
难道在现实生活中这种骄傲自大的人还少吗?
在我 们奋斗的道路上,嘲讽、迫害、挫折、贫困、病残??这些打击也许都不能将我们
征服。可是,有一个“ 敌人”却容易使我们不攻自溃、不战而降,那就是成功后的骄傲。
骄傲使成功者得意忘形、固步自封,以 至于被胜利的喜悦冲昏了头脑,迷失了前进的方向。
因此说“成功的考验比失败的考验更严峻”。
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率领几十万大军,一举攻下了北京城,推翻了明王朝。但是,
李 白成和他的助手们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骄傲自满,滋长了安享太平的麻痹思想,把几
十万大军闲置于北 京城内外,给敌人以喘息的机会,最终丧失了胜利的成果。
建国初期,以赫赫战功肩负天津党 政要职的刘青山、张子善却在敌人的糖衣炮弹面前
打了败仗。他们居功自傲,目无党纪国法。剥削治河民 工,大肆挥霍浪费,勾结不法奸商,
鲸吞国家巨额资财,由功臣蜕变为贪污要犯而被处决。
从这些铁证如山的事实中,我们看到了前人留下的教训。一次成功只是争取更大成功
的起点,而绝不是胜 利的终点。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勇往直前,不被眼前的成绩
束缚,才能使前人的悲剧不被重新搬 上历史的舞台。
在生活中,也有一些人并没有被头上的光环束缚,在取得了成就之后,仍保持 着清醒
的头脑,在自己的领域里继续努力奋斗着。
居里夫人在科学上的重大发现,使 她两次荣获诺贝尔奖,名扬天下。在如此巨大的荣
誉包围之中,居里夫人仍保持着十分冷静的头脑,把全 部精力用于科学探索上。
试想,如果居里夫人在第一次获得诺贝尔奖后,就洋洋自得,那她又 怎能再次登上颁
奖台?她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因为她认识到:只有谦虚的态度才能使她为人类
做出更大的贡献。
小乌龟正由于没有认识到“成功只属于过去”,所以他停住了前进 的脚步,被自己千
斤重的荣誉压得喘不过气来,所以面对未来的召唤,面对未来的挑战,我们应以清醒的 头
脑重新审视自我,使自己从成功的光环中走出来,再接再厉,奋斗不息。
由重罚说起
在新加坡,一只上架销售的手提包,因未明码标价而被处以 5200元(相当于近3万
元人民币)罚款,这是中央电视台 2019年 12月 10 日(正大综 艺)告诉我们的事实。
这样巨额的罚款,严厉得几乎今人难以置信,然而它又实实在在是真的。


或许会有人认为新加坡的法治未免太残酷。可正是这种近乎“残酷”的法治,形 成了
强大的威慑力,极大限度地抑制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和不文朋现象,使得新加坡不仅以富
裕 著称,更以治安有序、文明礼貌、美丽卫生令人惊叹。我们不同于新加坡,我们自有自
己的一系列法治主 张与原则。但新加坡的上述经验却给我们一个启示:只有法治的严厉,
才有社会的安定与文明;只有对违 法犯罪者严惩不贷,才能使守法者安居乐业。
这许多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法制建设,中央和地方立法之多,平均几天就有一部。这
是非常令人欣喜
3
和欣慰的。但也不可不注意到,我们有些地方在有些事情上,无论立法与 司法,还远
远不够严厉,致使法治很难形成应有的威慑力。以商品的明码标价而论,虽然有这方面的要求与规定,但又有多少人严守此规定?违者又有谁被重罚过?上海反暴利闹得轰轰烈烈,
可日前看 到公布反暴利的罚没款,总数也不过几十万元而已。或许是无暴利可反所致吧。
倘是如此,那自然幸莫大 焉。当然,相对于拐卖妇女儿童、走私贩私、贩毒吸毒、卖淫嫖
娼、贪污受贿、制售假货等等严重犯罪问 题,商品的是否明码标价,尚属“小事”,不提
也罢。
不久前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 》节目披露:西安有人假办所谓“综合大学”,骗钱上
百万元,数百名受骗学子云集西安无着无落。“访 谈”表明,此骗局涉及不少为骗子提供
种种方便的正牌大学、广告公司以及刊发不法广告的官方报社等等 。可令人困惑的是,这
么大的骗案,却居然很少有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汉书》曾云“狱者万民之命, 所以禁
暴止邪,养育群生也”。“法者禁于已然之后,是敌法之所用易兄”。法律关系万民性命,
其重要功能,在于禁止暴力与邪恶,使天下百姓得以平安生息。”法律只有使人慑于严酷
而能警戒于卒 后,其作用才能够充分显现。这些古训,都说明了法不严厉,则难以抑恶安
良耳。正大。过去有句话说的 :“对坏人的仁慈,就 是对人民的残忍。”
或曰:我们要向文明社会迈进,法律不宜过分严 峻,应以教育感化、治病救人为要。
此说自然不无道理,但教育感化难以“治病”时,严厉惩治则不可或 缺。 【简评】
文章开篇举出事实,并写明出处,叙事简洁明了。接着进行议论,分析新加坡 “残酷”
的法治的重要作用。联系我国立法与司法还远远不够严厉,难以形成应有的威慑力。文章
举商品明码标价和上海反暴利以及西安诈骗案的事实为例,说明我国执法不力。紧接着引
用(汉书)说 明司法的重要性。结语引出反面观点再强调严厉惩治不可或缺。文章采用
“引、议、联、结”的一事一议 基本结构,分析透彻,说服力强。
材料作文:墙壁上一只蚂蚁在艰难地往上爬,爬到了一半,滚落了下来,这是它第六
次失败,然而,过了
一会儿,它又从原处开始,艰难地往上爬了。有两个人同时注意到这个情况,一个人
说 :“多可敬的小蚂蚁呀!”另一个人说:“多蠢笨的小蚂蚁呀!”


谈“放弃”
有一个故事,讲述的是在墙壁上,一只蚂蚁在艰难地向上爬。爬到一半,忽然滚落下
来 ,这时它已经失败了很多次了,但过了—会,它又沿着墙根向上爬。
看到这个故事,有很多人 想到的是顽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不屈不饶的精神。然而人
们是否想到,在经历了如此多的失败之后,再 循原路从头开始,其成功的机率能有多少?
再一次披荆斩棘,历尽千辛万苦,却仍不能爬上墙头,达到目 标,这样的努力,其意义又
将有多大?在这里,我要说的是,既然无数次的努力都以失败告终,何不选择 放弃?选择
“放弃”,乍一听是一个消极的主张,但举两个李子,试做一下比较。其一是近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史实;其二是在宋朝梁灏屡次科举不中,但他坚持不懈,最终在八十岁高龄
考中状元的 故事。
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坐所周知,鲁迅先生立志救国,年青时东渡学医,但当他发现,无< br>论他的医术怎样努力,都不能达到他济世救国的理想时,他毅然选择了放弃,不是放弃自
己的理想 和目标,而是放弃了不
能达到目标的努力方式。我们并不能说鲁迅先生不改从文学,他将一事 无成,但我们
可以肯定,以笔为刀的鲁迅唤醒麻木的意义远大于救治几名垂危的病人,虽然后者也是崇< br>高而伟大的,但前者的意义在于挽救了民族的沉沦,更彻底也更深刻地实现了鲁迅先生的
理想。相 反地,在第二个例子中,这个人用了一生的时光和精力投身科举事业,屡败屡试,
可谓不屈不饶的典型, 但科举的意义何在?在于提出为官为政的方法,在于从中选拔有才
华的官员,且不论他在八十岁中举后, 还能为国家做些什么,单说他将大好的人生投入在
迂腐而已成定式的八股文章上,难道不也是一种对才华 、对时间的浪费吗?
人毕竟不同于蚂蚁,蚂蚁可以不停地向上爬,因为它没有思想,没有目标 ,但人不同,
人不是为了前进而前进,而是为了目标而前进,把目标抛在一旁,盲目地把精力投入到眼< br>前 的前进道路上,事倍而功半是显而易见的。当无论自己怎样努力,用现有的方式都不
能实现自 己的理想时,放弃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在这里,选择放弃并不意味着逃避、
退缩或是消极地放弃原有 目标,而是抛弃成功机率很低的旧方式,去寻求更加适合自己,
能够更加完全地实现自己理想的新方式, 毕竟,通往罗马的路并不惟一。
“红包”真的只是学习中的“调料品”?
日前,一技术学院老师通过给优秀的学生发红包,使得教学质量及师生关系有了显著
提高。此举在获得广 泛好评的同时,也面对着不少人的责难和质疑:如此功利会不会使教
育变味?
不论外 界如何评价,有一点无可厚非:在红包的刺激敦促下,学生们的学习激情有了
显著提升。单从结果来看, 这一“红包攻略”实是卓有成效。随着飞速发展的网络扩大着
学生与社会的接触面,学生的心也日渐浮躁 。红包这一略带社会气息的社交工具被这位老
师股掌之间转换为催人上进,带有激励意义的教学工具,的 确成果喜人。


然而,这样显著成效的判断标准是基于使那些原本爱逃课的学生 积极参与课堂,而对
于那些原本就用心上进一心钻研的人来说,红包的加入又会给潜心学习的他们带来何 种影
响?没错,努力上进的优秀生是需要鼓励与奖励作为“从动力”以维系他们为了丰富学识
改 变命运而努力学习的目标。但是当红包的发放成为一种常态,而短期物质利益比长期内
涵的熏陶与升华更 具说服力、更有激励作用,他们之中又有多少人能够抵御物质奖励对精
神满足的不断刺激,从而使物质满 足成为第一需求?在今后的学术研究的过程中,他们之
中又有几人能够扛住在茫茫知识海洋中探索的枯燥 ,不因物质追求而抛下可能使人类受益
无穷的重大研究?古时一位老人不堪院外孩童玩乐的烦扰,给孩子 们钱财令其玩耍。数日
之后给钱渐少,孩童遂不愿玩乐。由此观之,我们有理由相信那些学生们将来或在 研究领
域难有成就。
再者,如此案例的成功势必会引起一众人的跟风效仿。一旦形成 一种惯例,该方案将
不再成为驱动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而红包里的钱数反而会成为同学们不愿努力的借 口。
所谓“三分钟热度”便是如此。一旦新鲜感消失殆尽,红包只是成了套在老师脖子上的尴
尬 枷锁。一旦钱数减少甚至放弃分发,教学状况马上便会恢复如初甚至雪上加霜。而如果
坚持发放,学生们 的学习热情也不会再有提高,反而会随时间增长激情照样衰退,最终对
此麻木。就算教师尝试通过提高红 包钱数重燃学生们的斗志,效果也相当有限,而且还会
增加自己的负担,违背美好的初衷。甚至随着学校 流行起这种“红包教学”,学生与学生
之间会自觉不自觉地对红包内的钱数进行攀比。一旦自己得到的钱 比他人少,便会产生
“再怎么努力也得不到‘应有的’、等值的报酬”的消极情绪,使积极性大受打击, 甚至
出现“要求老师加钱、以自身成绩为要挟”的现象。如此未来,怎能不令人担忧?
要避免这种现象,唯有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学习背后潜在的长远利益,避免短
期的物质报酬成为学 生们的首要目标,方能使学生真正兴趣上学习,兴趣上课堂。只有老
师真正办出学生喜爱的风格,而不是 通过红包将老师和学生貌合神离地捆绑在一起,这样
的教学才是真正有益的。当然,不时的精神激励帮助 学生坚定目标也不可或缺。
4
“微信红包”是教育功利主义的替罪羊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老师将红包发给那些勤奋认真的同学。此举一出,学生雀跃,逃
课 的回来了,睡觉的起来了,师生关系也变好了。却有家长反对,认为如此“功利”之举
会使教育变味。诚 然,社会大功利之驾马不停蹄;但是,这样小小红包难道真能助纣为虐
吗?
师者,所 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施动者的教师,为了实现自身职业价值,必不可少
的一环便是作为接受者的学生 们。若学生之意皆不在课堂而在乎山水之间,老师讲课之意
义便已荡然无存。由此观之,这位有发红包如 此无奈之举的老师,必定是感受到逃课之风,
厌学之气甚矣,不得已才出此策。


再者,教师的经济实力想必有限,不足以支持他每次都发出一包大红包。所以红 包的
金额大概也都零零散散。若从价值角度观之,这样的小金额之诱显然还不足以将学生拉回
课 堂。相反,而应该是发红包本身这样的形式,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就像是用糖果哄小
孩子开心的效果一 样,微信红包让学生们有了新鲜感和目标感。与其说是用“钱”来引导,
不如说这是师生们一起玩的一个 游戏。我想,这才是微信红包之所以有这样功效的真正机
理。
况且老师此举本身便是 反功利的。那些屡教不改,不思上进的学生,老师本就可管而
可不管。管了,是师德高尚责任心强的体现 ;不管,也不会缺胳膊少工资,反倒还换来自
己一身清静。所以,若从功利的角度出发,这位老师大可以 每天光就打卡上班,爱听则听,
不爱听大家自便。也用不着操这么多心来“收买”学生上课了。试问,如 此大无私,富有
责任心之举又怎么成了“功利主义”的帮凶了呢?
但是,我们也不难 理解家长们的质疑。他们身陷当今契约性社会泥沼中,一谈到钱,
便与功利难以分离。或许是他们的所见 所闻、耳濡目染,让他们深知其弊。生活中来社会
发的“红包”让他们深受功利主义之害,才让他们神经 敏感,不愿孩子们受此毒害。其实,
社会才是这些学生们真正的大课堂。如果有谁必须为“功利主义”来 埋单的话,那绝对不
会是“微信红包”,而是生长其中的我们每一个人。如果大家都能够少看一点利益而 多讲
一点情义,少有一些猜忌而多有一些信任,那么不论是在课堂内还是课堂外,学生们便能
感 受到并且掌握足以对抗负能量的武器。
也许只有当社会的价值导向回归本真,学生们能形成自 己健康的价值判断,为人师表
者才不用烦恼到底该不该发微信红包吧。

简爱读后感200字-子鱼论战


有关雷锋的故事-拿来主义原文


带着梦想出发-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原文


梦游星空-感恩父母的诗歌


十一手抄报-图片说说


秋景的作文-有关爱的文章


作文网初中-暑假招工


功夫不负有心人小练笔-层出不穷的近义词



本文更新与2021-01-10 10:3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61144.html

一事一议作文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