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三语文审美_话题作文导写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1-01-10 11:14
tags:高中想象作文

在那白雪皑皑的季节-把字组词

2021年1月10日发(作者:岑羲)


和谐之主题六——审美导写
导写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 的。矛盾就是不适当、不匀称、不均衡,就是问题、
差异、冲突。可以这样理解: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 都是对立面的统一。所谓“和谐”,就
是事物内部或者事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双方处于相对统一的状态。 那么“和谐”与“美”“美
感”“审美”之间有关系吗?
这里先简要地说说:“美”指 的是客观事物所具备的一种特性,它涉及事物内部与外部
若干因素的和谐统一;“美感”是我们感受到“ 美”的事物时的那种精神愉悦的感受,它涉
及感觉、想象、联想、直觉、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的和谐统 一。美和美感,前者是客观存
在,后者是主观思想感情。事物是否美?我们感受时是否觉得美?这就需要 “审美”。事物的
确是美的,审美过程中我们也感到的确美,这个审美过程就实现了“主观”与“客观” 的和
谐统一。所以说,“美”“美感”“审美”与“和谐”都有关系。下面顺次解说。
一、和谐与“美”
在美学上,“美”这个词有三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指 具体的美的事物,即所谓审美对象。比如桂林山水、维纳斯像、《蒙娜
丽莎》、《月光曲》、丰收的原野 、壮阔的劳动场景等等。
第二层含义是指所有审美对象所具有的共同的美的特质。人类在认识 某个具体事物时,
总是希望由对具体事物的认识上升到更加具有普遍性的认识。面对第一层含义所指的那 些具
体的美的事物,人类希望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比如从古代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到当代的实验
美学家柏克霍夫等人,他们认为事物之所以美,就是因为它们合乎形式美的规律。形式美的
组合规律之一 是调和与对比。调和是各种非对立因素之间相联系的统一,对比是各种对立因
素之间的统一。多样统一( 也称“变化与统一”)、比例与尺度、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
都是形式美的规律,都体现了和谐之 美。
那么符合形式美规律的事物肯定是美的吗?不一定。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既有特定的内容,
又有特定的形式,内容决定形式,事物的美也是如此。离开具体的内容,有时往往难以确定
哪种 形式是美的,因此形式美只是一种重要的审美素质,而不是美的本质。美的本质和根源
问题,是美的哲学 的第三层含义,也是美个哲学的根本问题。
就人类而言,首先要从事认识活动,认识活动的目 的是了解外部世界、自然界的规律,
即追求“真”。“真”,就是“合乎规律性”,就是人类的认识与外 部世界、自然界的规律的和
谐统一,或曰“主观与客观的和谐统一”。
在认识客观世 界的基础上,人们又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其加以评价、选择,符合自身需
要的,则被认为是“善”的。“ 善”,是人们对于事物“合乎自身目的(需要)”的评价。
当一个事物具有“合乎规律性”或 者“合乎目的性”,具有“真”或者“善”的性质时,
或者既合乎规律性,又合乎目的性的时候,我们就 可能用“美”“美好”之类的词语来形容
它、称赞它。但是这个“美”还是广义的“美”,它表达的是对 “真”与“善”的赞美之情。
狭义的美,美学意义上的“美”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备可以感知(或 者通过想象可以
“感知”)的形象;二是这个形象必须符合形式美的基本规律。黑格尔说过:“美是理念 的感
性显现(就是“理念”与“感性形象”的和谐统一)。”我们可以进一步解释说,“美”就
是真与善和谐统一的内容与合乎形式美规律的形式的和谐统一。
黑格尔关于“美”的 定义,其实是关于“艺术美”的定义。与艺术美并列的,还有“自
然美”“社会美”。
“自然美”比较偏重于形式,我们欣赏自然美,并不一定非得联想到它是否具有“真”


“ 善”的内容。但是欣赏自然美有时也会经由联想,赋予自然山水以人的情感、品行,这就
是所谓的“一片 风景便是一片心境”,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同一”的和谐统一。
“社会美”比较偏重于 内容。人的容貌、身材合乎形式美的规律,自然让人一看便觉得
美,但是如果了解到这个人的品行非常恶 劣,我们对他的美感就会大打折扣;一个人的容貌、
身材不那么合乎形式美的规律,如果为人品行很好, 同样非常可爱。当然,到一定程度后,
一个人的品行、学养、内涵往往会在举手投足中自然显露出来,那 就是所谓的风度、风韵,
这种美,就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和谐统一。
以上说的是“美 是什么”。简言之,美,就是和谐。但是,不和谐的事物也未必就不美。
喜剧、幽默往往就是由不和谐、 不协调的因素造成的。艺术是不断发展创新的,形式美的法
则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在古典艺术和现代派艺 术中,美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在古典艺术中,
基本的美学原则是“再现”,强调忠实地模仿客观物象,大 多严守形式美的法则,遵从形式
创造的规律来进行创作,其艺术作品形态完整、典雅、和谐。无论建筑、 雕塑、绘画、音乐,
均体现出在这种强调再现生活、追求真实的美学原则指导下的和谐统一的选择和表现 。例如
建筑艺术中的金字塔、泰姬陵、紫禁城等,绘画艺术中西方的油画、中国的水墨画、日本的
浮世绘等,雕塑艺术中的维纳斯、拉奥孔、思想者、敦煌莫高窟的佛像等……到了20世纪,
现代艺术 发生了重要转型,以“现代派”艺术为主流的现代艺术,背离古典艺术强调“再现”
客观现实的美学原则 ,转而强调“表现”主观世界,多用抽象手法,大胆突破传统的形式美
规则,对色彩、形体、声音等形式 美要素按主观感受加以夸张变形,用象征意味浓厚的新奇
组合来表现个人对客观生活的认识。如马蒂斯的 “野兽派”绘画,文学中的意识流小说、荒
诞派戏剧、象征主义诗歌等。成功的现代派艺术形态达到了形 式美的新的和谐与平衡。例如
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绘画就是非常成功的形式美的探索成果。
二、和谐与“美感”
美感,即审美感觉,它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指人们的审美理想、审美能 力、审美感
受等等,这是广义的美感,又可称作审美意识。这种“美感”是各种审美心理机能的和谐统< br>一。一是专指审美感受,即人们在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活动中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这是狭
义的美 感。这个审美感受是审美意识的核心部分。它们都是客观存在着的美的事物在人们头
脑中的能动的反映。 也可以说,美感,是美的事物与具有审美能力、审美趣味的人的和谐统
一。
美是在社 会实践中产生的,同样,人类最初的审美意识也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原始
人类的劳动活动及其产品由 于具有合规律而又合目的的形式,因而成为美的事物,对这种劳
动活动及产品的感受就是最初的美感。在 原始艺术活动中,原始人类自觉地创造出美的事物,
他们的美感也就相应地得到发展。这就是人类美感的 起源和本质。至于个人的审美意识的形
成与这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阶级地位,所具有的思想感情、文化 素质,所经历的审美实践
都有关系。由于美是客观存在的,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人们的心理结构也形成 许多共同之
处,因此,对于客观存在的美的事物,人们的美感是可能有共同之处的,人们的美感是有客< br>观标准的;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阶级地位,所具有的思想感情、文化素质,所经历的
审美实 践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对于客观存在的美的事物,人们的美感又是不尽相同的。所
以,美感是客观和主 观的和谐统一,共性和个性的和谐统一。
审美感受作为个体欣赏美、创造美活动中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具有直觉性、超功利
性和愉悦性。
所谓直觉性,一是说审美活动始终要在形象的、具体的、直接的感受中进行,不能通过
别人的介绍、通过抽象的概念去感受美;二是说在审美活动中,人们无须借助抽象的思考便
可判断对象美 或不美。比如面对丰收的原野、壮阔的劳动场面,我们不需要想到它们是“真
和善的统一”,是“人的本 质力量的显现”,立刻就会感到它们是美的。其实美感的直觉性,


并非与理性认识无关 。没有正确的审美观念,面对丰收的原野、壮阔的劳动场景未必会感到
美,而审美观念的形成是与个人所 受的文化熏陶等分不开的。这当中便渗透着理性的思考。
所以美感是以直觉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但在直觉 的形式下面又包含着理性内容的历史积淀。
美感,是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的和谐统一。
所谓超功利性,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没有实用功利的考虑。正如蔡元培所说:“马牛,
人之所利用者, 而戴嵩所画之牛,韩干所画之马,决无对之而作服乘之想者。”必须强调的
是,在美感活动中,没有个人 的直接功利性;但是就社会而言,个人的无功利性却潜藏着社
会的功利性。只是这种功利性经过长期的积 累和演变,常常不为审美的个人所觉察罢了。正
如鲁迅所说:“美的愉快的根底里,倘不伏着功用,那事 物也就不见得美了。”另外,人们在
审美活动中,陶冶了情操,这不也是一种社会的功利性吗?可见美感 在个人的超功利性中,
包含着社会的功利性。美感,是功利性与超功利性的和谐统一。
所谓愉悦性,是指人在审美活动中会产生一种精神上的愉悦之情,即审美快感。有些美
学家将审美快感等 同于生理快感,其实审美快感包含着生理快感,但又不等同于生理快感。
首先,审美快感主要依赖于视觉 和听觉感官。这两种感官,按黑格尔的说法,是认知性感官,
由这两种感官产生的快感,实际上包含一定 的认识因素。涉及理解、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
功能;而一般的生理快感主要依赖于嗅觉等感官,只能调 动感知这一种心理功能。其次,一
般生理快感必须占有或消耗客观对象,审美快感则无须如此。比如肚子 饿了,吃了食物,才
会感到满足的快感;而欣赏一幅画,无须占有它,就会产生审美快感。美感是人的各 种心理
功能和谐运动而产生的愉悦之感。
在审美感受中,各种心理功能,如感知、想 象、情感、理解等组合起来,它们的不同比
例的配合便构成不同类型的美感。有的偏于想象,有的偏于理 解,有的偏于情感,这样就构
成了美感的表现形态。前面说过,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一般都可以包括 优美、崇高,悲
剧、喜剧等几种形态,美感作为美的反映,也可以根据美的形态进行分类,如优美感、崇 高
感、喜剧感等等。其中,“优美感”可以说是美感的“主流”,它让人感觉到和谐、统一、舒
适、愉悦。其他各种审美感受,有的让人感到惊奇、震惊,有的让人感到可笑、荒诞、怪异。
可见,美 感也未必就是让人感到和谐的。
三、审美教育与人的和谐发展
在大众文化 时代,人类面临着许多问题,其巾主要的是人的片面发展和人格的异化问题。
审美教育可以在克服技术统 治和平民文化所带来的问题方面作出独特的贡献:恢复人性完
整,唤醒人的感性,建构全面和谐的人格。 美的效应是激发、诱导、发展人的各种本质力量,
使人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具体地说,审美教育可以 产生如下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
能(这里的教育特指道德教育)、娱乐功能等三个方面。
在审美活动中,人的感知、想象、理解、情感,以及个性、趣味等多种心理要素协同作
用,形成审美判断 和审美领悟,产生审美快感,从而完成一个完整的审美过程。在整个过程
中,感知、想象、理解、情感等 ,既相互依赖,又相互促进。感知如果没有理解和想象的参
与,就会成为生物性的快感;想象如果没有情 感和理解的参与,就会成为一种胡思乱想;情
感如果没有理解和想象的参与,就失去了规范和载体,成为 生物本能性欲望的发泄;理解如
果没有想象和情感的参与,就失去了感情特征和潜力,成为在抽象概念中 游离的逻辑思维。
可以说,感知是美感的出发点,也是其归宿;想象是美感的枢纽和载体;情感是美感的 中介
和动力;理解是美感的指导和规范。在审美活动中,一旦这四种心理活动相互作用和相互补
充,便使人获得越来越丰富的审美体验。审美体验的不断增加,又反过来使人的审美心理结
构不断优化, 审美能力不断发展。审美教育主要就是培养人的感知、想象、理解、情感等心
理活动能力,让人的科学素 质和人文素质、感性和理性、形象思维和理性思维都得到和谐发
展的教育。


美育还能帮助我们学会生活,学会善待生命。如何生活,如何善待生命,这是每个人
都应当思考的问题。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这个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古代的儒家
和道家,对如何生活都曾提出过自 己的主张。儒家的审美观有浓厚的功利色彩。他们认为,
人生应当有所作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道家则认为,人应当活得潇洒,大可“逍
遥游”,不要斤斤计较功利得失。优秀的艺术作品告诉我们 ,生活中的审美态度,是现实主
义、理想主义、幽默感和敏感的一个合适的比例。没有对人生的现实主义 ,要想挚爱人生,
认真生活,是不可能的。但是现实主义如果没有理想主义的提挈,那就会成为无原则、 无目
的的彻头彻尾的庸俗。幽默感是一种深沉的智慧,而不是轻薄。幽默可以使现实主义和理想
主义都达到明智和适宜。因为,不管是现实主义也好,理想主义也好,都是对生活和人生热
烈的心性,如 果它们加上敏感这种催化剂,那就有可能出现两种危险:或是为现实所榨干,
或是为理想所焚毁。而幽默 这个明慧的老叟却使人们既与现实又与理想(主要是过于不切实
际的空想)保持合适的距离,使我们能够 酷爱人生而不过度,向往理想而不矫情,能够站在
超越现实的地位,却不敌视现实,使我们对人生执著情 深而又旷达超脱。人生的目的是什么?
人生的目的是人自身。我们当然憎恶那种不劳而获的享乐主义,但 是我们同样反对把人作为
生活的工具,而不是作为生活的主人的观点。“生活的主人”意味着他是生活的 目的,他创
造生活,同时充分享有生活。充分享有生活不仅意味着物质上的占有,而且意味着从精神的、
感情的方面同自己的生活进行交往,超越动物性的本能生活,超越本能生活所划定的狭隘范
围, 开拓一片广大的精神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胸襟像一朵花似的展开,接受宇宙
和人生的全景,了 解它的意义,体会它的深沉的境地,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有志气、有见识、
有作为的朝气蓬勃的人。审美教 育就是教育我们实现“儒道互补”、“理想主义”与“现实主
义”的和谐统一,实现积极进取与“审美化 的人生”、“艺术化生存”、“诗意地生存”的和谐
统一。
著名哲学家冯契先生说:“我们 学习知识,必须‘化知识为方法’、‘化知识为德行’,
概言之,必须‘转识成智’。”上面简要介绍了 一点美学、美育的常识,希望能够引导同学们
学会审美的基本方法,激发同学们萌生喜爱美学、艺术的兴 趣,追求积极进取的审美人生。
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感”?什么是“审美”?为什么需要“美 ”?为什么需要“美
感”(当然是积极的美感)?为什么需要“审美”?如何辨别、鉴赏“美”?如何形 成积极健康
的“美感”?如何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审美情趣?如何创造审美人生?真、善、美之间的关
系如何?德智体美劳几方面的关系如何?这些问题可以说都涉及“矛盾统一”“和谐统一”这
些 基本的哲学命题,充满思辨的乐趣。如何鉴赏自然美?如何鉴赏社会美?如何鉴赏某一类艺
术?如何鉴赏 某一件艺术作品?如何创作出美的作品?这些与我们的审美实践、生活学习也都
密切相关,为我们描绘美 的篇章,为我们抒发美的情怀,提供了广阔的自由驰骋的天地!下
面提供一些作品,想必同学们不会被动 地阅渎鉴赏,而会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作者
交流对话,激发出审美创造的智慧火花。
范例1
谈中国画的和谐美
盛伟
“美术”就是表现美的艺术。“术”指的 是技巧。技艺是为表现“美”而服务的,用笔
的轻、重、疾、徐,用墨的浓、淡、干、湿,用色的剞、实 、华丽等等,构成了美的因素。
由于中国画强调表现主观感情,并不提倡简单的对象写生,忠实地记 录对象,严格地
按照科学的透视法作画,只从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视点来描绘对象,而是强调从主观感受 出
发,通过自己的情感逻辑以及对自然的丰富的感受取舍对象,可以打破特定时空的限制,根
据 自己对对象的理解、情感和需要来组织画面。甚至把不同的视点、不同的空间所观察到的
事物组合在一个 画面中。


一幅成功的作品中的物象造型,总是深厚的笔墨功底,完美的构图,磅礴的气 势,形神
兼备多方面因素的和谐统一,无论山水、花鸟,还是人物,总能给人一种充满生机的和谐之美。
例如:宋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所画重峦叠嶂、千山万壑、江湖水泽、烟波浩渺,其间布置丰富和气势之雄伟令人惊叹。又如唐代画家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图卷》,风动飘
逸,给人 一种强烈的形式美。作者用繁密的线条,表现出八十七位神仙神态各异、各具个性
的艺术形象,人物造型 丰实、饱满,形式上具有既统一又变化的整体美感。画家对每一个人
物、每一根线条都刻意地使之统一于 整体之中,人物众多,但不琐碎,丰富而变化的线条很
好地显现出黑、白、灰不同色度的对比,形成了丰 富的层次关系。人物、道具的用线变化多
样,使作品充满节奏,富有韵律,从而达到和谐统一、气象万千 的艺术效果。由此可见,一
幅成功的中国画作品,总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是形式内容高度完美和谐统一的 体现。
任何艺术都不可能靠单调取胜,绘画艺术如此,其他艺术亦如此。小说中人物性格的矛
盾、情节的跌宕起伏,构成整部小说的和谐美;交响乐中时而热烈、时而抒情的旋律,营造
出和谐的曲调 ;戏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构成了情节的和谐。
和谐美是中国画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高度完美的 体现。只有要求自己与自然、主观与客观、
情感与理智、内容与形式高度和谐统一,才能创作出充满和谐 之美又具有时代气息的中国画
佳作。
评:本文谈“中国画中的和谐美”,题目很大,但是作者 对此的确有比较系统的见解。
开头一、二段概括说明了中国画的特点,引出中心:“一幅成功的作品中的 物象造型,总是
深厚的笔墨功底,完美的构图,磅礴的气势,形神兼备多方面因素的和谐统一,无论山水 、
花鸟,还是人物,总能给人一种充满生机的和谐之美。”接着以宋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作为例证,说明这些优秀作品体现了“形式内容高度完美和谐统一”。接下去宕开一笔,谈
到其他艺术均 须讲究和谐而不可“单调”,以强调“自己与自然、主观与客观、情感与理智、
内容与形式高度和谐统一 ”作结。
范例2
五亭桥
何倩
古人云:“人在画图中。”我游瘦西湖的 五亭桥,就有这种感觉。春天的一个星期日的
早晨,我漫步来到伸入湖心的钓鱼台。从这里隔湖遥望对面 的五亭桥,桥上的五亭,檐角高
翘,一亭居中,四亭拱抱,那横跨湖上的素色桥身,配上多彩的桥亭,雄 伟中透出秀气。在
它左边的白塔,银装素裹,亭亭玉立,昂首碧空,“白塔晴云”,确有一番境界。正当 我低徊
沉吟的时候,又一番景致展现在我的眼前:透过钓鱼台的两个圆洞门,只见一门衔住湖中的
五亭桥,一门收进湖畔的白塔,桥身塔影,相映生辉,这不是一幅绝妙的图画吗?
沿着湖边柳堤走近 五亭桥,走着走着,我陶醉了,清澈的湖水倒映着白云蓝天,湖面闪
着蓝光,那桥影、树影都落入这一片 蓝色中。我似乎觉得这水是蓝的,风是蓝的。阳光是蓝
的,连我自己也为这清冷的蓝色浸透了。
我走上了五亭桥,在桥上那洒满阳光的石凳上坐了下来,瘦西湖的绮丽风光尽收眼底,
远近景色糅和成 精致的线条,构成繁复绚丽的图画。一阵清风吹皱一湖春水,湖中的树影、
亭影都微微颤动起来。这时, 游人都欢欢喜喜,跑下桥去了,我倒希望一个人留在这春光明
媚的桥栏边,静静地、细细地品赏这幽美的 春色春景。奇怪的是,这里并不是没有游人的欢
乐的喧哗,也不是没有沙沙的树声和啁啾的鸟鸣声,但它 们都似乎被这桥和湖所吸引了,竟
使你静得连一点声音也听不见。如果让我用一个字来形容瘦西湖的美, 那就是——静。这是
游览的胜境,也是游人的心境。
从第一眼瞥见五亭桥到和她告别,我一直 沉默不语,我不愿用一点声音来弹破这寂静。


此时,我的心也静得出奇,似乎自己与这美 景融为一体了。
我正处在一幅宁静、幽美的山水画中。
评:此文与其说是写五亭桥,不如说 是写作者自己审美的心路。可以说,五亭桥的美被
古往今来的文人写尽了,真有“眼前有景道不得”之叹 。但是这篇文章写得极有特色:作者
不仅调动各种感官来感知景物,而且将自己的情感、心灵融入景物, 使得画面笼罩上独特而
统一的色彩:那么静谧,那么一片蓝色!

贝多芬传读后感-新年快乐英语怎么写


我家乡的端午节-叶文有话要说


高一记叙文-没有彩虹的阳光歌词


快乐春游-计算机职称考试题库


班级口号大全-51放假安排


编童话故事作文-岑文本初仕萧铣


名人传读后感500-圣诞节手抄报内容


英语图表作文-梁园吟



本文更新与2021-01-10 11:1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61258.html

高三语文审美_话题作文导写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