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高中作文 >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高中高中诗歌鉴赏试题知识点和相关练习试题 百度文库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1-01-10 15:58
tags:以战争为话题的作文

读西游记有感500字-关于爱国的名言

2021年1月10日发(作者:彭嘉庆)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下列小题。

广陵赠别

(唐)李白

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

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

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

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

(1)本诗共有几个字押韵,正确的一项是()

A. 两个 B. 三个 C. 四个 D. 五个

(2)以下评价适合于本诗的一项是()

A. 含蓄委婉 B. 雄奇瑰丽 C. 高亢豪放 D. 明俊

(3)本诗是怎样抒写临别感情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答案】 (1)C

(2)D

(3)本诗前两联写饮酒送别,“数里送君还”中的“数里”,写出别情的深厚。第三 联借景抒
情,以壮阔的景色写出送别时的洒脱。尾联直接抒情,表达不须因离别而醉酒, 也体现了
洒脱的情怀。

【解析】【分析】(1)本题是一首律诗,一般是偶数 句押韵,即二、四、六、八句的尾
字,即“还”“间”“山”“颜”,这几个字都是an韵。

(2)这是一首赠别诗,但李白的这首诗一改赠别诗伤感忧郁的常见基调,惜别而不伤
别,语 言平易自然,意象开阔疏朗,情调昂扬乐观,显示出作者豪放洒脱、风调俊爽的豁
达性格。尤其是颈联“ 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这是对美好前景的展望,因有了对前景
的展望,故尾联中说“兴罢各分袂, 何须醉别颜”,显得极为豁达。A项,“含蓄委婉”不当,
所谓“含蓄委婉”,不直言其事,故意把话说 得含蓄、婉转一些。这与尾联不合。B项,“雄
奇瑰丽”,所写风景雄伟壮观异常美丽,这与诗歌中的景 物特点不合。C项,“高亢豪放”,
“高亢”指声调或情绪高昂、激动,这与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不合。 D项,“明快俊逸”,明白
通畅,明亮明朗;洒脱优美超群拔俗。这与诗歌所写之景“渌水”“青山”相 合,故选D项。

(3)首联“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是写携酒送别。开篇未写送别先说 沽酒:精美的玉
瓶里盛着新买的香醇的美酒,送君数里,终于到达分别的地点。以“数里”写出别情之深
厚。颔联“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紧承上句,写作者与朋友在长满垂柳的大路边下马停
留, 临别再饮上几杯饯行的酒。再次表达离别之情。颈联“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是展
望美好前景,以“ 渌水”“青山”“天边”“海上”等壮阔之景来抒写送别时的洒脱。尾联 “兴罢各
分袂,何须醉别颜” 直抒胸臆,畅饮美酒、畅谈友谊,但终究还是要离别。作者好像在劝慰
朋友:既然等待你的将是丰富美好 的旅程,那么就快点启程吧,我们不须作小儿女的离别
时的伤情之态,甚至饯别的酒也不须喝醉。表达离 别时的洒脱之态。

故答案为:⑴C;⑵D;

⑶本诗前两联写饮酒送别,“数里送君还”中的“数里”,写出别情的深厚。第三 联借景抒


情,以壮阔的景色写出送别时的洒脱。尾联直接抒情,表达不须因离别而醉酒, 也体现了
洒脱的情怀。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韵脚的基本能力。押韵,又 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
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 ,产生铿锵
和谐感。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

⑵本题考查题考查 把握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
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 言风格。

⑶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 指出何
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杂诗 王赞①

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胡宁久分析,靡靡忽至今?

王事离我志,殊隔过商参②。昔往鸧鹒③鸣,今来蟋蟀吟。

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师涓④久不奏,谁能宣我心!

【注释】①王赞,西晋文人 。②商、参:二十八宿之中的二个,永不同时出现于天空
中。③鸧鹒:又作仓庚,指黄莺。④师涓:先秦 时代卫国的著名乐师。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二句以写秋景起笔,不仅写出了悲凉肃杀的时令特点,也流露出“思归”意绪。

B. 三至六句自述战事不断导致自己与亲人阴阳相隔,强烈控诉了战争的残酷无情。

C. 第十句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使用的手法相似,都是以物类比自身情感。

D. 诗歌最后两句的感叹,表达出征夫内心的痛楚、郁结,以及那说不尽的思乡之情。

(2)下列诗句与本诗所表达的情感基调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辗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曹丕《杂诗》)

B.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曹植《杂诗》)

C. 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阮籍《咏怀》)

D.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古诗十九首》)

(3)本诗“昔往 鸧鹒鸣,今来蟋蟀吟”两句可追溯到《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
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 霏”,但二者又有所区别。请结合诗句,比较它们在表现手法方面
的相同之处,以及在内容情感方面的不 同之处。

参考资料:

诗经原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节选自《诗经·小雅·采薇》

参考译文:当初离家从军去,杨柳依依轻摇曳。如 今返乡解甲归,雨雪飘飘飞满野。道路
长远慢慢行,又饥又渴愁肠结。我的心中真悲伤,谁知我有多凄切 。

【答案】 (1)B

(2)C


(3 )①表现手法方面的相同: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和反衬手法,以今日之景与昔日之景
对比表明时间之快变 化之大,以明媚的春景反衬战士远离故乡、奔赴战场的伤感苦楚。②
内容情感方面的不同:《采薇》这一 节诗表现的是战士终于踏上返乡路途的情景,既有回
忆的辛酸苦楚,又有对故乡亲人的期待渴盼;而王赞 《杂诗》中写的是战士苦守边关的心
境,当年离乡的时候春光明媚,黄莺啼啭,如今又到岁暮,蟋蟀悲鸣 ,自己却依然无法返
乡,表达的是战士内心的痛苦与悲哀。

【解析】【分析】 (1)B项,“三至六句……导致自己与亲人阴阳相隔……强烈控诉了战争的
残酷无情”错误,这几句主 要是说战争不断导致自己和亲人不能相见,没有体现“阴阳相
隔”,“商参”只是用夸张的手法写相隔之 久;且这几句诗表达的应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故
选B。

(2)A项中,通过“不 能寐”和“起彷徨”可以看出战士的思归之情;B项中,通过“离思”、
“孤雁”和“哀吟”可以看出战 士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内心的悲伤;C项中,阮籍的《咏怀》表现
的是战士为了国家利益征战沙场的忠肝义 胆,和本诗中体现战士内心的痛苦与思乡之情不
相符;D项中,通过“鸣悲”、“凉风”和“寒无衣”, 天气寒冷,蝼蛄悲鸣,将士独自在外没有
过冬的衣服,表现出将士对亲人的思念和内心的哀婉。故选C。

(3)先看手法上,两首诗都是通过昔日和今日的对比表现前后的变化之快和时间之快,< br>如“昔往鸧鹒鸣,今来蟋蟀吟”是今昔对比,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
霏”也 是今昔对比。再看内容上和情感上,两者都是在表现战士内心的悲伤,但《采薇》
中,还有战士在回乡之 时对亲人团聚的期望。

故答案为:⑴B;⑵C;

⑶①表现手法方面的 相同: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和反衬手法,以今日之景与昔日之景对
比表明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明媚的春 景反衬战士远离故乡、奔赴战场的伤感苦楚。②内
容情感方面的不同:《采薇》这一节诗表现的是战士终 于踏上返乡路途的情景,既有回忆
的辛酸苦楚,又有对故乡亲人的期待渴盼;而王赞《杂诗》中写的是战 士苦守边关的心
境,当年离乡的时候春光明媚,黄莺啼啭,如今又到岁暮,蟋蟀悲鸣,自己却依然无法返
乡,表达的是战士内心的痛苦与悲哀。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鉴赏能 力。要注意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
歌的主题思想、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 合考虑。

⑵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 住带感
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
说的要“知人论世”。

⑶此题考查学生把握作者情感态度和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表现 手法包括:用典、联
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 胸
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等。至于分析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不仅要借助诗词
的字 、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
故等,进行综合解读 。


3.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赋得江边柳


(唐)鱼玄机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江边柳

(唐)雍裕之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注)①鱼玄机,女,晚唐诗人。为补阙李亿妾,以李妻 不能容,进长安咸宜观出家为女
道士。后被京兆尹温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处死。此诗当作于鱼玄机被弃之 后。

(1)两首诗都选择了“柳”这个意象,鱼玄机笔下的“柳”________,而雍诗 营造了________
的氛围。

(2)两位诗人在情感抒发的方法上有什么不同?请做简要分析。

【答案】 (1)凄凉凋;生机明媚

(2)鱼玄机诗:①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用“荒岸”,“远楼” 、飘落无依的柳絮、藏鱼的
柳树根窟以及潇潇的风雨等一系列景象暗示自己不知何处是人生归宿的身世处 境和身心疲
惫的感伤。②诗歌最后一句直抒胸臆,往事不堪问首,惊惧梦醒,却依然找不到人生的风标,无处可逃,风雨之夜,平添人的愁绪。雍裕之诗:①运用了乐景衬哀情,一、二两句
写出了江边 柳的轻柔婀娜之态和葱茏苍翠之色,烘托出春光的绮丽明媚,为下面写离情作
了反衬。②运用想象的手法 ,想象情郎离开之时,用柳枝系住郎船的画面,显示出挽留情
郎的情意之切。

【解析】【分析】(1)鱼玄机诗中,直接写柳的诗句,如“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
“根老”“枝 低”给人衰败之感,诗中“荒岸”“萧萧”等词也凸显出萧条的意境。雍裕之诗中“袅
袅”“青青”“丝 不断”写出了盎然的春景,写出了江边柳的轻柔婀娜之态和葱茏苍翠之色,烘
托出春光的绮丽明媚,画面 生机勃勃。

(2)《赋得江边柳》前六句“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影铺秋水面,花落钓 人头。根老
藏鱼窟,枝低系客舟”看似写景,实则述己,写江边柳的秋色喻指诗人自己的处境和命运。< br>从抒情方式来看,这里借景抒情,根据背景注释,此诗作于鱼玄机被弃之后,“荒岸”是想
说明诗 人自己的生存环境,环顾四周,不知哪里是自己的人生归宿。诗人用荒岸、远楼、
飘落无依的柳絮、潇潇 的风雨等一系列意象,表达自己不幸的身世和感伤。尾联 “潇潇风
雨夜,惊梦复添愁”直抒胸臆。梦醒 了,是因为有潇潇风雨;往事不堪回首,诗人猛醒之
间,却依然找不到人生的风标,无处可逃。风雨之夜 ,柳枝引起人的离愁,切合题意。全
诗在写法上,通篇不着一个“柳”字,但句句写柳,又暗喻自己的身 世处境,情真意切,引
人同情。《江边柳》的一、二句“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寥寥几笔,绘出了 一幅美丽
的古堤春柳图。古堤两旁,垂柳成行,晴光照耀,通体苍翠,蓊蓊郁郁,袅袅婷婷,远远
望去,恰似一缕缕烟霞在飘舞。“袅袅”、“青青”,连用两个叠字,一写江边柳的轻柔婀娜
之态,一 写其葱茏苍翠的颜色,洗炼而鲜明。前人多以“翠柳如烟”、“杨柳含烟”、“含烟惹
雾”等来形容柳的 轻盈和春的浓丽,这里径直用“一树烟”来称呼柳树,想象奇特,造语新
颖。只此三字,便勾出了柳条婆 娑袅娜之状,烘托出春光的绮丽明媚,并为下面写离情作
了反衬。三、四两句直接写离情。“若为丝不断 ,留取系郎船”,诗人笔下的女主人公不仅


没有折柳赠别,倒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 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这一方面是想
得奇,说出了别人没有说过的语句,把惜别这种抽象的感情表 现得十分具体、深刻;同
时,这种想象又是很自然的,切合江边柳这一特定情景。大江中,船只来往如梭 ;堤岸
上,烟柳丝丝弄碧;柳荫下画船待发,枝枝柔条正拂在那行舟上。景以情合,情因景生,
此时此刻,萌发出“系郎船”的天真幻想,合情合理,自然可信。这里没有一个“别”字“愁”
字,但痴 情到要用柳条儿系住郎船,则离愁之重,别恨之深,已经不言而喻了。这里也没
有一个“江”字、“柳” 字,而江边柳的独特形象鲜明如画。全诗以乐景写哀情。

故答案为:⑴凄凉凋 生机明媚

⑵鱼玄机诗:①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用“荒岸”,“远楼”、飘落无依的柳絮 、藏鱼的柳
树根窟以及潇潇的风雨等一系列景象暗示自己不知何处是人生归宿的身世处境和身心疲惫的感伤。②诗歌最后一句直抒胸臆,往事不堪问首,惊惧梦醒,却依然找不到人生的风
标,无处可逃 ,风雨之夜,平添人的愁绪。雍裕之诗:①运用了乐景衬哀情,一、二两句
写出了江边柳的轻柔婀娜之态 和葱茏苍翠之色,烘托出春光的绮丽明媚,为下面写离情作
了反衬。②运用想象的手法,想象情郎离开之 时,用柳枝系住郎船的画面,显示出挽留情
郎的情意之切。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 鉴赏诗词中意象及其作用的能力。意象是承载诗词反映的思想感
情的客观事物,它可能是现实的也可能是 作者想象的。它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是主观与
客观的统一体。其在诗词中的作用,要从诗词内容、主旨 ,意境和情感几个方面去把握。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抒情手法的鉴赏能力。古代诗歌的抒 情方式分直接抒情(直抒胸
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入景)、托物言志 、怀古伤
今、即事抒怀。


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虞美人·寄公度

(宋)舒亶①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释】 ①舒亶:北宋治平二年进士,官至御史中丞。因触犯当政者而被撤职。②一枝
梅: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 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
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

(1) 这首词上片写日暮登楼所见,借________字,将视觉转化为一种 心理感受,暗示
离别的悲凉之意,通过________字,又透露出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

(2)宋代《艇斋诗话》曾评价舒词“甚有思致”,请结合本词分析作者如何表达对友人的思
念之情。

【答案】 (1)寒;独

(2)①借景抒情, “雪满长安”既点明时间地点,又渲染出一派冷寂的气氛,雪夜把盏,
却少对酌之人,点出岁暮怀人的孤 凄心境。②从对方着笔(或虚写),“故人早晚上高
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想象老朋友天天登高望 远,思念着我,表达我对友人的深切思
念之情。③运用典故抒发情感,用赠梅典故,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 和渴望相见的迫切心


情。

【解析】【分析】(1) “背飞双 燕贴云寒”,视角由平远而移向高远;正当独立苍茫、黯
然凝望之际,却又见一对燕子,相背向云边飞去 。 “贴云寒”,状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
联想而得。着一“寒”字,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 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独向
小楼东畔倚栏看”是补叙之笔,交代前面所写内容,都是小楼东畔倚栏 所见之景物。把宏阔
高远的视线收聚到一点,对准楼中倚栏怅望之人。“独”字,既写倚栏眺景者为独自 一人,
又透露出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考生据此能准确作答。(2)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写光阴荏苒,转眼又是岁暮,雪满京城,寂寥寡欢,唯有借酒遣日而已。“雪满
长安”既 点时地,又渲染出一派冷寂清冷的气氛,雪夜把盏,却没有对酌之人,借景抒情地
写出岁暮怀人的孤凄心 境。“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这两句从对方着
笔,想象老朋友也天天登高望远,思念 着我;即使道远雪阻,他也一定会给我寄赠一枝江
南报春的早梅。我之思友,亦如友人海内存知己之思我 ,用对写法和典故,写出思友之切
和友情的温暖深厚。

故答案为:⑴寒;独;

⑵ ①借景抒情,“雪满长安”既点明时间地点,又渲染出一 派冷寂的气氛,雪夜把盏,却少
对酌之人,点出岁暮怀人的孤凄心境。②从对方着笔(或虚写),“故人 早晚上高台,赠
我江南春色一枝梅”,想象老朋友天天登高望远,思念着我,表达我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
情。③运用典故抒发情感,用赠梅典故,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和渴望相见的迫切心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这是炼字题,通过关键字把握妙处。既然是炼
字 ,一般是词类活用,或者运用了修辞手法,或者有丰富意蕴。做题时,要善于依据题干的提
示来反推出相 关的字,把握其效果和作用。

⑵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在平 时了解艺术技巧的相关知
识,解题时抓住题干关键词,然后结合诗句意思,把握诗句意象、特点、手法、 情感等,
进而准确答出表达技巧的种类。


5.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其三)

姜夔

黄帽

传呼睡不成,投篙细细激流冰。

分明旧泊江南岸,舟尾春风飐客灯。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五) 姜夔

三生定是陆天随

, 只向吴松作客归。

已拚新年舟上过,倩

人和雪洗征衣。

【注释】①光宗绍熙二年冬 ,诗人访范成大,除夕乘舟归苕溪,途中写了一组诗,共十
首。②黄帽:即俗称艄公,汉代称为“黄头郎 ”。③陆天随:唐代陆龟蒙号天随子,隐居不
仕,常携带书、茶具灶、钓具,乘舟浪迹江湖。④倩:请。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三前两句从听觉入手,舟人连夜行舟,传呼不已,船篙击打流冰,发出响声。

B. “舟尾春风飐客灯”与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江春入旧年”都写了水上的春意。


C. 其五“倩人和雪洗征衣”是请人用雪洗去曾经征战疆场的衣上的风尘,画面生动。

D. 两首诗歌的前两句都点题:其三写“黄帽”暗点“归”,其五第二句“归”字点题。

(2)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 (1)C

(2)①悠然之情。其三中最后一句,旧年未尽,湖上却已春意盎然,蕴含了作者内 心的
悠然之意;其五结句画面生动、情趣盎然,一种悠然之趣溢于言表。②思归之情。其三首
句 “睡不成”,表现了思归情切;其五前两句写归,表现了思归之情。③凄凉无奈之感。其
三第三句“分明 旧泊”等道出了水上夜行,江南漂泊,隐含凄凉之感;其五第三句“拼”是不
得不然之意,不得不在一叶 扁舟上度过新年,其飘零生涯可知,透出了一种哀愁与无奈。

【解析】【分析】(1) C项,“请人用雪洗去曾经征战疆场的衣上的风尘”错误。选项曲解
“征衣”的意思,根据注释及诗歌可 知,应是“旅途中的衣服”。故选C。

(2)从诗歌标题“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和注释来看 ,这是诗人访范成大,除夕乘舟归苕溪
所写的一组诗歌,其三中首句“黄帽传呼睡不成”中“睡不成”说 明诗人此时盼归心切以至无
法入眠,其五中也有相关内容,如开头两句“三生定是陆天随,只向吴松作客 归”借助陆龟
蒙来体现自己的恬淡心境,而“只”“作客归”又流露出思归之情;其三最后两句“分明旧 泊江
南岸,舟尾春风飐客灯”借助“江南岸”“春风”等春意盎然之景来抒发自己的悠然闲适之情,其五最后一句“倩人和雪洗征衣”意思是“请人用雪洗去旅途衣服上沾染的风尘”,画面生动
有趣, 流露出悠然之情趣;其三中“分明旧泊江南岸”,“旧泊”暗示我们,诗人不但此次是
身在旅途,而且还 曾经多次飘零旅途,内心隐含凄凉之感慨,其五中“已拚新年舟上过”意
思是不得不在这舟上渡过新年, 内心流露无奈伤感之感。考生可以从这些方面分析两首诗
歌。

故答案为:⑴C;

⑵①悠然之情。其三中最后一句,旧年未尽,湖上却已春意盎然 ,蕴含了作者内心的悠
然之意;其五结句画面生动、情趣盎然,一种悠然之趣溢于言表。②思归之情。其 三首句
“睡不成”,表现了思归情切;其五前两句写归,表现了思归之情。③凄凉无奈之感。其三
第三句“分明旧泊”等道出了水上夜行,江南漂泊,隐含凄凉之感;其五第三句“拼”是不得
不然之意 ,不得不在一叶扁舟上度过新年,其飘零生涯可知,透出了一种哀愁与无奈。

【点评】(1)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
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 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
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 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
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对作者表达情感的理解分析;结合诗句中的意象,从意象到意境全面把握
诗歌 的情感,同时注意抒情主人公的活动及带有情感色彩的词语;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
情,首先要看提示, 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
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 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
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 ,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
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 感的流露,这些自
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古风(其十九)

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为古体组诗其中一首,开头两句分别交代了游仙之地 和所遇之仙,即西岳华山的莲
花峰和明星仙子,展现出一个奇异瑰丽的神话世界。

B. 三到六句紧承第二句,具体描写明星仙子的美好形象,既有肌肤之美,又有超然神韵,
从 不同角度描绘出一幅栩栩欲活的仙女飞天图。

C. 七到十句写明星仙子邀请诗人共登云台峰 晤见卫叔卿的情景,诗中用卫叔卿的故事暗暗
关合自己的遭遇,表达自己不事权贵、傲岸不羁的性格。< br>
D. 本诗与《蜀道难》手法上有诸多相似处,如这里的“豺狼”与“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
里的“豺狼”都喻指叛军,此外两诗均多处运用联想与夸张的手法。

(2)本诗前 十句和后四句在内容、写法、思想情感等方面均有很大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
赏析。

【答案】 (1)D

(2)①内容,前十句写游仙,写明星仙子邀请诗人共登云台峰 晤见卫叔卿的情景,营造
出美妙洁净的仙境;后四句写现实,转写安史之乱叛军攻破洛阳后恣意凌虐中原 的情景,
描写血腥污秽的人间。②写法:前十句运用虚写(想象)用的手法,文风飘逸,体现出浪
漫主义风格;后四句,为实,文风沉郁,体现出现实主义风格。③思想情感:前十句表达
出渴望超脱尘 世、独善其身的出世思想;后四句表达出憎恨安史叛军、忧国忧民的入世思
想。

【解析】【分析】(1)选项D,本诗主要运用想象的手法。此诗写法奇特,前十句虚拟游
仙之事,后 四句忽然转入现实,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于此亦可见李白诗天马行空、想象奇
诡之处。故选项D。

(2)诗中虚构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仙境,以此反衬中原地带叛军横行,人民遭难的残酷景
象,表达了诗人对安史叛乱的谴责。萧士赟注认为此诗似乎记实之作,岂禄山入洛阳之
时,太白适在云台 观乎?郁贤浩《李白选集》云:疑安史乱起时,李白正在梁苑(今河
南商丘)至洛阳一带,目睹洛阳沦陷 ,乃西奔入函谷关,上华山。此诗为天宝十五载春初
在华山作。朱谏注认为此时李白在庐山隐居。总之此 诗写法奇特,前十句虚拟游仙之事,
后四句忽然转入现实,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于此亦可见李白诗天马行 空、想象奇诡之处。
这是一首用游仙体写的古诗,诗中表现了诗人独善兼济的思想矛盾和忧国忧民的沉痛 感
情。


故答案为:⑴D;

⑵①内容,前十句 写游仙,写明星仙子邀请诗人共登云台峰晤见卫叔卿的情景,营造出
美妙洁净的仙境;后四句写现实,转 写安史之乱叛军攻破洛阳后恣意凌虐中原的情景,描
写血腥污秽的人间。②写法:前十句运用虚写(想象 )用的手法,文风飘逸,体现出浪漫
主义风格;后四句,为实,文风沉郁,体现出现实主义风格。③思想 情感:前十句表达出
渴望超脱尘世、独善其身的出世思想;后四句表达出憎恨安史叛军、忧国忧民的入世 思
想。

【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 对诗句内容、
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 br>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
选出“下 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
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 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
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 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分析比较诗歌内容思想感情等能力 ,结合诗句内容,抓住核心关键信息进
行分析。


7.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松树塘万松歌

(节选)

洪亮吉

千峰万峰同一峰,峰尽削立无蒙茸。

千松万松同一松,干悉直上无回容。

一峰云青一峰白,青尚笼烟白凝雪。

一松梢红一松墨,墨欲成霖迎赤日。

好奇狂客忽至此,大笑一呼忘九死



【注释】①嘉庆初年,诗人 上书抨击时弊,触怒皇上,被遣成新疆伊犁。此诗写于途经新
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东南之松树塘之后。 ②九死:十分危险的境地,这里指诗人在贬谪
中身处危境。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四句描写峰陡松直的画面,“无蒙茸”的景象衬托出翠峰青松的奇异。

B. 五六句用青烟来比喻山峰上的青云,用白雪来比喻山峰,写景生动形象。

C. 诗中青白赤墨的色彩对比令人应接不暇,为松树塘蒙上了一层神奇色彩。

D. 诗人所写的边塞风物是亲眼目睹,奇妙真实,与岑参边塞诗有相通之处。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忘九死”的主要原因。

【答案】 (1)B

(2)①景致吸引。诗人初次见到奇伟瑰怪的西域美景,沉醉其间,忘却了被贬流放 的痛
苦。②性格狂放。诗人自称为“狂客”,豁达豪放,不惧坎坷磨难,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③品行刚直。诗人虽处困境,却因青松的笔直向上,激发起奋发进取、坚守气节的决心。

【解析】【分析】(1)B项,“用白雪来比喻山峰”错误,“一峰云青一峰白,青尚笼烟白
凝雪”, 意思是一座山峰云青一座山峰云白,青峰烟雾笼罩白云又似凝雪,是白云似雪。故


选B。 (2)本题,“大笑一呼忘九死”,意思是仰天大笑对松高呼忘记九死。“千峰万峰同
一峰,峰尽削立无 蒙茸。千松万松同一松,干悉直上无回容。一峰云青一峰白,青尚笼烟
白凝雪。一松梢红一松墨,墨欲成 霖迎赤日”,意思是,千座山峰万座山峰是同一峰,峰顶
峭壁耸立草木再不蒙茏。千棵松树万棵松树是同 一松,树干全都矗立向上直插天空。一座
山峰云青一座山峰云白,青峰烟雾笼罩白云又似凝雪。红松梢为 橘红云杉梢为墨绿,树阴
如黑云带雨扫除迎红日。前八句写松树塘万松,采用了以万松与天山万峰相映衬 的构思。
结合注释,嘉庆初年,诗人上书抨击时弊,触怒皇上,被遣成新疆伊犁。此诗写于途经新
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东南之松树塘之后。景致迷人,所以忘掉自己被贬的身份。“好奇狂
客忽至此” ,意思是好奇而狂荡不羁的我忽至此。当作者即“好奇狂客”经过此地,意外见到
如此奇境而满足了他的 “好奇”的审美心理后,就不禁要“大笑一呼忘九死”了。“九死”指自己
原本犯有死罪而被流放,现在 居然忘掉自己的处境与身份,而忘情地大笑狂呼,这固然显
示出作者豪放的胸襟、狂放的性情、刚直的品 行,同时亦反映了松树塘风光之令人激动与
陶醉。作者大笑之后,又策马在松树塘道上驰骋,欲饱览这松 树云石,直到尽头,他是非
常的欣喜与向往。据此整理答案。

故答案为:⑴B;

⑵ ①景致吸引。诗人初次见到奇伟瑰怪的西域美景,沉醉其间 ,忘却了被贬流放的痛
苦。②性格狂放。诗人自称为“狂客”,豁达豪放,不惧坎坷磨难,早已将生死置 之度外。
③品行刚直。诗人虽处困境,却因青松的笔直向上,激发起奋发进取、坚守气节的决心。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
解 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
寻找答题点;最后 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
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 者是否正确。

⑵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内容的能力。答内容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 和所用意象来
分析诗歌的内容,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 “大
笑一呼忘九死”,意思是仰天大笑对松高呼忘记九死。“千峰万峰同一峰,峰尽削立无蒙
茸。千 松万松同一松,干悉直上无回容。一峰云青一峰白,青尚笼烟白凝雪。一松梢红一
松墨,墨欲成霖迎赤日 ”,意思是,千座山峰万座山峰是同一峰,峰顶峭壁耸立草木再不蓬
松。千棵松树万棵松树是同一松,树 干全都矗立向上直插天空。一座山峰云青一座山峰云
白,青峰烟雾笼罩白云又似凝雪。红松梢为橘红云杉 梢为墨绿,树阴如黑云带雨扫除迎红
日。前八句写松树塘万松,采用了以万松与天山万峰相映衬的构思。 结合注释,嘉庆初
年,诗人上书抨击时弊,触怒皇上,被遣戍新疆伊犁。此诗写于途经新疆巴里坤哈萨克 自
治县东南之松树塘之后。景致迷人,所以忘掉自己被贬的身份。“好奇狂客忽至此”,意思
是 好奇而狂荡不羁的我忽至此。当作者即“好奇狂客”经过此地,意外见到如此奇境而满足
了他的“好奇” 的审美心理后,就不禁要“大笑一呼忘九死”了。“九死”指自己原本犯有死罪而
被流放,现在居然忘掉 自己的处境与身份,而忘情地大笑狂呼,这固然显示出作者豪放的
胸襟、狂放的性情、刚直的品行,同时 亦反映了松树塘风光之令人激动与陶醉。作者大笑
之后,又策马在松树塘道上驰骋,欲饱览这松树云石, 直到尽头,他是非常欣喜与向往
的。


8.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蝶恋花 散花楼送客

纳兰性德

城上清笳城下杵,秋尽离人,此际心偏苦。刀尺又催天又暮,一声吹冷蒹葭浦。

把酒留君君不住。莫被寒云,遮住君行处。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

(1)这两首 诗歌从题材上看都属于________诗,第一首诗歌所写的景物季节是________

(2)“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和“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 ”两句共
同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赏析。

【答案】 (1)送别;秋季

(2)两句都是想象虚写。(或对方入笔)。

王诗由眼 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
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br>
纳兰诗想象别后朋友旅途中所见的景象,“行宿黄茅山店(荒山野店)路,夕阳村社迎神
鼓”纯朴热闹的景象,勉励宽慰友人不必忧愁,表现了对友人的祝福。

【解析】【分析】⑴ 第一首诗歌的标题是“送魏二”,第二首的标题是“散花楼送客”,两个
标题中都有“送”字,这说明这 两首都是送别诗(或词)。第一首诗歌中,根据“橘柚香”“凉”
可知,应该是秋季。

⑵“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意思是“想象你独自远在潇湘明月下,满怀愁绪梦里
静听猿啼悠长”,由“忆”可知,这是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
朋友夜泊在 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
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 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
愁绪。“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 ”意思是“在未来的漫漫长路上,您将夜宿荒村野
店,请笑对夕阳下的村社神鼓”,由“行宿”可知,后 面是想象友人旅途之景,作者借助“夕
阳村社迎神鼓”所勾勒出的热闹纯朴的景象来劝慰友人要以豁达之 心迎接未来的漫漫长路。
由此可知,这两句诗都是想象别后情景,使用虚写或想象的手法。


故答案为:⑴送别;秋季

⑵两句都是想象虚写。(或对方入笔)。

王诗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 ,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
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纳兰诗想象别后朋友 旅途中所见的景象,“行宿黄茅山店(荒山野店)路,夕阳村社迎神
鼓”纯朴热闹的景象,勉励宽慰友人 不必忧愁,表现了对友人的祝福。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题材和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
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问的是这两首诗歌从题材上 看都属于什么
诗(或词),第二个问题是第一首诗歌所写的景物季节是什么季节,然后根据诗歌的内容< /p>


来辨析诗歌的题材,再根据第一首诗歌中的景物来辨析季节。

⑵此题 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
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 是“‘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和‘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村
社迎神鼓’两句共同运用了哪种 表现手法,请赏析”,然后理解诗句的意思,看这两句使用
的共同手法是什么,有何效果。


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送严士元

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

, 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

今已误儒生。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①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 次遭贬。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
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②阖闾城,苏州城。③青袍,贞观 四年规定,八品九品
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④王昌龄,盛唐诗人。作此诗时诗人被贬为江宁臣。

(1)对刘长卿的《送严士元》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倚”字将春天拟人化,表现朋友相见的喜悦心情;“寒”字写出春寒料峭,也为 诗人
与朋友的相别营造氛围。

B. 颔联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细”得 看不见,“落地”听不到。诗中景物之柔
美,给人以惬意心情。

C. “日斜江上孤 帆影”一句描写落日去帆的景象,暗含作者与友人盘桓到日暮仍恋恋不舍及
相遇又别离的复杂情思。
D. “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远景描写,既点出了朋友所去之地是遥远的湖南,又蕴含了朋友< br>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2)试结合刘诗的尾联“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与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分析两首诗的主人公在个人经历和情感上的异同点。

【答案】 (1)D

(2)相同点:都遭贬谪;都是与好友短暂相聚又将别离;都有依依不舍之情。

不同点:①王诗借“冰心在玉壶”来隐喻自己的志行高洁,和虽遭贬谪却不改其高洁情操的
决心。同时 也表现出诗人不肯屈从于恶势力的顽强斗争精神。②刘诗用“青袍误儒生”这句
牢骚话,直接抒发自己怀 才不遇和怨天尤人的失意情感。(在唐朝贞观年间,八九品的小
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他认为自己满腹才 华,当这一类小官员,是很失意的,简直是在耽
误自己的前程。)

【解析】【分析】 (1)D选项“‘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远景描写”错误,应该是虚景,意中


之景。故选 D。(2)由注释“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刘长卿与好
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 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和“王昌龄,盛唐诗人。作此诗时诗人
被贬为江宁臣。”可知,两首诗的主人 公都遭贬谪;都是与好友短暂相聚又将别离;都有依
依不舍之情。“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写了如果有相识之人问到我的境遇,请
你转告他们,我命途多舛,已是被青袍所误的一介书生,抒发自己 怀才不遇和怨天尤人的
失意情感。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 冰心玉壶
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
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
告慰友人,这 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故答案为:⑴D;

⑵相同点:都遭贬谪;都是与好友短暂相聚又将别离;都有依依不舍之情。 不同点:①
王诗 借“冰心在玉壶”来隐喻自己的志行高洁,和虽遭贬谪却不改其高洁情操的决心。同时
也表现出诗人不肯 屈从于恶势力的顽强斗争精神。②刘诗用“青袍误儒生”这句牢骚话,直
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怨天尤人 的失意情感。(在唐朝贞观年间,八九品的小官员的官服
是青色的。他认为自己满腹才华,当这一类小官 员,是很失意的,简直是在耽误自己的前
程。)

【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 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
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 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
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 、主题、意象、意境等
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对诗句情感与手法的对比鉴 赏能力。解答时可先分别分析两首词(诗)的
句子各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然后进行对比, 找出异同。比较鉴赏这类题给
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


辛弃疾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

, 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亡事

, 今
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

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君思我,回首
处,正江涵秋影 雁初飞。安得车轮四角

, 不堪带减腰围。

(注)①这首词是孝宗淳 熙八年(1181)秋天,作者在江西安抚使任上,为原江西路转运判
官张仲固奉调兴元知府设宴饯行, 有感而作此词。兴元,汉中。②指刘邦占领关中事三
秦,即雍、塞、翟三国地。③追亡事:韩信投奔刘邦 之初不得重用,趁机逃跑,萧何知道
韩信是难得的人才,将韩信追回,并在刘邦面前力荐,韩信遂得刘邦 重用。④一编书是帝
王师:张良闲步游下邳,有一老者给他一卷书说,读了这卷书可以辅佐君王。⑤车轮 四


角:车轮生出四角,意为使离人无法即刻离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开篇两句,追忆了汉初三杰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基业的历史往事,既写出了刘邦开创
基 业的雄豪意气,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光复故土,洗去金军侵略耻辱的一腔报国之志。

B. “一 编书”,用张良佐汉的故事,写出张仲固可堪帝王之师;“小试”,有微讽之义,既讽
刺宋朝不重用大才 ,又暗含词人勉励张仲固帅兴元只是牛刀小试,今后必能为国大用。

C. 本篇语言颇为精练 ,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如“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原是唐
代李峤的诗句,但词人却能一扫消 极情绪,以之恰到好处地描写了热泪纵横的爱国情景。

D. 词的最后两句,以对方思念自己 的方式来表达词人对友人别后相思的满腹离愁,这种抒
情方式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 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本词的结构颇为紧凑,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 (1)D

(2)①上阕先追忆刘邦以汉中为据,重用贤才,多 谋善战,剑指关中,开创汉朝基业的
雄豪意气;接着笔锋一转,以“追亡事,今不见”一句加以过渡;由 历史的回顾转向眼下的
现实,既感慨再也见不到汉初风云际会,君臣相得的盛况,又痛惜眼前山河分裂、 神州陆
沉的现状。怀古与伤今浑然一体,抒发了词人炽烈的爱国之情。②下阕先从张仲同即将帅
兴元,词人心中对友人的依依不舍的沉恨离愁写起;接着以“回首处”二句加以过渡;想象
离别之后友人 望雁寄情的孤独和词人对友人的相思痛苦之情。离别与相思融为一体,抒发
了词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

【解析】【分析】(1)D项,“以对方思念自己的方式抒发了词人对友人别后相思 的满腹
离愁”错。“君思我,同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一句,从对方思念自己着笔,写孤独的友人望雁寄情,寓情于景;“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一句,从白己思念友人出发,写
留别苦情 和别后相思。故选D。

(2)上阙开篇点题,首句词人提到“汉中”,自然地联想到汉朝基 业的建立。他满怀报国
之志,渴望光复故土。接着“想剑指三秦”三句,词人追忆了汉初三杰辅佐刘邦建 立汉朝基
业的历史往事,写出了刘邦开创基业的雄豪意气,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光复故土,洗去金军
侵略耻辱的一腔报国之志。然后词人笔锋一转,由“追亡事,今不见”过渡,由历史的回顾
转向眼下的 现实,既感慨再也见不到汉初风云际会,君臣相得的盛况,又痛惜眼前山河分
裂、神州陆沉的现状。最后 抒情:“胡尘未断”和“塞马空肥”,既写出严重的民族危机,又
抒发报国无路的悲愤。怀古与伤今浑然 一体,抒发了词人炽烈的爱国之情。下阕先从张仲
同即将帅兴元写起,表达词人心中对友人不舍的离愁。 “更草草离筵”三句,以“更”字领
起,纵笔直抒沉恨离愁,充分揭示出别离时的愁苦心境。接着以“回 首处”二句加以过渡;
想象离别之后友人望雁寄情的孤独和词人对友人的相思痛苦之情。于是“安得车轮 四角”,
从对方思念自己着笔写留别苦情;“不堪带减腰围”,从自己思念友人出发写别后相思。综上分析,本篇结构颇为紧凑,可以这样回答本题:上片只有两层意思,其问以“今不见,但
山川满目 泪沾衣”过渡,既感慨再也见不到汉初风云际会,君臣相得的盛况,又痛惜眼前山
河分裂、神州陆沉的现 状。这样,就使怀古与伤今浑然联成一体,可以全面地表达词人炽
烈的爱国之情。下片在结构安排上也有 相似之处,即从张仲同写起,以“回首处”二句过
渡,接写作者的愁怀。


故答案为:⑴D;

⑵①上阕先追忆刘邦以汉中为据,重用贤才,多 谋善战,剑指关中,开创汉朝基业的雄
豪意气;接着笔锋一转,以“追亡事,今不见”一句加以过渡;由 历史的回顾转向眼下的现
实,既感慨再也见不到汉初风云际会,君臣相得的盛况,又痛惜眼前山河分裂、 神州陆沉
的现状。怀古与伤今浑然一体,抒发了词人炽烈的爱国之情。②下阕先从张仲同即将帅兴
元,词人心中对友人的依依不舍的沉恨离愁写起;接着以“回首处”二句加以过渡;想象离
别之后友人 望雁寄情的孤独和词人对友人的相思痛苦之情。离别与相思融为一体,抒发了
词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属于综合考查题。解< br>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
项时,要 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
进行分析概括。

⑵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结构的能力。此类题解答,第一步:点明结构技巧的类型名称。第二
步: 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具体分析。第三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分析其作用。这首词上
阕先追忆刘邦以汉中 为据,重用贤才,多谋善战,剑指关中,开创汉朝基业的雄豪意气;
接着笔锋一转,以“追亡事,今不见 ”一句加以过渡;由历史的回顾转向眼下的现实,既感
慨再也见不到汉初风云际会,君臣相得的盛况,又 痛惜眼前山河分裂、神州陆沉的现状。
下阕先从张仲同即将帅兴元,词人心中对友人的依依不舍的沉恨离 愁写起;接着以“回首
处”二句加以过渡;想象离别之后友人望雁寄情的孤独和词人对友人的相思痛苦之 情。离别
与相思融为一体,抒发了词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1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各题。

【黄钟】人月圆

雪中游虎丘


(元)张可久


梅花浑似真真< br>③
面,留我倚阑杆。雪晴天气,松腰玉瘦,泉眼冰寒。兴亡遗恨,一丘黄
土,千古青山。 老僧同醉,残碑休打

, 宝剑羞看。

【注】①虎丘:江南名胜之一, 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葬其父阖闾于此。秦始皇东巡时曾来
虎丘寻找阖闾殉葬的干将、莫邪、湛卢等宝剑。 ②张可久,元代著名散曲作家,多次担任
下级官吏,时官时隐。③真真:唐代美女。④打:拓。

(1)“梅花浑似真真面,留我倚阑杆”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修辞手法,描 绘了雪
中盛开的梅花美丽动人的姿态,细腻地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2)层次分明是这首元曲的特点。试从景和情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答案】 (1)比喻;拟人

(2)全曲可分三层。①开头五句为第一层,写雪中游 虎丘的所见(触景)。描绘出一幅
清寒素洁的虎丘冰雪图。②六七八三句为第二层,写雪中游虎丘的所感 (怀古)。无情的
历史长河,把与虎丘有关的风云人物都变成一丘黄土,只有青山长在,千古不朽,抒发 了
人世沧桑、兴亡遗恨之感。③结尾三句是第三层,写雪中游虎丘的所叹(伤己)。因为英
雄无 用武之地,只能借酒浇愁,与“老僧同醉”,抒发了仕途失意、壮志难酬的羞愧与悲愤


之 情。

【解析】【分析】(1)“梅花浑似真真面,留我倚阑杆”,雪后的梅花红润娇艳 仿佛仙女真
真姣好的脸面,吸引我凭依着栏杆久久流连。表现对雪中梅花的无限赞美和喜欢之情。把梅花比喻成美女,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既写出了梅花娴雅高沽的芳姿,又写出其悠闲淡
泊不慕荣华 的神韵。

(2)小令可分三层,开头五句写虎丘雪后的美丽景色。“梅花浑是真真面,留我倚 阑干”,
表现对雪中梅花的无限赞美和喜欢之情。把梅花比喻成美女,既写出了梅花娴雅高沽的芳
姿,又写出其悠闲淡泊不慕荣华的神韵。“雪晴天气”三句写眼前实景,“玉”、“冰”紧扣雪字
来写 。“松腰”与“泉眼”可谓巧对。泉眼为俗用的现成的词语,而松腰则显然是作者精心选
择和锤炼的语言 ,虽有斧斫痕迹,但并不生硬晦涩。后半部分由实转虚,抒发历史盛衰兴
亡变化无常的深慨。“一丘黄土 ,千古青山”则用吴王阖间的丰功伟绩早已成了过眼烟云,
而虎丘的青山却亘古永存这一现实来委婉地说 明人生短暂,宇宙无穷这一直困扰着古人的
深沉的人生哲理。这是第二层。最后三句是第三层,表现自己 已完全被这里的美景所陶
醉,又陷入到对宇宙与人生之奥秘的思索之中,敞对一切部不感兴趣了。不要说 残碑无心
去拍打,就连著名的剑池也无心再去观看了。全篇景起景收,情景交融,很有韵味。全篇
由写景、怀古、伤今三部分组成,分别写出游虎丘时的所见、所感、所叹,意脉清晰,结
构谨严。遣词 造句都很精到,值得仔细回味和借鉴。

故答案为:⑴比喻;拟人;

⑵全曲 可分三层。①开头五句为第一层,写雪中游虎丘的所见(触景)。描绘出一幅清寒
素洁的虎丘冰雪图。② 六七八三句为第二层,写雪中游虎丘的所感(怀古)。无情的历史
长河,把与虎丘有关的风云人物都变成 一丘黄土,只有青山长在,千古不朽,抒发了人世
沧桑、兴亡遗恨之感。③结尾三句是第三层,写雪中游 虎丘的所叹(伤己)。因为英雄无
用武之地,只能借酒浇愁,与“老僧同醉”,抒发了仕途失意、壮志难 酬的羞愧与悲愤之
情。

【点评】⑴此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常用的修辞手法 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借代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 与这一人或事
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抒情手法的鉴赏能力。古代诗歌的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直抒胸
臆)和间 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入景)、托物言志、怀古伤
今、即事抒怀。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愤

王令

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

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

却太平。

狂去诗浑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

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注】①蜺:同“霓”,虹的一种。玉蜺,指白虹。此句化用曹植诗“慷慨则气成虹蜺”。②

< p>
天心:指君主的心意。“待见天心”含待见明主之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形容枯槁、面色如冰,但诗人并没有因眼前的处境而失去内心的浩然之气。

B. 诗人不甘虚度此生,“未甘”二字表现出他在困窘中渴望有所作为的壮怀。

C. 诗人自信才情过人,兴来写诗多有超凡脱俗之句,醉后放歌歌声美妙动人。

D. 本诗主要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通过感愤抒写个人抱负,表达内心的情怀。

( 2)本诗尾联与陆游《书愤》一诗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己先斑”的情感基调有所
不同,请简要 分析。

【答案】 (1)C

(2)①王诗写外敌犹在,自己功业 未就,“不信吾无万古名”表现了年少犹有豪气,渴望
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自信与豪情。②陆诗写自己 大志落空,衰鬓先斑,表达了诗人英雄
白首,而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愤慨与苦闷。
< br>【解析】【分析】(1)C项,“醉后放歌歌声美妙动人”分析不当,“过人声”不是指诗人的
放 歌有多么美好,而是说他的慷慨及忧国忧民之情较之一般诗人更为深广。故选C。

(2)本 诗尾联“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诗人感愤言志,抒发了内心的巨大抱
负和强烈的报国愿望, 酣畅痛快。“不信吾无万古名”更是直接表达了自己建功立业的心
愿。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岁月不居,壮岁已逝,志未酬而鬓
先斑,这在赤心为国的诗人是日夜为之痛心疾首的。 “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刘宋名将檀道
济典明志。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 地,舍我其谁。然而,
如今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 而揽镜自
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满是悲怆。作者有心而天不予。悲怆便为郁
愤。考生围绕这些内容分析概括诗歌的情感即可。

故答案为:⑴C;

⑵①王诗写外敌犹在,自己功业未就,“不信吾无万古名”表现了年少犹有豪气,渴望杀敌
报国、建功立 业的自信与豪情。②陆诗写自己大志落空,衰鬓先斑,表达了诗人英雄白
首,而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愤 慨与苦闷。

【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 能力。解
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
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
进行分析概括 。

(2)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
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
时所说 的要“知人论世”。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凉州

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岑参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注释】①凉州:甘肃武威,河西节度使设于此 地,写作此诗时,岑参在凉州做客。凉州
河西节度使幕府中,使人有许多老朋友,常欢聚夜饮。

(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写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次句写月亮在城头升高。月光的照耀,清晰地呈现出了凉
州 城的全貌。

B. 诗歌四五句两次出现琵琶声,所指内容情感相同,都表现了琵琶演奏的缠绵 悱恻,哀婉
动人的特点。

C. 诗歌前六句写环境,用顶针手法,句句用韵,两句一 转,构成轻快咏唱的情调,表现凉
州的宏大繁荣。

D. 本诗和范仲淹的《渔家傲》 都写边城,写秋天,写少数民族音乐,但二者表现的时代气
氛有很大不同。

(2)岑参是盛唐诗人,本诗的“盛唐气象”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答案】 (1)B

(2)①凉州城人烟阜盛,繁华安定。“凉州七里十 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写出了凉州
人口密集、歌舞升平的景象,表现了盛唐气象。②渴望建功立业、 奋发有为。“花门楼前
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表现诗人想要建功立业、掌握自己命运的豪迈之情。 ③对前
途充满信心、豪迈乐观。”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中的“笑”,表现出对生活、对前途的信心,“醉倒是豪迈乐观的醉,让人感受到了盛唐的时代脉搏。

【解析】 【分析】(1)B项,“诗歌四五句两次出现琵琶声,所指内容情感相同,都表现
了……”错误,从诗中 来看,两处所提到的琵琶声内容和情感是不相同的,第一次,“胡人半
解弹琵琶”,这是指凉州城荡漾着 的琵琶声,表现出凉州城的歌舞繁华和平安定,带有浓郁
的边地情调;第二次,“琵琶一曲肠堪断”,这 是指宴会上的演奏,由“肠堪断”可知,此时
的琵琶声应是哀婉动人的。故选B。

(2) “盛唐气象”在宋元明清时代是一个文学批评的专门术语,指盛唐时期诗歌的总体风
貌特征,即 “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明清诗论家常把“雄壮、浑厚”二者(有时合称雄
浑)作为盛唐诗歌的风 貌特征,并称之为“盛唐气象”,具体表现在政治的强大、经济的兴
盛和诗人情感的豪放上。如诗歌三、 四句,“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七里十
万家”,勾画出凉州城这座西北重镇的气派和风 光,后一句是说在月光下的凉州城,荡漾着
一片琵琶声,这里写出了凉州城的歌舞繁华、和平安定,这里 可以看出“盛唐气象”;如第
九、十两句,“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这里是说“时光迅速 ,又到了秋天草黄
的季节了;岁月催人,不能互相看着在贫贱中老下去”,言下之意是要赶快建立功业, 这里
可以看出“盛唐气象”;如最后两句,“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笑”字流露出对< br>生活前途的信心,宴会中不时地爆发出大笑声,这样的欢会,这样的大笑,一生中也难得
有几回, 老朋友们端着酒杯相遇在一起,能不为之醉倒!“醉倒”展现出人物情怀的豪放,
这里也可以看出“盛唐 气象”。考生围绕这些方面进行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⑴B;

⑵①凉州城人烟阜盛,繁华安定。“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写出了凉州人口
密 集、歌舞升平的景象,表现了盛唐气象。②渴望建功立业、奋发有为。“花门楼前见秋
草,岂能贫贱相看 老”,表现诗人想要建功立业、掌握自己命运的豪迈之情。③对前途充
满信心、豪迈乐观。”一生大笑能 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中的“笑”,表现出对生活、对前
途的信心,“醉倒是豪迈乐观的醉,让人感受 到了盛唐的时代脉搏。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 手法的分析鉴赏能
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 诗
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
是否 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
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 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14.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与颜钱塘

登樟亭望潮作

[唐] 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

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释:①颜钱塘:钱塘令颜某,名不详。②鸣弦暂辍弹:此句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
父县县令 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③渤澥:渤海的古
称。

(1)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

A. 律诗 B. 小令 C. 古体诗 D. 曲子词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百里闻雷震”写未见江潮,先闻其声。潮声巨大如雷鸣,并且震动百里,渲染出江潮的
磅礴气势。

B. “鸣弦暂辍弹”写善理政的县令被江潮吸引而暂停公务前往观潮,从侧面烘 托出了江潮的
声势巨大。

C.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写县衙门内一个接一个 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进一步
渲染气氛。

D. 最后“惊涛来似雪”,表现惊 涛骇浪排空而来;“一坐凛生寒”写观潮人因潮水汹涌而感到
阵阵寒冷。

(3)“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两句颇受好评,请对这一联加以赏析。

【答案】 (1)A

(2)D

(3)红日高照,秋云高远,水天 相连,大海无边无际。诗人并不直接写潮,而是用日光、
秋云、天空、大海相烘托,展现江潮远远而来、 铺天盖地的壮观景象,充分表现出大潮澎


湃动荡的伟力。

【解析】【分析】(1)结合诗句内容“弹”“观”“宽”“寒”等分析,本诗属于律诗。律诗通常
押 平声韵,而且必须按韵书中的字押韵。故选A。

(2)D项,“写观潮人因潮水汹涌而感到 阵阵寒冷”错误。“一坐凛生寒”是又一次衬托,用
满座观潮人吓得胆颤心寒,再次对钱江潮这宇宙的奇 观进行热烈的赞颂。故选D。

(3)作答本题,先要描述这两句话的内容,然后加以赏析。 日光、秋云、天空、大海,
景象壮观,不是直接写潮,而是写江潮的背景,以海天的壮阔有力地衬托了江 潮的壮观,
表现出钱塘潮澎湃动荡的伟力。

故答案为:⑴A;⑵D;

⑶红日高照,秋云高远,水天相连,浩瀚大海无边无际。诗人并不直接写潮,而是用日
光、秋 云、天空、大海相烘托,展现江潮远远而来、铺天盖地的壮观景象,充分表现出大
潮澎湃动荡的伟力。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的体裁特点,重在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把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
为五言、七 言.这是一种分法.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
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还有很少见的六
言诗.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 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⑵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
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 。这样就能很
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⑶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 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
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 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
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照日秋云迥,浮天渤 澥宽”的意
思是红日高照,秋云高远,水天相连,浩瀚的大海无边无际。作者用日光、秋云、天空、大海烘托潮水,表现出大潮澎湃动荡的伟力。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燕子来舟中作

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注释】本诗是诗人晚年客居湖南时的作品,于 公元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写于从岳州
前往潭州途中。此时作者滞留湘,以舟为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点明诗人的真实处境,并以燕子衔泥筑巢来形象地描绘春天的景象,引出所对象燕
子。

B. 诗的颔联运用拟人修辞,用燕子的疑惑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孤独的心情与长期漂泊的无


奈。

C. 最后两句,前十一字是写燕子,深情而无奈;后三字转而写诗人自己凄楚悲怆,感人肺
腑。

D. 本诗所咏之燕与刘禹锡《乌衣巷》中的燕子都是历史的见证,见证了昔日繁华的衰落、
世 事的沧桑。

(2)有人认为,本诗颈联的内容是以燕子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 请结合诗
句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 (1)D

(2)示例:①同意。颈联想象着燕子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居无定所、天涯 飘荡的境
况,对 诗人流浪他乡、江湖飘荡的处境表示深切的同情。燕子的同情,从侧面深深地写出
了诗人生活的凄惨。② 不同意。颈联描绘的是燕子居无定所、天涯飘荡的境况,表现了诗
人对燕子的悲悯情怀,同时也是对诗人 自己漂泊处境的怜惜和感慨。(本题为探究题,允
许考生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分析】(1)D项,“都是历史的见证,见证了昔日繁华的衰落、世事的沧桑”错
误。两诗中的燕子形象不同:杜诗中间两联是对燕子形象的描绘和倾诉,诗人想象着所见
即是旧 日筑巢于自己屋室的燕子,说自己四处漂泊居无定所,和燕子到处筑巢别无两样;
尾联写燕子弃我而去, 留下的只有空虚、惆怅和寂寞而不禁老泪横流。居无定所、天涯飘
荡的燕子是诗人自己漂泊处境的真实写 照。刘诗中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燕子,则是历史的见
证,见证了昔日繁华的衰落、世事的沧桑。故选D。< br>
(2)结合具体内容阐发自己持有该观点的理由。如不同意,“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巢居室”是说燕子筑巢于人家,因为南北无定,所以令人可怜。接着就点破怜燕
正是哀 己。结合注释内容“本诗是诗人晚年客居湖南时的作品,于公元770年(唐代宗大历
五年)写于从岳州 前往潭州途中。此时作者滞留湘,以舟为家”分析,诗人寄人篱下的生
活,以舟为家的生活,实在和燕子 的“处处巢居室”没有两样。如今竟至于无人可依、无地
可居,教人叹息。也可以同意,可怜你到处筑巢 为家,却没有定居之所,与我飘飘荡荡,
托身江湖没有什么不同。想象着燕子联想到自己,燕子的同情, 从侧面深深地写出了诗人
生活的凄惨。

故答案为:⑴D;

⑵示例:①同意。颈联想象着燕子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居无定所、天涯 飘荡的境况,
对诗人 流浪他乡、江湖飘荡的处境表示深切的同情。燕子的同情,从侧面深深地写出了诗
人生活的凄惨。②不同 意。颈联描绘的是燕子居无定所、天涯飘荡的境况,表现了诗人对
燕子的悲悯情怀,同时也是对诗人自己 漂泊处境的怜惜和感慨。(本题为探究题,允许考
生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首先
要读 懂诗歌内容,然后根据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逐一比对选项与诗句,应特别注意选项中出
现的表现手法,考生 要认真分析诗文中有没有运用该手法表情达意;

(2)本题考查考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 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一般从审
读题目、品读关键词句、关注尾联和分析意象的角度去感 知诗人抒发的情感。


16.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1)下列对本诗鉴赏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应题,写太阳初升,“开门鼓”响,晨光刚刚照亮了屋梁,这一描写,从细微处写时
间之早。

B. 颔联写诗人起身出门所见之景,门前仍在睡觉的小狗和在窗前欢叫的小鸟,表 现出清晨
兴旺之景。

C. 在这样清新的环境中,诗人忘记了一切忧愁和烦恼,心境 空明,甚至连夜间都没有乡梦
撩人愁思。

D. 本诗语言浅易平实,但字里行间情感 丰沛,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
主要风格。

(2)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诗中划线的句子.

【答案】 (1)B

(2)“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作轻”写出猛然 间的轻松感受,这种轻快的感觉
与上一句“宿酒未解的头重脚轻的状态”形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诗人切 身感受到春天到来
的喜悦之情。

【解析】【分析】(1)B项,“门前仍在睡 觉的小狗”错误,诗句“犬上阶眠知地湿”的意思
是:那在台阶上贪睡的小狗儿也摆摆尾巴,懒洋洋地爬 起来。此时的小狗已经爬起,没有
在睡觉。B错误。故选B。

(2) “新脱冬衣 ”表明正是早春气候,脱去冬衣会令人焕然一新,轻松爽快,所以说“体乍
轻”。“体乍轻”而“头仍重 ”,值此酒意未竟消之际,当有头重脚轻、飘飘无定之感。这既是
实写酒意未消时身体真实的感觉,同时 也是美好的春色令诗人陶醉。正所谓酒不醉人人自
醉。在这样的境界中,他忘记了一切忧愁和烦恼,以致 于“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
成 ”,这两句照应诗题,写夜间因为没有乡梦撩人愁思,睡醒后心 境空明。暗示出诗人的
身心已完全被春天的气息所感染,他又迎来了一个明媚的春天。

故答案为:⑴B;

⑵ “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作轻”写出猛然间 的轻松感受,这种轻快的感觉与
上一句“宿酒未解的头重脚轻的状态”形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诗人切身 感受到春天到来的
喜悦之情。

【点评】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 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 分析。在理解每一个
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 意境
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在理解诗 句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用了那
些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是这个手法,最后写出这种手法的作用和 效果。

橘子的天空-宴会致辞


我渴望成功-读昆虫记有感


贝利珠-永远的感动


感谢您老师-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核心价值观演讲稿-种子的传播


初一写人作文-我与梦露的一周


爱国华侨陈嘉庚-纸盒的折法


丢手绢作文-鬼脸獒王



本文更新与2021-01-10 15:5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61932.html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高中高中诗歌鉴赏试题知识点和相关练习试题 百度文库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高中高中诗歌鉴赏试题知识点和相关练习试题 百度文库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