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啊-亡羊补牢的下一句

作文教案——材料作文审题
一、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材料作文审题能力
作文总原则:以“我”手,写“我”心,抒“我”情
半命题补题原则:以写“我”为中心,以
内容“熟”为重点,以立
意“新”为前提,以口子“小”为上策。
六个“一”显现作文美点:
一个恰切的文题、一个成功的开头、一
个精美的片段、一个生动的细节、一个完美的结尾、一个鲜明的主
题。
提示:有位阅卷专家曾说过:考场作文一个材料成文最棒,二个材
料成文优秀,
三个材料成文容易,四个材料成文愚蠢。
得记叙文者得天下!
二、新课。
1、材料作文的特点。
最大的特点:命意作文。
“意”即材料作文的中心、主旨。材料的主旨,即为本次作文的主
旨或论点。
2、材料类型:
一则材料、多则材料。
文字材料和图画材料。
分为:故事型——梗概故事、片段故事和寓言故事。
论说型——名言警句、哲理语段、议论语段。
事例型——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情景型——设置一个特定的场景(如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图表型——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3、写作步骤。
读懂材料、确定切题点(用一句
话提炼中心)——明确意图,按要
求行文——写出新意,力求创新(选好角度、联系实际)——写作
4、审题方法:
【例1】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
提
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
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
太不协调了。”“不协调
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
糟?”
盖达尔笑着说。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
材料
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
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
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学生
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
做人
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方法一——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
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
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
的主旨,一
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
这种方法来立意。
[例2]
1、(08重庆)仔细阅读下面的文字,不脱离材料内容,任选一个
角度立意,自拟标题,联系生活,写一篇文章。
①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宗璞《紫藤萝瀑布》) <
br>②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
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冰心《谈生命》)
③生命中不光有风和日丽,也有苦雨凄风。面对风雨,我们要坚信:
黑暗过
后是黎明,寒冬过后是阳春。用你的激情点燃生命的火把,
去迎接生命的挑战。(高建群《感谢创伤》)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诗
歌不少于20行);③凡涉
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英
文大写字母A、B、C……代替;④不得抄袭。
分析:
(1)多则材料,名言警句;
(2)提炼每一则材料的内容;
(3)抓关键词、句,找共同点;
(4)分列出各则材料的不同点。
(5)用一句话概括出主旨(陈述句)。
第一则:生命总会遇到不幸。
第二则:生命遭受不幸,我们要享受痛苦。
第三则:生命遭受不幸,我们要挑战痛苦。
关键词、共同点:生命。侧重于遭受不幸、痛苦时,就怎样对待生
命。
(即:三则材料都是谈的是当生命面临幸与不幸(第一则)或者快
乐与苦痛(第二则)或者风和日丽与
苦雨凄风(第三则)之时,我
们将持怎样的态度。)
主旨:生命总会遇到不幸、痛苦,我们要走过痛苦,享受痛苦,挑
战痛苦。
方法一——抓关键句(词)
多则材料:合并(同)+分列(异)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
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
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
的材料
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2、(09重庆)仔细阅读下
面的文字,结合材料内容,联系生活实
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①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
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
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②中央电视台
有一则公益广告:一位孝顺的媳妇忙了一天后,还打
好洗脚水,为婆婆洗脚。年幼的孩子看见妈妈这一举
动,也打好了
洗脚水,一颠一颠地端到妈妈面前说“妈妈,我也为你洗脚。”
要求:①内容具
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
于500字;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
A、B、C等英
文大写字母代替;④不得抄袭。
分析:
两则都是以
亲情为主旨。但侧重点不一样,第一则侧重体现母爱的
伟大和儿子对母亲的感激;第二则侧重写身教对孩
子的影响及孩子
对母爱的回报(传承)。
注意结尾的升华:自己的母亲——千千万万的母亲——社会上关心
爱护我们的人
【练
习1】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
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
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
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
里里外
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
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
是的,你是健康的。
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
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
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
常美丽的珍
珠”。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
的喜悦与创造过程
的艰辛密不可分。
【练习2】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
样没人要
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
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
,不论别人出多少钱,
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
头,而且价
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
场
,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
头的身价较
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
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
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分析:很多同学
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
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
免偏颇。只
要我们再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才是话题
——“只要自己看
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材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
[例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于丹在《(论语)心得》中引述了一项英国科学家进
行的实验,科
学家在许多同时生长的南瓜上加上质量不同的砝码,有的几克,有
的几十克,有的
几百克,有的几千克,其中一个南瓜压得最多,从
最初的几克逐步加压,到它成熟时已经加到了几百斤。
科学家把这
些加压的成熟了的南瓜摘下来,别的南瓜随着手起刀落迎刃而开,
而那只承受压力最
大的南瓜却把刀弹开了,把斧头也弹开了,最后
只好用电锯把它们锯开。测验的数据令人难以置信,这只
南瓜果肉
的强度竟然相当于一株成年的树干!
于丹说,这其实是一个“生命的实验”,面对这
样使人瞠目结舌的
实验结果,“在当今社会这样的竞争压力下,我们有理由不提前成
熟吗?”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
立意;不要脱
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
于700字。
分析:
故事的结果——南瓜变得坚强。原因——经受了压力。结论——有
了压力才能成功。
方法三——因果分析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
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
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练习1】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
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
!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
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
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
角星。
分析:为什么会出
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
可引申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
br>【练习2】一个小女孩迷上了小提琴,每晚都在家里拉个不停。家
人不堪这种“锯床腿”的干扰,
每次都向小女孩求饶。小女孩一气
之下跑到一处幽静的树林,独自演奏了一曲。突然,她听到一个老妇人的赞许声:“拉得真不错!”老人继而说:“我的耳朵聋了,
什么也听不见,只
是感觉你拉得不错!”于是,小女孩每天清晨都
来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会连声赞许:
“谢谢,
拉得真不错!”终于有一天,小女孩的家人发现,小女孩的琴拉得
早已不是“锯床腿”
了,便惊奇地问她有什么名师指点。这时,小
女孩才知道,树林中的那位老妇人竟是著名的器乐教授,而
她的耳
朵也从未聋过。
【分析】赞美的力量
[例4]
据《深圳风采周刊
》报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
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 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
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
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
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
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
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
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力
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
分析:分析类似的材料
时,学生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一切非人
的东西都要联想到人。上述材料中的主要叙述对象是小猫,立
意时
学生可以把小猫想象成人,如青少年,把饲养小猫的主人想象成青
少年的父母,并由“小猫
被老鼠活活咬死”联想到如今的青少年由
于父母溺爱、家庭生活条件优裕等,逐渐丧失了自食其力的能力
,
从而提炼出这样的立意——只有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风雨中经受
磨炼,才能培
养他们的生存能力。
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
“由物
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
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
会现象等,从而提炼
出写作的观点。
方法四:由物及人法。
【例5】武汉市的珞珈
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
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
着和
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
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
:“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
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她的导
师
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分析: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来看,表现了导师
对那些穿着和服照像的青年人的不满和鄙视。导师的心声体现了命
题者的意图,也体现了材料的
主旨,即批评那些穿和服照像的中国
青年,批评他们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落,国家观念淡薄。这则材<
br>料所涉及的对象有四个:一是游人,二是中国青年,三是韩国青年,
四是导师。这四个对象表现为
材料的四个角度。而最能表现题旨和
意图的是第二和第四角度。在第二和第四个角度中,假如从反面立<
br>意,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闭的表现,由此而论证中国要走向世界,
要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就必
须解放思想。这个文意,虽然新,但
不符合材料的题旨和命题者的意图。所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
/p>
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角度与题旨的关系。如果一味求新,“反
弹琵琶”,只
会曲解原材料的意思。
方法五:明确褒贬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
的褒贬情感,审题
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
这样才能根
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练习】一个面包师长期从他的邻居——一个农民那儿购买
黄油。
有一天,他竟然发现黄油的分量不足。以后,他定期称量,每回都
是这样。于是,面包师
把农民告到了法官那里。农民在法官面前辩
解说:“面包师向我购买黄油的同时,我也一直从他那里购买
同样
重量的面包,并且以他的面包作为称黄油的砝码。如果我的砝码不
准,那不是我的过错,而
是他的过错。”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
分析:这则材料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它是
“面
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哑口无言”是贬义词,暗示了命题者对
面包师的行为持否定态度
。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做人要诚信,
如果心怀不轨,居心叵测,自己也必将被背叛和欺骗。
【例6】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类将永远铭记历史的这一个时刻:公元
2008年5月12日,北京
时间14时28分。一场8.0级的强烈地震,突然袭击了中国西部的四川汶川县,强大的地震波震动全川,摇撼全国,在瞬间夺去了成
千上万人的生命。这是自1976
年唐山大地震以来,中国遭受的伤
亡最重的自然灾害,举世为之震惊,无数国人为死难同
胞落泪。
越是在危难时刻,中华民族就越团结、越坚强!越是在危难时刻,
就越能显示出中华
民族的传统美德!
要求:读了这则材料,写出你的一点领悟,可以叙事同、可以抒情、
可以议
论,自拟题目,不少于600字。
分析:
第一段:灾难带给人们巨大的损失。(负面)
第二段:灾难中显示出了人们的可贵品质。(正面)
主旨:灾难虽然带给我们恐惧、损失,但也磨砺了我们的意志,体
现出我们的可贵品质。
方法六——辩证关系法
[例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哲学家在草地上给
弟子上最后一课,问:“如何除掉这些杂草?”
弟子甲说:“用铲子铲。”乙说:“用火烧。”丙说:“
撒上石灰。”
丁说:“连根拔去。”哲学家说:“都试一下。如果没有除掉,一
年后再来此相会
。”一年后,都来了,哲学家未来。但他的弟子看
到满地茂盛的庄稼而无一根杂草,终于悟到了一个真理
:欲无杂草,
必须种上庄稼。
要求:请问哲学家为什么这样做?给你怎样的启示?请写出来,文
体不限,在600字以上。
分析:
哲理性故事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
土地喻指心田,杂草指不好的品质,庄稼指美好的品德。
主旨(哲理):要让灵魂洁净,只有用美德去占领它。
方法七——联系实际法(材料是寓言、漫画、数据、比喻句)
审题练习
(一)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姚明率领中国男篮的队友们,为中华骨髓库捐献
造血干细胞。
姚明郑重承诺,一旦配型成功,立即放弃一切,回国捐献。姚明还
表示:除了捐献
骨髓,他还将抽出时间,参与相关公益推广活动。
(2)成龙在上海组织慈善周末,又是演唱会,又是
美女赛车,又
是慈善拍卖晚会,很是惹眼,但目的只有一个,慈善捐献。成龙表
示将带领更多好
朋友参与慈善事业。
(3)苏有朋利用过生日时机,成立“苏有朋慈善基金会”,把生
日收到
的贺金作为第一笔慈善基金会的基金,并表示以后会通过义
演等手段增加基金会的基金,帮助更多的人。
要求全面理解上述三则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
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
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
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
分析:共同点:名人热心于慈善公益事业。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鸟是幸福的,它把歌献给旷野;花是幸福的
请围绕上述材料写一篇作文。自选角度,自选体裁
,自拟题目,不
少于600字。
(三)阅读下面这则短文,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著名的诗人最近思路打不开,怎么也冲不出思想的牢笼,于是
想到外面寻找灵感。这一天,
他到乡间散步,阳光下,忽然远远看
见一块牌子掩映在树木里,上书四个大字特别醒目——“阳光不锈”,诗人当场呆住,心想,这是多么有寓意的词语,绝对不是一
般人能够想到的。于是,他非常想
拜访一下书写这个精辟之极的词
语的高人。等他走近这块牌子,发现被树丛挡住的那部分牌子写着
“钢制品厂”。
(四)根据材料,选择一个角度,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
写一篇文章。
可以写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阐述自己
的见解。
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抄袭。
(如:距离产生美;现象与本质;浅尝与深味;犹抱琵琶半遮面的
美丽;误解出诗意;远看的诗意和近看
的丑陋。)
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这,致使其
成了废品。这位
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
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
“金边凤尾
裙”。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
生意十分红火。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
主确定立意
,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
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
】材料中的裁缝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技艺,使自己摆脱了失误
不利的局面,变废为宝,走向成功。在理解题
意的时候要抓住材料
中的关键词句来准确把握立意的关键。“不小心”“废品”“为了
挽回损失
”等词可以帮助我们明确“金边凤尾裙”的发明并不是主
观创新和时尚潮流的产物,而是一种“挽回损失
”,灵活地变“废”
为宝的作品。“凭借其高超的技艺”“精心”“取名为‘金边凤尾
裙’”等
词句告诉我们裁缝能够变废为宝的主要原因是他主观上并
不放弃,甚至非常用心,加上技艺高超,创意无
限。
因此,从立意上看,我们认为以下几种立意属于准确地理解材料,
应判切合题意,内容项
在一档打分。
(一)人要从不利走向有利,就要依靠自己永不放弃的精神。(二)
人要从失误
的阴影中走出来,就需要聪明过人的智慧、灵活变通地
思维、高超绝妙的技艺。(三)成功往往有其偶然
性,但更有其必然
性。
其中(一)(二)两点可同时采用,也可从任意一个或几个角度立
意。
以下几种立意属于较准确地理解材料,应判符合题意,内容项在二
档打分。
<
br>(一)做人不能被失误打倒。(二)要战胜困难才能成功。(三)挫折不
可怕,战胜挫折才能成功
。
这几类立意只是抓住了材料的表面现象,而没有深入理解裁缝成功
的根本原因,因此在内容
只评为二类。
以下立意属于对材料的理解存在一点偏差,应判基本符合题意,内
容项在三档打分。
(一)创新塑造成功。(二)天生我材必有用。
其它立意则属于偏离材料,应判离题,内容项
在四档打分。如“潮
流往往是偶然的创作”“我们不应盲目追求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