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读后感 > 励志名言 >

会议营销主持稿叙事批评的发生与发展-精选文档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1-01-20 03:02
tags:

名著读后感200字-因式分解难题

2021年1月20日发(作者:青年军)
叙事批评的发生与发展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Narrative Criticism


JIANG
Shouyi(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241003, China)


: China and the west have their respective courses of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in narrative criticism. The
west, at the early stage of narratology, focused on the
system
of
structure,
role
of
narrator,
and
narrative
works.
The classical narratology was a pure theoretical study
based on structuralism. The post-classical narratology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ncrete woks and their
significance. The conscious narrative criticism
afterwards showed its vitality, linking textual analysis
to
historical
culture
outside
the
texts.
Chinese
narrative
criticism
went
through
three
phases:
sharing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y, comprehension, theoretical consciousness.
The prosp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arrative criticism
are: textual analysis, exploration of research area, and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riticisms.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
,
叙事批评已经成为一种 重要的文学批
评方法。它在文学批评实践中的广泛运用
,
使当代的小说批评在
很大程度上已成为一种叙事批评。因此
,
梳理叙事批评的发生发
展历程
,就有其意义。







针 对叙事所作的批评
,
称之为叙事批评。叙事批评有广义和
狭义之分。广义的叙事批评< br>,
指的是对具有叙事性质的内容所展
开的批评活动。这里所谓的“具有叙事性质的内容” ,既可以是
文学话语叙事
,
也可以是社会政治叙事、图像叙事、生活话语叙
事 、
身体叙事
,
等等。
所谓的“批评活动”,既可以是批评理论在
书本 中的学理运用
,
也可以是针对性很强的批评实践活动
;
既可
以是有系 统理论支撑的批评
,
也可以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感悟
式批评
;
既可 以是针对叙事内容所作的专门的批评
,
也可以是在
叙事过程中夹杂着某种批评因素。总 之
,
只要批评与某种叙事有
所关联
,
这种批评均可称之为广义的叙事 批评。



狭义的叙事批评指的是文学叙事批评
,
它有 明确的批评对象
,
即叙事文学。
狭义的叙事批评有自觉和不自觉之分。
自觉的 叙事
批评是说批评者自觉运用叙事学的有关知识对文学文本进行阅
读批评
,
非 自觉的叙事批评是说批评者在进行文学批评时暗合叙
事学的有关知识
,
更多的是一种就 事论事式的批评
,
没有系统的
理论知识作为内在支撑。显然
,
自觉的 叙事批评只能在
20
世纪
60
年代叙事学诞生之后才存在
,
而非自觉的叙事批评
,
很早就已
经出现
,
即使在叙事学诞生之后,
也一直存在
,
因为仍然有一些叙
事批评不是在叙事学的理论指导之下进 行的。



本文所讲的叙事批评
,
主要指狭义的
,
即文学叙事批评
,
更多
的是指狭义叙事批评中自觉的叙事批评
,
即用叙事学的方法来进
行的文学批评。按照华莱士

马丁的说法
,
此类叙事批评
,
关注“视点
,
人物塑造
,
描写和文体”等特性
,
批评家运用的是
“精密的解释方法”,“对于批评家来说,
单独的作品是意义的
所在地”[1]12。
叙事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
本身就是在具体的
文学批评中产生出来的
,
其目的也是为了对某一叙事行为 或叙事
文本进行解读
,
因此
,
了解叙事批评
,
就要 了解叙事学的相关知
识。本文以叙事学知识为背景
,
对叙事批评在西方和中国的发展< br>历程进行梳理。







就西方而言
,
非自觉的叙事批评
,
早在柏拉图时代就已经出
现。柏 拉图在《理想国》中区分了单纯叙事和狭义模仿
,
狭义模
仿指叙述者模仿人物的口吻说 话
,
单纯叙事则是诗人“以自己的
名义讲话
,
而不试图要我们相信是 另一个人在讲话时”所讲述的
一切
[2]280
。所谓“叙述者模仿人物的口吻说话” ,指的是叙事
学所说的展示
,
所谓诗人“以自己的名义讲话”,指的是叙事学
所说的讲述。
1884

,
亨利

詹姆斯为了 与沃尔特

贝桑争论
,
发表了著名论文《小说的艺术》
,
声称:“一部小说按
它最广泛的定义是一种个人的、直接的对生活的印象
:

,
首先
,
构成它的价值
,
这个价值根据印象的强度而或大 或小。”[3]142
这意味着
,
小说的价值在于人物对生活的印象
,
小说中的一切叙
述都要通过人物思想的过滤
,
这种“意识中心”理论
,涉及到叙
事学所说的叙事视角的转换问题。同时
,
詹姆斯自己写了大量的
小说
,
并通过为自己的小说撰写的一系列序言
,
来进行叙事批评。



1966

,
巴黎《交际》杂志第
8
期出了专刊
,
标题是“符号
学研究──叙事作品结构分析”,这一专刊是“法国叙述学 家们
的圣经和先知”[2]4
它标志着现代叙事学的正式诞生。叙事学
诞生之初
,
其成就主要集中在法国叙事学界
,
其基本走向主要有

:
一是注重被叙述的故事的结构
,
以格雷玛斯为代表
;
二是注重
叙述 者的作用
,
以热奈特为代表
;
三是注重叙事作品的构成体系
,
以罗兰

巴特为代表。



在格雷玛斯 看来
,
叙事作品的本质结构,“需要从语言学角
度进行再解释”[2]119。在语言 学中
,
音位和意义都通过二元对
立呈现出来
,
在叙事作品中
,
二元对立同样是产生意义的最基本
的结构。格雷玛斯主要在“音位”和“句法”两个层次上< br>,
展开
他的语义分析。在“音位”层次上
,
他认为叙事作品中的人物可
以简化为三对行动元
,
即主体
/
客体
,
授者
/
受者
,
助手
/
敌手。
所谓
“行动元”,是说人 物作为一个行动的单位对整个故事进展的推
动作用。在句法层次上
,
他要求建立“意义 基本结构”。这一结
构“是黑白对立这类二元义素范畴的逻辑发展。
这范畴的两项之
间 是反对关系
,
每一项又能投射出一个新项──它的矛盾项
,

个矛盾 项又能和对应的反对项产生前提关系”[2]98,这样
,
就形
成了一个语义方阵。从 语义方阵出发
,
可以细致地分析出叙事作
品中角色与角色之间的关系
,
进而把握作品的主旨。从这个方面

,
格雷玛斯提出语义方阵
,
对 叙事学是一个不小的贡献。



热奈特关注的重心是叙述者的话语 和行为。在《叙事话
语》

,
他对叙事作品从“故事”、
“叙事话语 ”和“叙述行为”
三方面进行层次划分
,
并反复强调了叙述行为的重要性。在他看来,“叙述”包含三层意义
:
第一层意义
:
叙述系指陈述语句
,

头的或书面的话语
,
用来联贯一个事件或一系列事件。第二层意

:
叙述是指构成这段话语主题的一连串真实的或虚构的事件
,
以及它们之间的 各种关系
,
如衔接、对比、重复等等。第三层意

:
叙述也指一个事 件
,
但不再是讲述的事件
,
而是指某人讲述某
事这个事件
:
叙述行为本身
[2]188189
。与此同时
,
他搬用语言学
术语
,
从语式、语态等方面对故事展开讨论。语式包括距离、引
语、聚焦等
,
语态包括叙述主体、叙述时间、叙述层次等。热奈
特以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为研究对 象
,
既对这部作品的
叙述机制进行了详尽精微的分析
,
又试图由此总 结出一套分析所
有叙事作品的理论。他的兴趣不在故事
,
而在叙事话语及叙述行
为。这引发了不少争论。施洛米思

里蒙认为“在热奈特
的分析中缺少 一套帮助识别初始叙事的属性”[4]24
1;
朵丽

高安从三 个方面对他的转述话语提出批评
[4]220225;


•< br>巴尔则对整个热奈特体系提出质疑
[4]233236

这一切
,迫使热奈特在十一年后
(1983

)
发表《新叙事话语》
,< br>为自己辩
护。
但就叙事学的历史而言
,
热奈特的贡献是巨大的
,
他将叙述运
动(“时距”)划分为省略、概略、场景、停顿四种基本形式
,

用“聚焦”理论来分析视角
,
他对人称和故事关系的探讨
,
都是< br>叙事学中无可替代的成就。
《叙事话语》以其精到的分析和细致
的描述,“至今仍代表着 叙事学研究取得的最坚实、最有价值的
成果。”[5
]2


相 较之下
,
罗兰

巴特显得更为灵活。
他既注重故事的< br>功能
,
又注重话语分析
,
也用分析语言的方法来分析作品。
犹 如在
语言学中,“一个句子可以进行多层次描述……这些层次处于等
级关系中
,
每个层次有自己的单位
,
但每个层次独自产生不了意

,
它只有结 合到高一层次里去才具有意义。如音素本身没有意

,
它只有结合到词里去才承担意义 。同层次之间是分布关系
,
跨层次之间是结合关系。”[6]258
由此出发
,
他将语言学中的
“层次”挪用到叙事作品的分析上
,
指出:“理解一部叙事 作品
,
不仅是弄懂故事的展开
,
也是辨别故事的‘层次’”。
为此< br>,
他将
作品分为功能层、行动层和叙述层,“这三层是按逐步结合的方
式互相连 接起来的”,功能层只有在行动层中才能有意义
,
行动
层只有在叙述层中才有意义[3]478479
。不过
,
罗兰

巴特
的思想前后有所变化。
1970
年《
S/Z
》发表
,
对作品 结构的系统
分析让位于作品的代码分析。在书中
,
他用五种代码对巴尔扎克

《撒拉辛》
展开自己的阅读。
他把小说划分成
561
个词汇单位,
然后用行为代码、义素代码、解释代码、象征代码、文化代码来
进行具体分析。
作品不再是有层次的系统
,
而是代码的产物。
《撒
拉辛》
本来是“可 读的”作品
,
在巴特的阅读中
,
却变成了“可写
的”文本。
巴特的这种阅读方式是革命性的
,
在他看来
,
文学工作
的目的,“在 令读者做文的生产者
,
而非消费者”[7]56,这就带
有了后结构主义倾向。

S/Z
》既可看作结构主义的继续
,
又可看
作对结构主义的批判 。



格雷玛斯、
热奈特等人的叙事学理论一般被称为经典叙事 学
,
其基本特征是一种基于结构主义理论的纯形式研究。到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
,
经典叙事学的纯形式研究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
这< br>种冲击在美国最为明显。
美国叙事文学研究协会会刊
《叙事技巧
杂志》
原来集中关注形式技巧的研究
,

1993
年更名为
《叙事》
,
由关注文本内部的形式技巧转而关注文本和社会或意识形态之
间关系的探讨
,由关注以小说为主的文字叙事转而关注以绘画、
电影等为代表的非文字媒介的叙事
[8]< br>。但叙事学形式分析的衰
落并没有影响叙事学的进一步发展
,90
年代以来,
研究者们从新
的角度介入叙事研究
,

20
世纪末< br>21
世纪初
,
在美国
,
甚至出现
了“小规模的叙事学 复兴”[9]1。
主编
《新叙事学》
的戴卫

赫尔曼在 说这句话的时候
,
他的心目中已经有了两种叙事学
:

种是经典叙事 学
,
即结构主义叙事学
,
另一种是后经典叙事学
,

在认真分析经典叙事学的基础上“吸纳了大量新的方法论和研
究假设
,
打开了审视叙 事形式和功能的诸多新视角”[9]3,因而
它不再是一门“叙事学”(narratology),而 是已经裂变为多家
“叙事学”(narratologies)[9]1。

名著读后感200字-因式分解难题


名著读后感200字-因式分解难题


名著读后感200字-因式分解难题


名著读后感200字-因式分解难题


名著读后感200字-因式分解难题


名著读后感200字-因式分解难题


名著读后感200字-因式分解难题


名著读后感200字-因式分解难题



本文更新与2021-01-20 03:0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72084.html

叙事批评的发生与发展-精选文档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