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读后感 > 励志名言 >

欢乐海岛小学生行为习惯论文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1-01-20 10:19
tags:

科技手抄报图片-住房申请

2021年1月20日发(作者:龙纹战神)


扬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名:丁






级:
07
小教
2



指导教师:薛晓阳


完成时间:
2010

12






1




引言

3-6
1
、选题背景

2
、研究综述

3
、研究方法

4
、创新点

一、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及表现

6-11

(一)调查情况概述

(二)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及表现

1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在学习上的主要表现

2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在生活上的主要表现

3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在日常行为上的主要表现

4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在心理品质上的主要表现

5
、小学生自我认识不成熟,情感缺乏
(怎么处理?)

6
、学校、家庭、社会对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视程度不够
(怎么处理?)

二、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分析

11-13

(一)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

1
、孩子缺乏父爱或母爱

2
、父母的素质不高,难以指导、教育好孩子

3
、家庭硬环境不理想

(二)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1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少年儿童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

2
、社区缺乏应有的教育职能

(三)教育工作上的失误

1
、应试教育造成师生关系紧张

2
、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衔接不当

三、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转化策略

13-20


(

)
学校方面的转化策略

(

)
家庭方面的策略

(

)
社会方面的教育策略

(

)
学校、家庭、社会应形成教育合力

四、参考文献

21-22
五、
附录

23-27


2





(一)选题背景

曾看到过这么一则报道:
1978< br>年,
75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的一
位:
“你在哪 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昵?”出人意料,这位白
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

“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昵?”
学者说:
“把自己的东西
分一半给小伙伴们;
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
东西要放整齐,
吃饭前要洗手,
午饭后要休息;
做错了事要道歉;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 部东西就是
这些。
”学者的话告诉我们一个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好习惯,早养成;好习惯,益 终身。

教育就是养成习惯。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
“教育是 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
好的习惯。
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体育就是要
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
” 反思我们当下的教育:学生除了关心学习成绩还会关心什么
呢?他们懂得尊重人、尊重劳动吗?会听课、
做笔记、阅读、
记忆吗?会独立完成作业吗?
到了大学却反而要补修幼儿园、小学的课 :不逃课,不作弊,不浪费粮食,不大声喧哗,不
乱扔垃圾,
不抄袭作业。
我们的教育 怎么啦?出现偏差了,我们做了太多的无用功。人的一
生是有限的,
儿童时代是一个人习惯养成 的关键时期和最佳时期,
如何在他的少年时期奠定
良好的人生基础,
是我们基础教育工 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并努力实践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


21
世纪 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结合我国
“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 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一教育目标,
在儿童良
好习惯的培养上,应该 集中在三个大的方面,即:做人、做事和学习。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
2004

2

26
日,
发布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 想道
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明确提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四项主要任务之一是从规范行< br>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还提出,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
养良好习惯。

[2]
[1]
(二)研究综述

1
、概念界定


[1]

赵中建

《教育的使命
-
面向
21
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
< br>【
M


教育教学出版社
2005

8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3

1
)习惯

陈会昌教授认为:
“习惯是一种 自动化的行为方式、行为动作。
”张雨青副研究员认为:
“习惯是一种典型的行为方式,就是比 较典型的、有倾向性的行为特点。
《心理学大词典》
[1]
认为,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 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我国儿童心理学家
朱智贤教授认为,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 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定义来阐述:
习惯就是 人的行为倾向。
也就是说,
习惯一定是行
为,而且是稳定的、甚至是自动化的行为。经 过教育,经过培养,人是可以形成新的习惯、
新的反射的,人是可以把握自己命运的,这就是我们要探讨 的问题。


2
)行为习惯

所谓行为习惯是指在日常生活 中,人们有着与自己的经历和教育程度相应的固定行
为.这种行为有很强的潜意识作用,
在生活 中会成为他在行动时的当然、首要选择。它是人
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地自动地表现出来的全部行为方式的 总和。
雷伯在其所著的
《心理学词
典》
中将心理学中关于行为习惯的含义概括 为四种:
(1)
一般指一种习得的动作。
本义是指
运动模式、
身体 反应,现在已不限于此。
(2)
通过重复而自动化了的、
固定下来的且无需努
力就轻而易举地实现的活动模式。这跟人格研究中使用的特质的含义比较接近。
(3)
对药物
的癖嗜,常用术语是药物依赖。
(4)
指特定动物物种的特征性行为模式,如“狒狒的 习性


他特别指出,
最后的一个意思与前面的几种意义是大不相同的,
它的内涵通常是指一种天生
的、物种特有的行为模式,而其他几种意思都明确含有习得的行为之意。< br>
2
、国内外的已有研究

就纯粹的养成教育来说,在国内外现有的教 育论研究中,还是比较少见的。然而从已
有研究看,往往学者们都将习惯与人格的研究置于儿童道德的研 究之中。从国内外情况看,
在心理学、
教育学等领域,关于儿童道德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 和重视。在国外,
有关
这方面的研究已相当成熟,
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 br>这些理论一般都注重儿童道德
认知和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研究,
而忽视行为习惯研究。它们大都以一些设计精巧的实验为基
础,内容涉及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等方面。就 拿如柯尔伯格
[2]
道德认知发
展阶段论来说,
是揭示了社会规范内化为儿童 自身道德标准的过程中的规律:
在内化的初始
阶段,
行为结果的反馈起着关键性作用;
而在内化中期,
社会期望起着决定性影响,着重研
究了儿童道德认知问题。
国 外的这些研究成果,
为我们开展儿童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

[1]

阿瑟·
S
·雷伯

《心理学词典》


M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6


[2]

劳伦斯.柯尔伯格

《道德发展论》


M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0



4
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
可以说,
这些研 究成果大都被我国
心理学界的一些学者介绍到国内,
并通过它们进行了相关研究。
国内 研究早期研究老师陈鹤

[1]
有对国外研究的理解和自己关于儿童教育的研究,如对 于卢梭的《爱弥儿》
[2]
中所述的
“儿童本性是善良的,
社会是万恶的,< br>呼吁
‘竭力革除不懂儿童心理和摧残儿童故有灵性的
教育’

,陈鹤琴 是这么评价的:
“从卢梭以及到奈克尔所有的研究,其焦点都是要谋教育儿
童适当的根据,所有的发表大抵缺乏科学的精神。

同时,
陈鹤琴老师也有自己许多的研究,在《儿童心理及教育儿童之方法》一文中的开宗明义:
“我们为什么叫儿童穿起长衫来?为
什么称儿童叫
‘小人’
?为什么不准他游戏?为什么迫他一举一动要像我们成人一样?”
“假
使我们要收教育的良果,
对于儿童的观念,
不得不改变;
施行教育的方 法,
不得不研究。


[3]
西方近现代心理学中儿童学研究的科学 成果和陈鹤琴对中国儿童心理进行的一系列研究、

验,是陈鹤琴倡导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的 基础。
也可以说是我国行为习惯研究的基础。我
这次的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对不良行为习惯 的研究和阐述,
也是为了让儿童行为习惯研
究的重要性显现出来,可能在文中存在不足希望专业 方面的老师和同仁给予建议和意见。

(三)研究方法

1
、文献分析法

文献法是一种古老、
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学研究方 法。
没有一项科学研究是不需要查阅
文献的,
对不良行为习惯学生现状的研究,
不可能全部通过观察与调查,
因此,
本次论文前,
我收集和查找了许多有关不良行为 习惯学生的教育现状方面的资料,然后进行了分析和整
理,从中得到了许多的启发,并形成文献综述。< br>
2
、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是社会科学领域最常用的研究方法。< br>在本研究中,
我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和
访谈法,
为本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
为了更好地了解不良行为习惯学生的一些具体情
况,有针对性设计了调查问卷,为不良行为习 惯学生的成因分析和转化策略提供了依据。

3
、个案分析法

我在 实习过程中直接接触了许多存在不良行为习惯的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现成的
案例,于是我 都把它们写出来,并进行分析和分类,此外,为了丰富不良习惯的类型,我还
借鉴了学校老师和文献中的 一些案例,也进行了分析总结,为形成方法和策略奠定了基础。


[1]
[2]

陈鹤琴

《陈鹤琴全集》

江苏教育出版社


M



2008



495



卢梭

李平沤

《爱弥儿》

商务印书馆


M


2004


[3]

《新教育》杂志第三卷第二期


5
(四)创新点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从当前小学生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入手,
通过自身的实践,
进行
反思和总结,为不良行为习惯的转化理论添砖加瓦。


一、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及表现

为了更好地阐明本文的中心论点,以宜兴市部 分普通小学为例,作了深入地实证调查,
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以此作为本文的论据。

(

)
调查情况概述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 br>被调查的学校为江苏省宜兴市部分小学,
其中涉及小
学一至五年级的学生及各学科教师、 教辅人员,样本覆盖面广,可信度较高。

问卷以分类抽样方式进行,发放教师问卷
1 00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
96%
;发放学生问
卷及家长问卷各
50 0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分别为
95%

92.6%

接受调查的教师中担任过班主任并且现在仍担任班主任
46
人,占
46%
;担任过班主任
但现在不做班主任
38
人,占
38%
;从没做过班主 任的有
16
人,占
16%
。小学高级职称的有
81
人,占< br>81%
;小学一级职称的有
14
人,占
14%
;小学二级职称 的有
5
人,占
5%
。调查样
本覆盖各个年龄阶段,各个年级的不同层 次的教师,及不同学历层次的家长,具有代表性。
被调查学生与教师的比例为
5
1
,接受调查的学生主要分布于各个年级,既有学生干部,
也有普通学生;男、女生比例为
1

l



(

)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及具体表现



1
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品德行为、心理素质的表现



做到

有时做不到

做不到



学习

认真听讲
255

51.0%

198

39.6%

42

8.4%



习惯

积极发言


按时作业
260

52.0%

211

42.2%

26

5.2%



预习复习
192

38.4%

259

51.8%

45

9.0%




生活

早睡早起
218

43.6%

276

55.2%

5

1.0%



习惯

讲究卫生
186

37.2%

282

56.4%

30

6.0%



独立自理
110

22.0%

344

68.8%

45

9.0%



6


品德

尊敬师长
311

62.2%

182

36.4%

6

1.2%



行为

团结同学
392

78.4%

96

19.2%

11

2.2%



习惯

热爱劳动
205

41.0%

262

52.4%

33

6.6%



爱护环境
341

68.2%

148

29.6%

10

2.0%



乐于助人
265

53.0%

228

45.6%

7

14.8%



诚实守信
189

37.8%

258

51.6%

52

10.4%



遵守秩序
246

49.2%

248

49.6%

5

1.0%



举止文明
310

62.0%

167

33.4%

22

4.4%




心理

活泼开朗
234

46.8%

256

51.2%

7

1.4%



素质

不怕挫折
306

61.2%

143

28.6%

50

10.0%



通过调查显示,
绝大部分 小学生的行为习惯良好,
在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品德行为、心
理素质等方面呈现出正常的、积极向上的发展状况。
但是,
数据及访谈还显示有相当一部分
的学生在下述几方面 行为习惯不良。

1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在学习上的主要表现

学 习被动,
不能够积极发言,
认真听讲。
课堂上有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喜欢发呆,


小动作,对于老师的提问,不能积极思考,得过且过。对于老 师布置的作业也不能及时有效
地完成,心里总想着玩,因此作业马虎、拖拉。还有的学生做作业不动脑筋 ,总是依赖老师
或者家长,不愿意花时间,学习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二年级三班的王老师在办公室提过
:
张睿,
一个长得很秀气的小男孩,老师们都很喜欢他。可是,
这小家伙一 点儿也不让老
师们省心,
在课堂上总是不认真地听讲,
不是做小动作,
就是发 呆。做作业也总喜欢磨磨蹭
蹭的,后来才知道,班里的同学都管叫他“张蜗牛”
。起初他很不开 心,跑来跟老师告状,
可是拖拉的毛病一直没改,时间长了,他自己居然也默认了,
弄得老师也 哭笑不得。挺聪明
的一个孩子,因为学习习惯不好,成绩一直不理想。

2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在生活上的主要表现


2
小学生在家的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



经常

有时

没有


学习依赖父母
92

18.4%

268

53.6%

139

27.8%


作业拖拉磨蹭
139

27.8%

198

39.6%

162

32.4%


不能按时起居
126

25.2%

343

68.6%

30

6.0%



偏食挑食
206

41.2%

184

36.8%

109

21.8%


生活不能自理
243

48.6%

151

30.2%

105

21.0%


自控力差
98

19.6%

207

41.4%

195

39.0%



7
小学生在生活方面 同样存在不少问题,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偏食挑食,
生活不能自理,

作业喜欢 拖拖拉拉,不能按时起居。家长也反映,在家不愿做、也不太会做家务事,自理能
力比较差,在家都跟小 公主、小皇帝似的,有严重的依赖心理。

四年级
1
班的李魏彬,性格比较内 向,不爱说话,
行为极其古怪的一个小男孩,经常喜
欢在上课的时间跑出去玩,
而且常 常在厕所里面玩水笼头,
上完厕所,
他能在厕所里玩上一
个小时。不仅如此,还经常到 学校食堂、操场、绿化带搞“破坏”
,不做作业,上课也不听
讲,不讲究个人卫生,每天都用铅 笔掏牙,说了很多回也不听,形象邋遢,鞋带不会系,生
活自理能力极差。
喜欢在外面溜达和躲 藏,
以至于家长和老师经常到处找他。
父母都是高学
历、
公务员。
最 令父母担心的是严重落后于同龄人的生活自理能力。
学校建议父母把孩子送
到特殊学校,父母多 次表示不愿意。
因此,从小如果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会严重阻碍
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br>
3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在日常行为上的主要表现

从实习阶段对小 学生的观察中发现,
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刚入学的小学生自制力
较差,不遵守纪律,表现 得很随便。二、三年级的部分学生不爱护公物,公德心不强,有些
四五年级的学生喜欢随意拿别人的东西 ,与同学打架、争吵、欺负弱小,讥笑、玩弄他人,
有些甚至会向低年级的学生索要财物。还有些共性问 题,表现在绝大多数的学生不能做到:
自己整理书包、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 远、按时上学不迟到、不
做危险的游戏、积极锻炼身体等等。在与班主任交流的过程中发现:

六年级
4
班有一个很特别的学生,
从五年级开始就公开宣传喜欢班级某某女生 ,
要该女
生做老婆,被老师反复教育还是无济于事。他会在地上打滚,把自己的东西任意送给别 人,
把自己的眼镜扔在地上,
上课不认真听讲,随意插嘴,作业很少会按时完成,成绩也很少超

60
分。做事情磨蹭拖拉,嘴馋,甚至还向校长要糖吃。但回到家就规规矩矩,见到 他父
母很害怕。
在和家长的交谈中得知,
父母离异,父亲再婚后近四十岁才生他,父母 都很娇宠
他,家庭经济条件挺好的,他要什么有什么,有些坏习惯在幼儿园时就有,自从上小学后,知道儿子的问题严重了,开始管孩子了,在家不听话就打。


3
)交往方面(
这个怎么处理?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小学生成了家庭的中心,

是爸爸妈妈生活的主宰,在
与家长的访谈过程中,有不少家长们感叹,现在的孩子不愿意和父母交流,
嫌父母
“老 土


与邻里之间的关系冷淡,
见面不肯打招呼,说话没礼貌;
同学在 一起相处,
也经常会为一些
小问题斤斤计较而闹得不愉快,不懂得谦让之礼。在我身边就存在着 这样一个例子:


8
三年级
2
班的莹莹是个聪明又漂亮 的女孩,
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
很受老师的
亲睐。可是,她在班里却表现得很 霸道,同学们都不愿意和她玩儿,原因很简单,和她在一
起玩,都要听她的,否则她就要发脾气。同学受 不了她的霸道,就只好“敬而远之”了。有
次体育课,体育老师让学生慢跑
400
米, 这本应该是件很正常的事,可她却质问老师:
“为
什么我们女孩子也要跑这么多?”
老 师说:
“三年级女孩子也应该会跑
400
米的”

她就声嘶
力竭地哭喊,在地上打滚。

4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在心理品质上的主要表现

自控能力较差,不会正确 排解不良情绪,任性,要么盲目自负,要么胆小自卑,有些性
格内向,不够活泼开朗,有些则蛮横霸道, 不能和同学友好相处。经不起挫折,容易破罐子
破摔。害怕考试,有心理障碍,不能正常发挥。个别高年 级小学生有早恋现象。
(这段话我
不会用自己的话来表达,你帮我想想)

同 样是五年级的学生小星却是个性格外向,爱说话的男孩,脾气急躁,经常歇斯底里,
对他人有攻击性,< br>处理问题简单,
崇尚用武力或极端的报复方式对待同学,
推桌子、
摔凳子。令同学讨厌和恐惧。一般情况下不尊重老师,老师批评时会抵赖、狡辩,和老师对着来。但
干净整洁 ,劳动积极,比较爱学习,成绩还可以。

可见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不仅自己的发展停滞,还 影响了周围的孩子以及整个班集
体,这些现实情况更加显示出转化不良行为习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5
、小学生自我认识不成熟,情感缺乏
(这个要留不?)

自 我认识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
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
以及对个人身体、
能力、
性格、
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由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把一个人的各种特殊习惯:能力、观念、思想和情感组织联结在一起,贯穿于经验和
行为的一 切方面。一个人若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便会促进他对自己行为的约束。



3
学生自我认识的情况



知道

知道一点

不知道

对于自己的优点
193

38.6%

246

49.2%

65

13%


对于自己的缺点
206

41.2%

188

37.6%

105

21%



数据显示有
30%
左右的小学生不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因此,这部分学生不可能有发扬优
点、改正缺点的认识,更谈不上有 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态度了。

小学生的爱憎情感分明,
经常直接了当地表达自己 的内心感受。
因为缺乏对学校、
家庭、

9
老师应有的情感,所以经常不假思索地说不喜欢父母或某某老师。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
女,在家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在学校不愿值日逃避劳动;
在父母面前是小皇帝骄横跋扈,在
同学面前互不谦让,< br>对父母和老师的关爱只知道冷漠地接受,
丝毫不知感激与回报。
有些小
学生可以 把自己喜欢的偶像生日、兴趣、爱好调查得清清楚楚,却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
不愿意为父母减轻一点 负担。
如此严重的情感缺失,
恐怕不是单纯讲劳动观、
道德观就能解
决的了。

6
、学校、家庭、社会对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视程度不够(
这个呢?



4
教师、家长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具体内容的了解程度



了解

不完全清楚

不了解



教师
430

86%

69

13.8%

0

0%



家长
82

16.4%

274

54.8%

143

28.6%






5
家长对学校培养学生良好行为规范采取的措施的了解程度



都了解

了解一点

不了解



家长
25

0.5%

149

29.8%

348

69.6%





6
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



经常

偶尔

从不



学校
436

87.2%

49

9.8%

14

2.8%



家庭
27

5.4%

81

16.2%

393

78.2%



社区
14

2.8%

138

27.6%

347

69.4%




调查的数据显 示,无论是教师,
还是家长都有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具体内容不
清楚的现象,
说明小学生究竟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为教育者的大人,
心中也没
有一个清 楚的认识,
谈何重视和培养。
对待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
大人们经常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
使得孩子无法接受,
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
同时,
学生身上 有了不良行为习惯,
学校、家庭也没有做到及时的沟通,有
69.6%
的家长不了解学 校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措
施,甚至有些家长也不想了解。另外,有
69.4%
的小 学生反映社区从不举办课外活动,从侧
面反映社会这一层面没有承担起相应的教育责任。


10
二、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分析

综上所述,
结合调查和访谈的实际情况,
我认为形成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有如下
几方面:

(一)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

家长的行为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孩子的行为,
父母 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他的言行举止在
孩子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在调查中有一位同学这样 说道:
“其实我是想遵守交通规则
的,但我的家长要赶时间,他拉着我就跑,我也没办法”。在学校所受到的丰富的道德知识
在家长的呵斥下,
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它直接造 成了孩子头脑中道德认识标准的模糊。
家庭
环境当中,文明的职业,文化水平及教育能力也直接 影响着孩子的习惯。

1
、孩子缺乏父爱或母爱

据调查显示:父母 经常与孩子交流的的只占
27.8%
,偶尔交流的占
63.4%
,不交流的的

8.8%
。这样,父母在生活上、学习上很难给予孩子应有的关爱和指导,家庭缺乏 亲情感。
所以,有
8.7%
的孩子不喜欢自己的家庭,
21.9%
的 孩子对自己的家庭没感觉。有
77.6%
的孩
子崇拜自己的父亲,但由于父亲因为工作 、事业、社交、应酬根本无暇顾及孩子,所以,有
69.3%
的孩子认为在家中母亲最关爱自己 ,当今社会父爱的严重缺失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因此,有人戏称在家庭的关爱中,孩子们严重“缺钙< br>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没有好的、能
指引他的倾诉对象,
很容易走弯路,
甚至走上歧途。
家庭残缺也是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重要
原因之一。另外,我访谈了部分有不良 行为习惯的学生发现,与父母住在一起的占
77

6%

单亲的占< br>28.6%
,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住的占
22.2%
,与亲戚、朋友住的占< br>4.9%
,不完整
的家庭占了
55.89%
。这些离异、配偶一方死亡 造成单亲家庭,以及父母关系不好、婚外情、
夫妻分居而形成的“隐性’
’残缺家庭,对学生的 成长有巨大的副作用,处理不当的话,这
样的家庭既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的伤害,
又使孩子的 家庭教育存在严重缺陷。
生活在缺乏
亲情感家庭的孩子和由父亲或母亲单独抚养的孩子,
比生活在完整型家庭里的孩子更容易出
现心理和性格扭曲或畸形。

2
、父母的素质不高,难以指导、教育好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br>父母的言行将直接影响着孩子。
但有的家长热衷于赌博、

酒,甚至游手好闲, 爱说“粗口

。调查显示:父母言谈举止不文明的占
36.7%
;有时不文明的占
31.9%
;文明的占
31.3%
。父母在与孩子交谈时,经常使 用礼貌用语的占
21.3%
;有
时用的占
36.5%
,很少用的占< br>23.9%
,不用的占
lO.3%
。父母的自身素质差,孩子受潜移默

11
化的影响,
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的父母性格暴躁,教育子女没有耐 心,动不动
就大打出手,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有暴力倾向。如果父母文化水平低下,知识面就会狭窄,< br>难以教育“见多识广”的子女。

3
、家庭硬环境不理想

调 查显示:
71.6%
的学生没有自己独立的学习空间;
15.6%
的学生虽有 固定的学习地方,
但常常受到电视和其他因素的干扰。
一个没有固定地方学习且周围环境吵闹的 孩子,
是很难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
“孟母三迁”是为了什么?“退之夜读”是为了 什么?“诸葛避市”
是为了什么?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当前家长必须高度重视并急需解决的问 题。
51.2%
的家庭无图书角,家庭中藏书
50
本以下的占
70%
;没有订阅报纸杂志的占
52.6%
。一
个没有学习氛围的家庭,怎么可能培 养孩子自觉学习的习惯?怎能培养孩子喜爱阅读的习
惯?家庭教育观念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
家 庭学习氛围较差,
家庭智力投资严重不足,
就会
阻碍孩子的全面发展。

(二)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社会环境是影响少年儿童思想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社会上的许多不良风气严重影响了
少年儿童的人生观、
价值观和世界观,
造成许多 不良行为的产生,
阻碍了少年儿童的健康发
展。

1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少年儿童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

物质生活水平 的提高,
但人们的精神生活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
社会中恋爱、
婚姻、
道 德观念混乱,
婚外恋、
婚外性行为日益增多。家庭责任感淡漠,
重幼轻老等现象严重地 影
响了青少年的道德取向。
另外,
贪污腐败现象也使少年儿童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 br>滋长了好
逸恶劳的思想。不少少年儿童个人主义思想严重,在公德方面存在知行错位的现象。
2
、社区缺乏应有的教育职能

现在的孩子放了寒、暑假,通常会被父 母锁在屋内,要么看电视,要么打游戏,相当的
无聊。
如果社区的教育能及时跟上,
开 展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那么,
孩子们会在另一种形
式中得到锻炼与培养,
不仅在与学 校不同的社会课堂中学到知识、
得到提高与发展,
同时还
能提高他们的公德心、责任心 ,
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甚至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但令人
遗憾的是有
39%
的孩子反映从没参加过社区高的社会活动,更别提什么活泼、生动的培养方
式了。

(三)教育工作上的失误

1
、应试教育造成师生关系紧张


12
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这已为人们公认,
但 并非所有的学校教育都对学
生起积极作用,
如教育方法的失误,
对学生评价的不公,< br>师爱的偏向等都人为地给学生的心
理健康带来影响。
据研究,
在学生心理障碍的 形成中,
师生关系冷淡和学生对考试的焦虑构
成了学校因素的核心。
一个在师生关系和 集体中经常受到冷落、
否定和排斥的人,
久而久之
就会形成自卑心理和对立情绪。一个生活在追求升学率和考试成绩的学习环境中的学生,

理必然会产生较多的认识障碍、
情感障碍甚至问题行为。
在他们的意识中就会出现偏离集体
的倾向,
在行为上 就会出现失控的现象。
有的学生最终发展成具有
“粗野情感和厚脸皮性格
的人”
,甚至会以各种反常的行为与班集体抗衡,少数的学生就会到社会上寻找自己的“位
置”
,这 也是发展的必然。

2
、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衔接不当


28.8%
的家长认为,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在幼儿园就已形成,与幼儿园不当的教育
有很大 的关系,
而进了小学,新的老师对孩子的情况也不太了解,
就使得转化非常困难。比
起 小学阶段,幼儿时期是更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幼儿期是人格和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
陶行知先生在《 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
一文中写道:
“从福禄倍尔发明幼儿园以来,世
人渐渐地觉得 幼儿教育之重要,
蒙台梭利毕生研究幼儿教育以来,
世人渐渐觉得幼稚园之效
力。儿童 学者告诉我们:
凡人生所需要的重要习惯、倾向、态度等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
成功。
由此,得知小学生的有些不良习惯在幼儿时期就已形成。比如:
课堂上注意力是否集
中,这一学习习惯在幼儿园便已养成。
只是,
由于幼儿园与小学对每一个孩子身上的特点沟通不够,
使得小学的教育者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
成因缺乏一个完整的认识,因此,
造成了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和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困难。


[1]
三、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转化策略

毛泽东曾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 的生命。他说:
“只有党的政策和策略全部走上正轨,
中国革命才有胜利的可能。
政策 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
万万不可
粗心大意。
在转化不良行为习惯工作中,
转化的方法策略正确与否,
关系到转化是否有效,
关 系着广大少年儿童能否健康成长。
可以说策略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路线和完善教育的战略
任务的 保证,
如果不良行为习惯的转化工作不能相应地制定出具体实施策略,
其目标就无法

[1]
陶行知

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

《中国农村教育》


J


2008
年第
3





13

科技手抄报图片-住房申请


科技手抄报图片-住房申请


科技手抄报图片-住房申请


科技手抄报图片-住房申请


科技手抄报图片-住房申请


科技手抄报图片-住房申请


科技手抄报图片-住房申请


科技手抄报图片-住房申请



本文更新与2021-01-20 10:1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73445.html

小学生行为习惯论文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