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的祝福语
2018
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
1
.如图实验中,是为了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
.①②
【答案】
B
【解析】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①抽出罩内空气时,闹铃的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 质,不是探究声音产
生的原因;
②用力敲打鼓面,纸屑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③人发声时,手摸喉咙发声处,感觉到喉咙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④
“
土电话
”
实验,说明了固体可以传声,不是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所以,为了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②③。
故选:
B
。
【点评】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特性和声音的产生,要会运用。
2
.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答案】
D
【解析】
A
、日偏食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 象,故
A
不符合题意;
B
、照镜子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 形成的,故
B
不符合题意;
C
、汽车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面镜,起扩 大视野的作用,是光的反射现象,故
C
不符合题
1
意;
D
、根据光的折射,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者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
折,出现了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的现象,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的应用 、光的反射现象的应用以及光的折射现象
的应用,都是基础知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白各种光学现象的 实质。
3
.以下能源不可再生的是(
)
A
.天然气
B
.风能
【答案】
A
【解析】
风能、太阳能、地热能都是能够源 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天然
气在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 源。
故选:
A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能源的分类,以及可再生能源特点的了解和掌握。
4
.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一定发生了作用
B
.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C
.力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D
.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一定产生力的作用
【答案】
A
【解析】
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故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之间一定发生了 作用,故
A
正确。
B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要想产生力,至少 要有两个物体,故
B
错误。
C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 离物体而单独存在,故
C
错误。
D
、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有力的 作用,比如并排放置,不相互挤压的桌子,故
D
错误。
故选:
A
。
【点评】
本题关键要知道力的种类、相互性, 知道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力的作用
点,力的方向都有关。
2
C
.太阳能
D
.地热能
5
.以下有关电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绝缘体中没有电荷
B
.导体两端有电压,就一定能形成稳定电流
C
.金属导体中靠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D
.半导体的导电性与环境变化无关
【答案】
C
【解析】
A
、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内有大量的自由电荷,绝缘体不容易 导电,是因为绝缘体
内几乎没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故
A
错误;
B
、电路两端有电压,不一定会有电流,电路必须是闭合电路才行,故
B
错误;
C
、因为金属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子,因此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故
C
正确;
D
、半导体的阻值随温度、光照和杂质等外 界因素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故
D
错误。
故选:
C
。
【点评】
本题考查了绝缘体的特点、形成电流 的条件以及半导体的特点等,都是电学的
基本知识点,有一定综合性。
6
.下列有关磁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磁体周围的磁场是真实存在的
B
.磁感线是为了描述磁场面虚拟的封闭曲线
C
.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
D
.地面上的指南针
N
极总是指向地理的南极
【答案】
D
【解析】
A
、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场是真实存在的,故
A
正确;
B
、磁感线是为了形象描述磁场的分布引入的物理模型,是虚拟的封闭曲线,故
B
正确 ;
C
、根据奥斯特实验可知,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故
C
正确;
D
、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相反,所以指南针静止时,指南
针的
N
极指向地磁的南极即地理的北极,故
D
错误。
3
故选:
D
。
【点评】
本题考查了磁场和磁感 线的特点,
磁场是客观存在的,
磁感线是人为加上去的。
7
.下列有关热和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一定增大
B
.柴油机在压缩冲程中汽缸内空气的内能增大
C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内能保持不变
D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只与电流大小有关
【答案】
B
【解析】
A
、对物体做功,同时物体放出热量,物体内能不一定增大,故< br>A
错误;
B
、柴油机在压缩冲程中,活塞压缩空气,对空气做功,汽 缸内空气的内能增大,故
B
正确;
C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 量,温度不变,内能变大,故
C
错误;
D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 与电流大小、通电时间、导体的电阻有关,故
D
错误。
故选:
B
。
【点评】
本题考查了改变内能的方法和焦耳定律,属于基础知识。
8
.如图,小强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他得到以下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蜡烛置于
c
点时,在光屏上能成一个放大的像
B
.蜡烛置于
b
点时,在光屏上能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C
.蜡烛从
a
点向
b
点移动,光屏上的像逐渐变大
D
.蜡烛从
b
点向左移动,光屏上的像逐渐变大
【答案】
C
【解析】
A
、蜡烛置于
c
点时,物距小于焦距,成的是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
A
错误;
< br>B
、蜡烛置于
b
点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的是倒立、放大的视 线,故
4
B
错误;
C
、蜡烛从
a< br>点向
b
点移动,由于此时的物距都大于焦距,成实像,物距减小,像距变
大,光 屏上的像逐渐变大,故
C
正确;
D
、蜡烛从
b
点 向左移动,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光屏上的像逐渐变小,故
D
错误。
故选:
C
。
【点评】
此题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一 定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
的关系。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并能灵活运用分析实际问题。
9
.如图,小船上放有较大石头,当人将石头放入池塘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对池塘底部的压强增大
C
.水对船底的压强不变
【答案】
B
【解析】
B
.水对池塘底部的压强减小
D
.水对船底的压强增大
AB
、石头在船上时,船和石头受到的浮力:
F
浮
=G< br>总
=G
船
+
G
石
=G
船
+
ρ
石
V
石
g
,﹣﹣﹣﹣﹣﹣﹣﹣﹣﹣﹣﹣﹣﹣﹣①
石块放入水中后,
船和石头受到的总浮力等于船受到的浮力
F
船
加上石头受 到的浮力
F
石
,
即
F
浮
′=F
船
+
F
石
,
由于船漂浮,则船受到的浮力
F
船
=G
船
,
石头沉入水底,则石头受到的浮力
F
石
=ρ
水
V
排g
,
所以此时船和石头受到的总浮力:
F
浮
′=F< br>船
+
F
石
=G
船
+
ρ
水
V
石
g
,﹣﹣﹣﹣﹣﹣﹣﹣﹣﹣﹣
﹣②
因为
ρ水
<
ρ
石
,所以由①②可得:
F
浮
′
<
F
浮
,
即:把船上的石头投入水中后,船和石头受到的总浮力变小,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 把船上的石头投入水中后,船和石头排开水的总体积变小,水位
会下降,
根据
p=ρgh
可知,水对池塘底部的压强减小,故
A
错误,
B
正确;
CD
、当人将石头放入池塘后,船受到浮力减小,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小船排开水 的体
5
积减小,则小船将上浮一些,船浸入水中的深度减小,根据
p=ρ gh
可知,水对船底的压
强减小,故
CD
错误。
故选:
B
。
【点评】
本题考查液体压强的特点,同时考查 物体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和压强公式
的应用,综合性强,难度适中,能比较两种情况下船和石头受到 的总浮力大小是本题的
关键。
10
.如图,电源电压 恒定,闭合
S
2
,断开
S
1
和
S
3
,两电表均有示数;再断开
S
2
,同时
闭合
S
1
和
S
3
,此时(
)
A
.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
B
.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
C
.两表示数均变小
D
.两表示数均变大
【答案】
D
【解析】
由电路图可知,闭合
S< br>2
,断开
S
1
和
S
3
,两电阻串联,电压表 测
R
的电压,电流表测电
路中的电流;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可 知,
R
两端的电压小于电源电压;电路的总电阻为两个电阻
的和,则电流表的示数为:
I
1
=
;
再断开
S
2
,
同时闭合
S
1
和
S
3
,
R
1
、
R
2
并联,
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
故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此时电流表测
R
的电流,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I
2
=,比较可知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故选:
D
。
【点评 】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分清开关闭合和断开时
电路的连接情况 。
6
11
.如图
a
, 在平直高速公路上的某时刻,甲、乙两车相距
S
,经过时间
t
后,两车距离< br>变为
s
1
(
s
1
<
s
)
。 两车的
s
﹣
t
图象如图
b
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br>
)
A
.图
b
中的图线Ⅱ表示的是甲车的运动情况
B
.图
b
中的
t
0
时刻表示甲乙两车此时的速度相等
C
.
t
时刻一定在图
b
中的
t
0
时刻之 前
D
.
t
时刻可能在图
b
中的
t
0
时刻之前
【答案】
D
【解析】
A
、由题和图
a
可知,甲乙两车最初的位置不同,乙车在前,甲车在后,甲、乙两车相
距
s
;
由图
b
可知,两车同时出发,在
0
~
t
0
时间内,两车的距离逐渐减小,说明是甲车的速
度快,
由
s
﹣
t
图象可知,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斜线的倾斜程 度越大,表示速度越快,
图
b
中,图线Ⅰ的倾斜程度越大,所以图线Ⅰ表示 甲车的运动情况,则图线Ⅱ表示乙车
的运动情况,故
A
错误;
B< br>、图
b
中的
t
0
时刻,说明两车的位置相同,表示甲乙两车相 遇,两车的速度并不相等,
故
B
错误;
CD
、由
A
项解答可知,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
所 以,两车距离变为
s
1
(
s
1
<
s
),有两种情况:
一是甲车尚未追上乙车,二是甲车超过乙车;
所以,
t
时刻可能在图
b
中的
t
0
时刻之前,也可能在< br>t
0
时刻之后,故
C
错误,
D
正确。
故选:
D
。
【点评】
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 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
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 成过程。此题涉及到的
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
12
.如图,电路中
L
1
“6V
3W“
和
L
2
“6V
6W”
两灯泡和滑动变阻器
R
串联,电源电压恒为
7
12V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闭合开关
S
,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两灯泡均能正常发光< br>
B
.保证两灯泡均不损坏,滑动变阻器
R
连入电路的最小值为
3Ω
C
.
滑片
P
从最右端向左移动,
使某灯刚 好正常发光,
则此时另一盏灯的实际功率为
1.5W
D
.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情况下,电路总功率最大可达到
12W
【答案】
C
【解析】
A
、根据
P=UI
可得,灯泡正常工作的电流分别为:
I
1
=
=
=0.5A
,
I
2
=
=< br>=1A
;
两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不相等;闭合开关
S
,两 灯泡和滑动变阻器
R
串联,由于串联
电路的电流处处相等,所以两灯泡不能都正常发光 ;故
A
错误;
B
、由于串联电路的电流处处相等,两灯泡正常发光 时的电流
I
1
<
I
2
,
所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
I=I
1
=0.5A
,
由 欧姆定律可得总电阻:
R=
=
由
P=
=2
4Ω
;< br>
可得,两灯的电阻分别为:
R
1
=
=
= 12Ω
,
R
2
=
=
=6Ω
;
根据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可得,
R
连入电路的最小值:R
最小
=R
﹣
R
1
﹣
R
2
= 24Ω
﹣
12Ω
﹣
6Ω=6Ω
;故
B
错误;
C
、滑片
P
从最右端向左移动,使某灯刚好正常发光,则正常发光的是电 流较小的一个
灯泡
L
1
,
所以另一盏灯的实际功率:P
2
=I
2
R
2
=
(
0.5A
)
2
×
6Ω=1.5W
,故
C
正确;
D
、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情况下,电路中的最大电流
I=I
1
=0.5A
,
则整个电路的最大功率:
P
大
=UI=12V
×0.5A=6W
,故
D
错误。
故选:
C
。
8
【点评】
本题考查了 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正确的判断电路
的最大电流是关键。
二、非选择题
13
.我们每天背着书包上学。如果说书包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人
。放学
走出校门时,若以教室为参照物,书包是
运动
(选填
“
运动
”
或
“
静上
”
)的。
【解析】
背着书包上学,我们以人为参照物,书包的位置 没发生改变,因此书包是静止
的;以教室为参照物,书包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故书包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人;运动。
【点评】
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这里所说的
另一个物体,即事先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
14
.
我们班文艺委员的歌声很像某位歌星,
这是指他们的
音色
(选填
“
音调
”“
音色
”“
响
度
”
)
相近,
但是她有时也在自习课上唱歌,
此时她< br>“
美妙
”
的歌声属于
噪声
(选填
“
乐
音
”“
噪音
”
)
。
【解析】
(
1
)音色是声音的特色,取决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 不同发声体音色不同,根据不
同的音色可以区分出不同的发声体;文艺委员的歌声很像某位歌星,这是指 他们的声音
的音色相同;
(
2
)她有时也在自习课上唱歌,具有干扰作用,因此属于噪声。
故答案为:音色;噪声。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可根据声音的特色﹣﹣音色 ,以及噪声和乐音的区分进行分析解
答。
15
.小华 去森林探险,看见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圆形光斑,光斑的成像原理
是
光的直线传播
(填光学原理)
。同时看见树林边溪水中的
“
蓝天白云
”
,这是
光
的反射
(填光学原理) 在水中所成的虚像。小华想利用平面镜将太阳光束反射进一个
水平山洞(如图所示)
,则他应将 平面镜与水平地面成
30°
或
150°
夹角放置。
9
【解析】
(1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圆形光斑,这是小孔成像现象,是光的直线传播
形成的 ;
(
2
)溪水中的
“
蓝天白云
”
,是由 于光的反射在水中形成的虚像,同平面镜成像的道理
相同;
(
3
) 作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然后过反射点垂直于法线
作出平面镜,如下图所示 ;此时入射角为
或者
180°
﹣
30°
=150°
。
所以,应将平面镜与水平地面成
30°
或者
150°
夹角放置。
=60°
,则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30°
,
故答案为: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
30°
或
150°
。
【点评】
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镜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
16
.如图。两个质量不相等的实心铁球甲和乙(
m
甲
>
m
乙
)相距
S
,在无限长的光滑水
平面上以相同 的速度向右运动(空气阻力不计)
。则
甲
(选填
“甲
”
或
“
乙
”
)球的动能
大,
甲
(选填
“
甲
”
或
“
乙
”
)
球的惯性大。
随着时间的延长,
甲球
不可能
(选填
“
可
能
”
或
“< br>不可能
”
)撞上乙球。
【解析】
动能 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由题意可知,
甲乙两球的速度相同,
甲的质量大,< br>所以甲的动能大;
10
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甲的质量大,所以甲球的惯性大。
由于物体在光滑 的水平面是以相同的速度运动,因此,甲乙之间的距离不会改变,两球
不可能相撞。
故答案为:甲;甲;不可能。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动能影响因素、惯 性影响因素及惯性现象的理解,属基础知
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17
.如图,闭合开关后,轨道上的金属杆
ab
将向
右
移动(选填
“
左
”
或
“
右< br>”
)通电后
金属杆运动起来,此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
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
【解析】
如图,闭合开 关后,磁场的方向是向下的,电流的方向是从
b
到
a
,根据左手
定则 可知,轨道上的金属杆
ab
将向右移动;此过程中能量的转化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故答案为:右;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点评】
本题考查了影响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的因素、能量的转化。
18
.
将体积相等的松木
(
ρ
木
=0. 5g/cm
3
)
和石蜡
(
ρ
蜡
=0.9g/cm< br>3
)
分别放入装满水的杯中,
松手静上后,
松木所受到的浮力
F
1
和石蜡所受到的浮力
F
2
的大小关系为
F
1< br>
<
F
2
(选
填
“
>
“ “=”“
<
“
)
。此时它们露出水面的体积比
V
木露
:
V
蜡露
=
5
:
1
。
【解析】
(
1
)将体积相等的松木和石蜡分别放入装满 水的杯中,由于松木和石蜡的密度
都小于水的密度,故都漂浮在水面上;
根据物体的 浮沉条件可知,物体漂浮时,
F
浮
=G=mg=ρgV
;由于松木和石蜡的体 积相同,
松木的密度小,则松木受到的浮力小,即
F
1
<
F
2
;
(
2
)物体漂浮时,
F
浮
=G=m g=ρ
物
gV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
F
浮
=ρ
水
gV
排
;则
ρ
物
gV=ρ
水
gV
排
;
11
-元旦的祝福语
-元旦的祝福语
-元旦的祝福语
-元旦的祝福语
-元旦的祝福语
-元旦的祝福语
-元旦的祝福语
-元旦的祝福语
本文更新与2021-01-21 17:2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78399.html
-
上一篇:2020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下一篇:初中生尊老爱老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