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读后感 >

中国共产党重要历史事件(1921年7月23日——1949年10月1日)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1-01-24 22:53
tags:

-不过情人节

2021年1月24日发(作者:我要玩游戏)
中国共产党重要历史事件


1921

7
23
日——
1949

10

1
日)

1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1

7
月< br>23
日至
31
日,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
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

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是中国历史上
“开天辟地的大
事变”
,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
国 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中国革命从此在无产阶级领导下,
不断
向前发展 ,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2
)中国共产 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
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
为中国人民指 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
道路。


3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 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
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
为中国革命获 得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资本
主义的前途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2

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确定

1922

7

16
日至
23
日,
中国共产
党在上海召开第二 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
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历史 意义:中共二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
力和前途,
指出了中 国革命要分两步走,
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
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r>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

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3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在中国 劳动组合书记部的领导下,
1922

1
月至
1923
年< br>2
月,全国兴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历史意义:
第一次运动高潮 ,
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密切了党同工人
群众的联系,
提高了党和 工人阶级在全国人民中的威望。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是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动和组织起来的 。
这些斗争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坚定
的革命性和坚强的战斗力,
扩大了作为工人阶级 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政
治影响,
为党建立同其他革命力量的合作、
掀起全国规 模的大革命推备了一定的
条件。
通过这些斗争,
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密切了同工人阶级的 关系,
党的自身建
设也得到了加强。
同时,
这些斗争为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提 供了重要教训;
第一,
中国革命要战胜强大的敌人,
仅仅依靠无产阶级孤军奋战是不够 的,
必须争取一
切可能的同盟者;
第二,
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
仅仅 依靠罢工等合法斗争是不行
的,必须进行革命的武装斗争。




4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3

6

12
日至
20
日,
中国共产
党在广州举行第三 次全国代表大会。

历史意义:党的“三大”所确定的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促进 了第
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使共产党活动的政治舞台迅速扩大,
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 br>伐,为波澜壮阔的第一次大革命作了准备。




5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1924

1< br>月
20
日至
30
日,
中国国民党第
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在广州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历史意义: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 大会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
线的正式建立,
后来,
全国反帝反封的国 民革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
北伐战争就
是其中之一。
国共合作团结了一切可团结的阶级 ,
共同反帝反封,
壮大了革命力
量。但是,革命统一战线仅维持了三年半时间,在革命 形式一片大好,即将取得
国民革命胜利之时,国民党右派却突然叛变革命,
1927
年 ,蒋介石制造四一二
政变,汪精卫制造七一五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员,革命群众和国民党左派,国共合作宣告破裂,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民大革命失败

,但他动摇了北洋军阀的
统治。




6
.五卅运动

1925

5

30日,上海租界的英国巡捕突然在南京路上向
游行的群众开枪,激起了上海乃至全国民众的愤怒,全国 各地有
1700
多万人参
加了这次反帝运动。

历史意义:
五卅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对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国民革命运动的
发展起了巨大的发展作用,
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
揭开了大革命高潮的序
幕。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五 卅运动的斗争中受到很大锻炼,
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干部,
党组织也得到极大发展,
在斗 争实践中总结了宝贵的经验,
为以后党领导大规模
的群众斗争奠定了基础。




7
.北伐战争

1926

7
月,国民革命军约
10
万人从广东分三路正式出师
北伐。

历史意 义:北伐仅一年时间,基本消灭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重创了军
阀张作霖的军队,沉重地打击了 北洋军阀的统治,加速了中国革命历史的进程。
国民革命军能以少胜多,
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军事指挥而言,
主要是采取集中兵
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
首先向北洋军阀实力 较为薄弱的湖南、
湖北进军,
消灭
吴佩孚军,再引兵东向,消灭孙传芳军,最后北上解 决实力最雄厚的张作霖军;
发扬长驱直入,运动歼敌,穷追猛打,速战速决,英勇顽强,连续作战的作风 ;
审时度势,灵活运用兵力,适时转变战法,保持战争的主动权;分化瓦解敌军,
补充扩大自己 。
这次战争中途夭折的教训,
使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建
立无产阶级军队,< br>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
从而开始走上创建中国工农红军,
进行土地革命,以农村包 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崭新革命道路。




8
.南昌起义

1927

8

1
日,周恩来等领导北伐军
3
万多人,在江西南
昌举行武装起义。

历史意义: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
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 反动派的第一枪,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
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 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南昌起义,
由于客观上敌人力量过于强大,
主观 指导上缺乏经验,
没有和湘、
鄂、
赣地区的农民运动相结合,
开展土地革命战 争,
而是孤军南下广东,
企图打开海
口,争取外援,重建革命根据地,再次举行北代, 加之两次分兵,不能集中兵力
歼敌,
成为敌人各个击破等原因,
最后遭至失败。
但这次起义的伟大历史功绩是
不可磨灭的。
它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武装斗 争旗帜,
充分地
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畏强敌、
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
它以实际行动批
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
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
极大地鼓
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它对创建伟大的人民军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9
.八七会议

1927

8

7
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

历史意义:
八七会议是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
它在中国革命遭受严重
挫折后,总结了失败的经验教训,结束 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
确定了党在农村领导武装暴动、
开展土地革命的斗争方 针。
这次会议对于挽救大
革命失败所造成的危局,
实现党的战略转变起了重要作用。< br>但由于共产国际及其
代表的“左”倾错误观点和中国共产党内的“左”倾情绪相结合,使八七会议 在
反对右倾错误的同时,却为“左”倾错误开辟了道路,主要表现在对当时的革命
形势缺乏科学 的、
实事求是的分析,
不是组织正确的反攻或必要的策略上的退却,
借以保存和聚集革 命力量,
而是容许和助长冒险主义和命令主义的倾向
(特别是
强迫工人罢工)
。在组织上则开始了宗派主义的过火的党内斗争,过分或不适当
地片面强调领导干部的纯工人成分的意义 等。
总之,
八七会议在我党历史上是一
个转折点。
它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 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

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是由大革命 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
转变,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但是,八七会议在反对右倾错误 的时候,
没有注意防止“左”的思想的出现,使“左”倾情绪在党内滋长起来,给后来的
中国革 命造成很大的危害。




10
.秋收起义
< br>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受党中央委托,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
赶赴湖南,组织领导秋收起义。

历史意义:秋收起义的爆发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创建了我党第一支工农军队,
设计制作并率先 起了我党的第一面旗帜,
正如毛泽东同志在诗词中所说的:
军叫
工农革命,
旗 号镰刀斧头。
标志着我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具有里程碑式
的意义。
最 后,
毛泽东同志带领秋收起义部队转兵井冈山,
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
命根据地,找到了 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从此由小变大,由弱变强,
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




11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927

10
月,
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
到达江西井冈山,创 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历史意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对于中国革命和中国发展进步具有重大意
义,
它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
开辟 了一条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的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创建了中国 革命的第一个红色政权,
锻造了一支体现无
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确立了我们党依靠群众 、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
装群众的群众路线,培育了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 靠
群众、
勇于胜利为主要内容的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革命斗争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进程,
成为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光辉起
点。




12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8

6

18
日至
7

11日,中
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

历史意义:
中国六 大总结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
分析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
性质,制定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 针和政策,统一全党思想,发展革命力量。大
会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瞿秋白的
“左”
倾冒险主义错误。
指出中国的
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现阶段的革命 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的中心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实行土地革命,
建 立工农民主专政。
并指出党在当时的总任务是争取群众,
准备暴动。
这次大会的路线基 本上是正确
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13

古田会议

1929

12
月下旬 ,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
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镇召开。

历史 意义:
古田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认真总结了南昌
起义以来建 军建党的经验,
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
核心内容党指挥枪,
不是枪指挥党,
重申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
规定了红军的性质、
宗旨和任务
等事关党的事 业兴衰成败的根本性问题。
会议解决了如何把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成
分的军队建设成为中共领导下 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
它所确定的着重从思想上
建党和从政治上建军的原则,
为后来 的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思想的
形成、
发展和成功实践奠定了基础,
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建设指明
了方向。




14
.红军反“围剿”战争

中原大战结束后,蒋介石调集军队向南方各革< br>命根据地的红军发动反革命“围剿”
,红军取得了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历史意义:
中央苏区和红军的
5
次反

围剿

斗争,< br>以它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对中
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4
次反

围剿

的胜利,
促进
了中央红军和 中央苏区的全面发展,代表了中国红军和苏维埃运动的辉煌;第
5
次反

围剿< br>
的失败,
从反面说明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对革命战争胜利的极
端重要性;
而整个反

围剿

的实践,
则为中国共产党造就了第一代善于治 党、

军乃至治国的领袖。




15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

1934

10
月,红 军从江西瑞金等地出发,开始实
施战略大转移。

历史意义:
一、
长 征胜利的政治意义:
长征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
企图,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 安;
红军长征胜利实现了我党北上抗日总方针;
红军长
征的胜利,
是符合中国 国情的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的胜利;
通过长征确立了毛泽
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确 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
政治思想的指导地位;
长征
的胜利,
使中国共产党有了 稳固的革命根据地,
使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有了稳固
的后方。二、长征胜利的军事意义 :长征的胜利说明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是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
也是我军优良传统的核心 和灵魂;
长征的胜利说明,

有思想、路线上的团结,才能取得军事斗争的胜利;长征 的胜利,是毛泽东军事
思想的胜利;
长征的胜利同样凝聚着军队建设和发展的丰富经验;
长征血与火的
斗争保存、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三、长征的精神意义:长征精神是面对
现实,
实事求是的精神,
长征是实事求是精神的典范;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艰苦奋
斗精神的楷模;
长征的红军将士心系他人,
无私奉献的精神彪炳千古;
红军将士顾全大局,
团结协作的品质光耀历史;
长征精神是依靠人民群众,
同人民群众生< br>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不过情人节


-不过情人节


-不过情人节


-不过情人节


-不过情人节


-不过情人节


-不过情人节


-不过情人节



本文更新与2021-01-24 22:5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82022.html

中国共产党重要历史事件(1921年7月23日——1949年10月1日)的相关文章

中国共产党重要历史事件(1921年7月23日——1949年10月1日)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