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让生活更美好
英国哲学 家休谟有句名言:一切人类努力的伟大目标在于获得幸福。幸福的生活最好是
真、
善、
美的生活。
常言道:
科学求真,
信仰崇善,
艺术尚美。
诚然艺术我们 的生活更美好。
人的生活是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组成的。
当我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时候,
就会需求更
好、
更优雅的精神生活。
说到艺术我们通常会联想到音乐、
舞蹈、
绘画、
雕塑、
茶艺、
赏石
......
。
书画欣赏
热爱艺 术从欣赏开始直到参与,是一个让人砰然心动的过程。在下面我们作一些粗浅的
看法。
先说国人较多喜欢的国画,说到国画很多人提到齐白石这个名字。大自 然的一切妙不可
言,
画家齐白石对此情有独钟。
他创作的全部灵感都来源于日常生活中 对山村田园平常景物
的细腻洞察,
山川草木,
花鸟虫鱼,
俱可入画雅俗共赏。
当你看到齐白石的
《葡萄》
、
《扁豆》
、
《玉米》
、
《牵牛花》
,还有《南瓜》
,精神徒然一震。灿烂的阳光掠过秋天的田园,到处是勃
勃的生机和收获的喜悦,使人感到浑身暖洋洋的。
它们是什么时候播的种,什么时候发的芽,什么时候开的花呀?也许,虫子差点吃掉了
新芽;也许,老天 很久没有下雨了。转眼间,在朝霞过墙的刹那,牵牛花吹开了紫红色的小
喇叭;
扁豆藤长袖善舞 ;
一眨眼就缘着竹竿攀向高高的蓝天,
在云朵那里开花结果,黄澄澄
的稻穗,
一只蚱蜢伏在肥壮的稻叶上,
一声不响;
还有几个胖胖的的南瓜偷偷藏在绿叶深处,
哈 哈大笑。
这时,晒谷场上走来了雄赳赳的大公鸡,全身羽毛油光水亮,尤其尾巴上那儿根
高高扬 起的彩羽,威风凛凛。
看到齐白石的这些作品,
相信,
你会像 我一样对田园充满敬意,
这敬意是从齐白石对田园
乡土的热爱,对劳动、对农民的敬意而来。< br>
通过对齐白石作品的粗浅理解,我们可以发现,欣赏并不仅仅是被动地、静止地 接受,
应当说欣赏也是一种创造。
必须调动我们的想象思维,
用愉快的心境,
用发现美的眼光去感
悟作品。
要知道艺术家是用形象思维来创作的。
作品是引发欣赏者 艺术想象的触媒。
正因为
如此,
在同一作品,
不同的欣赏者往往有不同的看法 。
这就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意思。
不仅由于观察点、兴趣点大有相异之故,也由于人的们 的素养、阅历、情绪、爱好的差异,
而造成看到看不到,
感兴趣不感兴趣的问题。
长期 以来,
很多经典艺术中,
人们会有新的发
现。这说明艺术欣赏是人们的一种创造性精神 活动。
下面介绍一下欣赏国画要注意的问题,一般说来国画分工笔画和写意两大类。
先说工笔画。我们知道,工笔画的特点是造型准确,刻画细腻,且多与色彩双结合(白
描除外)
。虽然从理论上说,工笔画不但可以服务于再现,也同样可以服务于表现,或者说
可以服务于抒 发情志的写意精神,
然而实际上对于大多数工笔画家来说,
做到这一点并不容
易(艺术 造谐较高者除外)
。因为造型要准确,刻画要细腻,就必然要有较高的的技术性,
而较高的技术 性往往又会导致较强的操作性和较大的确定性。
毫无疑问,
这种技术性、
操作
性和准确性,
都是不利于画家们表现自我的,
或者说都是限制其艺术的深化和自由之发挥的。< br>因此,
在工笔画创作中,
一个最为普通的问题是板滞刻露,面目趋同,
缺乏艺术 个性和精神
含量,
没有耐人品读的象外之趣,
这在很多水平不高的工笔画家中最为常见 。
但是由于工笔
1
画造型准确,刻画细腻,色彩艳丽,却又常常 能给一些普通欣赏者带来一种视觉上的美感,
甚至觉得其“神乎其技”
,而不再追索其有无艺术 个性和精神含量,从而使得其欣赏始终停
留在一个极其浅表的层面。
这在一些艺术认知能力不高 ,
缺乏中国画欣赏经验者的身上表现
得尤为突出。满足于浅层次的视觉美感,而不再追索其有无 艺术个性和精神含量,这是
一
些视觉者在欣赏工笔画的常见现象。
我们欣赏工笔画,应该根据工笔画的特点来做具体分析,既不能简单地以细密工丽,谨< br>严精致标准,
也不能先入为主地反对细密工丽,
谨慎严精致,
而是要要求欣赏的 作品做到艳
而不俗,工而不匠,真而不板,细而不赘,尽可能地在充分展示其技能和洁度的同时,又能< br>有创作者自己的主体追求和自由发挥,
彰显出丰富的精神内涵和鲜明的艺术个性。
也许唯 有
如此,才能算得上是工笔画的上乘之作。
再说写意画。在谈到写意 画的欣赏时,先要说一下写意画的特点。写意画的特点主要有
三个:其一,以抒发作者的情感意志为致力 重点,有较强的偶然性和随机性。其二,笔墨简
洁、概括、重意轻形。其三,强调书写性,不论是水墨还 是设色,皆要求“写”而反对“染”
和“涂”
。故而一般认为,和工笔画的细密臻丽,谨严精致 相比,写意画尤其是大写意画萧
散逸迈,简率纵意的画法,无疑更具主体性,创造性和艺术生活力的,甚 至可以这样说,在
中国各种不同表现形式和语言手段中,
写意画的艺术含量是很高,
但 是,
天下的事情往往有
一利亦有一弊。
写意画的上述特点,
固然使其获得了工 笔画所往往很难具备的净胜内涵和文
化品格,
然而却也造成下面所说的,
工笔画创作中 所不太会出现的弊端,
这些弊端反映在欣
赏层面,常表现在如下三方面。
首先,写意画在形与意的关系上重意轻形,其长处是直抒胸臆,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客
体再现对 主体表现得阻碍,使得创作者的自由意志得以充分展现,艺术精神能够尽情发挥;
其短处是写意画重意轻 型,
脱离形迹的特点,
排斥可资比照校对的客体化标准,
又为一些造
型能力欠 缺,
不解笔墨玄奥,
唯知草草涂鸦的欺世盗名之徒提供了可乘之机,
败坏了写意画的形象与声誉。
实际上写意的重意轻形只是相对的,而非是绝对的,或换言之,写意画并非
不要形似,而只是相对于其它画法(如工笔画法)而言,对于形似的要求更简洁、更概括、
更要抓住其最 为传神的本质而已。
其次,关于写意画里的“写”与“画”的关系。从某种意 义上说,中国画的表现语言和
形式手段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画法,另一类是写法。而现在画坛所盛行的 “做法”
,其实
也是一种画法,因为“画”是可以不计手段的,而“写”却有明确的技术含意。 写意画所采
用的主要写法,而非是画法。因此,在不少老一辈的画家中常常有“画是写出来的”说法。< br>所以在欣赏写意画时有两点需要加以注意,其一,所谓“写”
,指的是书法性的笔墨,亦即
以书入画,并非是只要用墨汁来进行涂抹便是“写”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些所谓
的 “画家”既无书法功底,又无造型能力,但却在画面上煞有介事的大笔挥挥,这实际上是
骗人的。其二,
写与画毕竟是有区别的。
要想将写法真正地变成画法,
不但具备相应的造型
能 力,而者需要有一种形式上的转换,否则仍然是行不通的。
再次,写意画对形 似的“放纵”问题。和工笔的画法相比,写意的画法是感性的,或者
说是较为情绪化的,
其恣肆 逸迈的线条和酣畅淋漓的墨法,
体现出了一种以气取性,
直抒胸
臆的艺术趣味和精神追 求。
因此,
写意画尤其是大写意画是倾向于
“放”
的。
但是这个“放”
,
并非是无节制的“放”
,而是有节制的放,或者说写意画包括大写意画虽 然强调“放”
,但却
也同样注意“收”
,或曰注意对“放”与“收”之间对立统一关系 的恰当把握。故而不妨可
2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1-25 06:3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83275.html
-
上一篇:艺术基础知识(简答题)
下一篇:艺术中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