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猜我是谁作文三年级-作文
2013
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
你 拿到的试卷满分为
150
分
(
其中卷面书写占
5
分
)
,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2.
试卷包括“试题卷”和 “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
”上答题,在“试题
...
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
3.
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
4.
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35
分
)
1.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
分)
(1)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
任选其中
句
)
....
6
.
.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
。
(
《论语》
)
②
,若出其里。
(
曹操《观沧海》
)
③苔痕上阶绿,
。
(
刘禹锡《陋室铭》
)
④无可奈何花落去,
。
(
晏殊《淀溪沙》
)
⑤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范仲淹《岳阳楼记》
)
⑥
,柳暗花明又一村。
(
陆游《游山西村》
)
⑦夕阳西下,
。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⑧
,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
张养浩
《山坡羊·
潼关怀古》
解析:①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星汉灿烂
③草色入帘青
④似曾相识燕归来
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⑥山穷水复疑无路
⑦断肠人在天涯
⑧
伤心秦汉经行
处
(2)
默写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后四句
。
...
解析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9
分
)
古往今来,人们都在编织着梦想与希
jì
。如果 说梦想是天边的星晨,永恒地照亮匆匆的
人生,那么,现实就是脚下的土地,真实地记录着行走的足迹。 人,既不能生活在华而不实
的梦想里,
也不要沉
nì
于喧嚣纷扰的现实中。< br>在人生的道路上,
我们要一边种植梦想,
,
随时采撷,收获希望。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希
jì
(
)
沉
nì
(
)
喧嚣
(
)
.
解析:
冀
溺
xi
ā
o
(2)
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
解析:
“星晨”改为“星辰”
。
(3)
“华而不实”
中,
“华”
的意思是
。
“采颇”
的意思是
。
解析:
“华”的意思是“花,开花”
。
“采颇”的意思 是“采摘”
。
(4)
根据文意,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子,在横线处填上一句恰当的话。
解析:
右边种植真实。
3.
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
(1)~(2)
题。
(4
分
)
(1)
下面一段文字节选自《骆驼祥子》,读一读,指出
A
、
B
两处的人物是谁。
A
心里有数儿。他晓得祥子是把好手,即使不拉他的车,他也还愿意祥子在厂子里。有
祥子在这儿,先不提 别的,院子与门口永远扫得干干净净。
B
更喜欢这个傻大个儿,她说什
么,祥子老用心 听着,不和她争辩;别的车夫,因为受尽苦楚,说话总是横着来;她一点不
怕他们,可是也不愿多搭理他 们;她的话,所以,都留给祥子听。
解析:
A
:刘四爷,
B
:虎妞。
(2)
安徒生笔下,卖火柴的小女孩借着火柴的亮光,看见了温暖的
、喷香的
烤鹅、美丽的圣诞树、和蔼的
。
解析:
温暖的大火炉,和蔼的奶奶。
4.
九年级开展以“文明出行 ”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
决。
(
12
分)< br>
(1)
下面是同学们在活动中整理的《闯红灯原因统计表》
,请你用简洁的语 言表述其中是
信息。
(
不得出现数字
)
......
闯红灯原因
闯红灯人数
有急事
12
看到没有车
86
看到别人闯
369
习惯了
84
解析:据调查统计,人们闯 红灯最主要的原因是“看到别人闯”
,其次是“看到没有车”
和“习惯了”
,真正“有 急事”的只是寥寥无几
。
(2)
配合交警在十字路口值勤时,几位同学发现 ,一些闯红灯的行人不服交警的劝阻和
处罚,甚至出言不逊。针对下面的情况,请你选择一个
对 象,对其进行规劝。
..
①一位大妈不耐烦地说:
“等,等,等,一等就是 几十秒,我等得起吗?”
②一位大叔掏出一张
20
元钞票对交警说:
“不用找了,我再闯
10
块钱的。
”
解析:
①几十秒等 来的是安全,是健康。大妈,您想想,现在还有什么比安全健康更重
要的呢?如果大家都不愿意等,那这 马路上该乱成什么样子呢。
②大叔,
有些东西不是能够用钱来衡量的,
钱能 不能买到健康,
买到安全呢?文明交通,
应该从每个人做起
。
(3 )
活动中,赵阳同学写了一篇倡导文明出行的短文。下面是文中的部分内容,请你按
要求帮助他 修改。
最近我市发生的几起重大交通事故,
原因都是行人不遵守交通法规、
闯红灯引发的。
我
们应该从中吸取深刻的启示,
增强安全意识,
[A]
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B]
认真学习交通法规,
[C]
切买做到文明出行。
①两处画线句子都有语病,
应该将
“
”
删去,
把
“
”
改为
“
”
。
解析:应该将“原因”或“引发的”删去,把“启示”改为“教训”
。
②最后三句
[A][B][C]
语序不合理,应该把
[ ]
与
[ ]
调换。
(
只填序号
)
解析:应该把
[ A ]
与
[ B ]
调换
。
二、阅
读
(5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
一
] (17
分
)
西塘古镇
①
西塘,
地处 太湖东南河道交错的水乡地带。
人们依水而居,
依靠便利的水上交通从
事贸易活动,明 清时期,这里发展成为江南商业重镇。
②
西塘拥有发达的水路交通网,在 占地仅
1
平方千米的古镇内,就有
9
条河道在此
交汇,将古镇分为< br>8
个区块,百余座古桥将古镇连通,因此,古称“九龙捧珠”
。
③
西塘的道路交通以桥、廊棚、街弄为主体,在众多古镇中颇具特色。
④
西塘水巷交织,河桥密布,走来走去都是桥。古桥种类繁多,造型也很精美。长长
的廊桥,
矮矮的石桥,
高高的拱桥,
使古镇形成了
“人家在水中,< br>水中架小桥,
桥上行人走,
桥下小舟过,桥头商铺立,水中倒影游”的水乡美景。
⑤
最有名的环秀桥,
建于明万历年间,
是古镇中最高的一座桥 。
拱形的桥身异常优美,
桥东西横跨小桐、
北翠两吁。
两侧均有桥联,
东侧联日:
船从碧玉环中过,
人步彩虹带上行。
西侧联日:往来人度水中天,上下影 摇波底月。
⑥
虽然江南古镇大多有廊棚,但西塘的规模最大,占河的街道 都有廊棚。所谓廊棚,
其实就是带屋顶的街道。廊棚沿河而建,造型古朴,一色的青瓦盖顶,连为一体, 既可遮阳
避雨,又可驻足观景。
⑦
这里有多条街道,
其 中西街最具特点。
西街有水乡极为典型的街道布局,
最窄处的
宽度仅供挑担换肩,即一根扁担的长度。
临街房屋二楼常常有屋槽延伸,两两相对,形成严
“一线天”的空间布 局,构成了别致的古镇风貌。
⑧
“巷”
在吴语方言中是弄堂的意 思,
西塘的弄堂更是独具特色。这里水道密集,居
民惜土如金。
无论是商号还是民舍,
房屋之间的距离总是被压缩到最小,
西塘的弄堂总是长
而深窄,其才又数石皮弄最具代 表性。
⑨
石皮弄因铺地的石板薄脆如皮而得名,
位于西塘古镇下 西街,
始建于明末清初。
在
西塘众多弄巷中,
石皮弄最窄,
宽处仅< br>1
米,
弄口最窄处仅
0.8
米。
全长
68
米 ,
上面用
166
块青石板铺成,下面是下水道,能使全弄雨天不积水,如此设计实在巧 妙。
⑩
今天,
西塘的水道、
街道基本保留了江南古镇的 原始风貌。
水道划分了古镇大的板
块,
街道上方兴建的廊棚,
进一步划分了空 间区域,
明确了使用功能。
弄堂再连接各家屋舍,
对空间进行细分和利用。
这 三种空间形式相辅相成,
很好地体现了当地居民因势利事的设计
意图,
为当地居民生活 提供了便利,
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道路在小农经济商贸活动中的作用。
5.
根据文章内容,用“‖”将③
-
⑨段分成四个部分。
(3
分
)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解析:
③
‖
④
⑤
‖
⑥
‖
⑦
⑧
⑨
猜猜我是谁作文三年级-作文
猜猜我是谁作文三年级-作文
猜猜我是谁作文三年级-作文
猜猜我是谁作文三年级-作文
猜猜我是谁作文三年级-作文
猜猜我是谁作文三年级-作文
猜猜我是谁作文三年级-作文
猜猜我是谁作文三年级-作文
本文更新与2021-01-25 15:3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84464.html
-
上一篇:2020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含解析+答案)
下一篇:安徽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